一种电缆对线器专用夹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64598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5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对线器专用夹子,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转接件,所述第一夹持臂中部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二夹持臂中部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固定有扭力弹簧,所述第二夹持臂头部设有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夹持臂尾部设有可拆卸的所述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整体操作方便,检验后每个电缆芯的两端都设有标识不易混淆,方便后续工作;结构简单,各部件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利于推广。

Special clamp for cable alignmen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ble to clip the line, including the first clamping arm, a clamping arm and second connector, the first clamping arm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irst bracket, the second clamping arm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econd frame between the first bracket and the second bracket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to rotate. The first clip connection, a torsion spring is fixed between the holding arm and second clamping arms, wherein the second clamping arms of the hea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ductive piece, the second clamping arms arranged on the tail of the adaptor removable, the adaptor and the first conductive film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overall inspection, after both ends of each cable core is provided with identification is not easy to confuse, to facilitate subsequent work; each compon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low manufacturing cost,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对线器专用夹子
本技术涉及电缆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对线器专用夹子。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多芯电缆对线问题困扰着现场工程人员,用传统的亮灯法、万用变法即耗时又费力,且出错的几率较大。目前大多采用电缆对线器来完成电缆的对芯工作,现有的对线器夹子,大多不能拆卸导致成本增加,携带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对线器专用夹子,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对线器夹子拆装不方便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缆对线器专用夹子,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转接件,所述第一夹持臂中部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二夹持臂中部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固定有扭力弹簧,所述第二夹持臂头部设有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二夹持臂尾部设有可拆卸的所述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转接件包括转接杆,所述转接杆上设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上设有第三导电片,所述第二夹持臂尾部设有安装固定扣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有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片电连接,当固定扣通过固定孔与第二夹持臂固定时,第三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电连接。第二夹持臂通过固定孔与转接件的固定扣连接,拆装方便;第二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片电连接,第三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电连接,提高电缆对线器检测灵敏度。优选的,所述转接件前端设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铰接有远离转接杆的第一竖杆和靠近转接杆的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之间固定有压力弹簧,所述第一竖杆上设有第三导电片,所述转接杆后端设有转接孔,所述转接孔内设有第四导片,所述第四导片与所述第三导电片电连接。转接杆尾端设有转接孔用于连接电缆对线器的接头,拆装方便,制造成本低;第四导电片与第三导电片电连接,提高电缆对线器检测灵敏度;支撑杆上固定有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之间固定有压力弹簧,压缩压力弹簧即可把固定扣卡入第二夹持臂的尾部的固定孔,安装方便。优选的,所述固定孔内靠近第一导电片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电连接,所述固定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之间最大宽度。第二导电片设在固定孔内靠近第一导电片的一侧,缩短第二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片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电缆对线器检测灵敏度;固定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宽度之和,方便固定扣卡入固定孔内。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头部与第一夹持臂尾部夹角为130~150°,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头部与第二夹持臂尾部夹角为130~150°,增大了本技术头部的开口角度,使用时能更有效的夹紧待测电缆的缆芯。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臂上固定有标识板。通过标识板记录短路的电缆芯头,操作简单,更容易辨识。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臂上第一导电片的前后两侧设有第一保护垫。在不使用时,保护垫用于保护第一导电片,防止第一导电片磨损。优选的,第一夹持臂上设有与第一保护垫相对称的第二保护垫。不仅保护了第一夹持臂的头部,而且利于本技术工作时夹紧电缆的缆芯。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上均设有防滑层。防滑层可以防止使用夹子时打滑。优选的,所述扭力弹簧的主体套置在转动轴上,扭力弹簧的两个支脚分别固定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上。扭力弹簧固定方便,弹性形变效率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第一夹持臂上设有第一支架,第二夹持臂上设有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相互转动方便;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之间固定有扭力弹簧,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受力时打开,不受力时由于弹簧作用自动复位,操作简单;第二夹持臂前部设有第一导电片,第二夹持臂尾部设有可拆卸的转接件,转接件与第一导电片电连接,通过不同的转接件使本技术可以给不同型号的电缆对线器转接,适用面广,还节省了不同型号的电缆对线器配备不同接线夹子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第二夹持臂与转接件配合示意图;图3为转接件与电缆对线器接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电缆对线器专用夹子,包括第一夹持臂1、第二夹持臂2和转接件,所述第一夹持臂中部设有第一支架22,所述第二夹持臂中部设有第二支架21,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通过转动轴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上固定有扭力弹簧7,所述扭力弹簧的主体套置在转动轴上,扭力弹簧的两个支脚分别固定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上。所述第二夹持臂头部设有第一导电片9,所述第二夹持臂尾部设有可拆卸的所述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转接杆83,所述转接杆前端设有固定扣82,所述固定扣包括支撑杆824,所述支撑杆上固定有远离转接杆第一竖杆821和靠近转接杆第二竖杆822,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之间固定有压力弹簧823,所述第一竖杆上设有第三导电片84,所述转接杆后端设有转接孔81,所述转接孔内设有第四导片85,转接孔用于连接电缆对线器的接头,拆装方便。第二夹持臂尾部设有与固定扣相配合的固定孔24,所述固定孔内靠近第一导电片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导电片23。当固定扣通过固定孔与第二夹持臂固定时,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三导电片和第四导电片依次电连接,提高了电缆对线器检测灵敏度。固定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之间最大宽度,方便固定扣卡入固定孔内。第一夹持臂的头部与第一夹持臂尾部夹角为130~150°,第二夹持臂的头部与第二夹持臂尾部夹角为130~150°,增大了本技术头部的开口角度,使用时能更有效的夹紧待测电缆的缆芯。第一夹持臂上固定有标识板5,所述标识板为长15mm、高10mm、厚2mm的板材制成。通过标识板记录电缆芯头编号,操作简单,更容易辨识。第二夹持臂前部设有第一保护垫4,第一保护垫固定在第一导电片的前后两侧,第一夹持臂前部设有第二保护垫41,第二保护垫与第一保护垫相对称。所述第一保护垫和第二保护垫由橡胶或硅胶等不易导电且柔软的材料制成,在不使用时,保护垫用于保护第一导电片,防止第一导电片磨损,工作时更利于夹紧电缆的缆芯。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上均设有防滑层6,所述防滑层为防滑槽或者磨砂布,可以防止使用夹子时打滑。在对多芯电缆进行检测时,先把电缆对线器的每个出线口都与转接件连接,通过转接件上的固定扣与第二夹持臂固定,再用力按下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把第二夹持臂前部的第一导电片与待测电缆的缆芯头固定。当所有缆芯头都固定有本技术时,打开电缆对线器,经检测后在每个标识板上做好标记,最后打开固定扣重新安装新的第二夹持臂继续第二根多芯电缆的检测。整体操作方便,检验后每个电缆芯的两端都设有标识不易混淆,方便后续工作;结构简单,各部件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利于推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缆对线器专用夹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对线器专用夹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臂(1)、第二夹持臂(2)和转接件,所述第一夹持臂(1)中部设有第一支架(22),所述第二夹持臂(2)中部设有第二支架(21),所述第一支架(22)和所述第二支架(21)之间通过转动轴(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1)和所述第二夹持臂(2)之间固定有扭力弹簧(7),所述第二夹持臂(2)头部设有第一导电片(9),所述第二夹持臂(2)尾部设有可拆卸的所述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片(9)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对线器专用夹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臂(1)、第二夹持臂(2)和转接件,所述第一夹持臂(1)中部设有第一支架(22),所述第二夹持臂(2)中部设有第二支架(21),所述第一支架(22)和所述第二支架(21)之间通过转动轴(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臂(1)和所述第二夹持臂(2)之间固定有扭力弹簧(7),所述第二夹持臂(2)头部设有第一导电片(9),所述第二夹持臂(2)尾部设有可拆卸的所述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片(9)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对线器专用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转接杆(83),所述转接杆(83)上设有固定扣(82),所述固定扣(82)上设有第三导电片(84),所述第二夹持臂(2)尾部设有安装固定扣(82)的固定孔(24),所述固定孔(24)内设有第二导电片(23),所述第二导电片(23)与所述第一导电片(9)电连接,当固定扣(82)通过固定孔(24)与第二夹持臂(2)固定时,第三导电片(84)与第二导电片(23)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对线器专用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前端设有固定扣(82),所述固定扣(82)包括支撑杆(824),所述支撑杆(824)上铰接有远离转接杆(83)的第一竖杆(821)和靠近转接杆(83)的第二竖杆(822),所述第一竖杆(821)和所述第二竖杆(822)之间固定有压力弹簧(823),所述第一竖杆(821)上设有第三导电片(84),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凡坊王珠峰傅广港王坤烨汤耀景杨彬伦黄康乐张品信王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