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美国三M公司专利>正文

非织造压敏粘合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617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储存/分送的组件,即一卷或一叠非织造压敏粘合带,它含有一个或多个压敏粘合带的多层片,该多层片的排布方式是组件中上面的非织造压敏粘合带的粘合层与非织造压敏粘合带下面的非织造背衬层直接接触。非织造背衬层至少部分由旦数大于15的纤维形成,目的是当上面的非织造压敏粘合带从组件上取走时,使脱离的纤维量降低。(*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技术的技术背景本专利技术涉及非织造纤维压敏粘合带,该带具体地在一面上用压敏粘合剂涂布,并排布在一个用相同粘合剂涂布的压敏粘合带上,不需插入剥离部件。美国专利No.5,605,729描述了圈固定材料的储存/分送的组件,该材料用于钩和圈固定体系中,该体系含有一个或多个圈带固定材料的多层片,压敏粘合层位于圈带固定材料的一面上。圈带固定材料以可分送的状态储存在下面的圈带固定材料上,以致与下面圈带固定材料的圈层直接接触。当上面的圈带固定材料与下面的圈带固定材料分离时,下面的圈带固定材料的圈呈现不可脱离的状态。圈带固定材料通常包括圈层、下面的基层和压敏粘合层,圈层含有许多软圈,锚固在基层内,压敏粘合层位于基层的另一表面上。许多种圈材料都被描述为合适的材料,包括针织材料、织造材料、缝合材料或非织造材料。示例是一卷变形聚酯针织圈织物,用聚丙烯挤压涂布,并随后用增粘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压敏粘合剂涂布。示例的还有纺粘聚丙烯圈织物,它热粘合到乙烯-丙烯耐冲击共聚物树脂的流延薄膜上,该薄膜的另一表面上采用增粘“KRATON”1111粘合剂(一种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基粘合剂)进行粘合剂涂布。发现该圈带结构在可制造性、卷装稳定性、易使用和性能方面具有很大优点。然而,在使用非织造纤维圈带材料的情况下,当上面的圈带固定材料取走时,下面圈带材料的纤维会与背衬材料或基层脱离。当随后固定于基材时,这样的纤维脱离能够降低上面的圈带压敏粘合层的粘合性,和/或在下面的圈带材料的情况下降低圈与钩的附着性。通常要求将这种纤维的脱离量降低至最小。由非织造或织造纤维网形成压敏粘合带,也是已知的。带有非织造带背衬时,通常非织造纤维会提供充分的锚固,使当带子以卷装形式分送(不需要剥离衬分离卷装带的每一圈)时,它们不会被拉出来。纤维由粘合剂锚固、使纤维粘合、轧光、涂布外层或经过这些步骤的组合加工。然而,这些处理通常会对背衬的可整合性、膨松性或坚实性和触摸感有害。总之,要求提供这样的非织造带背衬,它能够卷绕成卷,不需纤维间的大量粘合或外涂层。专利技术的简要说明提供非织造压敏粘合带组件,它含有一个或多个非织造压敏粘合带的多层片,该粘合带依次含有(1)非织造背衬层,形成其第一主表面,(2)压敏粘合层,形成其第二主表面。非织造背衬层至少部分由旦数至少为15的纤维或长丝形成,该纤维通常不带有附加的粘合剂或粘合纤维。非织造压敏粘合带排布在所述的组件中,使上面的非织造压敏粘合带的粘合层与下面的非织造压敏粘合带的非织造背衬层直接接触。附图的简要说明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储存/分送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储存/分送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带有分送的压敏粘合带的一部分;图3是图2中的分送的压敏粘合带的截面图。这些理想化的图,没有按比例画,它们只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图。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说明性的非织造压敏粘合带组件。示出的组件10包括一叠非织造压敏粘合带,它有3个多层片12a、12b和12c。然而,本专利技术组件根据非织造压敏粘合带的宽度和叠的形式,能够具有数目不定的层数,或是环状的卷。压敏粘合带12依次包括(1)形成其第一主表面的非织造背衬层14,和(2)形成压敏粘合带12的第二主表面的压敏粘合层18。非织造压敏粘合带排布在组件10中,使上面的非织造压敏粘合带的粘合层18a与下面非织造压敏粘合带的背衬层14b直接接触。用于本专利技术组件中的非织造压敏粘合带可以用许多种非织造材料制成,例如纺粘非织造材料、熔喷非织造材料、梳理纤维网、气流成网非织造材料、针刺非织造材料、射流喷网非织造材料和上述合适的组合等。对于许多应用来说,用于本专利技术组件中的非织造压敏粘合带的总单位重量约为1-20盎司/码2(34-678克/米2),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酯、尼龙或这些材料的组合制成的长丝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发现当百分比给定的非织造背衬材料由平均旦数至少为15的长丝或纤维形成的情况下,在上层非织造压敏粘合带从组件上取走时,有极其少的纤维从背衬上脱离。然而,通常纤维需要锚固,通常该锚固的实施方式是,在非织造背衬层与粘合层之间使用背衬层,其中非织造背衬层的纤维粘合到或嵌入背衬层中。该背衬层优选是连续膜,目的是也防止粘合剂从粘合层迁移入并通过非织造背衬层。这造成较少的上层非织造压敏粘合带粘合剂的沾污,和相应的对基材的较好粘合,所述基材随后会施加上圈带固定材料。通常非织造背衬材料应当含有至少25%(重量)(优选50-100%(重量))的15-50旦、优选15-30旦的纤维,其余含有低于15旦、优选3-9旦的纤维。如下所述,可以要求特定控制非织造背衬层14和粘合层18之间的粘合,获得所要求的上层压敏粘合带在组件中的剥离性能。控制非织造压敏粘合带在组件中的粘合和剥离性能,能够由多种技术来实施。第一,可以选择粘合剂18,使它对所选择的非织造背衬层14具有特定的粘合特性。第二,可以特定地选择背衬层14,使它与所选择的粘合剂具有特定的相互作用。非织造背衬层14的材料可以表现出所要求的内在的剥离特性,或背衬层的剥离特性可以改性,例如在将非织造压敏粘合带排成组件之前,向制造背衬的纤维材料中加入剥离控制剂(例如作为聚合物组合物中的添加剂或通过接枝聚合),和/或向非织造背衬的表面上施加剥离控制剂。加入类剥离控制剂的说明性例子,包括聚合物熔体添加剂或接枝聚合,例如氟化物接枝聚合物,PCT专利申请No.WO92/15626(授予Rolando等)等有描述。表面施加(即局部)的剥离剂的说明性例子包括例如美国专利No.2,532,011(授予Dahlquist等)所描述的氨基甲酸酯,反应性硅氧烷,氟化物聚合物,环氧硅氧烷,例如在美国专利No.4,313,988(授予Bany等)和4,482,687(授予Kessel等)中有描述,和例如欧洲专利申请No.250,248(授予Leir等)所描述的聚有机硅氧烷-聚脲嵌段共聚物。粘合层对下面非织造背衬层的粘合优选足够低,使当粘合层从非织造背衬层分开时,非织造背衬层纤维基本上不被拉出。在非织造背衬层内使用上述含量的旦数至少为15的纤维或长丝,基本上有助于达到该效果。如果大量纤维不能保持锚固于非织造背衬层,被拉出,脱离的纤维会沾污上层粘合层,并使它粘合性能下降。图2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其中储存/分送的组件20是一个卷,该卷含有一个或多个压敏粘合带的多层片,如上所述围绕芯22自身盘绕地卷绕。然而,如图所示,对于同心卷绕的和通常对准排列的压敏粘合带,连续的压敏粘合带层能够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卷绕,例如通过均匀卷绕等。上层的粘合层一般对下面的非织造背衬层表现出约为4-400克/厘米宽度、优选约为8-120克/厘米宽度、最优选约为8-80克/厘米宽度的剥离力。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如果需要,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制成这些范围以外的剥离力。然而,剥离力一般应当低于非织造背衬层14或压敏粘合带的内撕裂强度,使压敏粘合带能够以合适方式容易地从组件上分送。卷装上的压敏粘合带一般表现出约4-250克/厘米宽度、优选约8-120克/厘米宽度的退卷力。本专利技术的压敏粘合带的粘合层18是压敏型粘合剂。选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非织造压敏粘合带组件,它含有一个或多个非织造压敏粘合带的多层片,所述粘合带依次含有:(1)含有形成压敏粘合带第一主表面的非织造背衬层的背衬,(2)形成压敏粘合带第二主表面的压敏粘合层; 其中所述的非织造背衬层至少部分由旦数至少为15的纤维形成,所述非织造压敏粘合带排布在所述的组件中,使上面的非织造压敏粘合带的粘合层与下面的非织造压敏粘合带的非织造背衬层直接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塞思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三M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