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609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4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浮床,生态浮床包括位于水面的浮床、位于浮床下部的网箱和位于网箱内的吊杯;浮床由多个浮块组合连接而成;网箱为网状结构,其上端与浮床底部连接;吊杯通过吊绳与浮床底部连接;浮床上用于培养水上植物,网箱内用于培养水生动物,吊杯内用于培养沉水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对水面以上生态系统进行有效恢复,还能对水面以下一定水深范围内的水体进行生态系统重建,有利于恢复完整的水体生态系统,并实现水体资源的综合利用。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including cage floating bed, located on the surface of water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floating bed and is located in the hanging cup cage; floating bed i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floating blocks connected together; cage for mesh structure, the upp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loating bed bottom hanging cup by hanging connection; with the floating bed bottom rope; floating bed for cultivating water plants for cultivating aquatic animal cages, hanging cup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ubmerged plants;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restore the ecological system above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but also to a certain depth below the surface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water ecological system reconstruc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aquatic ecosystem. Complete recovery,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realize 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浮床
本技术涉及生态恢复
,具体地指一种生态浮床。
技术介绍
截止目前,我国已建成水库共计85849座水库,水库的建设改变了河流原来的水文循环过程,导致了生态系统的退化。水库生态环境的退化,一方面降低了水库的自净能力,使得陆域污染物直接进入水库后加速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生态系统恶化导致水库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渔业资源下降,直接影响库区移民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同时,水库生态系统退化导致水库水环境管理政策更加严格,水面工农业生产被严格限制,间接造成大面积水面资源浪费。以三峡水库为例,水库建成后导致水位大幅度抬深,原来大面积水陆生物因水体淹没而消失;形成的近300km2的支流库湾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现象,水域生态系统更加脆弱;蓄水后鱼类资源骤减,导致以捕鱼为生的库区移民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均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但三峡水库水体较深,水位变动较大,水体生态系统恢复及重建已成为世界级难题。目前,针对水体富营养化及问题的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包括人工湿地、消落带生态恢复、投放滤食性鱼类等方案。在深水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上,以生态浮岛为主,但因水库水体营养盐相对较低,生态浮岛生长效率较低,且现有的生态浮岛只进行水面以上的生态系统构建,难以恢复完整的水体生态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生态浮床,不仅能够对水面以上生态系统进行有效恢复,还能对水面以下一定水深范围内的水体进行生态系统重建,有利于恢复完整的水体生态系统,并实现水体资源的综合利用。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浮床,它包括位于水面的浮床、位于浮床下部的网箱和位于网箱内的吊杯;所述浮床由多个浮块组合连接而成;所述网箱为网状结构,其上端与浮床底部连接;所述吊杯通过吊绳与浮床底部连接;所述浮床上用于培养水上植物,所述网箱内用于培养水生动物,所述吊杯内用于培养沉水植物。优选地,所述浮块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多块纵横交错的隔板,所述顶板、底板和隔板将浮块分隔成多个密闭仓和多个植生仓;其中密闭仓为空心密封结构,用于为浮块提供浮力;植生仓的顶板上设有培养孔,植生仓的底板上设有根孔,植生仓内用于填充种植水上植物的填料。优选地,所述浮床由多个浮块通过拴结绳串接而成,所述浮块四周设有用于拴结绳连接的连接孔。优选地,所述浮床由多个浮块组合形成方体结构,其中心区域留有上下贯通的收获井,多条拴结绳纵横交叉并依次串接浮块。优选地,所述网箱顶部与拴结绳连接,所述吊杯通过吊绳与拴结绳连接。优选地,所述网箱由聚乙烯绳网制成长方体形。优选地,所述浮床还通过固定绳与沉入水中的铅垂连接。另外,本技术与之相应的利用浮床恢复富营养化水库水生态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浮块上开设多个密闭仓和多个植生仓,将填料依次装入植生仓内,将填好的浮块在水面上用铁丝扣相互连接形成浮床,浮床中心区域留有上下贯通的收获井;步骤2):将吊杯种上沉水植物后通过吊绳与浮床底部连接,再将网箱的顶部与浮床的边缘用聚乙烯绳拴好,然后在浮床上种植水上植物;最后将浮床通过固定绳与沉入水中的铅垂连接,将整个系统固定;步骤3):待水上植物和沉水植物生长良好后,将水生动物从收获井中投入到网箱内;待水上植物、沉水植物和水生动物一个生长周期结束后进行收获,然后重新种植水上植物、沉水植物或投放新的水生动物,形成可以循环收获的完整水生态系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本技术进行水库生态系统恢复工作,不仅能够对水面以上生态系统进行有效恢复,还能对水面以下一定水深范围内的水体进行生态系统重建;通过投放适当的经济性水生动植物,还能定期收获生态系统产物,水生动植物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水生动物以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上植物和沉水植物为食,水上植物、沉水植物根系吸收水生动物排泄物或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营养盐,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因此本技术通过对水生动植物的收获和投放,实现对该独立生态系统及水体营养盐的控制,在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的同时还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对水体资源的综合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生态浮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浮床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浮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浮块的顶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浮块的底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浮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浮块种植水上植物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吊杯种植沉水植物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多个浮床组合形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浮床1、浮块1.1、拴结绳1.2、收获井1.3、顶板1.1.1、底板1.1.2、隔板1.1.3、密闭仓1.1.4、植生仓1.1.5、培养孔1.1.6、根孔1.1.7、连接孔1.1.8、网箱2、吊杯3、吊绳3.1、水上植物4、填料4.1、水生动物5、沉水植物6、固定绳7、铅垂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生态浮床,它包括位于水面的浮床1、位于浮床1下部的网箱2和位于网箱2内的吊杯3;所述浮床1由多个浮块1.1组合连接而成;所述网箱2为网状结构,其上端与浮床1底部连接;所述吊杯3通过吊绳3.1与浮床1底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吊杯3为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圆台状花盆,上直径为200cm,下直径为150cm,高度为100cm,吊绳3.1由直径为5mm的尼龙绳制成,长度为1900mm,底部分三端与吊杯3边缘拴接,上部与浮床1拴接;所述浮床1上用于培养水上植物4,所述网箱2内用于培养水生动物5,所述吊杯3内用于培养沉水植物6。优选地,所述浮块1.1包括顶板1.1.1和底板1.1.2,所述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设有多块纵横交错的隔板1.1.3,所述顶板1.1.1、底板1.1.2和隔板1.1.3将浮块1.1分隔成多个密闭仓1.1.4和多个植生仓1.1.5;其中密闭仓1.1.4为空心密封结构,用于为浮块1.1提供浮力;植生仓1.1.5的顶板1.1.1上设有培养孔1.1.6,植生仓1.1.5的底板1.1.2上设有根孔1.1.7,植生仓1.1.5内用于填充种植水上植物4的填料4.1。这样设计使得根孔1.1.7便于水上植物4的根系深入到水体中吸收营养,培养孔1.1.6便于水上植物4从培养孔1.1.6中长出。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填料4.1由泥土、泡沫、焦炭、碎石按照3:1:1:1配比制成,吊杯3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填充用于培养沉水植物6的培养料,本实施例中的培养料也由泥土、泡沫、焦炭、碎石按照3:1:1:1配比制成。优选地,所述浮床1由多个浮块1.1通过拴结绳1.2串接而成,所述浮块1.1四周设有用于拴结绳1.2连接的连接孔1.1.8。这种通过拴结绳1.2串接多个浮块1.1形成浮床1的方式简单、高效、稳固。优选地,如果对浮床1的强度有更高要求,也可以通过铁丝扣将浮块1.1相互连接形成浮床1。优选地,所述浮床1由多个浮块1.1组合形成方体结构,其中心区域留有上下贯通的收获井1.3,多条拴结绳1.2纵横交叉并依次串接浮块1.1。收获井1.3便于对水生动物5进行收获或投放,同时起到水气交换井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浮床1长为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生态浮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水面的浮床(1)、位于浮床(1)下部的网箱(2)和位于网箱(2)内的吊杯(3);所述浮床(1)由多个浮块(1.1)组合连接而成;所述网箱(2)为网状结构,其上端与浮床(1)底部连接;所述吊杯(3)通过吊绳(3.1)与浮床(1)底部连接;所述浮床(1)上用于培养水上植物(4),所述网箱(2)内用于培养水生动物(5),所述吊杯(3)内用于培养沉水植物(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水面的浮床(1)、位于浮床(1)下部的网箱(2)和位于网箱(2)内的吊杯(3);所述浮床(1)由多个浮块(1.1)组合连接而成;所述网箱(2)为网状结构,其上端与浮床(1)底部连接;所述吊杯(3)通过吊绳(3.1)与浮床(1)底部连接;所述浮床(1)上用于培养水上植物(4),所述网箱(2)内用于培养水生动物(5),所述吊杯(3)内用于培养沉水植物(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块(1.1)包括顶板(1.1.1)和底板(1.1.2),所述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设有多块纵横交错的隔板(1.1.3),所述顶板(1.1.1)、底板(1.1.2)和隔板(1.1.3)将浮块(1.1)分隔成多个密闭仓(1.1.4)和多个植生仓(1.1.5);其中密闭仓(1.1.4)为空心密封结构,用于为浮块(1.1)提供浮力;植生仓(1.1.5)的顶板(1.1.1)上设有培养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健刘德富万端极马骏赵以军纪道斌廖明军张佳磊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