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609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4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池体,池体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厌氧调蓄池、第一花墙、微型人工湿地、第二花墙和出水渠;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进水管,第二侧壁上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水平位置在出水管的水平位置之上;所述池体的进水管及进水管水平位置以下的池体结构均置于地面以下;所述微型人工湿地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砾石层、第二砾石层、第三砾石层和第四砾石层;所述第一砾石层、第二砾石层、第三砾石层和第四砾石层上种植有水生湿地植物。所述污水处理设施具有美化农村环境,简单实用,不易堵塞,性能稳定,出水水质好,投资低,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等特点。

A rural retail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tail rural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which comprises a tank body,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side walls arranged relative to the cell body. Are orderly arranged on the anaerobic storage tank, the first micro tracery wall, artificial wetlands, second wall and the canal; the first sid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pipe. The second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water outlet pipe, the water inlet pipe of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on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of the outlet pipe; the tank body of the water inlet pipe and water inlet pipe structures are placed in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below the pool below ground; the micro water square to artificial wetland are orderly arranged on the first gravel gravel layer, third, second gravel and gravel fourth; the first second gravel layer, gravel layer, gravel layer third and fourth gravel plants of aquatic and wetland plants. The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can beautify the rural environment, simple and practical, easy to plug, stable performance, good water quality, low investment, convenient management, low operation cos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size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中农村散户的污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
技术介绍
城市里面收集的污水都要输送至污水厂去处理,处理后的水在排至河道,或者其他用途,不能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而农村污水设施建设滞后,污水无序排放,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和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有的农村污水处理多用垂直型水流处理、加药等方式,垂直型负荷低,受气候影响大,且卫生条件不是很好,夏季易滋生蚊蝇,冬季低温易结冰等问题,且处理效果一般;污水加药对出水水质有影响,为尽快有效地控制污染,便捷农村污水处理方式,提高出水水质,实现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建设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所述污水处理设施具有美化农村环境,简单实用,不易堵塞,性能稳定,出水水质好,投资低,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等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厌氧调蓄池、第一花墙、微型人工湿地、第二花墙和出水渠,所述厌氧调蓄池与第一侧壁相邻;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进水管,第二侧壁上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水平位置在出水管的水平位置之上;所述池体的进水管及进水管水平位置以下的池体结构均置于地面以下;所述第一花墙和第二花墙之间为微型人工湿地,所述微型人工湿地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砾石层、第二砾石层、第三砾石层和第四砾石层,所述第一花墙与第一砾石层相邻;所述进水管下缘水平位置在所述第一砾石层、第二砾石层、第三砾石层和第四砾石层顶端水平位置之上;所述第一砾石层、第二砾石层、第三砾石层和第四砾石层上种植有水生湿地植物。所述第一砾石层和第四砾石层所含砾石的直径均为80~100mm;所述第二砾石层所含砾石的直径为30~50mm;所述第三砾石层所含砾石的直径为20~30mm。所述第一砾石层和第四砾石层在水平水流方向上的厚度为150mm-250mm;所述第二砾石层和第三砾石层在水平水流方向上的厚度为250mm-350mm。所述第一砾石层、第二砾石层、第三砾石层和第四砾石层的顶端距池体底部的高度为500mm-700mm;所述出水管下缘距池体底部的高度为80mm-400mm。所述厌氧调蓄池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设有管罩。所述第一花墙和第二花墙的厚度为100-140mm、孔径为DN50。所述水生湿地植物为水葫芦、香蒲、李氏禾、浮萍、美人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池体底部为混凝土地板;池体所有侧壁厚度为100-14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所述污水处理设置是利用水平流进行污水处理,水平流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砾石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根系及砾石的截留等的作用,以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本技术所述池体净化水的部分在地面下,水流全部以水平流方式在地面下流动,故具有保温性能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卫生条件较好、负荷高、处理效果好,受气候影响小,处理后排放农田或者就近储存。2、所述污水处理设施中设有厌氧调蓄池,可以沉淀一部分杂质,第一砾石层和第四砾石层的砾石粒径两头大,第二砾石层和第三砾石层的砾石粒径相对较小,同时花墙的孔径也较小,只有50mm,另外散户污水处理量小,不超过0.50m3/d,所述因素确保了砾石层不容易堵塞。3、砾石层上水生植物的根部贯穿于土层、砾石和水体中,水生植物根部富集了大量微生物,进一步减少污染物,同时根部吸收氮、磷等做为营养物质,提高出水水质,水生植物还具有一定的景观观赏功能。4、定期收割和清理植物,一定时间以后,可以拔出水生植物,带出砾石中的杂质;定期处理厌氧调蓄池和出水渠底部沉积的杂质,可保证所述污水处理设施常年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池体剖面图。图2为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池体平面图。如图:第一侧壁1;进水管1.1;第二侧壁2;出水管2.1;厌氧调蓄池3;盖板3.1;通气管3.2;管罩3.3;第一花墙4;微型人工湿地5;第一砾石层5.1;第二砾石层5.2;第三砾石层5.3;第四砾石层5.4;第二花墙6;出水渠7;池体底部8;地面9。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描述。图1、图2分别为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剖面图和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一种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池体,池体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和第二侧壁2之间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厌氧调蓄池3、第一花墙4、微型人工湿地5、第二花墙6和出水渠7,厌氧调蓄池3与第一侧壁1相邻;厌氧调蓄池3顶端设有盖板3.1;所述盖板3.1上设置有通气管3.2;所述通气管3.2上设有管罩3.3。;第一侧壁1上设有进水管1.1,第二侧壁2上设有出水管2.1,进水管1.1的水平位置在出水管2.1的水平位置之上;池体的进水管1.1及进水管1.1水平位置以下的池体结构均置于地面以下;第一花墙4和第二花墙6的厚度为120mm、孔径为DN50;第一花墙4和第二花墙6之间为微型人工湿地5,微型人工湿地5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砾石层5.1、第二砾石层5.2、第三砾石层5.3和第四砾石层5.4,第一花墙4与第一砾石层5.1相邻;进水管1.1下缘水平位置在第一砾石层5.1、第二砾石层5.2、第三砾石层5.3和第四砾石层5.4顶端水平位置之上;第一砾石层5.1、第二砾石层5.2、第三砾石层5.3和第四砾石层5.4上种植有水葫芦、香蒲、李氏禾、浮萍、美人蕉等水生湿地植物。第一砾石层5.1和第四砾石层5.4所含砾石的直径均为80~100mm;第二砾石层5.2所含砾石的直径为30~50mm;第三砾石层5.3所含砾石的直径为20~30mm。第一砾石层5.1和第四砾石层5.4在水平水流方向上的厚度为200mm;第二砾石层5.2和第三砾石层5.3在水平水流方向上的厚度为300mm。第一砾石层5.1、第二砾石层5.2、第三砾石层5.3和第四砾石层5.4的顶端距池体底部的高度为600mm;出水管2.1下缘距池体底部8的高度为95mm。池体底部8为混凝土地板;池体所有侧壁厚度为120mm。本技术所述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污水的方式为:污水从进水管1.1流入厌氧调蓄池3,以水平流方式依次通过第一花墙4、第一砾石层5.1、第二砾石层5.2、第三砾石层5.3、第四砾石层5.4和第二花墙6,汇集到出水渠7中,通过出水管2.1流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设施是一个长方形池体,池体总长为2680mm,总宽为1240mm,长方池池体的墙壁厚度为120mm,用两堵120mm厚的DN50穿孔花墙(第一花墙4、第二花墙6)将长方体池体分为三部分,分别为1000mm的厌氧调蓄池3、1000mm的微型人工湿地5、200mm的出水渠7。在微型人工湿地5中,铺设600mm高的砾石,沿水平水流方向依次为200mm粒径为80~100mm砾石、300mm粒径为30~50mm砾石、300mm粒径为20~30mm砾石、200mm粒径为80~100mm砾石。在微型人工湿地5的砾石上部种植水葫芦、香蒲、李氏禾、浮萍、美人蕉等水生湿地植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和第二侧壁(2)之间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厌氧调蓄池(3)、第一花墙(4)、微型人工湿地(5)、第二花墙(6)和出水渠(7),所述厌氧调蓄池(3)与第一侧壁(1)相邻;所述第一侧壁(1)上设有进水管(1.1),第二侧壁(2)上设有出水管(2.1),所述进水管(1.1)的水平位置在出水管(2.1)的水平位置之上;所述池体的进水管(1.1)及进水管(1.1)水平位置以下的池体结构均置于地面以下;所述第一花墙(4)和第二花墙(6)之间为微型人工湿地(5),所述微型人工湿地(5)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砾石层(5.1)、第二砾石层(5.2)、第三砾石层(5.3)和第四砾石层(5.4),所述第一花墙(4)与第一砾石层(5.1)相邻;所述进水管(1.1)下缘水平位置在所述第一砾石层(5.1)、第二砾石层(5.2)、第三砾石层(5.3)和第四砾石层(5.4)顶端水平位置之上;所述第一砾石层(5.1)、第二砾石层(5.2)、第三砾石层(5.3)和第四砾石层(5.4)上种植有水生湿地植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和第二侧壁(2)之间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厌氧调蓄池(3)、第一花墙(4)、微型人工湿地(5)、第二花墙(6)和出水渠(7),所述厌氧调蓄池(3)与第一侧壁(1)相邻;所述第一侧壁(1)上设有进水管(1.1),第二侧壁(2)上设有出水管(2.1),所述进水管(1.1)的水平位置在出水管(2.1)的水平位置之上;所述池体的进水管(1.1)及进水管(1.1)水平位置以下的池体结构均置于地面以下;所述第一花墙(4)和第二花墙(6)之间为微型人工湿地(5),所述微型人工湿地(5)水平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砾石层(5.1)、第二砾石层(5.2)、第三砾石层(5.3)和第四砾石层(5.4),所述第一花墙(4)与第一砾石层(5.1)相邻;所述进水管(1.1)下缘水平位置在所述第一砾石层(5.1)、第二砾石层(5.2)、第三砾石层(5.3)和第四砾石层(5.4)顶端水平位置之上;所述第一砾石层(5.1)、第二砾石层(5.2)、第三砾石层(5.3)和第四砾石层(5.4)上种植有水生湿地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砾石层(5.1)和第四砾石层(5.4)所含砾石的直径均为80~100mm;所述第二砾石层(5.2)所含砾石的直径为30~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鑫吴瑜红雷培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