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吸附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5548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4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吸附筒,包括立式设置的筒体、气体进口、气体出口、多对支撑梁、两个分布器、多个多孔板、多根定距杆;气体进口设置于筒体的一侧,气体出口设置于筒体的另一侧;由气体进口一侧向气体出口一侧形成横向的气流方向;一个分布器、多个多孔板、另一个分布器沿气流方向排布并纵向设置于筒体内;各支撑梁相平行设置于筒体内,且各对支撑梁纵向排布;每对支撑梁对应连接一组定距杆,定距杆的长度方向沿气流方向设置,各多孔板与各组定距杆相连接;相邻的两个多孔板之间形成床层,床层中设置有填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式吸附筒能够确保气体分布效果,床层厚度均匀,能够进行有效的吸附,制作简单、能够且易于维修。

Vertical adsorption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ertical adsorption tube, including the vertical setting cylinder, gas inlet, gas outlet, a plurality of pairs of supporting beam, two distributor, more porous plate, distance rod; one side gas inlet is arranged on the cylinder body, the other side of the gas outlet is arranged on the cylinder by the side; the gas inlet to the gas outlet side to form a horizontal airflow direction; a distributor, a plurality of porous plate, another distributor arranged along the airflow direction and longitudinally arranged in the cylinder body; the supporting beam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to the cylinder, and each of the support beam longitudinal arrangement; each of the support beams connected to the corresponding fixed distance rod group, length of distance rod is arranged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flow, the porous plate and the fixed connecting rod group; bed formed between two adjacent porous plate, a filler is arranged in the bed. Vertical adsorption cylinder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nsure that the gas distribution effect, bed thickness, effective adsorption, simple manufacture, and easy to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吸附筒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其提进行吸附净化的立式吸附筒。
技术介绍
现有的立式吸附筒通常为以下两种形式中的一种:1、如附图1所示,该立式吸附筒的气体进口2和气体出口3分别位于筒体1的底端和顶端,在筒体1内部,纵向设置有多个由多孔板分隔形成的同心圆的床层,当气体由底部的气体进口2进入筒体1后,先流向筒体1的外壁处,再横向(即沿筒体的径向)穿过床层而流向筒体1的中央处,最后上升至顶部的气体出口3。附图1中的箭头所示为气体流向。这种立式吸附筒的缺陷在于其筒体1内无法设置分布器,使得进入筒体1的气体不能沿筒体1的纵向均匀分布后进入床层,且该立式吸附筒发生故障时无法维修。2、如附图2所示,该立式吸附筒的气体进口2和气体出口3也分别位于筒体1的底端和顶端,在筒体1内则设置多个横向分隔形成的床层,当气体由底部的气体进口2进入筒体1后,上升而经过各个床层,最后由顶部的气体出口3排出。这种立式吸附筒的缺陷在于,筒体1高度的增加将增加其中气体上升的阻力,因此其不能做成大型的吸附筒。而现有技术中还有卧式吸附筒,其虽然具有较低的筒体高度,但其占地面积较大,多数情况下难以应用。由此可见,现有的各式吸附筒由于结构的限制,均无法取得较好的吸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吸附效果且制作简单、易于维修的立式吸附筒。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式吸附筒,包括立式设置的筒体、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筒体上的气体进口、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筒体上的气体出口、多对支撑梁、两个使气体均匀分布于其表面并通过的分布器、多个多孔板、多根定距杆;所述气体进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一侧,而所述气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与所述气体进口相对的另一侧;由所述气体进口一侧向所述气体出口一侧形成横向的气流方向;一个所述分布器、多个所述多孔板、另一个所述分布器沿所述气流方向排布并纵向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各对所述支撑梁相平行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各对所述支撑梁纵向排布,所述支撑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气流方向相垂直;所述定距杆分为与各对所述支撑梁相对应的多组,每组包括多根所述定距杆,每对所述支撑梁对应连接一组所述定距杆,所述定距杆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气流方向设置,各所述多孔板与各组所述定距杆相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多孔板之间形成床层,所述床层中设置有填料。优选的,每对所述支撑梁分别设置于靠近所述气体进口的一个所述分布器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所述多孔板之间、靠近所述气体出口的一个所述分布器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所述多孔板之间。优选的,当设置有多个所述气体进口时,各所述气体进口沿纵向分布于所述筒体上;当设置有多个所述气体出口时,各所述气体出口沿纵向分布于所述筒体上。优选的,所述多孔板为三个,且三个所述多孔板分别连接于各所述定距杆的首端、中部和末端。优选的,相邻的两对所述支撑梁之间的间距相等。优选的,所述筒体内设置有纵向的吹扫管路。优选的,所述筒体安装于裙座上。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立式吸附筒能够确保气体分布效果,其支撑梁和定距杆结构拉住各多孔板,使得床层厚度均匀,从而能够进行有效的吸附,其制作简单、能够且易于维修。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的立式吸附筒的示意图。附图2为现有的立式吸附筒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立式吸附筒的剖视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筒体;2、气体进口;3、气体出口;4、支撑梁;5、分布器;6、多孔板;7、定距杆;8、裙座;9、床层;10、吹扫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附图3所示,一种立式吸附筒,包括筒体1、气体进口2、气体出口3、多对支撑梁4、两个使气体均匀分布于其表面并通过的分布器5、多个多孔板6、多根定距杆7以及裙座8。裙座8放置于地面上,筒体1安装于裙座8上,从而该筒体1立式设置,即筒体1的轴向垂直于地面设置。通常该筒体1大致呈圆柱体,则圆柱体的中心轴垂直地面设置。气体进口2至少为一个,优选采用多个,多个气体进口2有利于气体均匀分布。气体出口3至少为一个,也优选采用多个。气体进口2和气体出口3分别位于筒体1的侧部的两侧,即气体进口2设置于筒体1的一侧,而气体出口3设置于筒体1的与气体进口2相对的另一侧,从而由气体进口2一侧向气体出口3一侧形成筒体1内横向的气流方向。当设置有多个气体进口2时,各气体进口2沿纵向均匀分布于筒体1上;当设置有多个气体出口3时,各气体出口3沿纵向均匀分布于筒体1上。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气体进口2和两个气体出口3。支撑梁4、分布器5、多孔板6、定距杆7均设置于筒体1内,具体为:由气体进口2到气体出口3而沿气流方向依次排布一个分布器5、多个多孔板6和另一个分布器5,且各分布器5和各多孔板6均沿纵向平行设置于筒体1内。在靠近气体进口2的一个分布器5和与其相邻的一个多孔板6之间、靠近气体出口3的一个分布器5和与其相邻的一个多孔板6之间分别设置一对两个支撑梁4。各支撑梁4沿水平方向相平行设置于筒体1内并与筒体1固定连接,各支撑梁4纵向排布,支撑梁4的长度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垂直,相邻的两对支撑梁4支架的间距相等,支撑梁4可以采用截面为工字形的杆件。定距杆7分为与各对支撑梁4相对应的多组,每组包括多根定距杆7,从而每对支撑梁4对应连接一组定距杆7的两端,定距杆7的长度方向沿气流方向设置,端部与对应的支撑梁4相固定连接。各多孔板6与各组定距杆7相连接,从而通过各个定距杆7而拉住各个多孔板6。在本实施例中,多孔板6为三个,且三个多孔板6分别连接于各定距杆7的首端、中部和末端。相邻的两个多孔板6之间形成床层9,床层9中设置有填料。通过定距杆7对多孔板6的拉力作用,可以防止放置填料时,由于填料对多孔板6的压力而导致的变形。此外,筒体1内设置有纵向的吹扫管路10。当使用上述立式吸附筒时,气体由气体进口2进入筒体1中,通过分布器5而沿纵向均匀分布在筒体1内,接着气体经过各床层9而由填料进行吸附,吸附后的气体再经过另一个分布器5和气体出口3而排出筒体1。该立式吸附筒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立式吸附筒比现有的采用同心圆床层9的立式径向吸附筒制作简单,能够且易于维修;2、支撑梁4以及定距杆7的结构可以使床层9分布均匀,不易变形;3、分布器5可以确保气体分布效果,从而提高吸附效果。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立式吸附筒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吸附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吸附筒包括立式设置的筒体、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筒体上的气体进口、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筒体上的气体出口、多对支撑梁、两个使气体均匀分布于其表面并通过的分布器、多个多孔板、多根定距杆;所述气体进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一侧,而所述气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与所述气体进口相对的另一侧;由所述气体进口一侧向所述气体出口一侧形成横向的气流方向;一个所述分布器、多个所述多孔板、另一个所述分布器沿所述气流方向排布并纵向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各对所述支撑梁相平行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各对所述支撑梁纵向排布,所述支撑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气流方向相垂直;所述定距杆分为与各对所述支撑梁相对应的多组,每组包括多根所述定距杆,每对所述支撑梁对应连接一组所述定距杆,所述定距杆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气流方向设置,各所述多孔板与各组所述定距杆相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多孔板之间形成床层,所述床层中设置有填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吸附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吸附筒包括立式设置的筒体、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筒体上的气体进口、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筒体上的气体出口、多对支撑梁、两个使气体均匀分布于其表面并通过的分布器、多个多孔板、多根定距杆;所述气体进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一侧,而所述气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与所述气体进口相对的另一侧;由所述气体进口一侧向所述气体出口一侧形成横向的气流方向;一个所述分布器、多个所述多孔板、另一个所述分布器沿所述气流方向排布并纵向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各对所述支撑梁相平行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各对所述支撑梁纵向排布,所述支撑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气流方向相垂直;所述定距杆分为与各对所述支撑梁相对应的多组,每组包括多根所述定距杆,每对所述支撑梁对应连接一组所述定距杆,所述定距杆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气流方向设置,各所述多孔板与各组所述定距杆相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多孔板之间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龙昆丁国元赵翠玲李莉李晓雯贾盛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兴鲁空分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