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淤泥干化蓝藻制备的生物填料及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543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4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采用淤泥干化蓝藻制备的生物填料及制备工艺,采用污泥、粉煤灰以及河道淤泥,污泥、粉煤灰、河道淤泥三者混合比为3:5:4.5;外掺9%干化蓝藻和5%碳酸钙,污泥、粉煤灰、河道淤泥和干化蓝藻和碳酸钙作为原料进行混合,混合后经烘干、成形、预烧及焙烧后形成填料,污泥基生物填料对水中重金属具有吸附效果,可应用于生物滞留系统,可以削减径流量,滞后径流峰值和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形成的填料既可以治理污染,又将太湖淤泥以及太湖蓝藻作为原料,既解决了太湖蓝藻暴发与淤泥堵塞的情况,又将蓝藻返利用于治理污染,实现再回收和废物利用。

Biological filler prepared by drying blue algae with sludge and its preparation process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sludge drying cyanobacteria preparation biological filler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he sludge, fly ash and river sludge, sludge, fly ash, river silt mixed three is 3:5:4.5; the mixture of 9% dry cyanobacteria and 5% calcium carbonate, sludge, fly ash, river silt and dry cyanobacteria and calcium carbonate as the raw materials are mixed, mixed after drying, forming and sintering and after calcination filler, sludge based biological filler has adsorption effect on heavy metals in water, can be used in the bioretention system can reduce runoff, runoff peak lag and pollutants removal effect, the filler can control pollution, will Taihu and Taihu lake silt as raw materials, not only solve the blue-green algae outbreak in Taihu lake and mud blocked, and the cyanobacteria rebate for the pollution, to achieve recycling and waste Util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淤泥干化蓝藻制备的生物填料及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治理领域,更涉及采用淤泥干化蓝藻制备的生物填料及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陶粒的活性物质还被大量用于工业中,陶粒暴气生物滤池生物的陶粒滤料可作为工业废水高负荷生物滤料池的生物挂膜载体,自来水的微污染水源,预处理的生物滤池,含油废水的粗粒化材料,离子交换树脂垫层,微生物干燥贮存;适用于饮用水的深度处理,它具有吸附水体中的有害元素,细菌,矿化水质,是活性生物降解有害物质效果最好的滤料,和生物滤池中最好的生物膜载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采用淤泥干化蓝藻制备的生物填料及制备工艺,实现资源的可回收再利用以及污染治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采用污泥、粉煤灰以及河道淤泥,污泥、粉煤灰、河道淤泥三者混合比为3:5:4.5;外掺9%干化蓝藻和5%碳酸钙。所述污泥可为城市污水厂污泥,城市污水厂污泥为经城市污水厂污泥经脱水处理、干化处理形成的固体,城市污水厂污泥中含有铜、硅粉及其他离子。填料为圆球状,粒径分为5-10mm、10-15mm、15-20mm等级,密度分为500级、600级、700级、800级、900级。对于填料的制备工艺,S1、对河道淤泥进行深度脱水处理后进行堆放、烘干、除石;S2、城市污水厂污泥、废渣进行脱水处理、干化处理;S3、蓝藻进行干化处理、高温煅烧,选取剩余灰渣作为原料之一;S4、将S1、S2、S3所得到的原料分别存储5天、5天、30天;S5、将污泥、粉煤灰、河道淤泥以为3:5:4.5的混合比进行混合,并混合9%干化蓝藻和5%碳酸钙;S6、混合后的原料经烘干、造粒、预烧及焙烧、冷却储藏、尾气处理、异味去除、成品堆放。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污泥、粉煤灰、河道淤泥和干化蓝藻和碳酸钙作为原料进行混合,混合后经烘干、成形、预烧及焙烧后形成填料,污泥基生物填料对水中重金属具有吸附效果,可应用于生物滞留系统,可以削减径流量,滞后径流峰值和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形成的填料既可以治理污染,又将太湖淤泥以及太湖蓝藻作为原料,既解决了太湖蓝藻暴发与淤泥堵塞的情况,又将蓝藻返利用于治理污染,实现再回收和废物利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所提供的原料采用污泥、粉煤灰以及河道淤泥,污泥、粉煤灰、河道淤泥三者混合比为3:5:4.5;外掺9%干化蓝藻和5%碳酸钙。所述污泥可为城市污水厂污泥,城市污水厂污泥为经城市污水厂污泥经脱水处理、干化处理形成的固体,城市污水厂污泥中含有铜、硅粉及其他离子,污泥基生物填料对水中重金属具有吸附效果,可应用于生物滞留系统,可以削减径流量,滞后径流峰值和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可用于城市径流污染就地处理装置。填料为圆球状,粒径分为5-10mm、10-15mm、15-20mm等级,密度分为500级、600级、700级、800级、900级。对于填料的制备工艺,S1、对河道淤泥进行深度脱水处理后进行堆放、烘干、除石;S2、城市污水厂污泥、废渣进行脱水处理、干化处理;S3、蓝藻进行干化处理、高温煅烧,选取剩余灰渣作为原料之一;S4、将S1、S2、S3所得到的原料分别存储5天、5天、30天;S5、将污泥、粉煤灰、河道淤泥以为3:5:4.5的混合比进行混合,混合后的原料经干燥、搅拌后并混合9%干化蓝藻和5%碳酸钙,继续搅拌均匀;S6、混合后的原料经先进行108℃、2min的烘干,进入到造粒机中造粒,对料粒进行约650℃的预烧后进行950℃的焙烧,烧结后进行冷却储藏、尾气处理、异味去除、成品堆放,得到圆球状填料。可将10%-30%的填料作为骨料,与水泥、石粉、淤泥废渣混合利用切块生产线支撑砌块。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采用淤泥干化蓝藻制备的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采用污泥、粉煤灰以及河道淤泥,污泥、粉煤灰、河道淤泥三者混合比为3:5:4.5;外掺9%干化蓝藻和5%碳酸钙。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用淤泥干化蓝藻制备的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采用污泥、粉煤灰以及河道淤泥,污泥、粉煤灰、河道淤泥三者混合比为3:5:4.5;外掺9%干化蓝藻和5%碳酸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淤泥干化蓝藻制备的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可为城市污水厂污泥,城市污水厂污泥为经城市污水厂污泥经脱水处理、干化处理形成的固体,城市污水厂污泥中含有铜、硅粉及其他离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淤泥干化蓝藻制备的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填料为圆球状,粒径分为5-10mm、10-15mm、15-20mm等级,密度分为500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超
申请(专利权)人:伟泰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