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2373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及其制造工艺,所述陶瓷锅包括坯体和施于坯体表面的釉层,所述坯体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高岭土30~45份、骨粉23~30份、石英粉15~25份、长石粉10~20份、膨润土8~14份、废旧碎陶瓷粉13~20份、水玻璃10~15份、石膏粉10~15份、硅粉5~10份;所述釉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高岭土10~20份、石英粉5~12份、骨粉5~8份、颜料5~15份、硅粉1~5份。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原料与制造工艺制得的陶瓷锅,其具有质轻、耐磨损、耐高低温、耐腐蚀的性能,可供日常持续使用50年以上。

A ceramic pot with high wear resistance and low temperature resistan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eramic pot a wear-resistant, high temperature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cluding the ceramic pot body and glaze layer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blank body, the body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parts by weight of raw materials: 30 to 45 portions of kaolin and bone of 23 ~ 30, 15 ~ 25 quartz powder a 10 ~ 20, feldspar powder and bentonite 8 ~ 14, 13 ~ 20 pieces of waste ceramic powder and water glass from 10 to 15, 10 to 15 portions of gypsum powder and silica fume from 5 to 10; the glaze layer is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parts by weight of raw materials: 10 to 20 portions of kaolin from 5 to 12, quartz powder, powder of 5 - 8, 5 - 15, pigment powder 1 ~ 5. The ceramic pot made from the raw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the properties of light weight, wear resistance,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resistanc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can be used for more than 50 years for daily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及其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用陶瓷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与金属锅相比,陶瓷锅加热时温度上升较慢,这样能让食物均匀且充分受热,可用于炒菜、煲汤、煎炸食物,而陶瓷锅也具有重量大,质脆易碎的弱点,且陶瓷锅表层通常具有一层提高陶瓷锅光泽、耐磨性与耐腐蚀性的釉层,日常使用过程中,若釉层被磨破,则相当于破坏了陶瓷锅的保护层,降低其耐磨性与耐腐蚀性,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日用陶瓷锅的质量、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其重量较轻,方便使用,且具有高耐磨性,可供日常持续使用50年以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包括坯体和施于坯体表面的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高岭土30~45份、骨粉23~30份、石英粉15~25份、长石粉10~20份、膨润土8~14份、废旧碎陶瓷粉13~20份、水玻璃10~15份、石膏粉10~15份、硅粉5~10份;所述釉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高岭土10~20份、石英粉5~12份、骨粉5~8份、颜料5~15份、硅粉1~5份。作为优选,所述坯体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高岭土40份、骨粉25份、石英粉20份、长石粉14份、膨润土11份、废旧碎陶瓷粉17份、水玻璃13份、石膏粉12份、硅粉8份;所述釉层采用如下原料制造:高岭土14份、石英粉8份、骨粉6份、颜料10份、硅粉4份。作为优选,所述废旧碎陶瓷粉的粒度为100~300微米,所述硅粉的粒度为20~200纳米,废旧碎陶瓷粉的粒度略大一些,可在保证制得陶瓷锅硬度与韧度的同时相对减少其重量,硅粉的粒度小一些,可将陶瓷中原料中构成的孔隙进行填补,从而保证陶瓷锅的硬度与耐磨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造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的工艺,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高岭土、骨粉、石英粉、长石粉、废旧碎陶瓷粉混合后搅拌10分钟以上形成混合均匀的陶瓷粉;步骤2:向膨润土中加入占其重量8~15倍的水后搅拌至其完全膨胀并形成悬浮液,继续搅拌,搅拌过程中依次加入水玻璃、石膏粉以及上述步骤1中得到的陶瓷粉后得到混合泥料,将混合泥料定型得到粗坯体,之后按照硅粉:水=1:3~5的重量比将坏体原料的中的硅粉与水混合后喷镀于粗坯体内、外表面,自然阴干后进行利坯得到坯体;步骤3:将釉层原料与占其总重量1.5~3倍的水混合后制得釉水,然后对步上述步骤2得到的坯体进行上釉并晾干,最后将上釉晾干后的坯体置于氮气环境中,升温至1000~1200℃烧结30~180分钟,接着在1300℃~1500℃的条件下烧结0.5~2小时得到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本专利技术采用原料与烧制工艺的原理为:采用高岭土、骨粉、石英粉、长石粉、废旧碎陶瓷粉、石膏粉、硅粉作为制造陶瓷坯体的主要原料,其中,废旧碎陶瓷粉是将破碎的废旧陶瓷进行研磨得到的粉末,陶瓷硬度大,研磨为粉体后,其粉体颗粒较大,使得步骤1得到的陶瓷粉内部的孔隙较大,从而在烧制得到陶瓷内部形成较大孔隙,整体降低陶瓷锅的密度。步骤1得到的陶瓷粉中的孔隙大,会使步骤2制得的泥料的粘性下降,从而容易使最终烧制得到陶瓷锅过于质脆易碎,因而步骤2中先向膨润土中加水后搅拌形成悬浮液后再加入陶瓷粉形成泥料,膨润土可使泥料的粘性增加,与后加入的水玻璃结合后则可以使泥料的粘性更大,从而增加其可塑性与韧性,之后成型后将硅粉与水混合后喷镀于粗坯体内、外表面,上釉晾干后在步骤3中在氮气环境下烧结过程中,陶瓷锅体中的部分硅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硅,氧化硅具有优良的高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抗氧化性、抗冷热性等性能,因而此时的陶瓷锅整体已经具有一定的高强度,接着在1300℃~1500℃的条件下烧结后即得到的质轻、耐磨损、耐高低温、耐腐蚀的陶瓷锅。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按照硅粉:水=1:4的重量比将坏体原料的中的硅粉与水混合后喷镀于粗坯体内、外表面,此比例下的硅粉与水混合后喷镀于粗坯体上,即不会因水过多使其难晾干,又还会因水过少使喷镀的硅不均匀。作优选,所述步骤3中将上釉晾干后的坯体置于氮气环境中,升温至1135℃烧结95分钟,此时的陶瓷锅坯体已经具备一定的硬度与耐磨度,接着在1455℃的条件下烧结1小时得到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此条件下得到质轻、耐磨损、耐高低温、耐腐蚀的陶瓷锅的性能最优越,其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其有益效果如下:(1)、重量轻、硬度高、韧性好,微米级陶瓷粉末可增加陶瓷内部的孔隙,使陶瓷的轻量相对较轻,还能使陶瓷的硬度与韧性增加,从而增加其强度与使用寿命。(2)、耐磨损、耐腐蚀、耐高低温,坯体与釉层原料中加入纳米级硅粉,对陶瓷内部孔隙进行填补,增加其强度,烧结时,部分硅粉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硅,从而增加其耐磨损、耐腐蚀、耐高低温性能,最终增加其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包括坯体和施于坯体表面的釉层,所述坯体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高岭土30份、骨粉23份、石英粉15份、长石粉10份、膨润土8份、粒度为150微米的废旧碎陶瓷粉13份、水玻璃10份、石膏粉10~15份、粒度为80纳米的硅粉5份;所述釉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高岭土12份、石英粉5份、骨粉5份、颜料5份、硅粉2份。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造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高岭土、骨粉、石英粉、长石粉、废旧碎陶瓷粉混合后搅拌10分钟形成混合均匀的陶瓷粉;步骤2:向膨润土中加入占其重量8倍的水后搅拌至其完全膨胀并形成悬浮液,继续搅拌,搅拌过程中依次加入水玻璃、石膏粉以及上述步骤1中得到的陶瓷粉后得到混合泥料,将泥料定型得到粗坯体,之后按照硅粉:水=1:3的重量比将坏体原料的中的硅粉与水混合后喷镀于粗坯体内、外表面,自然阴干后进行利坯得到坯体;步骤3:将釉层原料与占其总重量1.5倍的水混合后制得釉水,然后对坯体进行上釉并晾干,最后将上釉晾干后的坯体置于氮气环境中,升温至1200℃烧结170分钟,接着在1300℃的条件下烧结2小时得到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采用本实施例原料与工艺制得陶瓷锅,采用耐磨性测试机对其碎片进行耐磨性测试,取5个本实施例制得的陶瓷锅碎片,分别将陶瓷碎片上放置一定颗粒级配的研磨钢球、80号白刚玉和定量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按照规定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研磨,对已磨损的陶瓷碎片与未磨损的陶瓷碎片进行观察对比,通过是否可观察到可见磨损痕迹来评价有釉砖的耐磨性,本次测试的结果显示,陶瓷片在旋转速度从1200转开始增加,转速达到9250~9360转后开始出现磨损,其耐磨性级别为4级,符合有釉陶瓷的耐磨性试验方法标准GB/T3810.7-2006。对本实施例制得陶瓷锅的碎片进行热稳定性测试,取5片本实施例制得陶瓷锅的碎片,置于280℃条件下保温30分钟,保温结束后取出陶瓷锅碎片并进行核算,在15s内急速投入温度为20℃的水中,浸泡10min,其中,水的重量与陶瓷锅碎片重量之比为8:1,水面高出陶瓷锅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包括坯体和施于坯体表面的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高岭土30~45份、骨粉23~30份、石英粉15~25份、长石粉10~20份、膨润土8~14份、废旧碎陶瓷粉13~20份、水玻璃10~15份、石膏粉10~15份、硅粉5~10份;所述釉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高岭土10~20份、石英粉5~12份、骨粉5~8份、颜料5~15份、硅粉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包括坯体和施于坯体表面的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高岭土30~45份、骨粉23~30份、石英粉15~25份、长石粉10~20份、膨润土8~14份、废旧碎陶瓷粉13~20份、水玻璃10~15份、石膏粉10~15份、硅粉5~10份;所述釉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高岭土10~20份、石英粉5~12份、骨粉5~8份、颜料5~15份、硅粉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坯体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高岭土40份、骨粉25份、石英粉20份、长石粉14份、膨润土11份、废旧碎陶瓷粉17份、水玻璃13份、石膏粉12份、硅粉8份;所述釉层采用如下原料制造:高岭土14份、石英粉8份、骨粉6份、颜料10份、硅粉4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旧碎陶瓷粉的粒度为100~300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粉的粒度为20~200纳米。5.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至4所述耐磨损、耐高低温的陶瓷锅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高岭土、骨粉、石英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危大沣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德化县华晨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