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薄膜印花胶粘带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532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聚酯薄膜印花胶粘带,属于胶粘带及其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聚酯薄膜、印制于聚酯薄膜一侧表面的图案、护膜剂和涂敷于聚酯薄膜另一侧的底胶以及涂敷于底胶外的面胶,护膜剂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非硅型防滑剂1份、非硅护膜剂11~13;底胶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丁腈橡胶1份、丁基橡胶1份、异丙丙酮14~16份;面胶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丁腈橡胶1份、丁基橡胶0.5份、丁苯橡胶1份、天然橡胶8份、甲苯30份。该聚酯薄膜印花胶粘带的制造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聚酯薄膜;(b).在聚酯薄膜的一侧印图案;(c).涂护膜剂;(d).涂底胶;(e).涂面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图案不易褪色和脱落、抗拉强度高、耐高温程度理想、剥离强度及持粘性优异,并且不载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胶粘带及其制造

技术介绍
对于家电生产行业,用于对起减震作用的泡沫塑料的缠固和对家电产品包装箱/盒的封口,都要用到胶粘带,而对胶粘带赋予各式图案有助于改善观瞻性和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鉴此,近几年来,我国的上述出口商品为满足国外市场要求而份份使用印花胶粘带封箱,并且在国内市场也初露端倪。由此可见,印花胶粘带自然地成了家用电器产品包装用的受宠配套产品。聚酯薄膜与纸、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PVC薄膜相比被公认为具有良好的耐温性和抗拉强度,然而,由于目前在以聚酯薄膜为基材的胶粘带上印花存在诸多技术障碍,故对于这种基材的印花胶粘带我国仍处在依赖于向国外进口的阶段。虽然,对纸质、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PVC薄膜为基材的胶粘带印花已不存在技术难度,而且国内市场也有使用。它是在薄膜的一侧利用常规的彩印设备将依需图案印制其上,在薄膜的另一侧涂敷胶粘剂,从而构成聚乙烯薄膜印花胶粘带或聚丙烯或PVC薄膜印花胶粘带。但是,用上面所述的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PVC薄膜作基材所制造出的印花胶粘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图案会出现褪脱,呈现斑斑点点的虚秃区域,特别是一经摩擦,脱剥及模糊现象更甚;二是抗拉强度欠缺,无法满足对家电产品的包装使用要求;三是耐温性不够理想;四是剥离强度及持粘性差;五是载胶现象严重,所谓的载胶是指在胶粘带被启封后,胶粘剂留在包装箱/盒上的现象严重。正是由于上述诸缺陷的存在,从而制约了这种基材的薄膜印花胶粘带在国内家电产品包装上的使用广泛度以及遭受出口家电产品包装上的禁用或限制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聚酯薄膜印花胶粘带,这种胶粘带具有理想的图案不易褪脱、抗拉强度、耐高温、剥离强度和持粘性以及不载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聚酯薄膜印花胶粘带的制造方法,以使这种聚酯薄膜印花胶粘带满足上述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聚酯薄膜印花胶粘带,它包括聚酯薄膜1、印制于聚酯薄膜1一侧表面的图案2、涂敷于印制有图案2的聚酯薄膜1表面的护膜剂3和涂敷于聚酯薄膜1另一侧的底胶4以及涂敷于底胶4外的面胶5,所述的护膜剂3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非硅型防滑剂1份、非硅护膜剂11~13;所述的底胶4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丁腈橡胶1份、丁基橡胶1份、异丙丙酮14~16份;所述的面胶5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丁腈橡胶1份、丁基橡胶0.5份、丁苯橡胶1份、天然橡胶8份、甲苯30份。本专利技术聚酯薄膜印花胶粘带的制造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耐高温、无针孔、透明度好的聚酯薄膜1;(b).将用重量份比为丁腈橡胶5份、异丙丙酮10份、氯丁胶1份所配制成的粘结剂1份与颜料7~9份而配制成的色浆用彩印设备印制到聚酯薄膜1的一侧表面,印制温度控制为75℃~85℃;(c).将护膜剂3用涂布机涂敷于印有图案2的聚酯薄膜1表面,形成护膜层,涂敷时的烘道温度控制为100℃~130℃;(d).用涂布机将底胶4涂敷到聚酯薄膜1的另一侧,涂敷时对烘道温度前、中、后分别控制为75~85℃、105~115℃、145~155℃;(e).对底胶4表面涂敷面胶5,烘道温度控制为145~155℃,形成面胶层,收卷、裁切,得到聚酯薄膜印花胶粘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非硅型防滑剂和非硅护膜剂的重量份比为1∶1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丁腈橡胶、丁基橡胶、异丙丙酮的重量份比为1∶1∶1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图案不易褪色和脱落、抗拉强度高、耐高温程度理想、剥离强度及持粘性优异,并且不载胶。附图及图面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聚酯薄膜印花胶粘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酯薄膜1由市售所获得,为确保这种薄膜具有优异的耐高温特性和良好的透明度以及无针孔等瑕疵,则尽可能选用由中国上海化工厂或浙江抗州磁带厂生产、销售的上化牌聚酯薄膜或PZ-4型聚酯薄膜1。在聚酯薄膜1的一面为经印刷的图案2,这里所说的图案2可以是风景图案、也可以是卡通图案、还可以是文字、字母、动物或者它们的组合等等。印制图案2用的色浆是由重量份比为丁腈橡胶5份、异丙丙酮10份、氯丁胶1份、耐高温颜料例如钛青蓝7~9份配制而成,它们相搅拌混合成耐高温色浆,用常规的印刷工艺和印刷设备印制在聚酯薄膜1上。在印制有图案2后的聚酯薄膜1的表面涂敷护膜剂3。用于配制成护膜剂3的非硅型防滑剂和非硅护膜剂采用均由中国江苏苏州有机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型号分别为SXII、SXIII型。在聚酯薄膜1的另一侧依次涂敷底胶4和面胶5,从而构成聚酯薄膜印花胶粘带。本专利技术的聚酯薄膜印花胶粘带的制造方法可由以下实施例予以说明。实施例1(a).选取耐高温、透明度好、无针孔、无气泡之类的无瑕疵的聚酯薄膜1;(b).将用重量份比为丁腈橡胶5份、异丙丙酮10份、氯丁胶1份所制成的粘结剂1份与7份钛青蓝配制成的色浆通过常规的含温彩印设备印制到聚酯薄膜1上,控制印花辊的温度为75℃,以利色浆与聚酯薄膜1胶联,使印制到聚酯薄膜1上的图案2具有良好的色牢度;(c).将以1份非硅型防滑剂与11份非硅护膜剂所制备成的护膜剂3用涂布机涂布到印有图案2一侧的聚酯薄膜1上,藉此在图案2的表面形成护膜层,更而确保图案2不褪色,尤其是保护图案在摩擦中不掉色,涂布时对烘道温度控制在100℃;(d).涂底胶4,继续使用涂布机将以1份丁腈橡胶和1份丁基橡胶以及14份异丙丙酮配制而成的底胶4涂敷到聚酯薄膜1的另一侧,使底胶4与聚酯薄膜1交联形成底胶层,底胶层的厚度通过夹具控制为2微米,在布涂过程中应对烘道的温度作分段控制,具体是对烘道前、中、后的温度分别控制为75℃、105℃、145℃;(e).仍使用涂布机,将面胶5涂布到底胶层外形成面胶层,面胶层的厚度通过夹具控制为3微米,烘道温度控制为145℃,出烘道后卷取、裁切,得到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具有蓝色的图案2的聚酯薄膜印花胶粘带。这种胶粘带经测试,性能由下表所示。实施例2将步骤(b)的颜料取红色,粘结剂与颜料的重量份比为1份∶8份,控制印花辊温度为80℃;步骤(c)的非硅型防滑剂与非硅护膜剂的重量份比1份∶12份,烘道温度为115℃;步骤(d)的丁腈橡胶、丁基橡胶、异丙丙酮的重量份比为1份∶1份∶15份,烘道前、中、后的温度分别控制为80℃、110℃、150℃;步骤(e)的烘道温度为150℃,其余同实施例1,所得的图案2为红色,其产品性能由下表所示。实施例3将步骤(b)的颜料取黄色,粘结剂与颜料的重量份比为1份∶9份,控制印花辊温度为85℃;步骤(c)的非硅型防滑剂与非硅护膜剂的重量份比1份∶13份,烘道温度为130℃;步骤(d)的丁腈橡胶、丁基橡胶、异丙丙酮的重量份比为1份∶1份∶16份,烘道前、中、后的温度分别控制为85℃、115℃、155℃;步骤(e)的烘道温度为155℃,其余同实施例1,所得的图案2为黄色,其产品性能由下表所示。本专利技术聚酯薄膜印花胶粘带的性能 权利要求1.一种聚酯薄膜印花胶粘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聚酯薄膜(1)、印制于聚酯薄膜(1)一侧表面的图案(2)、涂敷于印制有图案(2)的聚酯薄膜(1)表面的护膜剂(3)和涂敷于聚酯薄膜(1)另一侧的底胶(4)以及涂敷于底胶(4)外的面胶(5),所述的护膜剂(3)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酯薄膜印花胶粘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聚酯薄膜(1)、印制于聚酯薄膜(1)一侧表面的图案(2)、涂敷于印制有图案(2)的聚酯薄膜(1)表面的护膜剂(3)和涂敷于聚酯薄膜(1)另一侧的底胶(4)以及涂敷于底胶(4)外的面胶(5),所述的护膜剂(3)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非硅型防滑剂1份、非硅护膜剂11~13;所述的底胶(4)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丁腈橡胶1份、丁基橡胶1份、异丙丙酮14~16份;所述的面胶(5)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丁腈橡胶1份、丁基橡胶0.5份、丁苯橡胶1份、天然橡胶8份、甲苯3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江南胶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