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镜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4561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1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镜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所述透镜包括设置有两个容纳槽的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的表面包括底面以及与所述底面相连的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曲面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第二曲面,所述两个容纳槽的开口均位于所述底面上,且所述两个容纳槽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曲面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透镜上设置两个用于容纳光源的容纳槽,使得一个透镜可以对应两个LED,提升了亮度,同时可有效增加LED的发光角度,形成更均匀背光。

A lens and a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lens, the lens includes a two lens body accommodating groove, the surface of the lens body includes a bottom surfac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first surface; the first surface includes second curved two mirror set, the two the opening of the holding groove are locat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and the two accommodating groove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beneath the surface of two second. By setting the lens in two receiving groove for receiving the light source, a lens can be made corresponding to two LED, increased the brightness, and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emitting angle of LED, the formation of a more uniform back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镜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背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镜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直下式液晶背光模组主要包含模组背板、反射片、直下式LED发光源、扩散板、光学膜片和液晶面板等部件,直下式LED发光源主要包含PCB板、LED和光学透镜等部件。光学透镜主要有折射型透镜和反射型透镜两种,其中折射型透镜使用于混光距离较大的直下式液晶背光模组产品,而反射型透镜使用于混光距离相对较小的直下式液晶背光模组产品,混光距离即反射片到扩散板下表面的直线距离。在传统的直下式液晶背光模组设计中,根据不同的混光距离,LED配上反射型光学透镜或者折射型,搭上匹配的反射片,通过扩散板和光学膜片将光能量均匀地传送至液晶面板形成直下式液晶模组。其中,折射型透镜是直接将LED发出的白光通过光的折射均匀地传送至扩散板,反射型透镜是将LED发出的白光通过透镜反射再通过灯条板上的油墨进行二次反射均匀地传送至扩散板。现有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中,一颗LED对应一个光学透镜,而目前由于LED瓦数限制,所以亮度有限,特别现在的HDR认证对亮度要求较高。其次,当LED与光学透镜位置固定后,光型以及方向即固定,无法针对不同的画面发出不同方向的光型。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透镜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一个光学透镜对应一个LED发光源,使得背光模组亮度受限,且无法灵活调整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透镜,包括设置有两个容纳槽的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的表面包括底面以及与所述底面相连的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曲面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第二曲面,所述两个容纳槽的开口均位于所述底面上,且所述两个容纳槽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曲面下方。所述透镜,其中,所述第二曲面为相对于底面向上凸出的凸曲面,以使得所述第一曲面为驼峰状曲面,当光线从所述容纳槽射入透镜后,经由所述两个第二曲面折射出透镜。所述透镜,其中,所述两个容纳槽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曲面的最高点处的正下方。所述透镜,其中,所述第二曲面为相对于底面向下凹陷的凹曲面,以使得所述第一曲面为W型曲面,当光线从所述容纳槽射入透镜后,一部分经由所述第二曲面折射出透镜,另一部分经由所述第二曲面反射至底面。所述透镜,其中,所述底面包括第一底面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底面两侧的第二底面,所述两个容纳槽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底面上。所述透镜,其中,所述第二底面包括竖直面和第二凸曲面,所述竖直面与所述第一曲面相连,所述第二凸曲面与所述第一底面相连;所述第二凸曲面接收所述第一底面反射的光,并将所述光线折射出透镜。所述透镜,其中,所述两个容纳槽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曲面的最低点处的正下方。所述透镜,其中,所述第二曲面包括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两个第二曲面的第二出光面相连。所述透镜,其中,所述第二出光面包括第三出光面和第四出光面,所述第三出光面与第一出光面相连,且所述第三出光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所述第四出光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若干如上任一所述的透镜。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镜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所述透镜包括设置有两个容纳槽的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的表面包括底面以及与所述底面相连的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曲面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第二曲面,所述两个容纳槽的开口均位于所述底面上,且所述两个容纳槽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曲面下方。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透镜上设置两个用于容纳光源的容纳槽,使得一个透镜可以对应两个LED发光源,提升了亮度,同时可有效增加LED发光源的发光角度,形成更均匀背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透镜较佳实施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中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中的透镜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二中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二中的透镜的俯视图。图6为本法明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镜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透镜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所述透镜包括设置有两个容纳槽11的透镜本体1,所述容纳槽11用于容纳光源(例如LED发光源,二极管等)。所述透镜本体1包括底面12以及与所述底面12相连的第一曲面13。所述第一曲面13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第二曲面131,所述两个容纳槽11的开口均位于所述底面12上,且所述两个容纳槽11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曲面131下方。本实施例通过在透镜上设置两个用于容纳光源的容纳槽11,使得一个透镜可以对应两个LED发光源,提升了亮度,同时可有效增加LED的发光角度,形成更均匀背光。下面通过两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所述透镜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所述透镜为折射型透镜,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曲面131为相对于底面12向上凸出的凸曲面,两个第二曲面131相连以形成驼峰状的第一曲面13。所述容纳槽11为相对于底面12向内凹陷的半椭圆形凹槽,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底面12上,所述凹槽的内壁为内凹弧面,所述内凹弧面为入光面。当所述容纳槽11内放置有LED发光源2时,所述入光面接收LED发光源发出的光线,所述LED发光源发出光线进入透镜后,直接从所述第一曲面13折射出去。即从所述入光面发散进入透镜的光从所述两个第二曲面131折射出透镜。由于所述第一曲面13为有所述两个第二曲面131形成的完整的驼峰状曲面,因此其具有两个出光面,分别为所述两个第二曲面131,因此提升了背光的亮度。进一步,所述两个容纳槽11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曲面131的最高点处的正下方,即半椭圆形凹槽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曲面(凸曲面)的最高点在同一直线上。LED发出的光通过折射型透镜折射出去,增加发光角度。图中Z为对称轴,a为LED的入射光线,入射角记为A,b为进入透镜后的光线,角度记为B,c为从透镜出射的光线,出射角度记为C,n=sina/sinb,其中n为透镜折射率。C角度可通过透镜出光网点设计进行调整,满足C>B>A,当出光网点定型后,无数光束从LED以不同角度进入透镜,A角越大,C角着越大,将LED发出的光均匀扩散。同时,做区域调光功能时,两颗LED可单独控制,根据画面信号可单独控制两个区域,从而增加了亮度调节的多样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镜采用折射率1.45以上、1.65以下透明材料。优选的,可以采用折射率为1.49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折射率为1.59的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EP)等透明树脂材料或透明玻璃材料。值得说明的是,所述透镜的材料不限于上述举例,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材料制作。实施例二所述透镜为反射型透镜,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二曲面131为相对于底面12向下凹陷的凹曲面,所述两个第二曲面131相连使得所述第一曲面13为W型曲面。所述底面12为U型面,其包括第一底面121以及两个第二底面122。所述两个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透镜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两个容纳槽的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的表面包括底面以及与所述底面相连的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曲面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第二曲面,所述两个容纳槽的开口均位于所述底面上,且所述两个容纳槽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曲面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两个容纳槽的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的表面包括底面以及与所述底面相连的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曲面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第二曲面,所述两个容纳槽的开口均位于所述底面上,且所述两个容纳槽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曲面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面为相对于底面向上凸出的凸曲面,以使得所述第一曲面为驼峰状曲面,当光线从所述容纳槽射入透镜后,经由所述两个第二曲面折射出透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容纳槽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曲面的最高点处的正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面为相对于底面向下凹陷的凹曲面,以使得所述第一曲面为W型曲面,当光线从所述容纳槽射入透镜后,一部分经由所述第二曲面折射出透镜,另一部分经由所述第二曲面反射至底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清郑波曾峰杨健吴肇滨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