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4160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吊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两个升降机构;承重梁,承重梁搭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升降机构的顶端;移动组件,移动组件为两个,两个移动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升降机构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起吊装置可以实现快捷起吊、移位的各类起吊作业,从而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Lif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fting device, including lifting component, lifting assembly comprises two lifting mechanism; bearing beam, both ends of a bearing beam are respectively fixed at the top of the two lifting mechanism; mobile component, mobile component two, two mobile components are arranged on the two bottom lifting mechanism. The lift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fast lifting, shifting all kinds of lifting operation, thereby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operation personnel, reduce operating costs,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吊装置
本技术涉及搬运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起吊装置。
技术介绍
起重作业,是一种以减轻人力搬运或解决人力搬运无法实现的最普遍最活跃的机械作业。然而,受经济条件或现场条件所限,很多区域利用已成熟的手(电)动葫芦、行车、吊车、铲车、卷扬机等手段进行起吊作业,不现实或无法实现。比如脱硫岛高压水泵的检修作业,每次检修需要把1吨重的泵体搬运至作业点进行解体、检查、维修、回装,而搬运则成为每次检修的难点。吊车、铲车到不了位,现场又不安装行车(因经济条件限制),而手(电)动葫芦则实现不了水平移位。因此,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高、作业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吊装置,解决客观作业条件受限或主观经济条件受限而又要必须快捷起吊、移位的各类起吊作业的实际问题,从而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起吊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包括两个升降机构;承重梁,承重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升降机构的顶端;移动组件,移动组件为两个,两个移动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升降机构的底部。进一步地,升降机构包括:上部承重柱和下部承重柱,上部承重柱和下部承重柱两者至少之一上设置有沿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定位孔;上部承重柱和下部承重柱之间通过穿设在定位孔内的紧固件连接。进一步地,紧固件为紧固销。进一步地,移动组件包括:支座,升降机构的底端固定在支座上;滚轮组件,滚轮组件安装在支座的底部。进一步地,升降机构和支座之间设置有斜拉筋。进一步地,滚轮组件包括固定滚轮和万向轮。进一步地,万向轮上设置有连杆,连杆与支座之间通连接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升降组件和承重梁之间焊接固定。进一步地,升降机构和支座之间焊接固定。进一步地,下部承重柱以及支座均采用槽钢制作而成。由于本技术中的起吊装置设置有升降组件和移动组件,使用时,只需要将待运输的物体装设在承重梁上,并通过升降组件的作用进行升降调节,然后通过移动组件的作用移动整个起吊装置,即可以实现快捷起吊、移位的各类起吊作业,从而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起吊装置的主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升降组件;11、升降机构;111、上部承重柱;112、下部承重柱;12、定位孔;20、承重梁;30、移动组件;31、支座;32、滚轮组件;321、滚轮;322、万向轮;40、紧固件;50、斜拉筋;60、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起吊装置,该起吊装置包括升降组件10、承重梁20以及移动组件30。其中,升降组件10包括两个升降机构11;承重梁20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升降机构11的顶端;移动组件30为两个,两个移动组件30分别设置在两个升降机构11的底部。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起吊装置设置有升降组件10和移动组件30,使用时,只需要将待运输的物体装设在承重梁20上,并通过升降组件10的作用进行升降调节,然后通过移动组件30的作用移动整个起吊装置,即可以实现快捷起吊、移位的各类起吊作业,从而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机构11包括上部承重柱111和下部承重柱112,上部承重柱111和下部承重柱112两者至少之一上设置有沿起吊装置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定位孔12;上部承重柱111和下部承重柱112之间通过穿设在定位孔12内的紧固件40连接。当需要调整升降机构11的高度时,只需要使得紧固件40插设在不同的定位孔12内即可,简单方便。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紧固件40为紧固销,当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将紧固件40设置为紧固螺栓等。再次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组件30包括支座31和滚轮组件32,其中,升降机构11的底端固定在支座31上;滚轮组件32安装在支座31的底部。工作时,滚轮组件32在支座31的底部运动,使得整个起吊装置实现自由移动。安装时,升降机构11和支座31之间设置有斜拉筋50,具体为将斜拉筋5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下部承重柱112和支座31上,保证整个起吊装置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滚轮组件32包括固定滚轮321和万向轮322,其中,固定滚轮321为只能够进行滚动的轮子,万向轮322为能够进行转向的轮子。具体设计时,将固定滚轮321设置为两个,将万向轮322设置为两个,便于稳定地安装在支座31的底部并保证支座31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万向轮322上设置有连杆,连杆与支座31之间通连接件60固定连接。优选地,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60为螺母。通过万向轮322进行调整方向,后侧加装成固定的固定滚轮321,跟着移动。本着节约费用自力更生的原则,万向轮322可以自己加工,设计时,万向轮322包括一盘平面轴承,中间用圆柱销连接,还包括一滚动轴承,其与槽钢制作的连杆固定,平面轴承与支座31用连接件60固定。这样既起了转向的作用,也不至于转到太过灵活,不好控制。组装时,本实施例中的升降组件10和承重梁20之间焊接固定。升降机构11和支座31之间焊接固定,结构稳定可靠。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起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组件(10),所述升降组件(10)包括两个升降机构(11);承重梁(20),所述承重梁(20)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升降机构(11)的顶端;移动组件(30),所述移动组件(30)为两个,两个所述移动组件(30)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升降机构(11)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组件(10),所述升降组件(10)包括两个升降机构(11);承重梁(20),所述承重梁(20)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升降机构(11)的顶端;移动组件(30),所述移动组件(30)为两个,两个所述移动组件(30)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升降机构(11)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1)包括:上部承重柱(111)和下部承重柱(112),所述上部承重柱(111)和所述下部承重柱(112)两者至少之一上设置有沿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定位孔(12);所述上部承重柱(111)和所述下部承重柱(112)之间通过穿设在所述定位孔(12)内的紧固件(4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40)为紧固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30)包括:支座(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伟龙卢伟军白功胜魏建军刘志郭民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中电国华神木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