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ear infrared fluorescent powder, having formula (I) shown by the formula: MAl12O19:xTi (I); among them, M is selected from Ca or Sr; 0.001 = x = 0.10. The present invention uses aluminate as matrix and doped with T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红外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近红外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红外发光材料具有近红外光穿透深度大、强度高、被吸收的光强小等特殊性能而在光纤通讯、激光源、生物传感器和荧光免疫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同样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生物分析、医学检验领域中运用较多的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这是由于近红外发光材料采用可见光作为激发光源,可避免紫外光对生物体系的危害,提高安全性而实现无损检测,同时生物体系自身在近红外区无发光,不会产生光谱重叠干扰而实现高灵敏检测。目前国内外近红外发光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日卜琳、联三苯、荧光素PAN等稀土有机配合物和稀土离子Er3+、Nd3+、Yb3+等掺杂无机化合物两种类型。稀土有机配合物其近红外发光强度较弱,稳定性较差。这是由于稀土有机配合物中含有O-H和C-H,这两种键具有高频振动,很容易使激发态非辐射到基态,引起发光猝灭,大大降低了近红外发光的效率。相比之下,稀土掺杂无机近红外发光材料虽避免了这种猝灭现象,但在生物分析等领域的应用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是因为稀土掺杂无机近红外发光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近红外荧光粉,其特征在于,具有式(Ⅰ)所示通式:MAl12O19:xTi 式(Ⅰ);其中,M选自Ca或Sr;0.001≤x≤0.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荧光粉,其特征在于,具有式(Ⅰ)所示通式:MAl12O19:xTi式(Ⅰ);其中,M选自Ca或Sr;0.001≤x≤0.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荧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荧光粉的发光波长位于600nm~850nm,发射峰位于750~770nm。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M的化合物、含Al的化合物和含Ti的化合物混合,进行烧结,得到近红外荧光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M的化合物选自M的碳酸盐和/或M的氧化物。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义华,林晓卉,李杨,杜炳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