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ncrete curing agent,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the weight ratio of 20, 15 lithium silicate sodium polyacrylate 2 4, sodium lignosulfonate 1 4 copies, 6 copies of the 2 nano silica and sodium fluosilicate, 4 8 copies, 11 copies of the 9 magnesium chloride, nano titanium dioxide 4 5 copies, 8 copies, 6 sodium metaaluminate 8 12 limestone and water 20 30. The hardener of the invention is spray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so as to improve the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of the concrete, is not easy to fade and has low cost. The invention is applicable to the field of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技术,特别是一种混凝土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碱骨料反应(简称AAR)是指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外加剂和水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成分反应,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逐渐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土产生内应力,致使混凝土膨胀开裂、失去设计性能。AAR不良反应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混凝土结构癌的致命伤”。另外混凝土作为地坪和路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固有的一些缺陷和不足,通常易于起灰、耐磨性差、容易油污。为了避免这些现象产生,人们通过不直接将普通混凝土作为地坪材料进行使用,或者在混凝土表面浇筑一层环氧树脂作为地坪材料,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施工成本,其后期的维护成本也较高。因此,近些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水泥地面硬化剂。通过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固化剂,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和表面硬度达到改善混凝土地坪效果。目前,混凝土地面硬化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树脂作为主要化学成分的有机类;另一类是硅酸盐为主要化学成分的无机类。而无机类由于对环境影响小而且参与水泥水化产物反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硅酸锂15‑20份、聚丙烯酸钠2‑4份、木质素磺酸钠1‑4份、纳米二氧化硅2‑6份、氟硅酸钠4‑8份、氯化镁9‑11份、纳米钛白粉4‑5份、偏铝酸钠6‑8份、石灰石8‑12份和水20‑3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硅酸锂15-20份、聚丙烯酸钠2-4份、木质素磺酸钠1-4份、纳米二氧化硅2-6份、氟硅酸钠4-8份、氯化镁9-11份、纳米钛白粉4-5份、偏铝酸钠6-8份、石灰石8-12份和水20-3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硬化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硅酸锂18份、聚丙烯酸钠3份、木质素磺酸钠3份、纳米二氧化硅4份、氟硅酸钠6份、氯化镁10份、纳米钛白粉4.5份、偏铝酸钠7份、石灰石10份和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菲,齐晶,吴崇双,田江海,钟承刚,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精正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