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瓶器及利用开瓶器开瓶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39324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瓶器,包括按压盖、上齿形圈、保持圈、下齿形圈、大复位弹簧和底圈,上齿形圈设置于保持圈内,下齿形圈套设于保持圈中,保持圈设置于按压盖与底圈之间,大复位弹簧设置于底圈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上齿形圈、保持圈和下齿形圈形成的旋转结构,只需通过施加一个较小的下压力就能扭动瓶盖;通过利用开瓶器开瓶盖的方法,可更加省力且方便的打开瓶盖。底圈上部的空心柱状圈有略微偏向圆心的锥度,这样可以保证在保持圈下压时候让柱状圈向内变形从而对瓶盖产生挤压生成压力,锥度的压力也和保证了底圈可以适应大部分体积相似的瓶盖大小,扩大了使用范围。

Bottle opener and method for opening bottle cap by using bottle open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ottle opener comprises a pressing cover, the upper ring, a retaining ring, a tooth shaped ring, under the big spring and the bottom ring, the upper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retaining ring, under the tooth ring is sleeved on the retaining ring, retaining ring arranged on the press cover and the bottom ring, large reset spring is arranged in the bottom circle. The invention utilizes the upper ring, keep rotating structure ring and a tooth shaped ring form, simply by applying a lower pressure can twist the cap; by using the method of open bottle opener, can be more labor-saving and convenient to open the bottle.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ttom ring hollow cylindrical coil has a slight bias in the center of taper, so you can ensure that the pressure in the retaining ring for cylindrical ring inward deformation resulting in extrusion formation pressure on the cap, taper pressure and ensure the bottom ring can be adapted to cap the size of most similar volume, expand the scope of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瓶器及利用开瓶器开瓶盖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瓶器,属于日常用品

技术介绍
:现有的开瓶器主要是针对啤酒瓶盖或者是软木塞,并没有一款专门用于开启罐头盖的开瓶器。为了起到密封防脱落的作用,罐头在机械化生产中是将瓶盖与瓶盖下圈采用部分相连的结构,但这也导致了在第一次拧开瓶盖的时候需要较大的力度。这对于体弱力小的人来说是较为吃力的,而且当手上有油渍等赃物,或者是瓶盖的条纹受损时,由于摩擦力的减小,将会大大增加拧瓶盖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瓶器,将传统旋转开瓶盖的方式转变成以向下压的方式打开瓶盖,只需较小的下压力就能打开瓶盖,减小了开瓶盖所需力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开瓶器,包括按压盖、上齿形圈、保持圈、下齿形圈、大复位弹簧和底圈,上齿形圈设置于保持圈内,下齿形圈套设于保持圈中,保持圈设置于按压盖与底圈之间,大复位弹簧设置于底圈中。前述的一种开瓶器,所述下齿形圈上设置有小复位弹簧。小复位弹簧可使转动后的下齿形圈复位至初始位置,并减小下齿形圈复位时的摩擦力,减小磨损,提高使用寿命。前述的一种开瓶器,所述按压盖包括上压盖部和与上压盖部连接的衔接部,衔接部与保持圈连接。前述的一种开瓶器,所述上齿形圈包括内圈结构和外圈齿部,外圈齿部与内圈结构一体成形或者套贴在内圈结构外壁上。外圈齿部的齿形结构与下齿形圈的外环齿部的齿形结构交错对应设置。前述的一种开瓶器,所述保持圈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嵌设槽和第二嵌设槽,第二嵌设槽与第一嵌设槽连通,且第二嵌设槽的槽深大于第一嵌设槽的槽深。上齿形圈的外圈齿部安装在第一嵌设槽内,并可沿着第一嵌设槽上下移动。前述的一种开瓶器,所述下齿形圈包括外环齿部、环状水平板和多个弧状板,外环齿部设置于环状水平板的外环壁上,弧状板设置于环状水平板内环壁一侧,并呈环状排列。前述的一种开瓶器,所述底圈包括底板、外层壁和内层壁,外层壁和内层壁均设置在底板上,外层壁与内层壁之间设置有弹簧限位槽,内侧壁的外壁面为有锥度角的壁面。有锥度角的壁面使得底圈上部的空心柱状圈有略微偏向圆心的锥度,这样可以保证在保持圈下压时候让柱状圈向内变形从而对瓶盖产生挤压生成压力,锥度的压力也和保证了底圈可以适应大部分体积相似的瓶盖大小,扩大了使用范围。前述的一种开瓶器,所述外环齿部包括大齿部、多个右齿部和多个左齿部,右齿部和左齿部均设置于大齿部的外侧齿壁上。前述的一种开瓶器,所述小复位弹簧安装在左齿部上。小复位弹簧位于左齿部与第二嵌设槽之间。发生转动的下齿形圈在小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可复位。小复位弹簧既能起到复位的作用又能减小下齿形圈与保持圈之间的摩擦力。一种利用开瓶器开瓶盖的方法,包括施加下压力给开瓶器的按压盖,按压盖将施加的下压力传递给上齿形圈,上齿形圈由于下压力的作用在保持圈内下滑,下滑过程中上齿形圈将推动下齿形圈,下齿形圈将在保持圈的限制下形成转动,下齿形圈的转动将带动与开瓶器连接的瓶盖,从而扭动瓶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利用上齿形圈、保持圈和下齿形圈形成的旋转结构,只需通过施加一个较小的下压力就能扭动瓶盖;通过利用开瓶器开瓶盖的方法,可更加省力且方便的打开瓶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小复位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上齿形圈与下齿形圈在保持圈内接触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上齿形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保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下齿形圈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底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按压盖,2-上齿形圈,3-保持圈,4-下齿形圈,5-大复位弹簧,6-底圈,7-上压盖部,8-衔接部,9-内圈结构,10-外圈齿部,11-第一嵌设槽,12-小复位弹簧,13-第二嵌设槽,14-弧状板,15-外环齿部,16-环状水平板,17-底板,18-外层壁,19-内层壁,20-弹簧限位槽,21-大齿部,22-右齿部,23-左齿部,24-外壁面。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一种开瓶器,包括按压盖1、上齿形圈2、保持圈3、下齿形圈4、大复位弹簧5和底圈6,上齿形圈2设置于保持圈3内,下齿形圈4套设于保持圈3中,保持圈3设置于按压盖1与底圈6之间,大复位弹簧5设置于底圈6中。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一种开瓶器,包括按压盖1、上齿形圈2、保持圈3、下齿形圈4、大复位弹簧5和底圈6,上齿形圈2设置于保持圈3内,下齿形圈4套设于保持圈3中,保持圈3设置于按压盖1与底圈6之间,大复位弹簧5设置于底圈6中。进一步的,按压盖1包括上压盖部7和与上压盖部7连接的衔接部8,衔接部8与保持圈3连接。进一步的,上齿形圈2包括内圈结构9和外圈齿部10,外圈齿部10与内圈结构9一体成形或者套贴在内圈结构9外壁上。进一步的,保持圈3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嵌设槽11和第二嵌设槽13,第二嵌设槽13与第一嵌设槽11连通,且第二嵌设槽13的槽深大于第一嵌设槽11的槽深。进一步的,下齿形圈4包括外环齿部15、环状水平板16和多个弧状板14,外环齿部15设置于环状水平板16的外环壁上,弧状板14设置于环状水平板16内环壁一侧,并呈环状排列。进一步的,底圈6包括底板17、外层壁18和内层壁19,外层壁18和内层壁19均设置在底板17上,外层壁18与内层壁19之间设置有弹簧限位槽20。进一步的,外环齿部15包括大齿部21、多个右齿部22和多个左齿部23,右齿部22和左齿部23均设置于大齿部21的外侧齿壁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一种开瓶器,包括按压盖1、上齿形圈2、保持圈3、下齿形圈4、大复位弹簧5和底圈6,上齿形圈2设置于保持圈3内,下齿形圈4套设于保持圈3中,保持圈3设置于按压盖1与底圈6之间,大复位弹簧5设置于底圈6中。进一步的,按压盖1包括上压盖部7和与上压盖部7连接的衔接部8,衔接部8与保持圈3连接。进一步的,上齿形圈2包括内圈结构9和外圈齿部10,外圈齿部10与内圈结构9一体成形或者套贴在内圈结构9外壁上。进一步的,保持圈3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嵌设槽11和第二嵌设槽13,第二嵌设槽13与第一嵌设槽11连通,且第二嵌设槽13的槽深大于第一嵌设槽11的槽深。进一步的,下齿形圈4包括外环齿部15、环状水平板16和多个弧状板14,外环齿部15设置于环状水平板16的外环壁上,弧状板14设置于环状水平板16内环壁一侧,并呈环状排列。进一步的,底圈6包括底板17、外层壁18和内层壁19,外层壁18和内层壁19均设置在底板17上,外层壁18与内层壁19之间设置有弹簧限位槽20,内侧壁19的外壁面24为有锥度角的壁面。进一步的,外环齿部15包括大齿部21、多个右齿部22和多个左齿部23,右齿部22和左齿部23均设置于大齿部21的外侧齿壁上。进一步的,下齿形圈4上设置有小复位弹簧12。小复位弹簧12安装在左齿部23上。小复位弹簧12位于左齿部23与第二嵌设槽13之间。发生转动的下齿形圈4在小复位弹簧12的弹性作用下可复位,从而便于再次使用开瓶器开启瓶盖,而不用手动复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一种利用开瓶器开瓶盖的方法,包括施加下压力给开瓶器的按压盖1,按压盖1将施加的下压力传递给上齿形圈2,上齿形圈2由于下压力的作用在保持圈3内下滑,下滑过程中上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开瓶器及利用开瓶器开瓶盖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盖(1)、上齿形圈(2)、保持圈(3)、下齿形圈(4)、大复位弹簧(5)和底圈(6),所述上齿形圈(2)设置于保持圈(3)内,所述下齿形圈(4)套设于保持圈(3)中,所述保持圈(3)设置于按压盖(1)与底圈(6)之间,所述大复位弹簧(5)设置于底圈(6)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盖(1)、上齿形圈(2)、保持圈(3)、下齿形圈(4)、大复位弹簧(5)和底圈(6),所述上齿形圈(2)设置于保持圈(3)内,所述下齿形圈(4)套设于保持圈(3)中,所述保持圈(3)设置于按压盖(1)与底圈(6)之间,所述大复位弹簧(5)设置于底圈(6)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齿形圈(4)上设置有小复位弹簧(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盖(1)包括上压盖部(7)和与上压盖部(7)连接的衔接部(8),所述衔接部(8)与保持圈(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齿形圈(2)包括内圈结构(9)和外圈齿部(10),所述外圈齿部(10)与内圈结构(9)一体成形或者套贴在内圈结构(9)外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圈(3)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嵌设槽(11)和第二嵌设槽(13),所述第二嵌设槽(13)与第一嵌设槽(11)连通,且第二嵌设槽(13)的槽深大于第一嵌设槽(11)的槽深。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齿形圈(4)包括外环齿部(15)、环状水平板(16)和多个弧状板(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李俊柳彬德张淑梅张梦雅黄锦鹏韩冰李国辉蒋昊南彭奕凡刘钰杨惠淋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