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目标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高保真叠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281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地球物理勘探地震资料解释性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目标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高保真叠加方法。该叠加方法采用正演模拟与实际地震资料结合,研究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依据振幅、频率和相位随入射角变化特征,有效提高了资料保真性、精细构造储层的描述能力。该方法包括有计算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实际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分别计算得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跳变入射角;将上述三者中入射角度最小者视作为最佳入射角;以小于等于最佳入射角的角度进行道集叠加,得到高保真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目标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高保真叠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球物理勘探地震资料解释性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面向目标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高保真叠加方法。
技术介绍
高精度的储层和构造描述对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采集、处理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地震资料品质,特别是叠前成像方法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成像质量,还形成了海量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但成像叠加忽略了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随入射角增大的能量、频率和波形变化,使成像叠加资料模糊了子波特征、降低了分辨率,抹杀了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的储层和构造有效信息,降低了对储层和构造描述的精度和可靠性。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的研究目前主要在振幅、频率和相位属性随入射角增大的变化特征和弹性属性反演应用方面,而对于道集叠加产生的子波特征模糊问题没有涉及。Muskat、Meres(1940)提出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系数是关于入射角的函数,为AVO(AVO是amplitudevariationwithoffset的缩写,中文含义为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技术的应用打下了基础。Koefoed(1961)给出了泊松比和反射系数相联系的Zoeppritz近似方程。Ostrander(1984)提出反射系数随入射角变化的AVO特征,用于识别“亮点”型砂岩的含油气特征。其后的研究主要围绕Zoeppritz近似方程进行泊松比等弹性参数的反演,用于流体识别。MazzottiA(1991)提出了振幅、频率、相位随入射角的变化特征,FVO(FVO是frequencyvariationwithoffset的缩写,中文含义为频率随偏移距的变化)开始应用于流体识别。何红兵、吴国忱等给出了频率和频率变化梯度随偏移距的变化关系,提出相应的流体预测方法。前述研究分析了振幅、频率、相位随入射角的变化特征,主要应用在流体检测方面,而对于振幅、频率、相位随入射角变化引起的成像叠加资料的保真问题没有涉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向目标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高保真叠加方法,该叠加方法在采用正演模拟与实际地震资料结合,研究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依据振幅、频率和相位随入射角增大的变化特征,提出面向地质目标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选择性叠加方法,有效提高了资料的保真性,提高了精细构造和储层的描述能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面向目标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高保真叠加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步骤1:正演得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分析得到实际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步骤2:对比得到的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与实际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分别计算得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跳变入射角;所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跳变入射角为入射角增大过程中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值发生跳变时对应的入射角;所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跳变入射角为入射角增大过程中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值发生跳变时对应的入射角;所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跳变入射角为入射角增大过程中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值发生跳变时对应的入射角;步骤3:比较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跳变入射角并将上述三者中入射角度最小者视作为最佳入射角;以小于等于最佳入射角的角度进行道集叠加,得到高保真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优选的,所述实际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受采集资料的覆盖次数影响,而振幅的横向对比不会受采集资料的覆盖次数影响。优选的,所述实际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随入射角增大而出现变粗合并现象,且会出现位置跳动现象。优选的,所述实际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随入射角增大而出现主频降低、频带变窄现象。优选的,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跳变入射角为20°~21°;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跳变入射角为60°~65°;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跳变入射角为50°~53°;计算得到最佳入射角为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面向目标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高保真叠加方法,通过研究正演模型以及实际资料分别得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与实际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而后计算得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跳变入射角并从中找出最佳入射角,最终依据最佳入射角确定道集叠加范围,实现高保真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通过上述方法可实现成像叠加资料最大限度地减小子波特征模糊;与现有全道集叠加方法相比,提高了资料的保真度和分辨能力,奠定了储层和构造精细描述基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面向目标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高保真叠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正演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相位随入射角的变化特征示意图;图3为正演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随入射角的变化特征示意图;图4为实际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和相位与入射角的对照特征图;图5为实际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与入射角的对照特征图;图6为构造较为平缓的地质体的高保真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图7为不同入射角角度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叠加剖面的频谱特征;图8为构造倾角较大、低信噪比的地质体的高保真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向目标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高保真叠加方法,该叠加方法在采用正演模拟与实际地震资料结合,研究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依据振幅、频率和相位随入射角增大的变化特征,提出面向地质目标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选择性叠加方法,有效提高了资料的保真性,提高了精细构造和储层的描述能力。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向目标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高保真叠加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具体为步骤1:正演得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分析得到实际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正演得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频率、相位三种信息均会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不能剔除入射角增大所导致的振幅、频率、相位三种信息的偏差,则偏差信息则会进一步叠加在一起,从而导致叠前成像地震资料模糊了子波和A(F/P)VO特征,降低了地震资料的保真度,造成地震属性和精细构造发生变化,影响储层和构造描述的精度。在完成步骤1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步骤2:对比得到的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与实际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分别计算得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跳变入射角为入射角增大过程中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值发生跳变时对应的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跳变入射角为入射角增大过程中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值发生跳变时对应的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跳变入射角为入射角增大过程中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值发生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面向目标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高保真叠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向目标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高保真叠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步骤1:正演得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分析得到实际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步骤2:对比得到的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与实际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分别计算得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跳变入射角;所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跳变入射角为入射角增大过程中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值发生跳变时对应的入射角;所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跳变入射角为入射角增大过程中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值发生跳变时对应的入射角;所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跳变入射角为入射角增大过程中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值发生跳变时对应的入射角;步骤3:比较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跳变入射角并将上述三者中入射角度最小者视作为最佳入射角;以小于等于最佳入射角的角度进行道集叠加,得到高保真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目标的叠前共成像点道集高保真叠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步骤1:正演得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分析得到实际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步骤2:对比得到的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与实际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分别计算得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跳变入射角;所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跳变入射角为入射角增大过程中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值发生跳变时对应的入射角;所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跳变入射角为入射角增大过程中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值发生跳变时对应的入射角;所述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跳变入射角为入射角增大过程中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值发生跳变时对应的入射角;步骤3:比较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振幅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相位跳变入射角、模拟地震叠前共成像点道集特征中频率跳变入射角并将上述三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振王兴谋张猛石晓光陈先红苗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