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类核酸配位聚合物的多功能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2771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类核酸配位聚合物的多功能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具体步骤如下:(1)依次移取AgNO3的溶液,CoA溶液,磷酸缓冲溶液于PCR管中,在恒温磁力搅拌机上震荡反应。便得到CoA‑Ag(I)CP;(2)向(1)中加入SYBR Green II(1∶100),室温下避光孵育。在激发波长494nm处扫描,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3)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加入到(2)中,室温下避光孵育。在激发波长494nm处扫描,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4)不同浓度的半胱氨酸加入到(2)中,室温下避光孵育。在激发波长494nm处扫描,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5)不同浓度的谷胱甘肽加入到(2)中,室温下避光孵育。在激发波长494nm处扫描,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类核酸配位聚合物的多功能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荧光生物传感器,尤其是涉及基于类核酸配位聚合物的多功能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技术介绍
抗坏血酸(Ascorbicacid,AA,又叫维生素C),存在于水果和蔬菜,在人类和动物体中是一种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抗坏血酸是一种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是脑系统最重要的神经化学物质之一,也是药物治疗坏血病、药物中毒、肝脏疾病、过敏反应和动脉硬化的重要物质,它有助于促进细胞健康发展和组织正常生长。抗坏血酸的缺乏会导致坏血病,但是过多的抗坏血酸摄入可能会导致尿道结石、腹泻、胃痉挛等疾病。在临床上,抗坏血酸用于预防和治疗常见的感冒、精神疾病、不孕不育和冠心病,在淤血化验和诊断中快速、准确、选择性的检测抗坏血酸含量是非常重要的。L-半胱氨酸(L-Cys),一种生物体内常见的氨基酸。动物体内可经由蛋氨酸和丝氨酸合成。其结构中含有非常活泼的巯基(-SH),半胱氨酸的巯基能与各种金属离子以R-S-M-S-R的方式形成稳定程度不同的配位聚合物。L-Cys是一种氨基酸类解毒药,它参与细胞的还原过程和肝脏内的磷脂代谢,有保护肝细胞不受损害,促进肝脏功能恢复和旺盛的药理效应。半胱氨酸也是一种还原剂,它可以减少混合所需的时间和所需药用的能量。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含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存在于几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谷胱甘肽能帮助保持正常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并具有抗氧化作用和整合解毒作用,半胱氨酸上的巯基为其活性基团,易与某些药物、毒素等结合,而具有整合解毒作用。能帮助保持正常的免疫系统。谷胱甘肽具有广谱解毒作用,不仅可用于药物,更可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基料,在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功能性食品广泛应用。一价币族巯基-金属配位聚合物是通过一价币族金属之间的金属-金属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类纳米材料,早在60年前人们就已经将巯基-Ag(I)配位聚合物当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因为巯基-Ag(I)配位聚合物这种二元系统具有独特的链状结构和特殊的性质,巯基-Ag(I)配位聚合物被广泛地研究,比如合成多用途的化合物、材料、功能化的薄片以及纳米结构粒子等。以往的报道中,含有巯基配体,如半胱氨酸、巯基丁氨酸、谷胱甘肽等可以作为合成类蛋白结构的巯基-Ag(I)配位聚合物。而且近年来研究者们对于巯基-Ag(I)配位聚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巯基-Ag(I)配位聚合物结构特点的探究和影响因素上,而对巯基-Ag(I)配位聚合物作为荧光传感方面的性质研究十分有限。辅酶A(CoA)作为一种含有巯基的生物小分子,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生物体中一种重要的辅酶,同时也是一些生物酶如乙酰转移酶、柠檬酸合成酶的重要反应产物。我们发现CoA的结构中两端的重要功能基团:一个是腺嘌呤结构,另一个是巯基基团。如果能够同时利用CoA两端的两个功能基团进行生物化学检测,势必会增加其检测的特异性以及选择性,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CoA有可能成为生物化学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物质,因此,可采用其作为配体,利用CoA相比于其它巯基小分子物质的独特的结构和优势,与币族金属离子形成类核酸配位聚合物,与核酸染料结合,进一步用于新型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开发。本专利技术依据辅酶A与硝酸银形成类核酸配位聚合物(简写为CoA-Ag(I)CP),嵌入核酸染料后有较的强荧光信号产生,抗坏血酸、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对嵌入核酸染料的聚合物荧光猝灭作用的原理,构建一种简单、高灵敏、快速的分析传感方法,用于分别检测抗坏血酸、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荧光传感方法。该传感器特异性好、过程极其简单,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辨别手段。目前,基于CoA-Ag(I)CP与核酸染料SYBRGreenII(SGII)结合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及利用嵌入SGII的CoA-Ag(I)CP的荧光猝灭现象检测抗坏血酸、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相关报道也未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结果准确可靠的基于嵌入SGII的CoA-Ag(I)CP的荧光猝灭现象分别检测抗坏血酸、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荧光生物传感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类核酸配位聚合物的多功能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具体步骤如下:(1)CoA-Ag(I)CP的制备依次移取5.0~15.0μL浓度为50~100μM的AgNO3的溶液,5.0~15.0μL浓度为80~100μM的CoA溶液,70.0~90.0μL浓度为5~15mMpH为5.0~8.0的磷酸缓冲溶液于PCR管中,在25~37℃恒温磁力搅拌机上震荡反应约5~15min。便得到CoA-Ag(I)CP。(2)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向(1)中加入1~3μLSGII(1∶100),室温下避光孵育10~30min。在激发波长494nm处扫描,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3)抗坏血酸的检测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加入到(2)中,室温下避光孵育0~5min。在激发波长494nm处扫描,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4)半胱氨酸的检测不同浓度的半胱氨酸加入到(2)中,室温下避光孵育0~5min。在激发波长494nm处扫描,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5)谷胱甘肽的检测不同浓度的谷胱甘肽加入到(2)中,室温下避光孵育0~5min。在激发波长494nm处扫描,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利用上述基于嵌入SGII的CoA-Ag(I)CP的荧光猝灭检测抗坏血酸、半胱氨酸及谷胱甘肽,利用荧光分析,荧光扫描在514-700nm范围内,激发波长是494nm,狭缝宽度为:激发10nm和发射10nm,扫描电压是700V,检测不同浓度的物质对嵌入SGII的CoA-Ag(I)CP的荧光猝灭作用,获得一系列不同浓度目标物质对应的荧光强度大小,建立荧光强度大小F与目标物质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确定待测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专利技术原理: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荧光生物传感器,利用一种一端含有巯基,另一端有类腺嘌呤结构的化合物辅酶A作为合成巯基-Ag(I)配位聚合物的配体,辅酶A上的巯基与Ag(I)通过Ag-S键连接,被拉近的相邻两个Ag(I)之间发生金属间作用而形成CoA-Ag(I)CP。CoA-Ag(I)CP与核酸染料SGII结合发出较强的荧光,抗坏血酸、半胱氨酸及谷胱甘肽能够猝灭嵌入SGII的CoA-Ag(I)CP所发出的荧光。不同浓度的这三种物质对嵌入SGII的CoA-Ag(I)CP荧光的猝灭作用不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可分别实现对这三种物质的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构建了一种基于类核酸配位聚合物的多功能荧光生物传感器检测抗坏血酸、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首先,在室温下简单快速合成CoA-Ag(I)CP。其次,CoA-Ag(I)CP与核酸染料SGII结合,发出较强的荧光信号。随后,向该体系加入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或半胱氨酸或谷胱甘肽,记录不同浓度目标物质对应的荧光强度变化。其优点在于:(1)高灵敏度。实验得出抗坏血酸、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嵌入SGII的CoA-Ag(I)CP所发出荧光强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别为:抗坏血酸:线性方程: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于类核酸配位聚合物的多功能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技术保护点】
基于类核酸配位聚合物的多功能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其特征如下:(1)CoA‑Ag(I)CP的制备依次移取5.0~15.0μL浓度为50~100μM的AgNO3的溶液,5.0~15.0μL浓度为80~100μM的CoA溶液,70.0~90.0μL浓度为5~15mM pH为5.0~8.0的磷酸缓冲溶液于PCR管中,在25~37℃恒温磁力搅拌机上震荡反应约5~15min。便得到CoA‑Ag(I)CP。(2)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向(1)中加入1~3μL SGII(1∶100),室温下避光孵育10~30min。在激发波长494nm处扫描,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3)抗坏血酸的检测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加入到(2)中,室温下避光孵育0~5min。在激发波长494nm处扫描,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4)半胱氨酸的检测不同浓度的半胱氨酸加入到(2)中,室温下避光孵育0~5min。在激发波长494nm处扫描,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5)谷胱甘肽的检测不同浓度的谷胱甘肽加入到(2)中,室温下避光孵育0~5min。在激发波长494nm处扫描,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利用上述基于嵌入SGII的CoA‑Ag(I)CP的荧光猝灭检测抗坏血酸、半胱氨酸及谷胱甘肽,利用荧光分析,荧光扫描在514‑700nm范围内,激发波长是494nm,狭缝宽度为:激发10nm和发射10nm,扫描电压是700V,检测不同浓度的物质对嵌入SGII的CoA‑Ag(I)CP的荧光猝灭作用,获得一系列不同浓度物质对应嵌入SGII的CoA‑Ag(I)CP的荧光强度大小,建立荧光强度大小F与物质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确定待测样品中物质的浓度。...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类核酸配位聚合物的多功能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其特征如下:(1)CoA-Ag(I)CP的制备依次移取5.0~15.0μL浓度为50~100μM的AgNO3的溶液,5.0~15.0μL浓度为80~100μM的CoA溶液,70.0~90.0μL浓度为5~15mMpH为5.0~8.0的磷酸缓冲溶液于PCR管中,在25~37℃恒温磁力搅拌机上震荡反应约5~15min。便得到CoA-Ag(I)CP。(2)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向(1)中加入1~3μLSGII(1∶100),室温下避光孵育10~30min。在激发波长494nm处扫描,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3)抗坏血酸的检测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加入到(2)中,室温下避光孵育0~5min。在激发波长494nm处扫描,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4)半胱氨酸的检测不同浓度的半胱氨酸加入到(2)中,室温下避光孵育0~5min。在激发波长494nm处扫描,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5)谷胱甘肽的检测不同浓度的谷胱甘肽加入到(2)中,室温下避光孵育0~5min。在激发波长494nm处扫描,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变化。利用上述基于嵌入SGII的CoA-Ag(I)CP的荧光猝灭检测抗坏血酸、半胱氨酸及谷胱甘肽,利用荧光分析,荧光扫描在514-700nm范围内,激发波长是494nm,狭缝宽度为:激发10nm和发射10nm,扫描电压是700V,检测不同浓度的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宇芳张青青郭智勇王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