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预成型复合纤维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174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7:08
一种三维预成型复合纤维及其加工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它包含0°层、短切纱层、+45°层、90°层、导流夹心层、‑45°层、面层;所述的0°层、短切纱层、+45°层、90°层、导流夹心层、‑45°层、面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其能够大大提高玻纤/碳纤机织物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其拉伸强度,抗曲强度也较高,产品合格率大大提升,实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预成型复合纤维及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三维预成型复合纤维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纤维增强材料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保温、绝缘、隔音、防水等优良性能。传统成型工艺是一种开模手工工艺,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对人体伤害大、制品性能差:树脂和纤维结合效果差,易产生气泡、干斑等多种缺陷,严重影响制品的力学性能。随着社会对节能降耗、提高工效、环境友好等提出的高要求,促进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树脂传递模塑工艺(RTM)、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模塑工艺(VARTM)、树脂浸渍模塑成型工艺(SCRIMP)等闭模成型工艺,对纤维增强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树脂在充模过程中的流速和流道的影响,要尽量采用渗透率高、对树脂浸润性好的织物。中空导流纤维层状物增强材料就是适应这一要求而开发的新品种。目前,玻纤/碳纤机织单向布其稳定性较差,产品合格率也较低,不能够满足目前工艺成品的需求,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三维预成型复合纤维及其加工工艺,其能够大大提高玻纤/碳纤机织物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其拉伸强度,抗曲强度也较高,产品合格率大大提升,实用性更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0°层、短切纱层、+45°层、90°层、导流夹心层、-45°层、面层;所述的0°层、短切纱层、+45°层、90°层、导流夹心层、-45°层、面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的0°层、+45°层、90°层、-45°层为增强纤维材料层,可以为高性能玻纤、碳纤、芳纶等。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夹心层为有机纤维针刺或化学粘合毡。进一步地,所述的短切纱层为高性能玻璃纤维短切纱。进一步地,所述的面层为玻纤薄毡、短切毡、连续毡、碳毡、聚酯毡、高强高抗冲玻璃纤维布、玻纤/芳纶/碳纤机织布等。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夹心层的制备过程中在合成纤维中均匀共混低熔点纤维后,通过梳理、铺网、牵伸、预针刺或化学粘合成毡,后采用合适的定型工艺形成具有丰富空隙结构特征和形态的导流夹芯材料,进一步提升导流性能,缩短充模时间(导流速率),导流速率≤120s。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如下:将玻纤/碳纤薄毡或短切玻纤等、导流夹芯材料、轴向织物(双轴向、三轴向、四轴向)、玻纤或玻纤/碳纤或玻纤/芳纶机织单向布等材料按需要组合后,通过改进的缝编机构,在花盘驱动特制的梳节曲线运动下,带动特制的槽针和针芯相互运动使缝编线多向多维穿过各组合材料,形成相互牢固缠结的线圈,将各组合材料一次缝编而成三维预成型体。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三维预成型复合纤维及其加工工艺,将连续纤维束、非织造毡、纱线或布、夹芯导流毡按照一定的规律定位分布在三维空间,形成一个整体的、具有特定结构、性质和形态的纤维集合体网络结构;贯穿空间各个方向的纤维提供了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层间性能和抗冲击损伤能力;同时利用纤维集合体广谱孔隙结构形貌、可大范围调控纤维体积含量和纤维取向分布的特征,形成多样化的结构形态,实现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调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0°层1、短切纱层2、+45°层3、90°层4、导流夹心层5、-45°层6、面层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0°层1、短切纱层2、+45°层3、90°层4、导流夹心层5、-45°层6、面层7;所述的0°层1、短切纱层2、+45°层3、90°层4、导流夹心层5、-45°层6、面层7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的0°层1、+45°层3、90°层4、-45°层6为增强纤维材料层,可以为高性能玻纤、碳纤、芳纶等。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夹心层5为有机纤维针刺或化学粘合毡。进一步地,所述的短切纱层2为高性能玻璃纤维短切纱。进一步地,所述的面层7为玻纤薄毡、短切毡、连续毡、碳毡、聚酯毡、高强高抗冲玻璃纤维布、玻纤/芳纶/碳纤机织布等。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夹心层5的制备过程中在合成纤维中均匀共混低熔点纤维后,通过梳理、铺网、牵伸、预针刺或化学粘合成毡,后采用合适的定型工艺形成具有丰富空隙结构特征和形态的导流夹芯材料,进一步提升导流性能,缩短充模时间(导流速率),导流速率≤120s。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如下:将玻纤/碳纤薄毡或短切玻纤等、导流夹芯材料、轴向织物(双轴向、三轴向、四轴向)、玻纤或玻纤/碳纤或玻纤/芳纶机织单向布等材料按需要组合后,通过改进的缝编机构,在花盘驱动特制的梳节曲线运动下,带动特制的槽针和针芯相互运动使缝编线多向多维穿过各组合材料,形成相互牢固缠结的线圈,将各组合材料一次缝编而成三维预成型体。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三维预成型复合纤维及其加工工艺,将连续纤维束、非织造毡、纱线或布、夹芯导流毡按照一定的规律定位分布在三维空间,形成一个整体的、具有特定结构、性质和形态的纤维集合体网络结构;贯穿空间各个方向的纤维提供了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层间性能和抗冲击损伤能力;同时利用纤维集合体广谱孔隙结构形貌、可大范围调控纤维体积含量和纤维取向分布的特征,形成多样化的结构形态,实现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调控。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三维预成型复合纤维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维预成型复合纤维及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0°层、短切纱层、+45°层、90°层、导流夹心层、‑45°层、面层;所述的0°层、短切纱层、+45°层、90°层、导流夹心层、‑45°层、面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预成型复合纤维及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0°层、短切纱层、+45°层、90°层、导流夹心层、-45°层、面层;所述的0°层、短切纱层、+45°层、90°层、导流夹心层、-45°层、面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预成型复合纤维及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0°层、+45°层、90°层、-45°层为增强纤维材料层,可以为高性能玻纤、碳纤、芳纶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预成型复合纤维及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夹心层为有机纤维针刺或化学粘合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预成型复合纤维及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切纱层为高性能玻璃纤维短切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预成型复合纤维及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层为玻纤薄毡、短切毡、连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宣维栋张从勇朱忠裕鞠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原建材二五三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