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道传输上料及对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171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辊道传输上料及对中装置,包括辊道机构、上料机构和对中机构;所述辊道机构由辊道支承座和安装在辊道支承座内的辊道组成;辊道由变频电机带动转动,其上料侧设上料机构,辊道中部设对中机构;上料机构中设有上料架和托架,上料架为U形结构,其横杆作为推料杆,2个侧杆分别连接上料液压缸,在上料液压缸的带动下上料架能够水平伸缩移动;托架位于上料架内侧对到达辊道之前的试样起承托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性强,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对于降低实验室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试样上料便利性、安全性和准确性提供了设备保障。

A roller conveyor feeding and center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oller transmission feeding and centering device, including roller mechanism, a feed mechanism and a centering mechanism; the roller mechanism comprises a roller bearing and roller roller which is installed on the supporting seat; the roller is driven to rotate by the motor, the feeding side feeding mechanism, middle roller a mechanism for feeding frame and a bracket; a feeding mechanism, a feeding rack for U shaped structure, the bar as the pushing rod, 2 side rod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eeding cylinder, a horizontal telescopic mobile rack can feed material in the hydraulic cylinder driven; bracket is arranged on the rack inside play a supporting role to arrive before the sample 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strong applicability, easy to realize automatic control, to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operators and improve the laboratory sample feeding convenience, safety and accuracy provides equipment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道传输上料及对中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厚板及特厚板淬火实验时高温试样上料时的辊道传输上料及对中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冶金行业为适应市场对厚板及特厚板产品在性能上不断提高的要求,在厚板及特厚板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对其淬火性能反复进行探索性实验。为保证厚板及特厚板高温试样上料后辊道传输时的安全和后续淬火实验的正常开展,在实验过程中除了需要避免高温试样从传输辊道上掉落之外,还需保证高温试样在避免与淬火实验设备发生刮碰的前提下能够按预期准确落入试样浸液承载设备。然而,由于厚板及特厚板淬火试样存在温度较高、体积较大、重量较大的特点,不方便进行操作,因此实现辊道传输时高温试样的上料和对中问题一直困扰着实验操作人员。因此,开发出一种适用于厚板及特厚板淬火实验用的辊道传输上料及对中装置,对于提高厚板及特厚板高温试样上料的便利性、保障淬火实验时高温试样的传输安全并使其顺利落入试样浸液承载设备进而完成淬火实验,以及减小实验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辊道传输上料及对中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性强,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对于降低实验室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试样上料便利性、安全性和准确性提供了设备保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辊道传输上料及对中装置,包括辊道机构、上料机构和对中机构;所述辊道机构由辊道支承座和安装在辊道支承座内的辊道组成;辊道由变频电机带动转动,其上料侧设上料机构,辊道中部设对中机构;上料机构中设有上料架和托架,上料架为U形结构,其横杆作为推料杆,2个侧杆分别连接上料液压缸,在上料液压缸的带动下上料架能够水平伸缩移动;托架位于上料架内侧对到达辊道之前的试样起承托作用。所述上料机构由上料架、上料拉杆、上料拉杆滑轨、上料液压缸和托架组成;上料拉杆滑轨和上料液压缸均为2组,且平行于辊道输送方向设置在辊道支承座两侧;上料拉杆一端设滑杆沿上料拉杆滑轨滑动,另一端与上料架的一个侧杆铰接;上料拉杆上分别设水平限位杆和竖直限位杆,使上料架能够并只能够在水平方向与向上的竖直方向之间绕铰接点转动90°。所述托架为2个,与辊道支承座上表面平行设置,托架的一端铰接在辊道支承座上并可在转动后收拢到辊道支承座内。所述对中机构由对中导板、对中滑轨、转台、转台连杆和对中液压缸组成;对中导板为2组,分别由固定相连的导板和支撑板组成,2个导板垂直设于辊道上方两侧,支撑板延伸到辊道下方且底部架设在对中滑轨上;2个支撑板之间通过转台连杆和转台连接,转台连杆与转台及支撑板之间均为铰接;转台能够在对中液压缸驱动下水平转动,并通过两侧转台连杆带动2个支撑板沿对中滑轨滑动,从而使2组对中导板同步向辊道内侧或外侧移动。所述辊道支承座下方设泵站分别通过液压管路连接上料液压缸和对中液压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性强、维修保养容易;2)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有利于降低实验室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改善工作条件;3)能够提高厚板及特厚板高温试样上料时便利性及试样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准确性,为高温试样快速输送至试样浸液承载设备并顺利完成淬火实验提供了设备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辊道传输上料及对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辊道传输上料及对中装置的仰视图(未显示泵站及液压管路)。图3是本技术应用状态示意图一(上料前)图4是本技术应用状态示意图二(上料架将试样拉送到托架上)图5是本技术应用状态示意图三(对中机构完成试样在辊道上的对中)图6是本技术应用状态示意图四(试样到达辊道末端,准备进入试样浸液承载设备)图中:1.上料架2.托架3.上料拉杆4.上料拉杆滑轨5.上料液压缸6.转台连杆7.对中滑轨8.转台9.对中导板10.对中液压缸11.辊道支承座12.辊道13.泵站14.感应加热炉15.炉台16.试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辊道传输上料及对中装置,包括辊道机构、上料机构和对中机构;所述辊道机构由辊道支承座11和安装在辊道支承座11内的辊道12组成;辊道12由变频电机带动转动,其上料侧设上料机构,辊道12中部设对中机构;上料机构中设有上料架1和托架2,上料架1为U形结构,其横杆作为推料杆,2个侧杆分别连接上料液压缸5,在上料液压缸5的带动下上料架1能够水平伸缩移动;托架2位于上料架1内侧对到达辊道12之前的试样16起承托作用。所述上料机构由上料架1、上料拉杆3、上料拉杆滑轨4、上料液压缸5和托架2组成;上料拉杆滑轨4和上料液压缸5均为2组,且平行于辊道12输送方向设置在辊道支承座11两侧;上料拉杆3一端设滑杆沿上料拉杆滑轨4滑动,另一端与上料架1的一个侧杆铰接;上料拉杆3上分别设水平限位杆和竖直限位杆,使上料架1能够并只能够在水平方向与向上的竖直方向之间绕铰接点转动90°。所述托架2为2个,与辊道支承座11上表面平行设置,托架2的一端铰接在辊道支承座11上并可在转动后收拢到辊道支承座11内。所述对中机构由对中导板9、对中滑轨7、转台8、转台连杆6和对中液压缸10组成;对中导板9为2组,分别由固定相连的导板和支撑板组成,2个导板垂直设于辊道12上方两侧,支撑板延伸到辊道12下方且底部架设在对中滑轨7上;2个支撑板之间通过转台连杆6和转台8连接,转台连杆6与转台8及支撑板之间均为铰接;转台8能够在对中液压缸10驱动下水平转动,并通过两侧转台连杆6带动2个支撑板沿对中滑轨7滑动,从而使2组对中导板9同步向辊道12内侧或外侧移动。所述辊道支承座11下方设泵站13分别通过液压管路连接上料液压缸5和对中液压缸10。如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辊道传输上料及对中装置使用时设置在感应加热炉14一侧,辊道机构、上料机构及对中机构均处于待工作状态,此时托架2收拢在辊道支承座11内,上料拉杆3的滑杆也收在上料拉杆滑轨4内,同时上料架1处于竖直状态,而对中导板9处于向辊道12两侧完全张开的状态。如图4所示,试样16加热完成后,感应加热炉14的炉罩提起,托架2向外旋转90°后搭接到炉台15上;上料拉杆3两侧通过同步动作的2个上料液压缸5带动向炉台15一侧伸出,同时上料架1向外下方旋转90°后落在高温的试样16外侧;2个上料液压缸5反向动作,带动上料架1向辊道12一侧移动,将试样16经托架2后拉到辊道12上开始传输。如图5所示,当试样16经辊道12传输至对中导板9的工作区域后,2个对中液压缸10同步动作,使转台8水平转动,转台连杆6带动对中导板9沿对中滑轨7相向移动,进而使试样16完成在辊道12上的对中动作。如图6所示,试样16对中动作完成后,对中液压缸10同步反向动作,转台8反向转动并通过转台连杆6使对中导板9沿对中滑轨7相背移动,对中后的试样16经辊道12传输离开对中导板9工作区域到达辊道12未端,准备进入试样浸液承载设备内进行淬火。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辊道传输上料及对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辊道传输上料及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辊道机构、上料机构和对中机构;所述辊道机构由辊道支承座和安装在辊道支承座内的辊道组成;辊道由变频电机带动转动,其上料侧设上料机构,辊道中部设对中机构;上料机构中设有上料架和托架,上料架为U形结构,其横杆作为推料杆,2个侧杆分别连接上料液压缸,在上料液压缸的带动下上料架能够水平伸缩移动;托架位于上料架内侧对到达辊道之前的试样起承托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道传输上料及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辊道机构、上料机构和对中机构;所述辊道机构由辊道支承座和安装在辊道支承座内的辊道组成;辊道由变频电机带动转动,其上料侧设上料机构,辊道中部设对中机构;上料机构中设有上料架和托架,上料架为U形结构,其横杆作为推料杆,2个侧杆分别连接上料液压缸,在上料液压缸的带动下上料架能够水平伸缩移动;托架位于上料架内侧对到达辊道之前的试样起承托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道传输上料及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由上料架、上料拉杆、上料拉杆滑轨、上料液压缸和托架组成;上料拉杆滑轨和上料液压缸均为2组,且平行于辊道输送方向设置在辊道支承座两侧;上料拉杆一端设滑杆沿上料拉杆滑轨滑动,另一端与上料架的一个侧杆铰接;上料拉杆上分别设水平限位杆和竖直限位杆,使上料架能够并只能够在水平方向与向上的竖直方向之间绕铰接点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云龙赵玉芝李继宏邵毅赵蔚曹帅陈克东赵波解德刚孙华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