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金田专利>正文

一种铝合金轮毂PCD孔多轴钻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15649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轮毂PCD孔多轴钻孔装置,包括钻头主轴,它包括主轴拉杆,上花盘,下花盘,中心钻,第一电主轴和加强筋,还有八个支承组件,它包括第一电机,支承块,滚动轴,转轴,锁紧螺母,轴承座,沉头螺钉,滚珠丝杆和第一联轴器,每个支承组件下有钻头滑座,每个转轴与第二电机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连接简单,操作方便,改造成本低,可以同时钻铝合金轮毂的中心孔和最多八个PCD孔,提高了加工效率,可以自动改变PCD孔钻头的相对角度和节圆直径,减少了工艺装备的生产和投入,保证了PCD孔在多孔加工时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轮毂PCD孔多轴钻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铝合金轮毂PCD孔多轴钻孔装置。
技术介绍
铝合金轮毂根据厂家和车型的不同,有不同的PCD孔,它们的数量,节圆直径都不一致,PCD孔的加工多用CNC机床,由数控程序控制钻头,一个个钻制,大批量的生产会浪费加工时间;也可以用多孔钻一次钻制成型,采用固定式的多孔钻,每换一个型号的轮毂,需要重新制作多孔钻,成本投入大,使用手动的可调多孔钻,每换一个型号的轮毂,需要重新调整孔距和数量,人工操作费时费力,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轮毂PCD孔多轴钻孔装置,解决了现有铝合金轮毂PCD孔不能同时加工的问题,具备根据轮毂型号自动调整PCD孔节圆直径和数量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轮毂PCD孔多轴钻孔装置,包括钻头主轴,所述钻头主轴包括主轴拉杆,上花盘,下花盘,中心钻,第一电主轴,加强筋,所述主轴拉杆包括圆锥段和圆柱段,所述圆锥段为通用机床锥柄规格,所述圆柱段与上花盘和下花盘中心孔焊接相连,所述上花盘的外形为圆形,它的中心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主轴拉杆的圆柱段相配,在上花盘上还有第一分度圆的八等分通孔,它包括第一上孔,第二上孔,第三上孔,第四上孔,第五上孔,第六上孔,第七上孔,第八上孔,所述第一分度圆中心与上花盘中心同轴,所述下花盘的外形为圆形,它布置在上花盘的下方,它的外径比上花盘的外径大,它的中心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主轴拉杆的圆柱段相配,在下花盘上有第二分度圆的八等分通孔,它包括第一下孔,第二下孔,第三下孔,第四下孔,第五下孔,第六下孔,第七下孔,第八下孔,所述第二分度圆中心与下花盘中心同轴,第二分度圆直径和第一分度圆直径是相同的,第一下孔与第一上孔位置上下对齐,第二下孔与第二上孔位置上下对齐,第三下孔与第三上孔位置上下对齐,第四下孔与第四上孔位置上下对齐,第五下孔与第五上孔位置上下对齐,第六下孔与第六上孔位置上下对齐,第七下孔与第七上孔位置上下对齐,第八下孔与第八上孔位置上下对齐,在下花盘上还有导向腰形槽,它是弧形腰形槽,包括第一弧形腰形槽,第二弧形腰形槽,第三弧形腰形槽,第四弧形腰形槽,第五弧形腰形槽,第六弧形腰形槽,第七弧形腰形槽,第八弧形腰形槽,第一弧形腰形槽的圆心与第一下孔的圆心重合,第二弧形腰形槽的圆心与第二下孔的圆心重合,第三弧形腰形槽的圆心与第三下孔的圆心重合,第四弧形腰形槽的圆心与第四下孔的圆心重合,第五弧形腰形槽的圆心与第五下孔的圆心重合,第六弧形腰形槽的圆心与第六下孔的圆心重合,第七弧形腰形槽的圆心与第七下孔的圆心重合,第八弧形腰形槽的圆心与第八下孔的圆心重合,在上花盘和下花盘之间均匀固定有八个加强筋,在每两个下孔相对角度的中分线上布置加强筋,加强筋的外形是直角梯形,它的短边与下花盘相连,长边与上花盘相连,它的直角边与主轴拉杆相连,在下花盘中心的下方安装有第一电主轴,所述中心钻装在第一电主轴上,在下花盘上还装有八个支承组件,它包括第一电机,支承块,滚动轴,转轴,锁紧螺母,轴承座,沉头螺钉,滚珠丝杆和第一联轴器,所述支承块外形是长方体,在长侧面一边的中间有开口矩形通槽,下花盘插入开口矩形通槽,在长侧面另一边的上方有斜倒角,在它的下方是矩形缺口,支承块的顶面有两个通孔,包括左通孔和右通孔,左通孔装有转轴,它用锁紧螺母锁死,右通孔装有滚动轴,它用沉头螺钉拉紧,每个支承组件上的转轴穿过下花盘上的下孔,每个支承组件上的滚动轴穿过下花盘上的弧形腰形槽,支承块的底面是滑块凸台,在滑块凸台上左右两边分别对称装有轴承座,在左右两边的轴承座之间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的右边与第一联轴器的左边相连,所述第一联轴器的右边与第一电机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支承块右侧的矩形缺口处,支承块底面的滑块凸台上还装有钻头滑座,在上花盘上还装有八个第二电机,所述八个第二电机分别装在上花盘第一分度圆的八等分通孔上方,它们的输出轴分别与下方对应的转轴相连。优选的,所述支承块顶面的左通孔包括花键孔和光孔两段,花键孔在支承块开口矩形通槽的上方,光孔在支承块开口矩形通槽的下方,支承块顶面的右通孔从上到下依次是上沉头孔,过孔,下沉头孔,上沉头孔从支承块的顶面一直贯通到支承块开口矩形通槽的下方,过孔在上沉头孔和下沉头孔之间。优选的,所述转轴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是上轴,中间台阶,花键轴,光杆和螺杆,上轴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相连,中间台阶贴在支承块的顶面,花键轴与支承块左通孔的花键孔相配,光杆与支承块左通孔的光孔相配,螺杆与锁紧螺母相配。优选的,所述滚动轴包括上台阶和光轴,上台阶贴在支承块的顶面,光轴的底部有螺纹孔,它与沉头螺钉相配。优选的,所述钻头滑座包括滑座台,第二电主轴和PCD孔钻头,所述滑座台是长方体,它的顶部有滑块凹槽,它与支承块上的滑块凸台相配,在滑座台的中间有滚珠丝杆螺套,它与滚珠丝杆相配,在滑座台的下方是第二电主轴,它夹住PCD孔钻头。优选的,所述轴承座包括支座,滚动轴承和轴承盖。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箱,内部有集成控制电路,它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电主轴,第二电主轴相连,在控制箱外有通用通讯接口单元,它与内部的集成控制电路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在普通数控机床上使用,只需要对数控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将机床电气系统的通讯线与装置控制箱上的通用通讯接口单元相连,就可以通过二次开发后的数控系统编程控制装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电主轴和第二电主轴,从而控制装置各动作的运行,不需要其它的电气系统连线,就可以在不同的数控机床上使用,钻头主轴采用通用锥柄结构,提高了装置的通用性,与传统数控改造相比,连接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改造的效率,降低了改造成本。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八个支承组件分别装在钻头主轴上,在八个支承组件下装八个PCD孔钻头,并将中心钻装在钻头主轴下,可以同时钻铝合金轮毂的中心孔和最多八个PCD孔,解决了现有CNC数控机床只能一次钻一个PCD孔的问题,避免了普通CNC机床加工PCD孔需要主轴来回重复定位造成的误差,提高了PCD孔的加工精度,同时大批量生产时可以大幅度降低PCD孔加工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3、本专利技术下花盘采用下孔和弧形腰形槽圆心同轴的结构,并将转轴和滚动轴分别装在下孔和弧形腰形槽里,可以使每个支承组件绕着每个下孔的中心在弧形腰形槽里转动,通过在每个转轴上装第二电机,再通过数控系统控制第二电机,可以使每个支承组件的相对角度按要求变化,自动适应不同PCD孔分布角度的变化,与传统多孔钻相比,具备了适应不同轮毂PCD孔角度变化的要求,避免了改变轮毂规格就更换多孔钻或手动调整多孔钻的情况,减少了加工工序和工艺准结时间。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承组件底面设置滑块凸台,滚珠丝杆,可以使钻头滑座在支承组件上来回直线移动,装在钻头主轴上后,可以实现每个PCD孔钻头来回滑动,改变PCD孔钻头到钻头主轴中心的距离,通过机床数控系统控制第一电机,就可以实现PCD孔节圆直径的自动改变,与传统多孔钻相比,具备了适应不同轮毂PCD孔节圆直径变化的要求,避免了制造多种规格多孔钻的情况,减少了工艺装备的生产和投入,节约了加工成本。5、本专利技术的八个第二电主轴分别控制八个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铝合金轮毂PCD孔多轴钻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合金轮毂PCD孔多轴钻孔装置,包括钻头主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主轴(2)包括主轴拉杆(201),上花盘(202),下花盘(203),中心钻(204),第一电主轴(205),加强筋(206),所述主轴拉杆(201)包括圆锥段和圆柱段,所述圆锥段为通用机床锥柄规格,所述圆柱段与上花盘(202)和下花盘(203)中心孔焊接相连,所述上花盘(202)的外形为圆形,它的中心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主轴拉杆(201)的圆柱段相配,在上花盘(202)上还有第一分度圆的八等分通孔,它包括第一上孔(11),第二上孔(12),第三上孔(13),第四上孔(14),第五上孔(15),第六上孔(16),第七上孔(17),第八上孔(18),所述第一分度圆中心与上花盘(202)中心同轴,所述下花盘(203)的外形为圆形,它布置在上花盘(202)的下方,它的外径比上花盘(202)的外径大,它的中心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主轴拉杆(201)的圆柱段相配,在下花盘(203)上有第二分度圆的八等分通孔,它包括第一下孔(21),第二下孔(22),第三下孔(23),第四下孔(24),第五下孔(25),第六下孔(26),第七下孔(27),第八下孔(28),所述第二分度圆中心与下花盘(203)中心同轴,第二分度圆直径和第一分度圆直径是相同的,第一下孔(21)与第一上孔(11)位置上下对齐,第二下孔(22)与第二上孔(12)位置上下对齐,第三下孔(23)与第三上孔(13)位置上下对齐,第四下孔(24)与第四上孔(14)位置上下对齐,第五下孔(25)与第五上孔(15)位置上下对齐,第六下孔(26)与第六上孔(16)位置上下对齐,第七下孔(27)与第七上孔(17)位置上下对齐,第八下孔(28)与第八上孔(18)位置上下对齐,在下花盘(203)上还有导向腰形槽,它是弧形腰形槽,包括第一弧形腰形槽(31),第二弧形腰形槽(32),第三弧形腰形槽(33),第四弧形腰形槽(34),第五弧形腰形槽(35),第六弧形腰形槽(36),第七弧形腰形槽(37),第八弧形腰形槽(38),第一弧形腰形槽(31)的圆心与第一下孔(21)的圆心重合,第二弧形腰形槽(32)的圆心与第二下孔(22)的圆心重合,第三弧形腰形槽(33)的圆心与第三下孔(23)的圆心重合,第四弧形腰形槽(34)的圆心与第四下孔(24)的圆心重合,第五弧形腰形槽(35)的圆心与第五下孔(25)的圆心重合,第六弧形腰形槽(36)的圆心与第六下孔(26)的圆心重合,第七弧形腰形槽(37)的圆心与第七下孔(27)的圆心重合,第八弧形腰形槽(38)的圆心与第八下孔(28)的圆心重合,在上花盘(202)和下花盘(203)之间均匀固定有八个加强筋(206),在每两个下孔相对角度的中分线上布置加强筋(206),加强筋(206)的外形是直角梯形,它的短边与下花盘(203)相连,长边与上花盘(202)相连,它的直角边与主轴拉杆(201)相连,在下花盘(203)中心的下方安装有第一电主轴(205),所述中心钻(204)装在第一电主轴(205)上,在下花盘(203)上还装有八个支承组件(1),它包括第一电机(101),支承块(102),滚动轴(103),转轴(104),锁紧螺母(105),轴承座(106),沉头螺钉(107),滚珠丝杆(108)和第一联轴器(109),所述支承块(102)外形是长方体,在长侧面一边的中间有开口矩形通槽,下花盘(203)插入开口矩形通槽,在长侧面另一边的上方有斜倒角,在它的下方是矩形缺口,支承块(102)的顶面有两个通孔,包括左通孔和右通孔,左通孔装有转轴(104),它用锁紧螺母(105)锁死,右通孔装有滚动轴(103),它用沉头螺钉(107)拉紧,每个支承组件(1)上的转轴(104)穿过下花盘(203)上的下孔,每个支承组件(1)上的滚动轴(103)穿过下花盘(203)上的弧形腰形槽,支承块(102)的底面是滑块凸台,在滑块凸台上左右两边分别对称装有轴承座(106),在左右两边的轴承座(106)之间滚珠丝杆(108),所述滚珠丝杆(108)的右边与第一联轴器(109)的左边相连,所述第一联轴器(109)的右边与第一电机(101)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一电机(101)固定在支承块(102)右侧的矩形缺口处,支承块(102)底面的滑块凸台上还装有钻头滑座(4),在上花盘(202)上还装有八个第二电机(3),所述八个第二电机(3)分别装在上花盘(202)第一分度圆的八等分通孔上方,它们的输出轴分别与下方对应的转轴(10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轮毂PCD孔多轴钻孔装置,包括钻头主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主轴(2)包括主轴拉杆(201),上花盘(202),下花盘(203),中心钻(204),第一电主轴(205),加强筋(206),所述主轴拉杆(201)包括圆锥段和圆柱段,所述圆锥段为通用机床锥柄规格,所述圆柱段与上花盘(202)和下花盘(203)中心孔焊接相连,所述上花盘(202)的外形为圆形,它的中心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主轴拉杆(201)的圆柱段相配,在上花盘(202)上还有第一分度圆的八等分通孔,它包括第一上孔(11),第二上孔(12),第三上孔(13),第四上孔(14),第五上孔(15),第六上孔(16),第七上孔(17),第八上孔(18),所述第一分度圆中心与上花盘(202)中心同轴,所述下花盘(203)的外形为圆形,它布置在上花盘(202)的下方,它的外径比上花盘(202)的外径大,它的中心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主轴拉杆(201)的圆柱段相配,在下花盘(203)上有第二分度圆的八等分通孔,它包括第一下孔(21),第二下孔(22),第三下孔(23),第四下孔(24),第五下孔(25),第六下孔(26),第七下孔(27),第八下孔(28),所述第二分度圆中心与下花盘(203)中心同轴,第二分度圆直径和第一分度圆直径是相同的,第一下孔(21)与第一上孔(11)位置上下对齐,第二下孔(22)与第二上孔(12)位置上下对齐,第三下孔(23)与第三上孔(13)位置上下对齐,第四下孔(24)与第四上孔(14)位置上下对齐,第五下孔(25)与第五上孔(15)位置上下对齐,第六下孔(26)与第六上孔(16)位置上下对齐,第七下孔(27)与第七上孔(17)位置上下对齐,第八下孔(28)与第八上孔(18)位置上下对齐,在下花盘(203)上还有导向腰形槽,它是弧形腰形槽,包括第一弧形腰形槽(31),第二弧形腰形槽(32),第三弧形腰形槽(33),第四弧形腰形槽(34),第五弧形腰形槽(35),第六弧形腰形槽(36),第七弧形腰形槽(37),第八弧形腰形槽(38),第一弧形腰形槽(31)的圆心与第一下孔(21)的圆心重合,第二弧形腰形槽(32)的圆心与第二下孔(22)的圆心重合,第三弧形腰形槽(33)的圆心与第三下孔(23)的圆心重合,第四弧形腰形槽(34)的圆心与第四下孔(24)的圆心重合,第五弧形腰形槽(35)的圆心与第五下孔(25)的圆心重合,第六弧形腰形槽(36)的圆心与第六下孔(26)的圆心重合,第七弧形腰形槽(37)的圆心与第七下孔(27)的圆心重合,第八弧形腰形槽(38)的圆心与第八下孔(28)的圆心重合,在上花盘(202)和下花盘(203)之间均匀固定有八个加强筋(206),在每两个下孔相对角度的中分线上布置加强筋(206),加强筋(206)的外形是直角梯形,它的短边与下花盘(203)相连,长边与上花盘(202)相连,它的直角边与主轴拉杆(201)相连,在下花盘(203)中心的下方安装有第一电主轴(205),所述中心钻(204)装在第一电主轴(205)上,在下花盘(203)上还装有八个支承组件(1),它包括第一电机(101),支承块(102),滚动轴(103),转轴(104),锁紧螺母(105),轴承座(106),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金田
申请(专利权)人:沈金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