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获机械摘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14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米收获机械摘穗装置,包括相对回转的上摘穗辊和下摘穗辊,上摘穗辊和下摘穗辊的前部分别设有圆锥状的导流段,上摘穗辊的中部设有螺旋凸筋而后部设有至少两条强拉直线凸筋,下摘穗辊的中部为光滑圆柱面而后部设有至少两条强拉直线凸筋,上摘穗辊和下摘穗辊上的导流段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螺旋导引凸筋;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与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旋向相反并且相互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顺捷的导入玉米秸杆以方便玉米穗的采摘,并且降低了采摘过程中玉米籽粒损失及籽粒破碎。(*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收获机械上的辅助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机上的玉米收获机械摘穗装置。
技术介绍
玉米收获机由于其操作方便,作业效率高而深受人们的欢迎。目前的玉米收获机上摘穗装置主要包括两个设有螺旋凸筋式结构的上摘穗辊和下摘穗辊,两支摘穗辊呈倾斜的高低排列并相对回转,并且上摘穗辊和下摘穗辊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凸筋不相同,这样在摘穗装置工作时,通过上摘穗辊和下摘穗辊后半部分的凸筋拉扯玉米秸杆,并通过与上摘穗辊和下摘穗辊前半部分的凸筋配合将玉米穗摘下。但是,由于上摘穗辊和下摘穗辊前半部分用于摘穗部分均设有凸筋,这样不仅使得摘穗辊的重量较大,也大大增加对玉米穗的夹持而造成玉米籽粒损失及籽粒破碎,影响机械作业性能。而上摘穗辊和下摘穗辊后半部分凸筋结构复杂,使得制作不便,同时对玉米秸杆的握持不理想,影响对玉米穗采摘;并且当前玉米收获机械摘穗装置的上下摘穗辊的前端多采用单纯的锥尖式结构,对玉米秸杆的导引能力较差,使由玉米秸杆不能顺捷的导入摘穗装置,影响了对玉米穗采摘,降低了玉米收获机的机械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玉米收获机械摘穗装置,它能够顺捷的导入玉米秸杆以方便玉米穗的采摘,并且降低了采摘过程中玉米籽粒损失及籽粒破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玉米收获机械摘穗装置,包括相对回转的上摘穗辊和下摘穗辊,所述上摘穗辊和下摘穗辊的前部分别设有圆锥状的上摘穗辊导流段和下摘穗辊导流段,所述上摘穗辊的中部-->设有螺旋凸筋而后部设有至少两条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所述下摘穗辊的中部为光滑圆柱面而后部设有至少两条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所述上摘穗辊导流段和下摘穗辊导流段上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螺旋导引凸筋;所述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与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旋向相反并且相互对称设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和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分别为两条。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相互平行,所述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相互平行。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摘穗辊强拉直筋与上摘穗辊轴线所成角度和下摘穗辊强拉直筋与下摘穗辊轴线所成角度相等。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长度小于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摘穗辊和下摘穗辊为管状结构。上述技术方案的玉米收获机械摘穗装置,由于是采用了包括相对回转的上摘穗辊和下摘穗辊,在上摘穗辊和下摘穗辊的前部分别设有圆锥状的上摘穗辊导流段和下摘穗辊导流段,而在上摘穗辊的中部设有螺旋凸筋而后部设有至少两条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下摘穗辊的中部为光滑圆柱面而后部设有至少两条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并且上摘穗辊导流段和下摘穗辊导流段上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螺旋导引凸筋;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与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旋向相反并且相互对称设置,通过上摘穗辊导流段和下摘穗辊导流段上旋向相反的螺旋导引凸筋将玉米秸杆顺利的导入摘穗装置,而通过旋向相反的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与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将玉米秸杆握持住,通过上摘穗辊中部设有螺旋凸筋和下摘穗辊的中部光滑圆柱面的相互配合将玉米穗采摘下来,提高了玉米穗的采摘效率,同时降低了采摘过程中玉米籽粒损失及籽粒破碎。采用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和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分别相互平行并且与各自穗辊轴线所成角度相等的方式设置,使得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同时下摘穗辊的中部光滑圆柱面式的设置和管状结构的上下摘穗辊,大大减轻了摘穗辊的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小了功率消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玉米收获机械摘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两摘穗辊轴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玉米收获机械摘穗装置,包括设置在玉米收获机摘穗台上的上摘穗辊1和下摘穗辊2,上摘穗辊1和下摘穗辊2采用一高度差呈高低倾斜排列并且在玉米收获机上动力装置的驱动下相对回转,在上摘穗辊1和下摘穗辊2的前部分别设有圆锥状的上摘穗辊导流段11和下摘穗辊导流段12,而在上摘穗辊1的中部设有螺旋凸筋,在上摘穗辊1的后部则设有至少两条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13,在下摘穗辊2的中部为光滑圆柱面,在下摘穗辊2的后部设有至少两条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22,为了结构简单和制作方便,同时又能够便捷的实现玉米穗的采摘,可以采用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13相互平行,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22也相互平行,而上摘穗辊强拉直筋13与上摘穗辊1轴线所成角度和下摘穗辊强拉直筋22与下摘穗辊2轴线所成角度相等,同时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13与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22旋向相反并且相互对称设置,还可以采用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13长度小于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22的方式,在制作时,可以采用将直线凸筋分别焊接在上下摘穗辊表面的方式;为了能够将玉米秸杆方便的导入到两摘穗辊上,在上摘穗辊导流段11和下摘穗辊导流段12上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螺旋导引凸筋,通过上摘穗辊1和下摘穗辊2的相对回转,使上摘穗辊导流段11和下摘穗辊导流段12上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螺旋导引凸筋引导着玉米秸杆顺利的进入上摘穗辊1和下摘穗辊2之间。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13和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22可以分别采用两条,当然也可以根据摘穗辊的大小和实际采-->摘工作的情况,设计为三条、四条或多条。并且可以采用将上摘穗辊1和下摘穗辊2设计为管状结构,以减轻了摘穗辊的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小了功率消耗。在本玉米收获机械摘穗装置工作时,通过玉米收获机上的动力装置驱动上摘穗辊1和下摘穗辊2相对转动,直立在田地内的玉米秸杆进入摘穗装置,通过上摘穗辊导流段11和下摘穗辊导流段12上旋向相反的螺旋导引凸筋引导着玉米秸杆顺利的进入上摘穗辊1和下摘穗辊2之间,通过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13和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22强拉玉米秸杆,而通过上摘穗辊1的中部设有螺旋凸筋和下摘穗辊2的中部为光滑圆柱面的相互配合,将玉米秸杆与玉米穗分离,实现对玉米穗的采摘。由于下摘穗辊2的中部为光滑圆柱面,减少了与玉米穗的碰撞,所以大大减少了玉米籽粒的损失及籽粒破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玉米收获机械摘穗装置,包括相对回转的上摘穗辊(1)和下摘穗辊(2),所述上摘穗辊(1)和下摘穗辊(2)前部分别设有圆锥状上摘穗辊导流段(11)和下摘穗辊导流段(12),所述上摘穗辊(1)中部设有螺旋凸筋而后部设有至少两条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13),所述下摘穗辊(2)中部为光滑圆柱面而后部设有至少两条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2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摘穗辊导流段(11)和下摘穗辊导流段(12)上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螺旋导引凸筋;所述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13)与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22)旋向相反并且相互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玉米收获机械摘穗装置,包括相对回转的上摘穗辊(1)和下摘穗辊(2),所述上摘穗辊(1)和下摘穗辊(2)前部分别设有圆锥状上摘穗辊导流段(11)和下摘穗辊导流段(12),所述上摘穗辊(1)中部设有螺旋凸筋而后部设有至少两条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13),所述下摘穗辊(2)中部为光滑圆柱面而后部设有至少两条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2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摘穗辊导流段(11)和下摘穗辊导流段(12)上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螺旋导引凸筋;所述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13)与下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22)旋向相反并且相互对称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获机械摘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摘穗辊强拉直线凸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源纪风强张延成高凯石伟伟代国辉赵光军汪文斌吴立军李锐敏
申请(专利权)人: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