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搅拌硫酸尾气脱硫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1397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4:49
一种双向搅拌硫酸尾气脱硫塔,包括吸收塔,搅拌轴上设置有双向搅拌叶片;吸收塔内部设置有循环泵,循环泵的一端设置有抽吸管,循环泵的另一端连接有循环管,循环管沿吸收塔内壁从循环泵处向上延伸至位于吸收塔圆弧形顶端侧面,循环管的上端部向下翻折,其位于上端部的管口斜向下朝向吸收塔的内部,在循环泵的抽吸和循环管的运输作用下,位于吸收塔底部的液体被抽吸运送到吸收塔顶部,再从循环管中排出喷洒到吸收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搅拌硫酸尾气脱硫塔
本专利技术属于烟气脱硫
,具体涉及一种双向搅拌硫酸尾气脱硫塔。
技术介绍
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已成为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并以酸雨、雾霾等多种形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我国二氧化硫(SO2)的主要来源是我国庞大的硫酸市场需求及部分相关工业企业生产副产物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对硫酸尾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处理是关系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大问题,也是我国SO2减排的重点。当前我国硫酸行业针对硫酸尾气脱硫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氨-酸法、氨法、钠碱法、柠檬酸钠法、石灰石-石膏法、活性焦法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有氨-酸法、石灰石-石膏法和活性焦法几种。而从已产业化的脱硫技术来看,均存在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吸收塔易堵塞、脱硫副产物难以处置等缺陷;而二次污染问题严重的石灰石-石膏法由于历史原因,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尽管脱硫技术经过国内外的不断改进及工程实践,且现有活性焦法脱硫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特别是在西部缺水地区,活性焦法脱硫技术应该是很好的一种选择。但该方法对比新型催化法技术,存在所用活性焦易磨损,易烧焦、结块,加热再生过程中能耗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而氨-酸法脱硫存在氨泄漏、脱硫率不高,产品硫铵工艺流程长且操作复杂,生产中还伴生一些亚硫酸铵,亚硫酸铵本身不太稳定,受到阳光照射或撞击后部分会分解产生SO2和CO2,形成二次污染。专利申请号201310371346.8,名称为“用于不同烟气活性焦高效节能脱硫净化系统及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所述脱硫净化系统包括第一吸附脱硫段,第二吸附脱硫段,活性焦再生段和活性焦输送设备;尽管该净化系统和方法其脱硫率较高,但存在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活性焦易磨损的问题。专利申请号201420140181.3,名称为“氨法烟气脱硫装置”的技术专利,其结构包括烟道、脱硫塔、氨水循环系统和氧化系统。该脱硫装置中,二氧化硫与氨水反应生成的烟硫酸铵,再经氧化系统氧化为硫酸铵。所述氧化系统存在氧化不完全,会伴生一些亚硫酸铵的缺点,亚硫酸铵本身不太稳定,同样受到阳光照射或撞击后就可能会分解产生SO2和CO2,形成二次污染,从而进一步造成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双向搅拌硫酸尾气脱硫塔。该吸收塔可与现有技术中的脱硫系统配套使用,使得整个处理系统配套设备少而精,无需额外增加操作人员,有效节约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占地空间,且无二次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搅拌硫酸尾气脱硫塔,包括吸收塔,该吸收塔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外壳,吸收塔的侧边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尾气进口;吸收塔的顶部呈圆弧形,吸收塔的圆弧形顶部的侧边还设置有烟囱排烟出口,在吸收塔圆弧形顶部的顶端设置有供搅拌轴穿过的通孔,搅拌轴的一端深入到吸收塔内,另一端连接有电机;吸收塔的底部也呈圆弧形,吸收塔的圆弧形底部的侧边设置有吸收剂加料口,在吸收塔圆弧形底部的顶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通过出料泵和出料管连接到出料池;搅拌轴下部连接有轴套,轴套上设有能横向旋转的水平搅拌片,轴套上还设置有搅拌轴旋转时能纵向旋转的轴向搅拌装置;吸收塔底部位于搅拌轴的两侧均设置有循环泵,循环泵的一端设置有抽吸管,循环泵的另一端连接有循环管,循环管沿吸收塔内壁从循环泵处向上延伸至位于吸收塔圆弧形顶端侧面,循环管的上端部向下翻折,其位于上端部的管口斜向下朝向吸收塔的内部,在循环泵的抽吸和循环管的运输作用下,位于吸收塔底部的液体被抽吸运送到吸收塔顶部,再从循环管中排出喷洒到吸收塔内。优选地,所述循环管以及配套的循环泵的数量至少为四组,沿吸收塔内壁对称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循环管的上端部管口呈喇叭状,且设置有若干喷孔。优选地,所述吸收塔顶端设置有除雾层和气体处理层。优选地,脱硫处理后的尾气通过除雾层后经烟囱管道排放至大气中;除雾层中设置有除雾器。优选地,轴向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搅拌轴上的驱动斜齿轮,在轴套上设置有轴向搅拌座,轴向搅拌座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垂直于搅拌轴的轴向搅拌轴,在轴向搅拌轴的一端上设有与驱动斜齿轮相互啮合的传动斜齿轮,轴向搅拌轴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轴向搅拌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及有益的技术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吸收塔用于过氧化氢法烟气脱硫处理系统时,该反应吸收塔吸收反应和副产品的回收均在一个塔内,配套设备少而精,且可操作性强,无需额外增加操作人员,有效节约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占地空间。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吸收塔进行过氧化氢法烟气脱硫处理,不仅工艺流程简短,控制与操作简便,而且其脱硫效率高、操作方便,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低于200mg/m3以下,远低于国家标准GB26132-2010的要求,脱硫率可达98%以上,对氮氧化物亦有较高的脱除效率,且脱硫脱硝可同时进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吸收塔产生的稀硫酸达到规定浓度后外排至出料池,并调节酸浓度,实现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并使硫酸全部回收。本专利技术所述吸收塔用在过氧化氢法烟气脱硫处理系统中,所产生的稀硫酸直接返回至反应吸收塔中用于调节酸浓度,副产品不需二次加工,回收成本大大降低;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新的三废产物,因而无二次污染,属典型的清洁生产工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位本专利技术中轴向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收塔,2、尾气进口,3、烟囱排烟出口,4、搅拌轴,5、电机,6、吸收剂加料口,7、出料口,8、轴套,9、水平搅拌片,10、轴向搅拌装置,11、循环泵,12、循环管,13、喷孔,14、驱动斜齿轮,15、轴向搅拌座,16、轴向搅拌轴,17、传动斜齿轮,18、轴向搅拌片。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搅拌硫酸尾气脱硫塔,包括吸收塔1,该吸收塔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外壳,吸收塔1的侧边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尾气进口2;吸收塔1的顶部呈圆弧形,吸收塔1的圆弧形顶部的侧边还设置有烟囱排烟出口3,在吸收塔1圆弧形顶部的顶端设置有供搅拌轴4穿过的通孔,搅拌轴4的一端深入到吸收塔1内,另一端连接有电机5;吸收塔1的底部也呈圆弧形,吸收塔1的圆弧形底部的侧边设置有吸收剂加料口6,在吸收塔圆弧形底部的顶端设置有出料口7,出料口7通过出料泵和出料管连接到出料池;搅拌轴4下部连接有轴套8,轴套8上设有能横向旋转的水平搅拌片9,轴套8上还设置有搅拌轴旋转时能纵向旋转的轴向搅拌装置10;吸收塔底部位于搅拌轴的两侧均设置有循环泵11,循环泵11的一端设置有抽吸管,循环泵11的另一端连接有循环管12,循环管12沿吸收塔1内壁从循环泵11处向上延伸至位于吸收塔圆弧形顶端侧面,循环管12的上端部向下翻折,其位于上端部的管口斜向下朝向吸收塔1的内部,在循环泵11的抽吸和循环管12的运输作用下,位于吸收塔1底部的液体被抽吸运送到吸收塔1顶部,再从循环管12中排出喷洒到吸收塔1内。优选地,所述循环管12以及配套的循环泵11的数量至少为四组,沿吸收塔1内壁对称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循环管12的上端部管口呈喇叭状,且设置有若干喷孔12。优选地,所述吸收塔1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向搅拌硫酸尾气脱硫塔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搅拌硫酸尾气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该吸收塔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外壳,吸收塔的侧边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尾气进口;吸收塔的顶部呈圆弧形,吸收塔的圆弧形顶部的侧边还设置有烟囱排烟出口,在吸收塔圆弧形顶部的顶端设置有供搅拌轴穿过的通孔,搅拌轴的一端深入到吸收塔内,另一端连接有电机;吸收塔的底部也呈圆弧形,吸收塔的圆弧形底部的侧边设置有吸收剂加料口,在吸收塔圆弧形底部的顶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通过出料泵和出料管连接到出料池;搅拌轴下部连接有轴套,轴套上设有能横向旋转的水平搅拌片,轴套上还设置有搅拌轴旋转时能纵向旋转的轴向搅拌装置;吸收塔底部位于搅拌轴的两侧均设置有循环泵,循环泵的一端设置有抽吸管,循环泵的另一端连接有循环管,循环管沿吸收塔内壁从循环泵处向上延伸至位于吸收塔圆弧形顶端侧面,循环管的上端部向下翻折,其位于上端部的管口斜向下朝向吸收塔的内部,在循环泵的抽吸和循环管的运输作用下,位于吸收塔底部的液体被抽吸运送到吸收塔顶部,再从循环管中排出喷洒到吸收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搅拌硫酸尾气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该吸收塔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外壳,吸收塔的侧边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尾气进口;吸收塔的顶部呈圆弧形,吸收塔的圆弧形顶部的侧边还设置有烟囱排烟出口,在吸收塔圆弧形顶部的顶端设置有供搅拌轴穿过的通孔,搅拌轴的一端深入到吸收塔内,另一端连接有电机;吸收塔的底部也呈圆弧形,吸收塔的圆弧形底部的侧边设置有吸收剂加料口,在吸收塔圆弧形底部的顶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通过出料泵和出料管连接到出料池;搅拌轴下部连接有轴套,轴套上设有能横向旋转的水平搅拌片,轴套上还设置有搅拌轴旋转时能纵向旋转的轴向搅拌装置;吸收塔底部位于搅拌轴的两侧均设置有循环泵,循环泵的一端设置有抽吸管,循环泵的另一端连接有循环管,循环管沿吸收塔内壁从循环泵处向上延伸至位于吸收塔圆弧形顶端侧面,循环管的上端部向下翻折,其位于上端部的管口斜向下朝向吸收塔的内部,在循环泵的抽吸和循环管的运输作用下,位于吸收塔底部的液体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巧波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知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