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无障碍式钢板冲孔、折弯复合加工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1318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功率无障碍式钢板冲孔、折弯复合加工机床,其包括机床床身包括左侧钢板立柱、右侧钢板立柱、下横梁组件、上横梁组件,下横梁组件包括下横梁前侧竖板、下横梁后侧竖板、下横梁下侧横板,下横梁组件中间位置装设电磁模具固定平台,电磁模具固定平台左端侧装设左侧升降平台,电磁模具固定平台右端侧装设右侧升降平台,左、右升降平台分别通过自动升降机驱动;上横梁组件包括上横梁前侧竖板、上横梁后侧竖板、油缸安装座、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装设模具安装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新颖、适用性强,且能够有效地适用于较厚板材的打孔、折弯加工。

A high power barrier free punching and bending compound machine tool for steel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power barrier type steel plate punching and bending composite process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machine bed comprises a left side plate, right side plate column column, beam assembly, upper crossbeam assembly, lower crossbeam assembly includes a front lower beam and a lower beam after the side riser riser, lower transverse beam, middle position the beam assembly installed electromagnetic mold fixed platform, electromagnetic mold fixed platform installed in the left side at the left end of the lifting platform, electromagnetic mold fixed platform install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ight side of the lifting platform, left and right lifting platform are driven by automatic elevator; upper crossbeam assembly comprises an upper beam front riser, beam rear riser, seat, hydraulic cylinder mounting cylinder, piston rod extension end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nstallation mold mounting sea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design, strong applicability, and can be effectively applied to the punching and bending processing of the thicker pla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无障碍式钢板冲孔、折弯复合加工机床
本技术涉及加工机床
,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无障碍式钢板冲孔、折弯复合加工机床。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配电柜、钢结构行业的冲孔加工方式一般为机械冲床加工、气体切割加工;然而,对于体积较大的板材而言,上述冲孔加工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板材较厚的工件加工比较困难,工艺精度难以达到。另外,在现有技术中,折弯加工方式一般采用板材折弯机加工;然而,对于板材较厚的工件而言,折弯机加工难度较大。需进一步指出,目前市场是尚未有将冲孔、折弯复合加工,并能同时加工较厚板材的复合加工机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大功率无障碍式钢板冲孔、折弯复合加工机床,该大功率无障碍式钢板冲孔、折弯复合加工机床结构设计新颖、适用性强,且能够有效地适用于较厚板材的打孔、折弯加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功率无障碍式钢板冲孔、折弯复合加工机床,包括有机床床身,机床床身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左侧钢板立柱、右侧钢板立柱,左侧钢板立柱位于右侧钢板立柱的左端侧且左侧钢板立柱与右侧钢板立柱平行正对布置,左侧钢板立柱的下端部与右侧钢板立柱的下端部之间装设有下横梁组件,左侧钢板立柱的上端部与右侧钢板立柱的上端部之间装设有上横梁组件;下横梁组件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下横梁前侧竖板、下横梁后侧竖板,下横梁前侧竖板位于下横梁后侧竖板的前端侧且下横梁前侧竖板与下横梁后侧竖板平行间隔布置,下横梁前侧竖板、下横梁后侧竖板的左端部分别与左侧钢板立柱连接,下横梁前侧竖板、下横梁后侧竖板的右端部分别与右侧钢板立柱连接,下横梁前侧竖板的下端边缘部与下横梁后侧竖板的下端边缘部之间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下横梁下侧横板,下横梁前侧竖板、下横梁后侧竖板、下横梁下侧横板共同围装成一开口朝上的下横梁容置腔,下横梁组件的中间位置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电磁模具固定平台,电磁模具固定平台搭设于下横梁前侧竖板、下横梁后侧竖板,电磁模具固定平台的左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左侧升降平台,电磁模具固定平台的右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右侧升降平台,左侧升降平台、右侧升降平台分别位于下横梁前侧竖板、下横梁后侧竖板的上端侧,下横梁容置腔内对应左侧升降平台、右侧升降平台分别装设有自动升降机,各自动升降机分别与相应的左侧升降平台、右侧升降平台驱动连接;上横梁组件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上横梁前侧竖板、上横梁后侧竖板,上横梁前侧竖板位于上横梁后侧竖板的前端侧且上横梁前侧竖板与上横梁后侧竖板平行间隔布置,上横梁前侧竖板、上横梁后侧竖板的左端部分别与左侧钢板立柱连接,上横梁前侧竖板、上横梁后侧竖板的右端部分别与右侧钢板立柱连接,上横梁前侧竖板与上横梁后侧竖板之间螺装有油缸安装座,油缸安装座装设有上下动作的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装设有模具安装座。其中,所述上横梁前侧竖板与上横梁后侧竖板之间还装设有液压油箱,上横梁后侧竖板的后表面装设有液压油泵、电磁阀,液压油泵的进液口通过液压油管道与液压油箱连接,液压油泵的出液口通过液压油管道与所述液压油缸连接,电磁阀装设于液压油泵与液压油缸之间的液压油管道。其中,所述右侧钢板立柱装设有控制器,所述电磁模具固定平台、所述自动升降机、所述液压油泵、所述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为继电器控制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大功率无障碍式钢板冲孔、折弯复合加工机床,其包括机床床身包括左侧钢板立柱、右侧钢板立柱、下横梁组件、上横梁组件,下横梁组件包括下横梁前侧竖板、下横梁后侧竖板、下横梁下侧横板,下横梁组件中间位置装设电磁模具固定平台,电磁模具固定平台左端侧装设左侧升降平台,电磁模具固定平台右端侧装设右侧升降平台,左、右升降平台分别通过自动升降机驱动;上横梁组件包括上横梁前侧竖板、上横梁后侧竖板、油缸安装座、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装设模具安装座。本技术结构设计新颖、适用性强,且能够有效地适用于较厚板材的打孔、折弯加工。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和图2中包括有:1——机床床身21——左侧钢板立柱22——右侧钢板立柱3——下横梁组件31——下横梁前侧竖板32——下横梁后侧竖板33——下横梁下侧横板34——电磁模具固定平台351——左侧升降平台352——右侧升降平台4——上横梁组件41——上横梁前侧竖板42——下横梁后侧竖板43——油缸安装座44——液压油缸45——模具安装座46——液压油箱47——液压油泵48——电磁阀49——液压油管道5——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大功率无障碍式钢板冲孔、折弯复合加工机床,包括有机床床身1,机床床身1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左侧钢板立柱21、右侧钢板立柱22,左侧钢板立柱21位于右侧钢板立柱22的左端侧且左侧钢板立柱21与右侧钢板立柱22平行正对布置,左侧钢板立柱21的下端部与右侧钢板立柱22的下端部之间装设有下横梁组件3,左侧钢板立柱21的上端部与右侧钢板立柱22的上端部之间装设有上横梁组件4。进一步的,下横梁组件3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下横梁前侧竖板31位于下横梁后侧竖板32的前端侧且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与下横梁后侧竖板32平行间隔布置,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的左端部分别与左侧钢板立柱21连接,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的右端部分别与右侧钢板立柱22连接,下横梁前侧竖板31的下端边缘部与下横梁后侧竖板32的下端边缘部之间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下横梁下侧横板33,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下横梁下侧横板33共同围装成一开口朝上的下横梁容置腔,下横梁组件3的中间位置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电磁模具固定平台34,电磁模具固定平台34搭设于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电磁模具固定平台34的左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左侧升降平台351,电磁模具固定平台34的右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右侧升降平台352,左侧升降平台351、右侧升降平台352分别位于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的上端侧,下横梁容置腔内对应左侧升降平台351、右侧升降平台352分别装设有自动升降机,各自动升降机分别与相应的左侧升降平台351、右侧升降平台352驱动连接。更进一步的,上横梁组件4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上横梁前侧竖板41、上横梁后侧竖板42,上横梁前侧竖板41位于上横梁后侧竖板42的前端侧且上横梁前侧竖板41与上横梁后侧竖板42平行间隔布置,上横梁前侧竖板41、上横梁后侧竖板42的左端部分别与左侧钢板立柱21连接,上横梁前侧竖板41、上横梁后侧竖板42的右端部分别与右侧钢板立柱22连接,上横梁前侧竖板41与上横梁后侧竖板42之间螺装有油缸安装座43,油缸安装座43装设有上下动作的液压油缸44,液压油缸44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装设有模具安装座45。需进一步指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功率无障碍式钢板冲孔、折弯复合加工机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功率无障碍式钢板冲孔、折弯复合加工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床床身(1),机床床身(1)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左侧钢板立柱(21)、右侧钢板立柱(22),左侧钢板立柱(21)位于右侧钢板立柱(22)的左端侧且左侧钢板立柱(21)与右侧钢板立柱(22)平行正对布置,左侧钢板立柱(21)的下端部与右侧钢板立柱(22)的下端部之间装设有下横梁组件(3),左侧钢板立柱(21)的上端部与右侧钢板立柱(22)的上端部之间装设有上横梁组件(4);下横梁组件(3)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下横梁前侧竖板(31)位于下横梁后侧竖板(32)的前端侧且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与下横梁后侧竖板(32)平行间隔布置,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的左端部分别与左侧钢板立柱(21)连接,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的右端部分别与右侧钢板立柱(22)连接,下横梁前侧竖板(31)的下端边缘部与下横梁后侧竖板(32)的下端边缘部之间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下横梁下侧横板(33),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下横梁下侧横板(33)共同围装成一开口朝上的下横梁容置腔,下横梁组件(3)的中间位置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电磁模具固定平台(34),电磁模具固定平台(34)搭设于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电磁模具固定平台(34)的左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左侧升降平台(351),电磁模具固定平台(34)的右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右侧升降平台(352),左侧升降平台(351)、右侧升降平台(352)分别位于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的上端侧,下横梁容置腔内对应左侧升降平台(351)、右侧升降平台(352)分别装设有自动升降机,各自动升降机分别与相应的左侧升降平台(351)、右侧升降平台(352)驱动连接;上横梁组件(4)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上横梁前侧竖板(41)、上横梁后侧竖板(42),上横梁前侧竖板(41)位于上横梁后侧竖板(42)的前端侧且上横梁前侧竖板(41)与上横梁后侧竖板(42)平行间隔布置,上横梁前侧竖板(41)、上横梁后侧竖板(42)的左端部分别与左侧钢板立柱(21)连接,上横梁前侧竖板(41)、上横梁后侧竖板(42)的右端部分别与右侧钢板立柱(22)连接,上横梁前侧竖板(41)与上横梁后侧竖板(42)之间螺装有油缸安装座(43),油缸安装座(43)装设有上下动作的液压油缸(44),液压油缸(44)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装设有模具安装座(4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无障碍式钢板冲孔、折弯复合加工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床床身(1),机床床身(1)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左侧钢板立柱(21)、右侧钢板立柱(22),左侧钢板立柱(21)位于右侧钢板立柱(22)的左端侧且左侧钢板立柱(21)与右侧钢板立柱(22)平行正对布置,左侧钢板立柱(21)的下端部与右侧钢板立柱(22)的下端部之间装设有下横梁组件(3),左侧钢板立柱(21)的上端部与右侧钢板立柱(22)的上端部之间装设有上横梁组件(4);下横梁组件(3)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下横梁前侧竖板(31)位于下横梁后侧竖板(32)的前端侧且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与下横梁后侧竖板(32)平行间隔布置,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的左端部分别与左侧钢板立柱(21)连接,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的右端部分别与右侧钢板立柱(22)连接,下横梁前侧竖板(31)的下端边缘部与下横梁后侧竖板(32)的下端边缘部之间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下横梁下侧横板(33),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下横梁下侧横板(33)共同围装成一开口朝上的下横梁容置腔,下横梁组件(3)的中间位置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电磁模具固定平台(34),电磁模具固定平台(34)搭设于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电磁模具固定平台(34)的左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左侧升降平台(351),电磁模具固定平台(34)的右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右侧升降平台(352),左侧升降平台(351)、右侧升降平台(352)分别位于下横梁前侧竖板(31)、下横梁后侧竖板(32)的上端侧,下横梁容置腔内对应左侧升降平台(351)、右侧升降平台(352)分别装设有自动升降机,各自动升降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鑫宏泰电控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