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潘玉专利>正文

摘锭正反转式摘棉滚筒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08731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名称为摘锭正反转式摘棉滚筒组件。属于棉花采收机械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摘棉滚筒存在结构复杂、制造和使用成本高、含杂大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由N支摘锭座管和多支摘锭组成的摘棉滚筒;所述摘锭座管的摘锭座管轴心线与摘棉滚筒的摘棉滚筒轴心线平行或大致平行,摘锭的摘锭轴心线平行或大致平行摘锭座管轴心线的垂面;所述摘锭被摘锭座管可旋转的支撑;N支摘锭座管轴端相同位置设置有用于驱动的同型号座管带轮;贴近座管带轮公转轨迹固定设置有两副带轮组;两副带轮组的传动带均为双工作面带,且传动带旋向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使用长摘锭、大幅降低含杂率的优点,主要用于摘锭正反转式摘棉滚筒组件。

Pick up and reverse rotation type cotton picking roller assembly

The name of the invention is a spindle reverse and reverse type cotton picking roller assembly. It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otton harvesting machinery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mainly solves the problems of complicated structure, high manufacture and use cost and large impurity content in the existing cotton picker drum. Its main features are: including N a spindle seat tube and a plurality of spindle components of cotton picker drum; the spindle seat tube spindle seat tube axis line and the picking cotton picker drum drum axis parallel or approximately parallel, vertical spindle spindle pick axis parallel or roughly parallel spindle seat tube axis line; the spindle can be rotated by the spindle seat tube support; N spindle seat tube shaft end is provided for driving the same position of the same type of seat tube belt wheel; close to the seat tube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belt wheel revolution trajectory two pulley group; two auxiliary belt drive wheel group with all double face, and the driving belt rot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ng spindle removal, and greatly reduced impurity content, and is mainly used for the spindle reverse and reverse type cotton picking rolle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摘锭正反转式摘棉滚筒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棉花采收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摘锭正反转式摘棉滚筒组件。
技术介绍
用摘锭式摘棉滚筒采收棉花,摘棉的动作大致相同。即用旋转的摘锭先抓住部分棉纤维,然后将整辨棉花都扯出并缠绕在摘锭上,再将棉花带到退棉区退掉。摘棉的动作决定了退棉不太容易,比如以美国迪尔和凯斯为代表的水平式采棉机,就是利用脱棉盘与锥形摘锭的速差,将棉花快速的硬拉下来,这种方式成熟可靠,但对关联组件的制造精度和配合精度的要求都很高,对清洗、降温、润滑等附助设施的依赖性强,所以摘棉滚筒机组的制作很复杂,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都很高,另外这种水平摘棉滚筒对棉花品质也有较大影响,高速硬拉的退棉方式决定了摘锭的长度是受限的,长了会因为角度和行程问题而脱不掉棉花,摘锭短就要求对棉株要尽可能压缩,压缩有助于提高采净率,但同时增大了棉朵裹缠杂质的概率。这也是美式采棉机含杂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摘棉滚筒组件,该滚筒上的摘锭主要由传动带驱动、使其能通过自身反转退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摘锭正反转式摘棉滚筒组件,包括含N支摘锭座管和多支摘锭的摘棉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摘锭座管的摘锭座管轴心线与摘棉滚筒的摘棉滚筒轴心线平行或大致平行,摘锭的摘锭轴心线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摘锭座管轴心线的垂面;所述摘锭被摘锭座管可旋转的支撑;所述N支摘锭座管都绕所述摘棉滚筒轴心线公转;N支摘锭座管轴端相同位置设置有用于驱动摘锭旋转的同型号座管带轮;贴近座管带轮公转轨迹固定设置有包括主从动轮的两副带轮组;两副带轮组的传动带均为双工作面带,且两副带轮组的传动带旋向相反;所述座管带轮在公转中轮换与所述两副带轮组的传动带楔合,从而驱动所述摘锭在公转一圈中呈两种相反旋向自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座管带轮的轴心线与其所驱动的所述摘锭的轴心线的垂面大致平行;所述两副带轮组的主从动轮的轴心线都与所述座管带轮的轴心线平行;所述摘锭座管数量N≥5,所述各座管带轮槽底到所述摘棉滚筒轴心线的最大垂直距离相等。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摘锭座管在摘棉滚筒上等分度设置;所述各座管带轮的轴心线到所述摘棉滚筒轴心线垂直距离相等。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座管带轮为V带轮;所述的两副带轮组包括第一带轮组和第二带轮组;其中,第一带轮组由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调整轮和第一六角带构成,位于V带轮外侧,第一六角带与部分V带轮配合;第二带轮组由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调整轮和第二六角带构成,位于V带轮外侧,第二六角带与另一部分V带轮配合;所述的摘锭座管中通过轴承固定有芯轴,芯轴上固定有与摘锭齿轮端一一啮合的伞齿轮;V带轮固定在芯轴的一端;摘锭座管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曲柄,曲柄的另一端通过滚轮置在曲柄轨道中,曲柄轨道与摘棉滚筒轴心线成偏心设置,曲柄轨道的内沿轮廓为凸轮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座管带轮的轴心线与其所驱动的所述摘锭的轴心线平行,所述两副带轮组的主从动轮轴心线都与所述摘棉滚筒轴心线的垂面平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两副带轮组的双工作面带为宽幅平带;所述座管带轮为不带挡圈的平带轮,置于摘锭座管的轴向一端,摘锭座管的轴向另一端置有曲柄,曲柄的另一端与偏心环上偏心幅条铰接;所述的两副带轮组包括第一带轮组和第二带轮组;其中,第一带轮组由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传动带构成;第二带轮组由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传动带构成;座管带轮中间有环状凹槽,凹槽内置有与座管带轮连体的带轮,带轮与摘锭传动带连接;所述摘棉滚筒与之相对应的轴端设置有偏心机构;所述偏心机构和曲柄,控制所述摘锭座管及摘锭在公转的同时做平面平行运动,使所述平带轮的轴心线与所述两副带轮组的主从动轮轴心线保持大致平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偏心机构包括与摘棉滚筒轴心线成偏心的偏心环和偏心幅条;所述曲柄与偏心幅条铰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传动带绕性好,随形好,缓冲减振耐冲击的优势,用两组旋向相反的传动带,在不同位置与摘锭座管带轮动态楔合,从而使摘锭周期性的反转,摘锭正转抓棉,反转退棉,使摘棉滚筒摆脱对退棉装置和清洗装置的过度依赖,采棉机的结构明显简化,制造和使用成本大幅降低,最重要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摘棉滚筒机组可使用长摘锭,可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摘棉,从而大幅降低机采棉的含杂率。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摘锭正反转式摘棉滚筒组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图4的B—B剖视图。图中1.摘棉滚筒;2.第一带轮组;3.第二带轮组;4.机架;5.摘锭座管;6.摘锭座管轴心线;7.摘棉滚筒轴心线;8.摘锭;9.摘锭轴心线;10.芯轴;11.伞齿轮;12.V带轮;13.V带轮公转轨迹线;14.第一主动轮;15.第一从动轮;16.第一调整轮;17.第一六角带;18.第二主动轮;19.第二从动轮;20.第二调整轮;21.第二六角带;22.曲柄;23.曲柄轨道;24.摘锭同步带轮;25.摘锭传动带;26.平带轮;27.曲柄;28.带轮;29.第一带轮组;30.第二带轮组;31.机架;32.第一主动轮;33.第一从动轮;34.第二主动轮;35.第二从动轮;36.传动带;37.偏心环;38.摘棉滚筒驱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图2、图3中,实施例1的摘棉滚筒组件,包括摘棉滚筒1、第一带轮组2、第二带轮组3和机架4。摘棉滚筒1呈圆筒状,摘棉滚筒1通过轴承固定在机架4上。在摘棉滚筒1的圆周上等分度设置有6支摘锭座管5,摘锭座管5的摘锭座管轴心线6与摘棉滚筒轴心线7平行。在摘锭座管5上有多支摘锭8,摘锭8的摘锭轴心线9与摘锭座管轴心线6大致垂直。摘锭8可以绕摘棉滚筒轴心线7公转,同时又绕自身摘锭轴心线9自转。在摘锭座管5中,通过轴承固定有芯轴10,芯轴10上固定有多个伞齿轮11与摘锭齿轮端一一啮合,芯轴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V带轮12,6支摘锭座管上V带轮12的V带轮公转轨迹线13相同。第一带轮组2和第二带轮组3沿V带轮公转轨迹线13设置,并固定在机架4上。第一带轮组2由第一主动轮14、第一从动轮15、第一调整轮16、第一六角带17组成,第二带轮组3由第二主动轮18、第二从动轮19、第二调整轮20、第二六角带21组成。两轮系中的传动轮轴心线都与摘锭座管轴心线6平行,第一带轮组2的旋向为顺时针,第二带轮组3的旋向为逆时针,摘锭座管5上的V带轮12在公转中分别与六第一角带17和第二六角带21楔合,从而使摘锭8在公转中频繁换向,处在第一带轮组2所在区间,摘锭8正转抓棉,处在第二带轮组3所在区间,摘锭8反转退棉,两区间之间有间隔是作为缓冲的间歇区间。在每支摘锭座管5的同一端都固定设置有曲柄22,曲柄22的另一端通过滚轮置在曲柄轨道23中,曲柄轨道23固定在机架4上,与摘棉滚筒轴心线7成偏心设置,曲柄轨道23的内沿轮廓为凸轮状,曲柄22的一端在曲柄轨道23中滚动,从而带动摘锭座管5在公转同时摆动、来按需调整摘锭8的指向,以便于摘锭8穿插和退棉。图4、图5、图6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摘棉滚筒组件,同实施例1一样包括以下构件:摘棉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摘锭正反转式摘棉滚筒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摘锭正反转式摘棉滚筒组件,包括含N支摘锭座管(5)和多支摘锭(8)的摘棉滚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摘锭座管(5)的摘锭座管轴心线(6)与摘棉滚筒(1)的摘棉滚筒轴心线(7)平行或大致平行,摘锭(8)的摘锭轴心线(9)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摘锭座管轴心线(6)的垂面;所述摘锭(8)被摘锭座管(5)可旋转的支撑;所述N支摘锭座管(5)都绕所述摘棉滚筒轴心线(7)公转;N支摘锭座管(5)轴端相同位置设置有用于驱动摘锭旋转的同型号座管带轮;贴近座管带轮公转轨迹固定设置有包括主从动轮的两副带轮组;两副带轮组的传动带均为双工作面带,且两副带轮组的传动带旋向相反;所述座管带轮在公转中轮换与所述两副带轮组的传动带楔合,从而驱动所述摘锭在公转一圈中呈两种相反旋向自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摘锭正反转式摘棉滚筒组件,包括含N支摘锭座管(5)和多支摘锭(8)的摘棉滚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摘锭座管(5)的摘锭座管轴心线(6)与摘棉滚筒(1)的摘棉滚筒轴心线(7)平行或大致平行,摘锭(8)的摘锭轴心线(9)平行或大致平行于摘锭座管轴心线(6)的垂面;所述摘锭(8)被摘锭座管(5)可旋转的支撑;所述N支摘锭座管(5)都绕所述摘棉滚筒轴心线(7)公转;N支摘锭座管(5)轴端相同位置设置有用于驱动摘锭旋转的同型号座管带轮;贴近座管带轮公转轨迹固定设置有包括主从动轮的两副带轮组;两副带轮组的传动带均为双工作面带,且两副带轮组的传动带旋向相反;所述座管带轮在公转中轮换与所述两副带轮组的传动带楔合,从而驱动所述摘锭在公转一圈中呈两种相反旋向自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摘锭正反转式摘棉滚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管带轮的轴心线与其所驱动的所述摘锭(8)的轴心线的垂面大致平行;所述两副带轮组的主从动轮的轴心线都与所述座管带轮的轴心线平行;所述摘锭座管(5)数量N≥5,所述各座管带轮槽底到所述摘棉滚筒轴心线(7)的最大垂直距离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摘锭正反转式摘棉滚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摘锭座管(5)在摘棉滚筒(1)上等分度设置;所述各座管带轮的轴心线到所述摘棉滚筒轴心线(7)垂直距离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摘锭正反转式摘棉滚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管带轮为V带轮(12);所述的两副带轮组包括第一带轮组(2)和第二带轮组(3);其中,第一带轮组(2)由第一主动轮(14)、第一从动轮(15)、第一调整轮(16)和第一六角带(17)构成,位于V带轮(12)外侧,第一六角带(17)与部分V带轮(12)配合;第二带轮组(3)由第二主动轮(18)、第二从动轮(19)、第二调整轮(20)和第二六角带(21)构成,位于V带轮(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潘玉
申请(专利权)人:周潘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