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电蓄热热水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0047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11:31
一种固体电蓄热热水锅炉,包括锅炉本体、绝热壳体、蓄热体、引风机、对流换热管和电热棒,对流换热管设置在锅炉本体所形成的空腔内,绝热壳体与锅炉本体的一侧接触,蓄热体的内部形成有腔体,蓄热体及引风机均设置在腔体内,且蓄热体的顶面与腔体的顶面接触连接,蓄热体的其他各个侧面与腔体之间均形成有内风道,蓄热体的内部形成有迂回设置的热风缝通道,腔体与空腔连通;电热棒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蓄热体的内部;引风机将内风道的空气经由蓄热体吹入锅炉本体所形成的空腔、然后由空腔回流至内风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少相靠面的绝热保护,同时,由于温度的传导和热空气的对流,有利于锅炉本身积热、减少散热损失。

Solid electric heat storage hot water boiler

A solid electric heat storage boiler, comprising a boiler body, insulation shell, regenerator, heat pipe and electric heating rod fan, convection heat convection tube is arranged, formed in the boiler body cavity, adiabatic shell side in contact with the boiler body, a cavity is formed inside the regenerator and regenerator. Fan are arranged in the cavity, and the cavity an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heat accumulator is connected, a duct are formed between each other side of regenerator and cavity, a set of hot air seam circuitous passage is formed inside the regenerator, the cavity communicated with the cavity; the heating rod is arranged in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internal regenerator; fan will air duct through the cavity, the regenerator is blown into the boiler body formed by the cavity and then return to the road in the wind.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insulation protection of the facing surface, and meanwhile, the heat conduction of the boiler and the convection of the hot air are beneficial to the heat accumulation of the boiler itself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lo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体电蓄热热水锅炉
本技术涉及锅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体电蓄热热水锅炉。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行峰谷电价,且峰谷电价差越来越大,而固体电蓄热设备可以利用低价谷电,大大地节省了运行成本,同时又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正在逐步地进入市场被广泛应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固体电蓄热热水锅炉的锅炉本体的积热不好、散热损失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固体电蓄热热水锅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固体电蓄热热水锅炉的锅炉本体积热不好、散热损失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固体电蓄热热水锅炉,包括锅炉本体、绝热壳体、蓄热体、引风机、对流换热管和电热棒,所述对流换热管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所形成的空腔内,所述绝热壳体与所述锅炉本体的一侧接触,所述蓄热体的内部形成有腔体,所述蓄热体及所述引风机均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且所述蓄热体的顶面与所述腔体的顶面接触连接,所述蓄热体的其他各个侧面与所述腔体之间均形成有内风道,所述蓄热体的内部形成有迂回设置的热风缝通道,所述腔体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电热棒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蓄热体的内部;所述引风机将所述内风道的空气经由所述蓄热体吹入所述锅炉本体所形成的空腔、然后由所述空腔回流至所述内风道中。优选地,所述固体电蓄热热水锅炉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锅炉本体中的水位计。优选地,所述锅炉本体的上部安装有出水管,所述锅炉本体的下部安装有回水管。优选地,所述引风机为变频风机。由于本技术将绝热壳体、蓄热体与锅炉本体紧靠地设置,因此可以减少相靠面的绝热保护,同时,由于温度的传导和热空气的对流,有利于锅炉本身的积热,可减少紧靠面的散热损失及其材料。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蓄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锅炉本体;2、绝热壳体;3、蓄热体;4、引风机;5、对流换热管;6、电热棒;7、空腔;8、腔体;9、内风道;11、热风缝通道;12、水位计;13、出水管;14、回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现有技术中的固体电蓄热设备主要是由蓄热体和热交换器经隔热保温而组成。该热交换器设在设备内部,常因集汽、结垢或腐蚀等原因,造成维修困难,从而影响系统供热;此外,在设备内部蓄热体的上方,留有直接式的热风通道,该热风通路的携热同蓄热体的放热不能同步;最后,蓄热体多采用异性特质砖,检修用材非常困难。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固体电蓄热热水锅炉,包括锅炉本体1、绝热壳体2、蓄热体3、引风机4、对流换热管5和电热棒6,所述对流换热管5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1所形成的空腔7内,所述绝热壳体2与所述锅炉本体1的一侧接触,所述蓄热体3的内部形成有腔体8,所述蓄热体3及所述引风机4均设置在所述腔体8内,且所述蓄热体3的顶面与所述腔体8的顶面接触连接,所述蓄热体3的其他各个侧面与所述腔体8之间均形成有内风道9,所述蓄热体3的内部形成有迂回设置的热风缝通道11,所述腔体8与所述空腔7连通;所述电热棒6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蓄热体3的内部;所述引风机4将所述述内风道9的空气经由所述蓄热体3吹入所述锅炉本体1所形成的空腔7、然后由所述空腔7回流至所述内风道9中。优选地,所述引风机4为变频风机。优选地,所述固体电蓄热热水锅炉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锅炉本体1中的水位计12。优选地,所述锅炉本体1的上部安装有出水管13,所述锅炉本体1的下部安装有回水管14。因此,本技术将水位计12、出水管13和回水管14均设置于锅炉本体1的外部,在维修时非常方便,维修锅炉本体,无需拆除绝热层;此外,水系同导电蓄热体留有一定距离,并在其一侧不易触电,运行安全可靠。本技术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当蓄热体3充电储热后,在引风机4的压力作用下,气流可由内风道9进入锅炉本体的空腔7内。于是,携带蓄热体3内存储的热量,将空气变为热风后,通过对流换热管5进行热交换形成热水,并由热水泵从锅炉本体的出水管抽出,供给用户。用户的回水则进入回水管14,形成供暖的系统循环。锅炉本体1的空腔7的下部侧方与内风道9连通,在引风机4的动力下,形成了系统的热交换全过程。如峰电段需换热时,引风机4启动,从而使风经过蓄热体全面换热,所以所用的高温变频风机频率较低,节省电能携热充沛,从而提高了热效率,达到了降减设备的投资和维修费用的目的。由于本技术将绝热壳体2、蓄热体3与锅炉本体1紧靠地设置,因此可以减少相靠面的绝热保护,同时,由于温度的传导和热空气的对流,有利于锅炉本身的积热,可减少紧靠面的散热损失及其材料。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固体电蓄热热水锅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体电蓄热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本体(1)、绝热壳体(2)、蓄热体(3)、引风机(4)、对流换热管(5)和电热棒(6),所述对流换热管(5)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1)所形成的空腔(7)内,所述绝热壳体(2)与所述锅炉本体(1)的一侧接触,所述蓄热体(3)的内部形成有腔体(8),所述蓄热体(3)及所述引风机(4)均设置在所述腔体(8)内,且所述蓄热体(3)的顶面与所述腔体(8)的顶面接触连接,所述蓄热体(3)的其他各个侧面与所述腔体(8)之间均形成有内风道(9),所述蓄热体(3)的内部形成有迂回设置的热风缝通道(11),所述腔体(8)与所述空腔(7)连通;所述电热棒(6)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蓄热体(3)的内部;所述引风机(4)将所述内风道(9)的空气经由所述蓄热体(3)吹入所述锅炉本体(1)所形成的空腔(7)、然后由所述空腔(7)回流至所述内风道(9)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电蓄热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本体(1)、绝热壳体(2)、蓄热体(3)、引风机(4)、对流换热管(5)和电热棒(6),所述对流换热管(5)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1)所形成的空腔(7)内,所述绝热壳体(2)与所述锅炉本体(1)的一侧接触,所述蓄热体(3)的内部形成有腔体(8),所述蓄热体(3)及所述引风机(4)均设置在所述腔体(8)内,且所述蓄热体(3)的顶面与所述腔体(8)的顶面接触连接,所述蓄热体(3)的其他各个侧面与所述腔体(8)之间均形成有内风道(9),所述蓄热体(3)的内部形成有迂回设置的热风缝通道(11),所述腔体(8)与所述空腔(7)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晋中天绿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