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防水结构以及楼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9479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后浇带防水结构以及楼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属于建筑领域,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防水板、挡水座和挡水板;后浇带的浇筑空间的顶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槽,防水板设置横向贯穿防水板两侧的安装槽,安装槽的一端开口设置有第一塑胶卡板,安装槽的另一端开口设置有第二塑胶卡板,第一塑胶卡板和第二塑胶卡板分别卡接于开口槽;两个挡水座设置于后浇带的两侧,挡水板设置于挡水座且覆盖后浇带;楼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基础底板和后浇带防水结构,后浇带防水结构设置于后浇带。采用后浇带防水结构能够提高对现场施工的安全防护以及提供防水保障。楼板的后浇带采用后浇带防水结构,能够提高楼板的施工安全和起到防水保护的作用。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post pouring belt and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floor post pouring belt

After pour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terproof structure and floor after pour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after pour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comprises a waterproof plate, a water retaining and water retaining plate; both sides of the top pouring space after pouring th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groove, the waterproof plate mounting groove is arranged horizontally through the waterproof board on both sides of the end of the installation slot open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lastic pallets, is installe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opening of th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plastic pallets, plastic pallets, plastic pallets first and second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card slot; two water retaining seat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pouring belt in after the water retain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water retaining seat and cover after pouring pouring belt; floor waterproof structure includes a base plate and after pour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after pour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is arranged on the pouring belt. Adopting the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the post pouring belt can improve the safety protection and provide the waterproof guarantee for the field construction. The back pouring belt of the floor adopts the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the post pouring belt, which can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of the floor slab and play the role of waterproof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浇带防水结构以及楼板后浇带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具体而言,涉及后浇带防水结构以及楼板后浇带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有害裂缝,因此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然而,未封闭的后浇带会对现场施工的安全防护及防水保障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后浇带防水结构,以提高对现场施工的安全防护以及提供防水保障。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楼板后浇带防水结构,楼板的后浇带采用后浇带防水结构,能够提高楼板的施工安全和起到防水保护的作用。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防水板、挡水座和挡水板;后浇带的浇筑空间的顶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的纵向截面呈“L”字型;防水板设置横向贯穿防水板两侧的安装槽,安装槽的一端开口设置有第一塑胶卡板,安装槽的另一端开口设置有第二塑胶卡板,第一塑胶卡板和第二塑胶卡板之间通过设置于安装槽内的弹簧连接,第一塑胶卡板和第二塑胶卡板的位于安装槽内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卡接凸缘,安装槽的两端开口分别设置有与开口匹配的环绕凸缘,卡接凸缘在弹簧的作用下抵接于环绕凸缘;防水板卡接于后浇带的浇筑空间的顶端,第一塑胶卡板和第二塑胶卡板分别卡接于开口槽;挡水座设置两个,两个挡水座设置于后浇带的两侧,挡水板设置于挡水座且覆盖后浇带。挡水座和挡水板共同将后浇带覆盖,从而将后浇带的外部的阻碍物以及污水、废水阻隔在后浇带的外部,防止阻碍物或者污水以及废水流入后浇带,影响后浇带的正常施工。在挡水座的内侧以及后浇带的顶部设置有防水板,进一步地将外部水流阻隔在后浇带的外部。第一塑胶卡板和第二塑胶卡板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够相互靠近和远离,当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第一塑胶卡板和第二塑胶卡板之间的间距最大,当防水板卡接于两个开口槽之间时,第一塑胶卡板和第二塑胶卡板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够抵接到两个开口槽,由于弹簧的作用,第一塑胶卡板和第二塑胶卡板的端部能够与开口槽的竖向侧壁紧密贴合,进而当有水渗过挡水座进入防水板的时候,能够有效将该部分水阻隔在后浇带的外部,达到防水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卡接凸缘是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槽的两端开口的,第一塑胶卡板、第二塑胶卡板和弹簧安装在防水板的安装槽内的步骤是这样的,先将一个卡接凸缘安装在安装槽的一端的开口,然后将第一塑胶卡板和第二塑胶卡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弹簧可以并排设置多个,增大弹力。接着,将第一塑胶卡板从安装槽的一端伸入另一端,由于第一塑胶卡板设置有环绕凸缘,第一塑胶卡板能够卡接于卡接凸缘,此时压缩弹簧,将第二塑胶卡板挤压入安装槽的另一端,再将卡接凸缘安装在安装槽的设置有第二塑胶卡板的一端,卡接凸缘与第二塑胶卡板的环绕凸缘抵接,从而通过两个卡接凸缘将第一塑胶卡板和第二塑胶卡板限制在安装槽的内部。第一塑胶卡板和第二塑胶卡板之间的最大间距即是两个卡接凸缘之间的最大间距。而两个开口槽之间的横向间距小于此时第一塑胶卡板和第二塑胶卡板端部的横向间距,因此,安装防水板时,先将第一塑胶卡板卡入其中一个开口槽,再将第二塑胶卡板卡入剩下的一个开口槽,进而保证第一塑胶卡板和第二塑胶卡板的端部能够与开口槽的竖向侧壁紧密贴合,有效达到防水的目的。进而提高对现场施工的安全防护以及提供防水保障。进一步地,挡水板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挡水座的顶部卡接于滑槽。进一步地,挡水座的外侧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包括倾斜板和导出板,倾斜板的纵向截面呈三角形,倾斜板的顶端与挡水座的外侧平滑过渡,倾斜板的底端与导出板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挡水座的纵向截面呈梯形,挡水座的顶壁的横向长度小于挡水座的底壁的横向长度。进一步地,后浇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内设置有“U”形密封垫,挡水座的底部嵌设于固定槽,密封垫位于挡水座和固定槽之间。进一步地,挡水板为竹胶板。进一步地,第一塑胶卡板和第二塑胶卡板的端部分别呈锯齿状,开口槽的竖向侧壁也为锯齿状,第一塑胶卡板和第二塑胶卡板的端部分别与开口槽的竖向侧壁匹配。进一步地,后浇带防水结构还包括止水条,止水条设置于后浇带的浇筑空间的相对的两侧。进一步地,后浇带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防水加强机构,防水加强机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钢筋和与第一钢筋垂直的第二钢筋,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外侧分别包裹有塑料布。一种楼板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基础底板和后浇带防水结构,基础底板设置有后浇带,后浇带防水结构设置于后浇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后浇带防水结构能够提高对现场施工的安全防护以及提供防水保障。楼板的后浇带采用后浇带防水结构,能够提高楼板的施工安全和起到防水保护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浇带防水结构的第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后浇带防水结构中的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的后浇带防水结构中的B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所示的后浇带防水结构中的防水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浇带防水结构的第二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后浇带防水结构中C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5所示的后浇带防水结构中的防水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标:100-防水板;110-挡水座;120-挡水板;130-开口槽;140-安装槽;150-第一塑胶卡板;160-第二塑胶卡板;170-弹簧;180-卡接凸缘;190-环绕凸缘;200-滑槽;210-导流板;220-倾斜板;230-导出板;240-固定槽;250-密封垫;260-止水条;270-防水加强机构;280-第一钢筋;290-第二钢筋;300-后浇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两侧”、“顶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后浇带防水结构以及楼板后浇带防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板、挡水座和挡水板;所述后浇带的浇筑空间的顶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纵向截面呈“L”字型;所述防水板设置横向贯穿所述防水板两侧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一端开口设置有第一塑胶卡板,所述安装槽的另一端开口设置有第二塑胶卡板,所述第一塑胶卡板和所述第二塑胶卡板之间通过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塑胶卡板和所述第二塑胶卡板的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卡接凸缘,所述安装槽的两端开口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开口匹配的环绕凸缘,所述卡接凸缘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抵接于所述环绕凸缘;所述防水板卡接于所述后浇带的浇筑空间的顶端,所述第一塑胶卡板和所述第二塑胶卡板分别卡接于所述开口槽;所述挡水座设置两个,两个所述挡水座设置于所述后浇带的两侧,所述挡水板设置于所述挡水座且覆盖所述后浇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板、挡水座和挡水板;所述后浇带的浇筑空间的顶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纵向截面呈“L”字型;所述防水板设置横向贯穿所述防水板两侧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一端开口设置有第一塑胶卡板,所述安装槽的另一端开口设置有第二塑胶卡板,所述第一塑胶卡板和所述第二塑胶卡板之间通过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塑胶卡板和所述第二塑胶卡板的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卡接凸缘,所述安装槽的两端开口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开口匹配的环绕凸缘,所述卡接凸缘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抵接于所述环绕凸缘;所述防水板卡接于所述后浇带的浇筑空间的顶端,所述第一塑胶卡板和所述第二塑胶卡板分别卡接于所述开口槽;所述挡水座设置两个,两个所述挡水座设置于所述后浇带的两侧,所述挡水板设置于所述挡水座且覆盖所述后浇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挡水座的顶部卡接于所述滑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座的外侧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倾斜板和导出板,所述倾斜板的纵向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倾斜板的顶端与所述挡水座的外侧平滑过渡,所述倾斜板的底端与所述导出板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带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梦星吴晶于飞宋春影苗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