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s anti falling, especially relates to an anti impact damage of the bus, which comprises a car body, a driving mechanism,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car, the first car cavity, cavity guide groove, the first rack, when people take anti inertia fall bus designed by the invention, and the people holding the handle; when the bus the brakes or suddenly started, due to inertia force people will suddenly suddenly forward or backward tilt; while the first heavy block under the inertia effect with respect to the end car under inferior vena moves, passing through the movement of the first block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makes the second block relative to the first block to mov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e second block move through the wire rope drives the sliding rod to move the second block move 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the sliding rod moves through the handle to the passengers with a by inertial force instead The force can keep the balance of the bus when the bus is braked suddenly or suddenly st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击损坏的公交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公交车防摔
,尤其涉及一种防撞击损坏的公交车。
技术介绍
目前公交车上的拉手与扶杆之间常为固定连接;这样在公交车急刹车或者突然起步时就会使得乘客产生一个向前或者向后的惯性力;而此惯性力常常会使得乘客摔倒或者扭伤;更为严重的会造成踩踏事故;对乘客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影响;所以设计一种能够缓冲因为公交车急刹车或者突然起步时带来的惯性力的公交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防撞击损坏的公交车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撞击损坏的公交车,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防撞击损坏的公交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身、驱动机构、防撞机构、传动机构、车上腔、车下腔、第一导槽、第一齿条,其中车身上开有车上腔和车下腔;车下腔位于车上腔的下侧;车上腔上具有两排座椅;车下腔下端面上开有两个第一导槽,且两个第一导槽位于车下腔下端面的两侧;车下腔下端面上位于两个第一导槽的中间位置均匀地安装有两个第一齿条;防撞机构安装在车下腔内;驱动机构安装在车下腔内;两个传动机构均匀地安装在车上腔内两排座椅之间。上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撞击损坏的公交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身、驱动机构、防撞机构、传动机构、车上腔、车下腔、第一导槽、第一齿条,其中车身上开有车上腔和车下腔;车下腔位于车上腔的下侧;车上腔上具有两排座椅;车下腔下端面上开有两个第一导槽,且两个第一导槽位于车下腔下端面的两侧;车下腔下端面上位于两个第一导槽的中间位置均匀地安装有两个第一齿条;防撞机构安装在车下腔内;驱动机构安装在车下腔内;两个传动机构均匀地安装在车上腔内两排座椅之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嵌套伸缩杆、第一转轴、第十二齿轮、第十三齿轮、第三转轴、第二重块、驱动板、驱动轮、支撑伸缩杆、第三齿轮、驱动杆、驱动块、第三弹簧、第四转轴、第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击损坏的公交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身、驱动机构、防撞机构、传动机构、车上腔、车下腔、第一导槽、第一齿条,其中车身上开有车上腔和车下腔;车下腔位于车上腔的下侧;车上腔上具有两排座椅;车下腔下端面上开有两个第一导槽,且两个第一导槽位于车下腔下端面的两侧;车下腔下端面上位于两个第一导槽的中间位置均匀地安装有两个第一齿条;防撞机构安装在车下腔内;驱动机构安装在车下腔内;两个传动机构均匀地安装在车上腔内两排座椅之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嵌套伸缩杆、第一转轴、第十二齿轮、第十三齿轮、第三转轴、第二重块、驱动板、驱动轮、支撑伸缩杆、第三齿轮、驱动杆、驱动块、第三弹簧、第四转轴、第一重块、方形通槽、第一导块、第二导槽、第二导块、第二齿条、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二齿轮、第八齿轮、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十一齿轮、第一齿轮、第六转轴、第五转轴、第一连接板、第七转轴、第二连接板、第九转轴、第十一转轴、第三连接板、第八转轴,其中第一重块下端面的中间位置上开有两个对称的方形通槽;两个方形通槽的上壁面上均开有一个第二导槽;第一导块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的上端面安装有第三连接块;两个第一导块对称地安装在第一重块的下端面上,且两个第一导块位于两个方形通槽的两侧;第一重块通过两个第一导块与两个第一导槽的配合安装在下侧腔的上端;两个方形通槽内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对于其中任意一个;第三转轴安装在方形通槽的侧面上;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的一端,且第三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十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的另一端;支撑伸缩杆的一端安装在方形通槽的侧面上,且支撑伸缩杆位于第三转轴的上侧;第三连接板的一侧面安装在支撑伸缩杆的另一端;第八转轴和第十一转轴分别安装在第三连接板另一侧面的两端,且第八转轴位于第十一转轴的上侧;第八齿轮安装在第八转轴上;第十一齿轮安装在第十一转轴上靠近第三连接板的一端;第十二齿轮安装在第十一转轴的另一端;第八齿轮与第十一齿轮啮合;第二连接板的一侧面安装在第十一转轴远离第三连接板的一端;第七转轴和第九转轴分别安装在第二连接板另一侧面的两端,且第七转轴位于第九转轴的上侧;第七齿轮安装在第七转轴上;第九齿轮安装在第九转轴上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端;第十三齿轮安装在第九转轴的另一端;第七齿轮与第九齿轮啮合;第一连接板的一侧面安装在第九转轴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端;第六转轴和第五转轴分别安装在第一连接板另一侧面的两端,且第六转轴位于第五转轴的上侧;第六齿轮安装在第六转轴上;第五齿轮安装在第五转轴上靠近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第二齿轮安装在第五转轴的另一端;第六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第一转轴的一端安装在方形通槽的侧面上,且第一转轴位于支撑伸缩杆的上侧;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的另一端;第一齿轮与第六齿轮、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配合;第十齿轮与第十二齿轮、第十三齿轮、第二齿轮配合;第二重块的上侧面安装有第二导块;第二重块通过第二导块与第二导槽的配合安装在方形通槽上壁面下侧;第二重块的下侧面安装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方形通槽位于第三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亚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专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