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升降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838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31 16:12
一种薄型升降台,包括有一下平台、一上平台、一活动支架及一气压伸缩杆件;该上平台设于该下平台上方并可相对上下移动;该活动支架包含交叉枢接的一内框架及一外框架,该内、外框架内外错置并装设于该上、下平台之间,藉由该内、外框架的枢转能带动该上平台相对该下平台上下移动;该气压伸缩杆件能提供气压推力并枢设于该内、外框架之间,用以于该内、外框架具交叉角度时形成举升的作用力;藉此,当收折时,该内、外框架皆可平行并平置于该上、下平台之间,形成极薄且适用性佳的升降台。

Thin lifting platform

A thin type lifting platform comprises a lower platform, an upper platform, a movable bracket and a pneumatic telescopic rod; the upper platform is arranged on the platform above and can move up and down; the movable bracket includes an inner frame and an outer frame cross pivot,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frame outside misplaced and arranged on the upper platform and the lower platform by the inner and the outer frame of the pivot can drive the platform relative to the lower platform to move up and down; between the air pressure rod can provide thrust pressure and pivoted on the inner and outer frame, is used in the inner and outer frame with cross angle when the formation of lifting force; thereby, when folded, the inner and outer frame can be parallel and flat on the upper and lower platforms, the formation of the lifting platform is extremely thin and good appl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型升降台
本技术有关应用于桌面的升降装置,特别是一种支架位置错开、能减少收折时高度的薄型升降台。
技术介绍
现今人类的日常生活,与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让我们无论是在工作上或生活上,大多的时间都是坐在计算机前,进行工作处理、浏览时事、学习新知或远程交流等各方面的事务,因此,人们也容易因久坐或坐姿不良而造成身体健康的问题。市面上多有能依需求进行升降的升降平台/升降桌,藉由坐久站、站久坐的交替,来改善久坐可能造成的健康问题。而已知的升降机构,多是将底座安装在原本的桌面上,利用活动支臂、气压装置的枢转作动,让平台能相对于原桌面上升或降下;然而,现有的升降平台,基于机构的配置,具有相当的重量与厚度,多是安装于固定位置使用,且在平台未升起时(最低位置)仍具有相当的高度,相较于原桌面的高度会形成显著的落差,造成使用上的不适。有鉴于已知升降平台仍多有不足之处,创作人乃针对该些不足处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技术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薄型升降台,藉由将活动支架错位的设计,大大减少收折时所占的空间,构成轻、薄型态的升降台,方便使用者移动并置放于预定位置使用,且未升起时不会与原桌面形成过大的高度差,能降低使用上的不便与不适。进而,本技术利用上、下平台内凹的容置空间来容纳收折的机构,更能降低整体的基本厚度,形成极薄的结构设计,增加使用上的舒适性。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型升降台,其包括一下平台及一上平台,该上平台设于该下平台上方并可相对该下平台上下移动,其特点是,该上平台相对于该下平台具有一收折位置及至少一升起位置;该升降台还包括一活动支架及一气压伸缩杆件,该活动支架包含彼此交叉枢接的一内框架及一外框架,该内、外框架内外错置并装设于该上、下平台之间,且该内、外框架分别以其至少一端可滑动地连结于该下平台及该上平台,使该内、外框架的枢转能带动该上平台相对该下平台上下移动;其中,当该内框架及该外框架皆平行于该下平台时,该上平台处于该收折位置且平行于该下平台,而当该内框架及该外框架具交叉角度时,该上平台处于该升起位置且平行于该下平台;该气压伸缩杆件提供气压推力并枢设于该内、外框架之间,用以于该内、外框架具交叉角度时形成举升的作用力。较佳的,该下平台表面凹设有一下容置空间,当该上平台处于该收折位置时,该内框架及该外框架平置于该下容置空间中。较佳的,该上平台面积大于该下平台,且该上平台底面凹设有一上容置空间,使得该上平台处于收折位置时,该下平台能被容纳于该上容置空间中。较佳的,该内框架依交叉枢接的位置定义成内框架上段及内框架下段,而该外框架依交叉枢接的位置定义成外框架上段及外框架下段,该内框架上段的长度等于该外框架上段的长度,该内框架下段的长度等于该外框架下段的长度,而该内框架上段的长度小于该内框架下段的长度。较佳的,该气压伸缩杆件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内框架上段及该外框架下端,或是枢设于该内框架下段及该外框架上段。较佳的,该内、外框架的两端皆可滑动地连结于该下平台及该上平台,且该内框架或该外框架枢设有至少一定位连杆连结至该下平台或该上平台形成定位。较佳的,该外框架下段枢设有下定位连杆,且该下定位连杆另枢接至该下平台形成定位,而该内框架上段枢设有上定位连杆,且该上定位连杆另枢接至该上平台形成定位。较佳的,该内框架的下端经由一内下滑轴连结至该下平台表面的一下内导槽中,该内框架的上端经由一内上滑轴连结至该上平台底面的一上内导槽中,而该外框架的下端经由一外下滑轴连结至该下平台表面的一下外导槽中,该外框架的上端经由一外上滑轴连结至该上平台底面的一上外导槽中;又,该下内导槽、该上内导槽、该下外导槽及该上外导槽彼此相互平行,且当该上平台处于收折位置时,该下内导槽相对位于该上外导槽的内侧,而该上内导槽相对位于该下外导槽的内侧。较佳的,该内框架概呈ㄇ型,包含一内框横杆及二内框支杆,且该内框横杆定义为该内下滑轴,而该外框架概呈ㄇ型,包含一外框横杆及二外框支杆,且该外框横杆定义为该外下滑轴。较佳的,该气压伸缩杆件的一端枢接于该外框横杆,另一端枢设于该内框架上段。较佳的,一可调整位置的止挡组件可被设置于该内下滑轴、该内上滑轴、该外下滑轴或该外上滑轴的活动路径处,该止挡组件能被调整而限制该内下滑轴可相对滑移的范围,进而能限制该内、外框架可展开的角度,以限制该上平台能举升的高度。较佳的,该止挡组件设于该下平台的该内下滑轴的活动路径处,包含一凸伸的止挡部及二平行的长孔,该止挡部用以止挡该内框横杆,该各长孔分别经由一定位件贯穿螺入该下平台表面,使该止挡组件可调整地固定于该下平台表面。较佳的,该内、外框架经由一交叉枢轴交叉枢接,且该交叉枢轴上进一步设有一缓冲件,该缓冲件介于该内、外框架之间,用以于该内、外框架枢转至接近平行该下平台的角度时,能受压而提供缓冲的作用力。较佳的,该气压伸缩杆件包含能相对伸缩的一外杆及一内杆,且于该内杆外能进一步设有一弹性组件,用以于受压时能提供复原的推力。较佳的,该上平台两旁侧进一步凸设有便于抓持操作的凸部。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致更具体的了解,兹依下列附图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处于升起位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相对于图1的本技术另一视角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处于收折位置的透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处于收折位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处于收折位置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受止挡组件止挡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缓冲件受压作用的状态示意图。图7a为图7中A的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弹性组件受压作用的状态示意图。图8a为图8中B的放大图。符号说明:1下平台10下容置空间11下内导槽12下外导槽2上平台20上容置空间21上内导槽22上外导槽23凸部3活动支架30内框架301内框架上段302内框架下段31内框横杆32内框支杆33内下滑轴34内上滑轴35内框连杆40外框架401外框架上段402外框架下段41外框横杆42外框支杆43外下滑轴44外上滑轴5气压伸缩杆件51外杆52内杆53弹性组件6定位连杆61下定位连杆62上定位连杆7止挡组件71长孔72定位件73止挡部8交叉枢轴81缓冲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可知本技术的薄型升降台的主要结构包括有一下平台1、一上平台2、一活动支架3、一气压伸缩杆件5及一止挡组件7。该下平台1具有呈水平的下表面,且该下平台1从表侧下凹形成一下容置空间10,于该下容置空间10靠左的位置设有二横向的下内导槽11,于该下容置空间10靠右的位置设有二横向的下外导槽12,该下外导槽12相对位于该下内导槽11的外侧,且二者彼此相互平行。该上平台2,其设于下平台1的上方并具有呈水平的上表面,表面的两旁侧向外凸设有便于抓持操作的凸部23,该上平台2的面积大于下平台1,且于底侧凹设有一上容置空间20,该上容置空间20的轮廓大于下平台1,于该上容置空间20中偏左的位置设有二横向的上外导槽22,于该上容置空间20中偏右的位置设有二横向的上内导槽21,该上外导槽22相对位于该上内导槽21的外侧,二者相互平行并另外平行于下平台1的下外导槽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薄型升降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型升降台,其包括一下平台及一上平台,该上平台设于该下平台上方并可相对该下平台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该上平台相对于该下平台具有一收折位置及至少一升起位置,且该薄型升降台还包括一活动支架及一气压伸缩杆件;该活动支架包含彼此交叉枢接的一内框架及一外框架,该内、外框架内外错置并装设于该上、下平台之间,且该内、外框架分别以其至少一端可滑动地连结于该下平台及该上平台,使该内、外框架的枢转能带动该上平台相对该下平台上下移动;其中,当该内框架及该外框架皆平行于该下平台时,该上平台处于该收折位置且平行于该下平台,而当该内框架及该外框架具交叉角度时,该上平台处于该升起位置且平行于该下平台;该气压伸缩杆件提供气压推力并枢设于该内、外框架之间,用以于该内、外框架具交叉角度时形成举升的作用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型升降台,其包括一下平台及一上平台,该上平台设于该下平台上方并可相对该下平台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该上平台相对于该下平台具有一收折位置及至少一升起位置,且该薄型升降台还包括一活动支架及一气压伸缩杆件;该活动支架包含彼此交叉枢接的一内框架及一外框架,该内、外框架内外错置并装设于该上、下平台之间,且该内、外框架分别以其至少一端可滑动地连结于该下平台及该上平台,使该内、外框架的枢转能带动该上平台相对该下平台上下移动;其中,当该内框架及该外框架皆平行于该下平台时,该上平台处于该收折位置且平行于该下平台,而当该内框架及该外框架具交叉角度时,该上平台处于该升起位置且平行于该下平台;该气压伸缩杆件提供气压推力并枢设于该内、外框架之间,用以于该内、外框架具交叉角度时形成举升的作用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平台表面凹设有一下容置空间,当该上平台处于该收折位置时,该内框架及该外框架平置于该下容置空间中;而该上平台面积大于该下平台,且该上平台底面凹设有一上容置空间,使得该上平台处于收折位置时,该下平台能被容纳于该上容置空间中。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型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依交叉枢接的位置定义成内框架上段及内框架下段,而该外框架依交叉枢接的位置定义成外框架上段及外框架下段,该内框架上段的长度等于该外框架上段的长度,该内框架下段的长度等于该外框架下段的长度,而该内框架上段的长度小于该内框架下段的长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型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伸缩杆件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内框架上段及该外框架下端,或是枢设于该内框架下段及该外框架上段。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型升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框架的两端皆可滑动地连结于该下平台及该上平台,且该内框架或该外框架枢设有至少一定位连杆连结至该下平台或该上平台形成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铭荣
申请(专利权)人:公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