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管道可移动提升就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4311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廊管道可移动提升就位装置,包括支撑结构、固定在支撑结构上的管道提升系统和管道水平运输系统;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平台和固定在支撑平台底部四角的万向轮;管道提升系统包括液压泵、四根下层支杆和四根上层支杆,液压泵和下层支杆的底端固定在支撑结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竖向位置调节机构通过底部支撑结构放置在管廊底部,无需高空安装吊装设备即可对管道进行升降,操作简便、安全;当需要移动时,只要按需移动底部支撑结构即可,无需反复高空施工拆装,节约劳动力,能够方便地调节施工位置,具有操作灵活、调节方便的有益效果。

Movable lifting positioning device for pipe gallery pip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vable lifting positioning device for pipe rack pipe, including support structure, system and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 level pipeline is fixed on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supporting platform and fixed on the universal wheel support platform at the bottom corners of the pipeline; lifting system comprises a hydraulic pump, a lower supporting rod the upper supporting rod and a hydraulic pump, and the lower supporting rod end fixed on the suppor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ue to the vertical posi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 is placed in the bottom of the pipe gallery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structure, without installation of lifting equipment can be carried out on the lifting pipe, simple and safe operation; when needing to move, as long as the need to move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structure can be, without the need for repeated high-altitude construction disassembly, saving labor, can conveniently adjust the construction the position, has advantages of flexibl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廊管道可移动提升就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提升就位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综合管廊内管道竖向提升及水平管线安装阶段的就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由于综合管廊内断面形式多、机电管线数量多且尺寸大,而管廊内空间有限、支架多及管线密集,导致管道竖向提升、就位和焊接等难度大,目前多采用人力进行,提升和就位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度大,因此一直以来管廊内管道竖向提升、安装及就位都是综合管廊内机电安装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目前地下综合管廊管道竖向提升、就位和焊接等难度大,导致管道提升和就位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管廊管道可移动提升就位装置,包括支撑结构、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上的管道提升系统和管道水平运输系统;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平台和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底部四角的万向轮;所述管道提升系统包括液压泵、四根下层支杆和四根上层支杆,所述液压泵和下层支杆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四根下层支杆分为两组,每组包括两根平行的下层支杆,每组平行的下层支杆之间通过固定连接杆连接,两组平行的下层支杆两两相互贴近交叉,两个交叉点之间通过联结铰链贯穿四根所述下层支杆连接;所述四根上层支杆分为两组,每组包括两根平行的上层支杆,每组平行的上层支杆之间通过升降连杆连接,两组平行的上层支杆两两相互交叉形成两个交叉点,两个交叉点之间通过联结铰链贯穿四根所述上层支杆连接;各所述上层支杆底端分别垂直于不同的所述下层支杆的顶部并与其贴近交叉形成四个交叉点,每两个相对的交叉点之间通过联结铰链贯穿两根所述下层支杆和两根所述上层支杆连接;所述液压泵通过油管分别连接至两个并排设置的液压缸,两个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均连接至其中一根所述升降连杆;所述管道水平运输系统由下至上包括上台板梁、台面和平台,所述平台上对称设有两根平行的横梁,各所述横梁上设有滚轮组、轮支撑角钢、轮支撑槽钢、支撑扁钢、固定角铁、方钢和通丝螺母;所述滚轮组包括两个侧向滚轮和一个水平滚轮,所述水平滚轮安装在所述两个侧向滚轮之间,各所述侧向滚轮通过所述支撑扁钢和所述轮支撑角钢焊接在所述方钢上,所述方钢通过所述通丝螺母固定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水平滚轮安装在所述轮支撑槽钢上,所述轮支撑槽钢焊接在所述横梁上。进一步地,所述方钢及横梁两侧上对应钻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中设有所述通丝螺母。进一步地,所述侧向滚轮与水平滚轮布置形成三角模式。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设有制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在管廊内支吊架或管廊顶板上设置吊点安装葫芦的方式,由于竖向位置调节机构通过底部支撑结构放置在管廊底部,无需高空安装吊装设备即可对管道进行升降,操作简便、安全;当需要移动时,只要按需移动底部支撑结构即可,无需反复高空施工拆装,节约劳动力,能够方便地调节施工位置,具有操作灵活、调节方便的有益效果;当需要调节适应各系统管道在管廊中同一支架上不同安装时,利用竖向提升系统调节管线提升标高,即可适应于管廊内各种规格的管道,能够满足管道安装时不同的安装高度需求,具有适应性更强的有益效果;利用固定在提升系统上的管道水平运输系统中的侧向滚轮与水平滚轮,使得管道能够以较小的阻力在该装置上水平移动,从而避免了由于管道在管廊支架无法移动,需要安装每根管道都要设置起吊装置,并且解决了管廊最上层管道由于空间限制,无法安装吊装器具的难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本技术装置,可实现管道焊接作业点固定,克服了传统安装过程中,焊接作业分布在整个管廊中,焊接位置狭小,焊接质量不宜控制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万向轮1;支撑平台2;支撑平台中间梁3;竖向限位4;下层支杆5;液压泵6;联结铰链7;升降连杆8;液压缸9;固定连接杆10;上台板梁11;台面12;平台13;横梁14;通丝螺母15;方钢16;轮支撑角钢17;侧向滚轮18;连接扁钢19;支撑扁钢20;固定角铁21;轮支撑槽钢22;水平滚轮23;油管24;上层支杆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管廊管道可移动提升就位装置,包括支撑结构、固定在支撑结构上的管道提升系统和管道水平运输系统;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平台2和固定在支撑平台2底部四角的万向轮1;为增强支撑平台2的稳固性,在支撑平台2的中部焊接有支撑平台中间梁3;支撑平台2上焊接有多个竖向限位4,如图1中为三个竖向限位4,竖向限位4为上台板梁11和台面12的下降限位,用于保护液压泵6不承受上台板梁11下降时管道水平运输系统的重力。管道提升系统包括液压泵6、四根下层支杆5和四根上层支杆25,液压泵6和下层支杆5的底端固定在支撑结构上;四根下层支杆5分为两组,每组包括两根平行的下层支杆5,每组平行的下层支杆5之间通过固定连接杆10连接,两组平行的下层支杆5两两相互贴近交叉,两个交叉点之间通过联结铰链7贯穿四根下层支杆5连接;四根上层支杆25分为两组,每组包括两根平行的上层支杆25,每组平行的上层支杆25之间通过升降连杆8连接,两组平行的上层支杆25两两相互交叉形成两个交叉点,两个交叉点之间通过联结铰链7贯穿四根上层支杆25连接;各上层支杆25底端分别垂直于不同的下层支杆5的顶部并与其贴近交叉形成四个交叉点,每两个相对的交叉点之间通过联结铰链7贯穿两根下层支杆5和两根上层支杆25连接;液压泵6通过油管24分别连接至两个并排设置的液压缸9,两个液压缸9的活塞杆均连接至其中一根升降连杆8;管道水平运输系统由下至上包括上台板梁11、台面12和平台13,平台13上对称设有两根平行的横梁14,各横梁14上设有滚轮组、轮支撑角钢17、轮支撑槽钢22、支撑扁钢20、固定角铁21、方钢16和通丝螺母15;滚轮组包括两个侧向滚轮18和一个水平滚轮23,水平滚轮23安装在两个侧向滚轮18之间,各侧向滚轮18通过支撑扁钢20和轮支撑角钢17焊接在方钢16上,方钢16通过通丝螺母15固定在横梁14上,水平滚轮23安装在轮支撑槽钢22上,轮支撑槽钢22焊接在横梁14上。优选地,方钢16及横梁14两侧上对应钻有多个固定孔,固定孔中设有通丝螺母15,用以调节侧向滚轮18的间距,满足不同管径管道的安装就位。优选地,侧向滚轮18与水平滚轮23布置形成三角模式,在管道水平运输的同时,保证管道不跑偏。优选地,万向轮1设有制动装置,制动装置能够使万向轮1处于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当制动装置处于锁定状态,万向轮1能够将底部支撑结构制动于管廊底部,当制动装置处于解锁状态,底部支撑结构能够相对于管廊中移动。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底部支撑结构按需处于锁定或解锁状态,以满足实际的运输、操作两种工况的移动或限位需求。本装置使用时,管道平放在两个水平滚轮23上,液压泵6通过油管24将动力传导至液压缸9上,液压缸9焊接在下层支杆5上并将升降力由升降连杆8传导至下层支杆5上,要实现这一力的传导,需要保证液压缸9与下层支杆5在低端的焊接,形成力传导的支撑端,保证力的传导为向上的,液压缸9与下层支杆5通过升降连杆8焊接在一起,保证液压缸9通过升降连杆8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管廊管道可移动提升就位装置

【技术保护点】
管廊管道可移动提升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上的管道提升系统和管道水平运输系统;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平台和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底部四角的万向轮;所述管道提升系统包括液压泵、四根下层支杆和四根上层支杆,所述液压泵和下层支杆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四根下层支杆分为两组,每组包括两根平行的下层支杆,每组平行的下层支杆之间通过固定连接杆连接,两组平行的下层支杆两两相互贴近交叉,两个交叉点之间通过联结铰链贯穿四根所述下层支杆连接;所述四根上层支杆分为两组,每组包括两根平行的上层支杆,每组平行的上层支杆之间通过升降连杆连接,两组平行的上层支杆两两相互交叉形成两个交叉点,两个交叉点之间通过联结铰链贯穿四根所述上层支杆连接;各所述上层支杆底端分别垂直于不同的所述下层支杆的顶部并与其贴近交叉形成四个交叉点,每两个相对的交叉点之间通过联结铰链贯穿两根所述下层支杆和两根所述上层支杆连接;所述液压泵通过油管分别连接至两个并排设置的液压缸,两个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均连接至其中一根所述升降连杆;所述管道水平运输系统由下至上包括上台板梁、台面和平台,所述平台上对称设有两根平行的横梁,各所述横梁上设有滚轮组、轮支撑角钢、轮支撑槽钢、支撑扁钢、固定角铁、方钢和通丝螺母;所述滚轮组包括两个侧向滚轮和一个水平滚轮,所述水平滚轮安装在所述两个侧向滚轮之间,各所述侧向滚轮通过所述支撑扁钢和所述轮支撑角钢焊接在所述方钢上,所述方钢通过所述通丝螺母固定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水平滚轮安装在所述轮支撑槽钢上,所述轮支撑槽钢焊接在所述横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管廊管道可移动提升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上的管道提升系统和管道水平运输系统;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平台和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底部四角的万向轮;所述管道提升系统包括液压泵、四根下层支杆和四根上层支杆,所述液压泵和下层支杆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四根下层支杆分为两组,每组包括两根平行的下层支杆,每组平行的下层支杆之间通过固定连接杆连接,两组平行的下层支杆两两相互贴近交叉,两个交叉点之间通过联结铰链贯穿四根所述下层支杆连接;所述四根上层支杆分为两组,每组包括两根平行的上层支杆,每组平行的上层支杆之间通过升降连杆连接,两组平行的上层支杆两两相互交叉形成两个交叉点,两个交叉点之间通过联结铰链贯穿四根所述上层支杆连接;各所述上层支杆底端分别垂直于不同的所述下层支杆的顶部并与其贴近交叉形成四个交叉点,每两个相对的交叉点之间通过联结铰链贯穿两根所述下层支杆和两根所述上层支杆连接;所述液压泵通过油管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明沙海孟庆礼霍晓唐慎成郭茜迟白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