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膜形成方法与涂料组合物技术

技术编号:164746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被涂物上涂装底漆(A)和/或含有厚度0.1~1μm且平均粒径为1~60μm的非飘浮型铝薄片(a)的第一种金属涂料(B),再涂装上含有厚度为0.08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5~40μm的微小金属箔(b)的第二种金属涂料(C),可稳定地形成涂膜物性无问题、对风沙擦痕的隐蔽性优异且具有连续电镀金属状外观的涂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涂膜形成方法与涂料组合物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电镀金属状外观的涂膜的形成方法和适合于形成具有电镀金属状外观的涂膜的涂料组合物。专利技术背景以往,作为赋于涂膜以光亮性金属感的涂装方法是使用含有与脂肪酸一起在研钵中进行粉碎处理的厚度为0.1~1μm、平均粒径为5~60μm的铝薄片颜料的组合物。在这样的金属性涂料中作为增亮材料掺和的铝薄片,按其性质分类可分为飘浮型与非飘浮型。飘浮型铝薄片通常是与硬脂酸一起进行粉碎处理的,由于其表面张力低,涂装时浮在金属性涂膜的上层面上,形成与基材平行排列状态的涂膜,容易形成连续的铝面。但是,浮在上层面上的铝薄片颜料在涂膜固化后难以固定在涂膜上,用手指就可容易剥离而除去。还有,在未固化状态下用湿-湿方式涂装透明涂料会使铝薄片的取向搞乱而外观变差。另一方面,在把金属涂膜加热固化后再涂装透明涂料,也有不能确保与透明涂料膜的致密粘着的问题。由此,适用的工业用涂料主要是后者:非飘浮型铝薄片。已有的只含非飘浮型铝薄片的金属涂料通常是把铝薄片与油酸一起粉碎处理的,由于作为增亮材料掺和的铝薄片在涂装时分散于金属涂膜的内部,与透明涂膜有良好的致密粘着性,不过,由于作为增亮材料掺和的铝薄片的厚度厚,分散在珐琅涂膜内部,铝薄片的重叠用肉眼就可观察到,因此存在不能形成具有连续电镀金属状外观性涂膜的问题。在特开昭53-9836号中提出了改善这样的金属涂料的外观性的涂料组合物,此涂料组合物的特征是它由挥发性载体、金属微粒和粘合材料所构成,金属微粒是厚度1000埃以下的很不规整造型的金属小板,而且粘合材料与金属小板的比例在0.05比1至10比1的范围。然而,这种金属涂料组合物对被涂物风沙擦痕的隐蔽性差,不能稳定-->地形成具有连续电镀金属状外观的涂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稳定地形成没有涂膜物性问题、对被涂物风沙擦痕的隐蔽性优异且具有连续电镀金属状外观的涂膜的涂膜形成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涂料组合物,该涂料组合物可适用于这样的涂膜形成方法,可以稳定地形成没有涂膜物性问题、对被涂物风沙擦痕的隐蔽性优异且具有连续电镀金属状外观的涂膜。专利技术的公开本专利技术为下述涂膜形成方法和涂料组合物。(1)在被涂物上依次涂布底漆(A)和/或含有厚度为0.1~1μm且平均粒径为1~60μm的非飘浮型铝薄片(a)的第一种金属涂料(B),然后涂装上含有厚度为0.08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5~40μm的微小金属箔(b)的第二种金属涂料(C)的涂膜形成方法。(2)在上述(1)中的涂膜形成方法,其中,用湿-湿方式在被涂物上依次涂装底漆(A)和/或第一种金属涂料(B)以及第二种金属涂料(C)。(3)在上述(1)中的涂膜形成方法,其中,涂装底漆(A)和/或第一种金属涂料(B)后加热,接着再涂装第二种金属涂料(C)。(4)在被涂物上依次涂布底漆(A)和/或含有厚度为0.1~1μm且平均粒径为1~60μm的非飘浮型铝薄片(a)的第一种金属涂料(B)、含有厚度为0.08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5~40μm的微小金属箔(b)的第二种金属涂料(C)及透明涂料(D)的涂膜形成方法。(5)在上述(4)中的涂膜形成方法,其中,在被涂物上用湿-湿方式依次涂装底漆(A)和/或第一种金属涂料(B)、第二种金属涂料(C)及透明涂料(D)。(6)在上述(4)中的涂膜形成方法,其中,在被涂物上依次涂装底漆(A)和/或第一种金属涂料(B)后加热,接着再依次涂装第二种金属涂料(C)及透明涂料(D)。(7)在上述(4)中的涂膜形成方法,其中,在被涂物上依次涂装底漆(A)和/或第一种金属涂料(B)、第二种金属涂料(C)后加热,接着再涂装透明涂料(D)。-->(8)在上述(4)中的涂膜形成方法,其中,在被涂物上涂装底漆(A)和/或第一种金属涂料(B)后加热,接着再涂装第二种金属涂料(C)后,再加热,接着再涂装透明涂料(D)。(9)在上述(1)至(8)中的任一种用空气喷枪把含溶剂、微小金属箔(b)和涂膜形成树脂的涂料组合物喷涂在被涂物上的涂膜形成方法,其中,微小金属箔(b)的厚度在0.08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5~40μm、涂膜形成树脂组分由纤维素类树脂或纤维素类树脂与其以外的树脂所构成、微小金属箔(b)与涂膜形成树脂的重量比例为1比0.3至1比40、在涂膜形成树脂组分中含有5~100重量%的纤维素类树脂,涂料组合物在涂装时的固体含量为0.1~10重量%、而且空气喷枪的喷嘴口径在3mm以下、气帽中涂装喷气压力为45~245 kPa。(10)在上述(1)至(8)中的任一种用低压喷枪把含溶剂、微小金属箔(b)和涂膜形成树脂组分的涂料组合物喷涂在被涂物上的涂膜形成方法,其中微小金属箔(b)的厚度在0.08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5~40μm、涂膜形成树脂组分由纤维素类树脂或纤维素类树脂与其以外的树脂所构成、微小金属箔(b)与涂膜形成树脂组分的重量比例为1比0.3至1比40、在涂膜形成树脂组分中含有5~100重量%的纤维素类树脂、涂料组合物在涂装时的固体含量为0.1~10重量%、而且低压喷枪的喷嘴口径在3mm以下、涂装空气量为400~600升/分钟。(11)在用空气喷枪把含溶剂、微小金属箔(b)和涂膜形成树脂的涂料组合物喷涂在被涂物上的涂膜形成方法,其中,微小金属箔(b)的厚度在0.08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5~40μm、涂膜形成树脂组分由纤维素类树脂或纤维素类树脂与其以外的树脂所构成、微小金属箔(b)与涂膜形成树脂的重量比例为1比0.3至1比40、在涂膜形成树脂组分中含有5~100重量%的纤维素类树脂、涂料组合物在涂装时的固体含量为0.1~10重量%,而且空气喷枪的喷嘴口径在3mm以下、气帽中涂装空气压力为45~245 kPa。(12)在用低压喷枪把含溶剂、微小金属箔(b)和涂膜形成树脂组分的涂料组合物喷涂在被涂物上的涂膜形成方法,其中,微小金属箔(b)的厚度在0.08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5~40μm、涂膜形成树脂组分由纤维素类树脂或纤维素类树脂与其以外的树脂所构成、微小金属箔(b)与涂膜形成树脂的重量比例为1比0.3至1比40、在涂膜形成树-->脂组分中含有5~100重量%的纤维素类树脂、涂料组合物在涂装时固体含量为0.1~10重量%、而且低压喷枪的喷嘴口径在3mm以下、涂装空气量为400~600升/分钟。(13)在上述(1)至(10)的任一项中,作为第一种金属涂料(B)使用的含有溶剂、增亮材料和涂膜形成树脂组分的金属涂料组合物是以含有非飘浮型铝薄片(a)或含有非飘浮型铝薄片(a)和微小金属箔(b)作为增亮材料、非飘浮型铝薄片(a)与微小金属箔(b)的重量比例为1比0至1比20、增亮材料与涂膜形成树脂组分的重量比例为1比0.3至1比40的金属涂料组合物。(14)在上述(1)至(10)的任一项中,作为第二种金属涂料(B)使用的含有溶剂、增亮材料和涂膜形成树脂组分的涂料组合物是含有微小金属箔(b)或含有微小金属箔(b)和非飘浮型铝薄片(a)作为增亮材料、微小金属箔(b)与非飘浮型铝薄片(a)的重量比例为1比0至1比20、增亮材料与涂膜形成树脂组分的重量比例为1比0.3至1比40的金属涂料组合物。(15)含有溶剂、增亮材料和涂膜形成树脂组分的涂料组合物是含有厚度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涂膜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涂物上依次涂布底漆(A)和/或含有厚度0.1~1μm且平均粒径为1~60μm的非飘浮型铝薄片(a)的第一种金属涂料(B),然后再涂装含有厚度0.08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5~40μm的微小金属箔(b)的第二种金属涂料(C)。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8-4-15 104997/98;JP 1999-1-29 22409/99;JP 191.一种涂膜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涂物上依次涂布底漆(A)和/或含有厚度0.1~1μm且平均粒径为1~60μm的非飘浮型铝薄片(a)的第一种金属涂料(B),然后再涂装含有厚度0.0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5~40μm的微小金属箔(b)的第二种金属涂料(C)。2.权利要求1的涂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用湿-湿方式涂装底漆(A)和/或第一种金属涂料(B)及第二种金属涂料(C)。3.权利要求1的涂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底漆(A)和/或第一种金属涂料(B)涂装后加热,然后再涂装第二种金属涂料(C)。4.一种涂膜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涂物上依次涂装底漆(A)和/或含有厚度0.1~1μm且平均粒径为1~60μm的非飘浮型铝薄片(a)的第一种金属涂料(B)、含有厚度0.08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5~40μm的微小金属箔(b)的第二种金属涂料(C)和透明涂料(D)。5.权利要求4的涂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涂物上依次用湿-湿方式涂装底漆(A)和/或第一种金属涂料(B)、第二种金属涂料(C)和透明涂料(D)。6.权利要求4的涂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涂物上涂装底漆(A)和/或第一种金属涂料(B)后加热,然后再依次涂装第二种金属涂料(C)和透明涂料(D)。7.权利要求4的涂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涂物上依次涂装底漆(A)和/或第一种金属涂料(B)、第二种金属涂料(C)后加热,然后再涂装透明涂料(D)。8.权利要求4的涂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涂物上涂装底漆(A)和/或第一种金属涂料(B)后加热,然后再涂装第二种金属涂料(C)再加热后,再涂装透明涂料(D)。9.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用空气喷枪把含溶剂、微小金属箔(b)和涂膜形成树脂组分的涂料组合物喷涂在被涂物上的涂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小金属箔(b)的厚度在0.08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5~40μm、涂膜形成树脂组分是由纤维素类树脂或纤维素树脂和其以外的树脂所构成、微小金属箔(b)对涂膜形成树脂组分的重量比例为1比0.3至1比40、涂膜形成树脂组分中含有纤维素类树脂5~100重量%、涂料组合物在涂装时固体含量为0.1~10重量%、且空气喷枪的喷嘴口径在3mm以下、气帽中涂装空气压力为45~245 kPa。10.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的用低压喷枪把含溶剂、微小金属箔(b)和涂膜形成树脂组分的涂料组合物喷涂在被涂物上的涂膜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微小金属箔(b)的厚度在0.08μm以下且平均粒径为5~40μm、涂膜形成树脂组分是由纤维素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角田刚光宗真司
申请(专利权)人:BASF涂料日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