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纳米电极对中电极间距的精密调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70266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20:47
纳米电极对中电极间距的精密调控方法,涉及纳米电极。利用非稳定连接的MCBJ技术确定待测单原子/分子电导;采用PID控制方案对纳米电极对间距实施稳定调控,实现电极对间单个金属原子点接触/分子结的稳定连接。在室温下,可以实现电极对间距精密调控的目的。该调控方案方便简单,易于理解,成本低,控制效果可重现性高。并且,在普通实验室的条件下就可以实施应用,普适性高。

Precise control method of intermediate electrode spacing for nano electrode

The precise control method of intermediate electrode spacing of nano electrode involves nano electrode. To determine the single atomic / molecular conductance measured by unsteady connected MCBJ technology; using PID control scheme of nano electrode spacing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bility control, implementation of single electrode contact between metal atom / molecule junction stable connection. The electrode spacing can be precisely regul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control scheme is convenient, simple, easy to understand, low cost and high reproducibility of control effect. Moreover, it can be applied under the general laboratory condition and has high univers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米电极对中电极间距的精密调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电极,尤其是涉及纳米电极对中电极间距的精密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分子电子学研究的是分子水平上的电子学,其最终目标是用单个分子、超分子或分子簇代替传统的固体电子学元件,组装成逻辑电路,乃至完整的分子计算机。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各种分子电子器件的合成、性能测试以及分子器件组装等。为了在实验上对单个金属原子/分子的电学性质进行测量,就必须将单个金属原子/分子与测量回路相连。成功构筑金属原子点接触结构或者分子结是测量单个金属原子/分子的电学性质的关键。现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裂结(STM-BreakJunction,STM-BJ)法和机械可控裂结(MechanicallyControllableBreakJunction,MCBJ)法,这两种方法都能够构筑金属原子点接触和单分子与测量电路的有效连接。与STM-BJ法相比,MCBJ法具有在短时间内快速构筑大量分子结的能力,该方法是通过压电陶瓷上下移动的机械力反复地将基底上的金属细丝拉开和愈合,当金属细丝被拉开成具有纳米间隔的电极对时,金属原子点接触结构或溶液中的分子就有机会搭载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纳米电极对中电极间距的精密调控方法

【技术保护点】
纳米电极对中电极间距的精密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非稳定连接的MCBJ技术确定待测单原子/分子电导;2)采用PID控制方案对纳米电极对间距实施稳定调控,实现电极对间单个金属原子点接触/分子结的稳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纳米电极对中电极间距的精密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非稳定连接的MCBJ技术确定待测单原子/分子电导;2)采用PID控制方案对纳米电极对间距实施稳定调控,实现电极对间单个金属原子点接触/分子结的稳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电极对中电极间距的精密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利用非稳定连接的MCBJ技术确定待测单原子/分子电导的具体方法为:首先,制备具有悬空切口金属线结构的芯片,将芯片置于三点受力的机械可控裂结装置中,通过芯片中间底部的压电陶瓷上下移动的机械力,反复地将基底上的金属细丝拉开和愈合,当金属细丝被拉开时,形成原子级尖端的纳米电极对;当电极对处于适当的间距时,金属原子点接触或溶液中的目标分子会通过锚定基团与金属电极的相互作用,使电极与分子相连成结,构筑金属/分子/金属结,实现分子与外界测量回路的相连,能测量目标金属原子或分子的电学性质;然后,通过对监测所得电学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到较准确的原子/分子电导。3.如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电极对中电极间距的精密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佳卓依婧洪文晶李瑞豪杨扬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