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686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包括设有连接结构的承力结构以及分别连接于承力结构两侧的钢筋,各所述钢筋的一端与承力结构可滑动连接。在对实验墩加载过程中,受到钢筋产生的水平力影响,两侧钢筋一端均会朝着加载反方向运动,从而保持轴向力大小方向基本不变;卸载过程中,钢筋产生的水平力逐渐减小,钢筋的一端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轴向力加载系统通过钢筋一端的滑动有效减小了由于钢筋倾斜而产生的轴力波动及多余水平力,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轴向力大小、方向基本不变;传力结构将通过两端钢筋张拉所施加的力传给墩身,省去常规方法中反力架的购置与搭设,既实用又经济,当轴向力较小,实验墩位移较小时还可以省去千斤顶的搭设。

Axial loading auxiliary structure for quasi-static tes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seudo static test of axial loading auxiliary structure, including a connecting structure bearing structure and reinforcemen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load-bearing structure on both sides of the sliding bearing structure can be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bar. In the experiment of pier loading process, affected by the level of reinforcement produced by both sides is reinforced will move toward the opposite direction so as to keep the load, the axial force direction is basically unchanged; the process of unloading, the horizontal force bars have decreased gradually, one end of the reset ba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axial loading system by sliding bar end effectively decreases due to the axial force fluctuation and tilt reinforced excess horizontal force, maintain the size and direction of the axial force in a certain range basically unchanged; power transmission structure will be reinforced through both ends of tension force applied to the pier, and the erection of counter purchase the frame out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which is practical and economical, the axial force is small, the pier displacement is small but also can be set up without j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
本技术涉及拟静力试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
技术介绍
拟静力试验又称低周往复循环实验、低周反复荷载实验,是指对结构或结构构件施加多次往复循环作用的静力试验,是使结构或构件在正反两个方向重复加载和卸载的过程,用以模拟地震时结构在往复振动中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现有的拟静力试验轴向力加载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反力架固定一个大吨位千斤顶对实验墩进行轴向力加载,该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难以保持轴向力稳定;另外一种是通过两个穿筋式千斤顶加轴向力,该实验中钢筋的上端被固定于实验墩的盖梁,钢筋的下端被固定于实验墩的承台,其随盖梁位移的增大而不断倾斜,导致轴向力波动、多余水平力产生。通过对上述已有轴向力加载系统的分析,加载过程中如何保持轴向力稳定,避免试验墩偏心受压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轴向力不稳定,有多余水平力产生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本技术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包括设有连接结构的传力结构以及分别连接于传力结构两侧的钢筋,各所述钢筋的一端与传力结构可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传力结构固定于实验墩的盖梁,各所述钢筋的另一端用于穿过实验墩的承台固定于反力地坪上。在对实验墩加载过程中,受到钢筋产生的水平力影响,两侧钢筋一端均会朝着加载反方向运动,从而保持轴向力大小方向基本不变;卸载过程中,钢筋产生的水平力逐渐减小,钢筋的一端复位。本技术轴向力加载系统通过钢筋一端的滑动有效减小了由于钢筋倾斜而产生的轴力波动及多余水平力,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轴向力大小、方向基本不变;传力结构作为加力梁,传力结构将通过两端钢筋张拉所施加的力传给墩身,省去了常规方法中反力架的购置与搭设,既实用又经济,当轴向力较小,实验墩位移较小时还可以省去千斤顶的搭设。进一步地,所述传力结构两侧上分别延伸出设有导向槽口的槽板,所述钢筋一端穿过所述导向槽口连有滑块。由此实现了钢筋一端与传力结构的可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钢筋为精轧螺纹钢,所述精轧螺纹钢的一端穿过滑块通过螺母或螺帽固定。由此能够更好地将钢筋与滑块稳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力结构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传力结构受力更加均匀。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板状结构上的固定孔以及与固定孔相配合的螺栓结构。所述螺栓结构用于将传力结构通过固定孔固定于实验墩的盖梁上,试验前,盖梁需要预制与固定孔相适配的孔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传力结构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方形板状结构的四个角各设有固定孔。方形板结构承力均匀,其四个角均设置固定孔使得传力结构与实验墩的连接更加稳固。可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轴向力加载系统通过钢筋一端的滑动有效减小了由于钢筋倾斜而产生的轴力波动及多余水平力,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轴向力大小、方向基本不变;传力结构将通过两端钢筋张拉所施加的力传给墩身,省去了常规方法中反力架的购置与搭设,既实用又经济,当轴向力较小,实验墩位移较小时还可以省去千斤顶的搭设。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技术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技术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传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技术。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技术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技术一分部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关于对本技术中术语的说明。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术语“加力梁”是指一种可将作用于其上的集中力转换为均布力施加于下部结构的构件,术语“实验墩”是拟静力实验中的加载对象;术语“可滑动”是指没有外力施加时处于静止状态,在一定方向施加一定外力时可以做滑动;术语“反力地坪”是指能够承受极大力并且设置有锚孔的底面承重结构。本技术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包括设有连接结构的传力结构1以及分别连接于传力结构1两侧的钢筋2,各所述钢筋2的一端与传力结构1可滑动连接。所述传力结构1两侧上分别延伸出设有导向槽口31的槽板3,所述钢筋2一端穿过所述导向槽口31连有滑块4。所述钢筋2为精轧螺纹钢,所述精轧螺纹钢的一端穿过滑块4通过螺母或螺帽固定。所述传力结构1为板状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板状结构上的固定孔12以及与固定孔12相配合的螺栓结构11。所述传力结构1为方形板状结构,所述方形板状结构的四个角各设有固定孔12。图2为本技术一种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传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包括一个正方形板状的传力结构1,传力结构1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固定孔12,固定孔12配合连接螺栓结构11,所述传力结构1的两侧分别延伸出截面为凹形的槽板3,所述槽板3的底面沿长度方向上设有条形状的导向槽口31,两侧的槽板3分别接有钢筋2,所述钢筋2为精轧螺纹钢,所述精轧螺纹钢的上端穿过导向槽口31以及槽板3上的滑块4之后通过螺帽21拧紧,精轧螺纹钢的上端能够在沿导向槽口31的方向自由滑动。其中传力结构1和其两侧的槽板3为一体结构。图1为本技术一种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图1中的实验墩5的盖梁51上对应固定孔12处预制有相应的孔结构,实验墩5的承台52上对应精轧螺纹钢的下端设有供精轧螺纹钢的下端穿过的孔结构。如图1所示,在拟静力试验过程中,将传力结构1通过螺栓结构11固定在实验墩5的盖梁51上,钢筋2的下端穿过实验墩5的承台52之后锚固在反力地坪上。在安装时传力结构1两侧的钢筋2最好同步进行张拉锚固。滑块4可沿导向槽口31自由滑动,槽板3通过传力结构1固定于实验墩5的盖梁51,不仅是滑块4滑动的基础,也是作为加力梁对墩身传递轴向压力。加载过程中,受到精轧螺纹钢产生的水平力影响,两侧滑块4均会朝着加载反方向运动,从而保持轴向力大小方向基本不变;卸载过程中,精轧螺纹钢产生的水平力逐渐减小,滑块4复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通过两滑块4滑动有效减小了由于精轧螺纹钢倾斜而产生的轴向力波动及多余水平力,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

【技术保护点】
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连接结构的传力结构(1)以及分别连接于传力结构(1)两侧的钢筋(2),各所述钢筋(2)的一端与传力结构(1)可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连接结构的传力结构(1)以及分别连接于传力结构(1)两侧的钢筋(2),各所述钢筋(2)的一端与传力结构(1)可滑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结构(1)两侧上分别延伸出设有导向槽口(31)的槽板(3),所述钢筋(2)一端穿过所述导向槽口(31)连有滑块(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拟静力试验轴向加载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2)为精轧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长江佐雪韦旺胡晨旭孙南昌漆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