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用半导体模块以及电力变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5621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上下分支之间的电感的偏差、能够降低电感的偏差所引起的电流偏差的电力用半导体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力用半导体模块100具备:电路块(上下分支)101、102,将自消弧式半导体元件6串联连接而构成;正极端子11、负极端子12、以及交流端子10,与电路块101、102连接;以及布线图案3、4,连接电路块101、102的自消弧式半导体元件6和正极端子11、负极端子12、以及交流端子10,电路块101、102是多个,与多个电路块101、102对应地分别设置了多个正极端子11、负极端子12、以及交流端子10,多个正极端子11和多个负极端子12接近地配置。

Semiconductor module and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for electric power

The aim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n electric power semiconductor module which can reduce the inductance deviation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branches and reduce the current deviation caused by the deviation of inductance. The invention of the power semiconductor module includes 100 circuit blocks (101, 102 on the next branch), from the arc type semiconductor element 6 connected in series; positive terminals 11, 12, and the negative terminal of the AC terminal 10, 101, 102 and the circuit block connection; and the wiring pattern 3 and 4 connecting circuit block 101, 102 self arc type semiconductor element 6 and cathode terminals 11, 12, and the negative terminal of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10, 101, 102 circuit block is multiple, and a plurality of circuit blocks 101 and 102 corresponding to respectively set up multiple positive terminals 11, 12, and the negative terminal of the AC terminal 10, multi a positive terminal 11 and a negative terminal 12 close configu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用半导体模块以及电力变换装置本申请是同一申请人的申请日为2013年1月16日的、申请号为201380011905.2(PCT/JP2013/000137)、专利技术名称为“电力用半导体模块以及电力变换装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要求小型化的逆变器等电力变换装置中使用的电力用半导体模块的小型化·低电感化技术。
技术介绍
在逆变器等电力变换装置中使用的绝缘型的电力用半导体模块中,在作为散热板的金属板中隔着绝缘层形成布线图案,在其上设置有进行开关动作的电力用半导体元件。该电力用半导体元件与外部端子连接,用树脂密封。在以大电流、高电压进行开关动作的电力变换装置中,由于电力用半导体元件成为OFF(断开)时的电流的时间变化率di/dt和电力变换装置中包含的布线电感L,产生浪涌电压(ΔV=L·di/dt),该浪涌电压被施加到电力用半导体元件。如果布线电感L变大,则产生超过电力用半导体元件的耐压的浪涌电压,有时成为电力用半导体元件的破坏的原因。因此,作为电力变换装置,要求低电感化,在电力用半导体模块中也要求低电感化。但是,作为电力用变换装置,为了满足必要的电流容量,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力用半导体模块以及电力变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用半导体模块,具备多个上下分支,所述上下分支是将正极侧开关元件和负极侧开关元件串联连接而成的,所述正极侧开关元件是将多个自消弧式半导体元件并联连接而成的,所述负极侧开关元件是将多个自消弧式半导体元件并联连接而成的,其中,所述电力用半导体模块具备:第1上下分支,是将第1正极侧开关元件和第1负极侧开关元件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所述第1正极侧开关元件是将多个自消弧式半导体元件并联连接而成的,所述第1负极侧开关元件是将多个自消弧式半导体元件并联连接而成的;第2上下分支,是将第2正极侧开关元件和第2负极侧开关元件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并与所述第1上下分支并联连接,所述第2正极侧开关元件是将多个自消弧式半...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3.01 JP 2012-0456111.一种电力用半导体模块,具备多个上下分支,所述上下分支是将正极侧开关元件和负极侧开关元件串联连接而成的,所述正极侧开关元件是将多个自消弧式半导体元件并联连接而成的,所述负极侧开关元件是将多个自消弧式半导体元件并联连接而成的,其中,所述电力用半导体模块具备:第1上下分支,是将第1正极侧开关元件和第1负极侧开关元件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所述第1正极侧开关元件是将多个自消弧式半导体元件并联连接而成的,所述第1负极侧开关元件是将多个自消弧式半导体元件并联连接而成的;第2上下分支,是将第2正极侧开关元件和第2负极侧开关元件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并与所述第1上下分支并联连接,所述第2正极侧开关元件是将多个自消弧式半导体元件并联连接而成的,所述第2负极侧开关元件是将多个自消弧式半导体元件并联连接而成的;与所述第1上下分支连接的第1正极侧直流端子、第1负极侧直流端子以及第1交流端子;与所述第2上下分支连接的第2正极侧直流端子、第2负极侧直流端子以及第2交流端子;第1布线图案,连接所述第1上下分支和所述第1正极侧直流端子、所述第1负极侧直流端子以及所述第1交流端子;以及第2布线图案,连接所述第2上下分支和所述第2正极侧直流端子、所述第2负极侧直流端子以及所述第2交流端子,所述第1布线图案具有连接所述第1上下分支和所述第1交流端子的第1交流端子图案部,所述第2布线图案具有连接所述第2上下分支和所述第2交流端子的第2交流端子图案部,所述第1交流端子图案部和所述第2交流端子图案部电连接,所述第1正极侧直流端子与所述第1负极侧直流端子之间的距离被配置为比所述第1正极侧直流端子与所述第1交流端子之间的距离短,并且比所述第1负极侧直流端子与所述第1交流端子之间的距离短,并且所述第2正极侧直流端子与所述第2负极侧直流端子之间的距离被配置为比所述第2正极侧直流端子与所述第2交流端子之间的距离短,并且比所述第2负极侧直流端子与所述第2交流端子之间的距离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用半导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布线图案具有连接所述第1上下分支和所述第1负极侧直流端子的第1负极端子图案部,所述第2布线图案具有连接所述第2上下分支和所述第2负极侧直流端子的第2负极端子图案部,所述第1负极端子图案部在所述电力用半导体模块的外形内部电连接于所述第2负极端子图案部。3.一种电力用半导体模块,具备多个上下分支,所述上下分支是将多个自消弧式半导体元件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其中,所述电力用半导体模块具备:第1上下分支,是将多个自消弧式半导体元件串联连接而构成的;第2上下分支,是将多个自消弧式半导体元件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并与所述第1上下分支并联连接;与所述第1上下分支连接的第1正极侧直流端子、第1负极侧直流端子以及第1交流端子;与所述第2上下分支连接的第2正极侧直流端子、第2负极侧直流端子以及第2交流端子;第1布线图案,连接所述第1上下分支和所述第1正极侧直流端子、所述第1负极侧直流端子以及所述第1交流端子;以及第2布线图案,连接所述第2上下分支和所述第2正极侧直流端子、所述第2负极侧直流端子以及所述第2交流端子,所述第1布线图案具有连接所述第1上下分支和所述第1负极侧直流端子的第1负极端子图案部,所述第2布线图案具有连接所述第2上下分支和所述第2负极侧直流端子的第2负极端子图案部,所述第1负极端子图案部与所述第2负极端子图案部电连接,使得新形成从负极端子向正极端子流通的转流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用半导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交流端子图案部在所述电力用半导体模块的外形内部电连接于所述第2交流端子图案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用半导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交流端子图案部与所述第2交流端子图案部电连接,使得形成不通过所述第1交流端子或所述第2交流端子而从正极端子向负极端子流通的转流环。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用半导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用半导体模块的外形具有大致四边形的面,所述第1正极侧直流端子、所述第1负极侧直流端子、所述第2正极侧直流端子和所述第2负极侧直流端子配置于所述大致四边形的面的一边,所述第1交流端子和所述第2交流端子配置于与所述一边相向的边。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用半导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用半导体模块的外形具有大致四边形的面,所述第1正极侧直流端子、所述第1负极侧直流端子、所述第1交流端子、所述第2正极侧直流端子、所述第2负极侧直流端子和所述第2交流端子配置于所述大致四边形的面内。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用半导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正极侧直流端子与所述第1负极侧直流端子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1正极侧直流端子与所述第1交流端子之间的距离短。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用半导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正极侧直流端子与所述第1负极侧直流端子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1负极侧直流端子与所述第1交流端子之间的距离短。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用半导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第1正极侧直流端子、所述第1负极侧直流端子、所述第2正极侧直流端子和所述第2负极侧直流端子的顺序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开美子中山靖宫崎裕二中武浩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