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升压变的逆变器交流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5227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5:51
一种集成升压变的逆变器交流柜,由隔板将其分为前腔体、中间腔体和后腔体;所述前腔体内设置可打开的用于对交流配电进行接线及操作的交流配电操作面板;所述中间腔体从下向上依次安装有交流配电单元、交流接触器和框架断路器;所述后腔体的底部安装有电抗器,顶部安装有散热风机,中间空间为电抗器的散热通道;所述逆变器交流机柜的框架断路器输出铜排输出的位置与后级升压变的输入端接线端子的位置相吻合,框架断路器的输出铜排与升压变的输入端接线端子采用铜排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逆变器交流侧电子器件的结构、电气连接进行结布局,整个交流侧布局整齐、电气连接顺畅、铜排连接最短,交流输出铜排便于与后级的升压变进行连接,可有效的减小系统成本及系统损耗。

An inverter AC cabinet integrated with step up converter

An integrated step-up transformer AC inverter cabinet, by a partition will be divided into the front cavity, a middle cavity and a back cavity; the front cavity is provided for AC power distribution operation panel wiring and operation of AC power supply can be opened; the middle cavity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is provided with a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AC contactor and circuit breakers; the rear cavity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reactor, is equipped with a cooling fan, the intermediate space for heat dissipation channel reactor; copper output output frame breaker position of the inverter AC cabinet and secondary step-up transformer input terminals coincides with the position of the output frame circuit breaker, copper unit and the step-up transformer input terminals with copper bars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nected to cloth by structure, electrical on the AC side of the invert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The Bureau of the AC side, smooth, neat layout of electric connecting copper bar connecting the shortest, and boost the AC output for copper level of connection, can reduce the system cost and effective system lo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升压变的逆变器交流柜
本技术涉及光伏逆变器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升压变的逆变器交流柜。
技术介绍
目前,光伏逆变器都在向整体式解决方案发展,以方便项目现场的施工及降低电站整体建设成本为目标。逆变器与升压变压器集成的整体解决方案成为市场主推的产品,而原有的逆变器交流输出端与升压变压器相连接,为了降低整体的成本,需要将逆变器中交流侧的塑壳断路器去掉,逆变器与升压变压器共用升压变压器中的抽出式框架断路器(固定式框架断路器),从而达到降成本的目的。如图1所示,目前市场上针对一体化升压站中逆变器与升压站的连接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采用标准的逆变器,逆变器交流侧安装有塑壳断路器、升压变中安装有抽出式框架断路器(固定式框架断路器),在1MW一体化升压站中两台逆变器对面放置,逆变器交流输出采用线缆或铜排从底部连接至升压站,这样的连接方式会造成线缆连接混乱,铜排连接复杂,且整机成本较高;(2)在标准逆变器中原塑壳断路器的位置安装固定式框架断路器(抽出式框架断路器尺寸太大),由于机柜下部空间的限制只能安装固定式框架断路器,且交流出线还是采用下出线方式,导致线缆或铜排连接困难,同样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发电效率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升压变的逆变器交流柜,通过对逆变器交流侧电子器件的结构、电气连接进行结布局,整个交流侧布局整齐、电气连接顺畅、铜排连接最短,交流输出铜排便于与后级的升压变进行连接,可有效的减小系统成本及系统损耗。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升压变的逆变器交流柜,所述逆变器交流机柜由隔板4将其分为前腔体1、中间腔体2和后腔体3;所述前腔体1内设置可打开的用于对交流配电进行接线及操作的交流配电操作面板5;所述中间腔体2从下向上依次安装有交流配电单元6、交流接触器7和框架断路器8,所述交流配电单元6用于交流侧的配电,是前腔体1内可操作的交流配电操作面板5的后台模块,所述交流接触器7采用下进线上部出线的方式,下方的进线端与后腔体3中的电抗器9的输出端通过铜排相连接,上方的出线端与框架断路器8输入端通过铜排相连接,所示框架断路器8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后方,框架断路器8的输入端与交流接触器7的输出端通过铜排相连接,输出端采用铜排进行输出,框架断路器8的交流输出铜排从交流柜的侧面输出或从交流柜的后侧输出与后级升压变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后腔体3的底部安装有电抗器9,顶部安装有散热风机10,中间空间为电抗器9的散热通道,所述电抗器9的输入端与前级逆变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电抗器9从上方出线,输出端与中间腔体2中的交流接触器7的输入端通过铜排相连接,所述散热风机10用于将电抗器9散发的热量排到柜体外;所述逆变器交流机柜的框架断路器8输出铜排输出的位置与后级升压变的输入端接线端子的位置相吻合,框架断路器8的输出铜排与升压变的输入端接线端子采用铜排相连接。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逆变器交流侧电子器件的结构、电气连接进行结布局,整个交流侧布局整齐、电气连接顺畅、铜排连接最短,交流输出铜排便于与后级的升压变进行连接,可有效的减小系统成本及系统损耗。其主要优点如下:(1)整个交流柜的布局是根据功率流从下向上依次排列安装的,各器件之间的走线距离较短,便于器件之间的连接,另外将交流侧的最终框架断路器放置于交流柜的上部,其输出铜排与后级升压变的接线端子的位置相吻合,便于交流输出与升压变的电气连接。整个交流柜中的电气连接顺畅,且铜排用量较少,有效的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可减少系统损耗;(2)逆变器交流侧的框架断路器的输出铜排位于机柜的顶部,使得整个机柜的下半部没有大电流的铜排流过,从而便于维护人员对配电部分的维护及操作,可保证维护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现有技术中逆变器与升压站的连接方式。图2为本技术交流柜整体布局图。图3为本技术交流柜前腔体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间腔体布局图。图5为本技术后腔体布局图。图6为本技术交流柜与升压变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框架断路器的逆变器交流柜结构布局,由隔板4将其分为前腔体1、中间腔体2和后腔体3;所述前腔体1内设置可打开的用于对交流配电进行接线及操作的交流配电操作面板5;所述中间腔体2从下向上依次安装有交流配电单元6、交流接触器7和框架断路器8,所述交流配电单元6用于交流侧的配电,是前腔体1内可操作的交流配电操作面板5的后台模块,所述交流接触器7采用下进线上部出线的方式,下方的进线端与后腔体3中的电抗器9的输出端通过铜排相连接,上方的出线端与框架断路器8输入端通过铜排相连接,所示框架断路器8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后方,框架断路器8的输入端与交流接触器7的输出端通过铜排相连接、输出端采用铜排进行输出,框架断路器8的交流输出铜排从交流柜的侧面输出或从交流柜的后侧输出与后级升压变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后腔体3的底部安装有电抗器9,顶部安装有散热风机10,中间空间为电抗器9的散热通道,所述电抗器9的输入端与前级逆变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电抗器9从上方出线,输出端与中间腔体2中的交流接触器7的输入端通过铜排相连接,所述散热风机10用于将电抗器9散发的热量排到柜体外。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逆变器交流柜器件的结构布局、综合考虑各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及结构空间的充分利用,使得整个交流侧布局整齐、电气连接顺畅、铜排连接最短,交流输出铜排便于与后级的升压变进行连接。图2为本技术交流柜整体布局图,逆变器交流机柜由隔板4将其分为前腔体1、中间腔体2、后腔体3。图3为本技术交流柜前腔体主视图,所述前腔体1是可打开的交流配电操作面板5,主要是用于对交流配电进行接线及操作。图4为本技术中间腔体布局图,所述中间腔体2从下向上依次安装有交流配电单元6、交流接触器7和框架断路器8,所述交流配电单元6是前腔体可操作的交流配电操作面板5的后台模块,用于交流侧的配电,所述交流接触器7安装于交流配电单元6的上方,采用下进线上部出线的方式,下方的进线端与后腔体3内的电抗器9的输出端通过铜排相连接,上方的出线端与框架断路器8输入端通过铜排相连接,框架断路器8安装在交流接触器7的上方,其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后方,框架断路器8的输入端与交流接触器7的输出端通过铜排相连接、输出端采用铜排进行输出,框架断路器8的交流输出铜排可从交流柜的侧面输出也可从交流柜的后侧输出与后级升压变的输入端相连接。图5为本技术后腔体布局图,所述后腔体3的底部安装有电抗器9,机柜顶部安装有散热风机10,中间空间为电抗器的散热通道,所述电抗器9安装在后腔体3的底部,电抗器9的输入端与前级逆变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电抗器9从上方出线,输出端与中间腔体2中的交流接触器7的输入端通过铜排相连接。所述散热风机10安装在后腔体3机柜上部,用于将电抗器9散发的热量排到柜体外。图6为本技术交流柜与升压变连接图,逆变器交流柜的框架断路器8输出铜排输出的位置与后级升压变的输入端接线子的位置相吻合,只需将框架断路器的输出铜排与升压变的输入端接线端子采用铜排相连接即可,这样整个输出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集成升压变的逆变器交流柜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升压变的逆变器交流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交流机柜由隔板(4)将其分为前腔体(1)、中间腔体(2)和后腔体(3);所述前腔体(1)内设置可打开的用于对交流配电进行接线及操作的交流配电操作面板(5);所述中间腔体(2)从下向上依次安装有交流配电单元(6)、交流接触器(7)和框架断路器(8),所述交流配电单元(6)用于交流侧的配电,是前腔体(1)内可操作的交流配电操作面板(5)的后台模块,所述交流接触器(7)采用下进线上部出线的方式,下方的进线端与后腔体(3)中的电抗器(9)的输出端通过铜排相连接,上方的出线端与框架断路器(8)输入端通过铜排相连接,所示框架断路器(8)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后方,框架断路器(8)的输入端与交流接触器(7)的输出端通过铜排相连接,输出端采用铜排进行输出,框架断路器(8)的交流输出铜排从交流柜的侧面输出或从交流柜的后侧输出与后级升压变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后腔体(3)的底部安装有电抗器(9),顶部安装有散热风机(10),中间空间为电抗器(9)的散热通道,所述电抗器(9)的输入端与前级逆变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电抗器(9)从上方出线,输出端与中间腔体(2)中的交流接触器(7)的输入端通过铜排相连接,所述散热风机(10)用于将电抗器(9)散发的热量排到柜体外;所述逆变器交流机柜的框架断路器(8)输出铜排输出的位置与后级升压变的输入端接线端子的位置相吻合,框架断路器(8)的输出铜排与升压变的输入端接线端子采用铜排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升压变的逆变器交流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交流机柜由隔板(4)将其分为前腔体(1)、中间腔体(2)和后腔体(3);所述前腔体(1)内设置可打开的用于对交流配电进行接线及操作的交流配电操作面板(5);所述中间腔体(2)从下向上依次安装有交流配电单元(6)、交流接触器(7)和框架断路器(8),所述交流配电单元(6)用于交流侧的配电,是前腔体(1)内可操作的交流配电操作面板(5)的后台模块,所述交流接触器(7)采用下进线上部出线的方式,下方的进线端与后腔体(3)中的电抗器(9)的输出端通过铜排相连接,上方的出线端与框架断路器(8)输入端通过铜排相连接,所示框架断路器(8)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位于后方,框架断路器(8)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雷雷曹伦梁欢迎
申请(专利权)人: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