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风机及热交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44789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风机及热交换系统,该热交换风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热交换芯、进风风道和排风风道,所述热交换芯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中间,所述排风风道与所述进风风道在所述热交换芯处交叉重叠;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背板靠近底部处;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进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设置有进风风机;所述排风风道的排风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所述排风风道的排风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背板靠近另一侧处;所述排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设置有排风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热交换风机中风道平缓不会造成能量损失,噪音小,风机的设置方式使得换热效率高。

Heat exchange fan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 exchange fan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casing and a heat exchange fan arranged in the shell heat exchanger core, an air inlet duct and the exhaust duct, the heat exchange cor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an air inlet duct, the exhaust duct and the inlet the air in the heat exchange core overlap; the wind inlet inlet air duct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shell near the bottom; the wind outlet of the air inlet into the air duct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shell; the air inlet and the heat exchange with air inlet fan set core; exhaust inlet of the exhaust duct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shell; the exhaust outlet of the exhaust duct is arranged near the other side of the shell plate; suction fan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exhaust inlet and the heat exchange core. In the heat exchange fan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the air passage is gentle, the energy loss is not caused, and the noise is small, and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is high by the setting mode of the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风机及热交换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特别涉及一种局部合理的热交换风机及热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绿色健康生活的意识也在逐年提升,口罩、空气净化器等产品不断热销,说明了人们已经认识到空气污染的毒害作用。与此同时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今室内装修材料大多会散发出甲醛等有害物质,加上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各大城市居高不下的PM2.5,都对室内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夏天和冬天,人们通过空调或者暖气片保持室内凉爽或者温暖,但是一般都需要保持室内空间密闭。这样就使得人们在相对密闭空间内活动,空气交换少,夏天容易得空调病,冬天空气长时间不交换会变得污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现有的热交换风机,一般是直接向室内送风或者向室外排风。例如排风扇。直接排风或者送风,会造成能源浪费。例如,夏季室内空调开放,室温原低于气温,如果直接进行空气交换,就会导致热空气直接进入室内,冷空气直接排出,空调负担加重,冷空气排出导致能源浪费;同样的,冬天反之。且现有的新风系统基本都是管道安装方式。需要破坏装修,在建筑上开孔比较多,不好安装。整体结构较大,换热效率低,能耗大,工作工程中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风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系统不好安装。整体结构较大,换热效率低,能耗大,工作工程中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风机,所述热交换风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热交换芯、进风风道和排风风道,所述热交换芯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中间,所述排风风道与所述进风风道在所述热交换芯处交叉重叠;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背板靠近底部处;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进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设置有进风风机;所述进风风机的入口与所述进风进口连通;所述排风风道的排风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所述排风风道的排风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背板靠近另一侧处;所述排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设置有排风风机。所述排风风机的入口与所述排风进口连通,所述排风风机的出口与所述热交换芯连通。所述排风风道与所述进风风道在所述热交换芯处交叉重叠,发生热交换,进风风道与排风风道呈X型,所以室内空气流向呈大致的抛物线型,拐动角度较为平缓,较之传统的L、S型风道,风道短且风道拐角较为平缓的风道,没有过大的拐动角度,不会在局部区域产生回旋,造成能量损失,不会产生噪声。本技术提供的热交换风机中所述排风风道与所述进风风道在所述热交换芯处交叉重叠,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进口和所述排风风道的排风进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风道平缓不会造成能量损失,噪音小。且所述进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设置有进风风机;所述排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设置有排风风机,使得换热效率高。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风道包括室外进风腔和室内出风腔,所述排风风道包括室内进风腔和室外出风腔。所述四个腔室呈X型,进风风道和排风风道的风道短且风道拐角较为平缓。为了使得气体干净,进一步地,所述室外进风腔和所述室内进风腔内均设置有初滤网。进一步地,所述室外进风腔由所述进风进口至所述热交换芯呈外大内小的喇叭状。用于将室外的风收集分布至热交换芯处。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芯具有互不相通的两个通道,其中;一个所述通道的入口与所述室外进风腔的连通,其出口与所述室内出风腔连通;另一个所述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排风风机的出口连通,其出口与所述室外出风腔连通。为了使得进风干净无杂质,进一步地,所述室内出风腔内对应于所述进风出口设置有室内过滤网。室内过滤网能够进行二次过滤。进一步地,所述室内出风腔内设置有分布装置,所述分布装置设置于所述进风风机与所述进风风道的出口之间。使得过滤的气流经过分布装置再经过室内过滤网后从进风风道的出口到室内。进一步地,所述室内进风腔内设置有进风传感器和与进风传感器连接的电控板,所述电控板分别与所述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连接。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CO2、PM2.5或TVOC。进一步地,所述进风进口上设置有加热器,在冬季较冷情况下可以开启加热器对气流进行加热,使得加热效果更好。所述加热器采用PTC加热器,PTC加热器采用PTC陶瓷发热元件与铝管组成。该类型PTC发热体有热阻小、换热效率高的优点,是一种自动恒温、省电的电加热器。进风进口与加热器通过螺钉和螺钉孔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系统,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热交换风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控制屏,所述控制屏与电控板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控板连接的控制屏和电源。壳体的正面板设置触摸控制屏和显示屏,用来显示温度以及其他检测数值;可以在通过控制屏在控制板中输入相关参数阈值,当检测到的相关参数超出阈值时,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就做出相应的相应动作,增大交换风量或减小交换风量。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热交换风机中所述热交换芯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中间,所述排风风道与所述进风风道在所述热交换芯处交叉重叠;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背板靠近底部处;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进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设置有进风风机;所述排风风道的排风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所述排风风道的排风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背板靠近另一侧处;所述排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设置有排风风机。本技术提供的热交换风机中所述排风风道与所述进风风道在所述热交换芯处交叉重叠,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进口和所述排风风道的排风进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部,风道平缓不会造成能量损失,噪音小。且所述进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设置有进风风机;所述排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设置有排风风机,风机的设置方式使得换热效率高。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热交换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热交换风机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热交换风机的内部腔分布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热交换风机的工作流程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热交换风机的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进风进口;3-进风出口;4-排风进口;5-排风出口;6-室外进风腔;7-室内出风腔;8-室内进风腔;9-室外出风腔;10-进风风机;11-排风风机;12-热交换芯;13-第一初滤网;14-第二初滤网;15-室内过滤网;16-进风传感器;17-加热器;18-电控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热交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交换风机及热交换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热交换芯、进风风道和排风风道,所述热交换芯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中间,所述排风风道与所述进风风道在所述热交换芯处交叉重叠;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背板靠近底部处;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进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设置有进风风机;所述排风风道的排风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所述排风风道的排风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背板靠近另一侧处;所述排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设置有排风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热交换芯、进风风道和排风风道,所述热交换芯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中间,所述排风风道与所述进风风道在所述热交换芯处交叉重叠;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背板靠近底部处;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进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设置有进风风机;所述排风风道的排风进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所述排风风道的排风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背板靠近另一侧处;所述排风进口与所述热交换芯之间设置有排风风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道包括室外进风腔和室内出风腔,所述排风风道包括室内进风腔和室外出风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进风腔和所述室内进风腔内均设置有初滤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进风腔由所述进风进口至所述热交换芯呈外大内小的喇叭状。5.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墨涵刘小林杨长军
申请(专利权)人:皓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