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44501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根空心的立柱,两根所述空心的立柱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护桩,所述混凝土护桩设置有配合两个立柱封闭混凝土护桩的防护罩,所述混凝土护桩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多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立柱抵接的吸收板,所述吸收板可沿着弹簧的长度方向反复运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汽车在撞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会对汽车有一个缓冲力进而减少对汽车的二次损伤。

A municipal road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nicipal road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including two hollow column, a concrete pil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hollow columns, the concrete pile is arranged with two column door closed concrete pile cap, both sides of the concrete pil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spring the other end, a plurality of springs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column against the absorption plate connection, the absorption plat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pring repeated movement. By adopting the technical scheme mentioned above, the vehicle will have a buffer force on the car when it hits the utility model, thus reducing the two damage to the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道路防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道路防护栏具有保护行车安全和行人安全的作用。目前,道路上的防护栏大多是利用钢材来进行弯曲成S形所制得。这种结构的防护栏由于钢材的刚度较高,其在遭到车辆撞击后吸收冲击力的能力较弱,不能有效降低司乘人员受伤害的程度。公开号为CN2044352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道路交通防护栏。该技术包括防护框架。防护框架连接有副板和底座。副板设置有连接凹槽。连接凹槽和副板的支架连接。在车辆撞击组合式道路交通防护栏时,该技术并没有吸收车辆的撞击力,因此容易对司乘人员造成伤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吸收一定量汽车撞击力的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根空心的立柱,两根所述空心的立柱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护桩,所述混凝土护桩与两个立柱之间连接有防护罩,所述混凝土护桩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多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立柱抵接的吸收板,所述吸收板可沿着弹簧的长度方向反复运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汽车撞向立柱后,汽车先与立柱抵接并挤压立柱。当立柱挡不住汽车的撞击力后,汽车继续破坏防护罩,接着撞击吸收板。此刻由于吸收板连接有弹簧,因此弹簧对吸收板产生与吸收板移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而进一步降低汽车的移动速度。当吸收板也无法阻止汽车的撞击而导致弹簧损坏时,处于两根立柱之间的混凝土护桩作为最后的防护屏障避免汽车横穿过本技术而对其他道路的车辆造成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的表面设置有多层覆盖在立柱表面的荧光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汽车在夜间开车时,能够因为荧光的反射而能够看出立柱的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立柱轴向平行的固定板,所述立柱转动连接有两根转动轴,每根所述转动轴套接有绕着转动轴转动的转动板,两个所述转动板远离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两个转动板的固定件,当两个转动板转动至与固定板抵接时,固定件限制转动板的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目前防护栏的设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高速道路上的防护栏,这种防护栏设置太低的话无法阻止行人翻越的行为。二是斑马线人行横道的防护栏设置太高的话,会让行人及司机的视野受限,致使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转动两个转动板至与固定板抵接后,利用固定件固定两个转动板。因此立柱与转动板在竖直方向上的总长度增长。当转动板转动至与立柱的轴向垂直时,立柱与转动板在竖直方向上的总长度变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贯穿两个转动板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技术人员转动两个转动板至与固定板抵接后,利用螺杆穿过两个转动板,转动螺杆两端的两个螺母,让两个螺母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两个螺母限制螺杆与固定板之间的相对位移进而固定转动板和固定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收板朝向立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布于吸收板的气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汽车挤压吸收板时,处于汽车和吸收板之间的气囊起到了缓冲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穿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处于立柱内的一端套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远离驱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灯盘,所述灯盘设置有灯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连接杆带动驱动齿轮的转动进而带动移动板的移动,使得移动板带动灯盘的移动进而带动灯泡的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技术人员可以利用把手带动连接杆的转动,具有更高的效率转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根所述立柱和防护罩的长度设置为1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想要横穿本技术的行人难以穿过,消除了安全隐患。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当汽车撞击本技术时,汽车经过立柱、防护罩和吸收板的撞击力消除,更有利于保护汽车内司机的安全避免二次伤害。2、有混凝土护桩作为本技术最后的保障,让超速行驶的车辆不会穿越本技术而到马路的另一个行驶道路上,避免了另一个行驶道路上车辆的安全。3、当夜晚来临后,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将灯盘移出立柱从而照亮路面。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4为立柱中把手、连接杆、螺栓、驱动齿轮、移动板、灯盘和灯泡之间关系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立柱;2、混凝土护桩;3、防护罩;4、弹簧;5、吸收板;6、荧光粉;7、固定板;8、转动轴;9、转动板;10、螺杆;11、螺母;12、气囊;13、连接杆;14、驱动齿轮;15、移动板;16、灯盘;17、灯泡;18、把手;19、第一通槽;20、第二通槽;21、螺栓;22、凸块;23、延伸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圆柱体状的空心的立柱1。立柱1的侧面设置有多层覆盖在立柱1侧表面的荧光粉6。立柱1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平行于立柱1的轴向。立柱1的端面延伸有四个延伸板23。每个延伸板23设置为圆弧状。两个延伸板23之间转动连接有两根转动轴8。每根转动轴8垂直于立柱1的轴向。每根转动杆套接有可绕着转动轴8转动的转动板9。当每个转动板9绕着转动轴8转动时,每个转动板9与固定板7抵接。每个转动板9远离转动轴8的一侧设置有贯穿转动板9的第一通槽19。当转动板9和固定板7抵接时,两个第一通槽19的开口处于同方向。转动板9设置有穿过两个第一通槽19的螺杆10。螺杆10的两端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母11。当两个螺母11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时,两个螺母11抵接并挤压两个转动板9进而固定两个转动板9和固定板7。立柱1的侧面设置有沿着垂直于立柱1轴向方向贯穿立柱1的连接杆13。连接杆13处于立柱1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8。每个把手18穿设有贯穿把手18的螺栓21。当螺栓21转动时,螺栓21抵接并挤压立柱1的侧面进而固定把手18的转动。连接杆13的另一端套接有驱动齿轮14。驱动齿轮14的轴心线与连接杆13的轴向相重合。驱动齿轮14啮合有移动板15。移动板15设置有与驱动齿轮14配合的多个凸块22。移动板15与立柱1的轴向方向平行。移动板15远离驱动齿轮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灯盘16。灯盘16设置为碗状。灯盘16内设置有处于灯盘16凹陷处的灯泡17。灯盘16内设置有点亮灯泡17的电源21。转动板9设置有用于灯盘16贯穿立柱1端面的第二通槽20。当技术人员转动把手18时,把手18带动连接杆13的转动进而带动驱动齿轮14的转动。驱动齿轮14的转动带动移动板15的移动进而带动灯盘16的移动。当灯盘16沿着移动板15的长度方向移动时,灯盘16可穿过立柱1的端面而将灯泡17露在立柱1的外面。两根立柱1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护桩2。混凝土护桩2与两根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根空心的立柱(1),其特征是:两根所述空心的立柱(1)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护桩(2),所述混凝土护桩(2)与两个立柱(1)之间连接有防护罩(3),所述混凝土护桩(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4),多个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立柱(1)抵接的吸收板(5),所述吸收板(5)可沿着弹簧(4)的长度方向反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根空心的立柱(1),其特征是:两根所述空心的立柱(1)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护桩(2),所述混凝土护桩(2)与两个立柱(1)之间连接有防护罩(3),所述混凝土护桩(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4),多个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立柱(1)抵接的吸收板(5),所述吸收板(5)可沿着弹簧(4)的长度方向反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立柱(1)的表面设置有多层覆盖在立柱(1)表面的荧光粉(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立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立柱(1)轴向平行的固定板(7),所述立柱(1)转动连接有两根转动轴(8),每根所述转动轴(8)套接有绕着转动轴(8)转动的转动板(9),两个所述转动板(9)远离转动轴(8)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两个转动板(9)的固定件,当两个转动板(9)转动至与固定板(7)抵接时,固定件限制转动板(9)的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锋张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程宇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