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支承齿圈翻身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4266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回转支承齿圈翻身装置及方法,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该装置用于实现大型回转支承的齿圈等在多道加工工序中的翻身。该装置包括升降系统、控制系统、工件夹具系统及保护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在横梁上安装两个升降机,并利用两个升降机之间收放吊索的配合实现工件翻身。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装备简单、变形较小和翻身效率高等技术优势,潜在着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Turning support gear ring turn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urn over gear ring turning device and method,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 device is used to realize the turning of the large slewing bearing gear ring in the multi-channel machining process. The device includes lifting system, control system, workpiece fixture system and protection system. The device is installed with two elevators on the cross beam, and the workpiece is turned over by the matching of the two slings.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equipment, small deforma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of turning over, and has great potential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mar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支承齿圈翻身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装置属于机械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回转支承齿圈翻身装置及方法,用于实现回转支承齿圈等在不同工序加工过程中的翻身。
技术介绍
:回转支承是两零件之间需作相对回转运动,同时又需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倾翻力矩时,所必需的重要支承及传动元件,也称回转轴承。它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军用装备中的雷达、工程机械中的混凝土泵车、港口机械中的塔式起重机、冶金设备中的钢包回转工作台、新能源装备中的风力发电设备等。它通常由齿圈和座圈以及滚动体等组成,齿圈的毛坯经过锻压加工后,还需要粗车、半精车、滚道淬火、精车、齿加工、钻加工、磨削、倒角等多个工序的加工才能成为合格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定位基准和加工位置需要多次转换,因此齿圈需要不断翻身以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人手直接翻转工件,这种方法的劳动强度较大,容易造成工人的疲劳;当齿圈的尺寸和质量较大时,不仅劳动强度远远超过工人所能承受范围,还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威胁操作工人的人身安全,甚至根本无法完成翻转。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人与行车协作完成翻身,该方法也存在不足。特别是当齿圈直径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回转支承齿圈翻身装置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支承齿圈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升降系统、控制系统、工件夹具系统及保护系统;所述升降系统包括滚轮(1)、横梁(2)、导轨(3)、第一升降机(7a)及第二升降机(7b),所述滚轮(1)放置在所述导轨(3)上,所述横梁(2)安装在所述滚轮(1)上,所述滚轮(1)能够在所述导轨(3)上作纵向移动,所述第一升降机(7a)及所述第二升降机(7b)安装在所述横梁(2)上,所述第一升降机(7a)及所述第二升降机(7b)能够在所述横梁(2)上作横向移动,所述第一升降机(7a)和所述第二升降机(7b)的滚筒上分别缠绕第一吊索(8a)和第二吊索(8b),所述第一吊索(8a)和所述第二吊索(8b)的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支承齿圈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升降系统、控制系统、工件夹具系统及保护系统;所述升降系统包括滚轮(1)、横梁(2)、导轨(3)、第一升降机(7a)及第二升降机(7b),所述滚轮(1)放置在所述导轨(3)上,所述横梁(2)安装在所述滚轮(1)上,所述滚轮(1)能够在所述导轨(3)上作纵向移动,所述第一升降机(7a)及所述第二升降机(7b)安装在所述横梁(2)上,所述第一升降机(7a)及所述第二升降机(7b)能够在所述横梁(2)上作横向移动,所述第一升降机(7a)和所述第二升降机(7b)的滚筒上分别缠绕第一吊索(8a)和第二吊索(8b),所述第一吊索(8a)和所述第二吊索(8b)的下端分别装有第一吊钩(9a)和第二吊钩(9b);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线(10a)、第二控制线(10b)、第三控制线(10c)及控制器(11),所述第一控制线(10a)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器(11),所述第一控制线(10a)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7a),所述第二控制线(10b)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器(11),所述第二控制线(10b)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7b),所述控制器(11)用于控制第一升降机(7a)及所述第二升降机(7b)在所述横梁(2)上的移动,所述控制器(11)用于控制第一吊钩(9a)及所述第二吊钩(9b)的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三控制线(10c)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器(11),所述第三控制线(10c)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横梁(2)上的电机,所述控制器(11)通过所述第三控制线(10c)控制所述横梁(2)的纵向移动;所述工件夹具系统包括吊环螺栓(12)、工件(13)、吊环螺母(14)、垫块(15)、工作台(16)、滑动支架(17)、第一固定支架(18)、第二固定支架(19)及绑带(21),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8)通过中部的凹槽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9)配合,吊环螺栓(12)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8)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9)后与所述吊环螺母(14)配合,在吊起所述工件(13)时,所述吊环螺栓(12)和所述吊环螺母(14)分别与所述第一吊钩(9a)和所述第二吊钩(9b)连接,所述滑动支架(17)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8)和所述第二固定支架(19)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支架(18)与所述滑动支架(17)通过螺栓、垫圈及螺母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绑带(21)一端连接绑带螺钉(22),所述绑带(21)的另一端连接绑带螺栓(20a),所述绑带(21)通过所述绑带螺钉(22)安装在所述滑动支架(17)的端部,所述绑带螺栓(20a)穿过所述滑动支架(17)上的孔及开口垫圈(20b)与绑带螺母(20c)配合,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权纪啸天陈斌童靳于黄志伟纪看看王志胡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