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3604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系统辨识方法获取回转支承控制系统传递函数模型;(2)设定系统期望的阶跃响应轨迹,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迭代出初始的控制器参数向量,并保持不变;(3)对线性控制器进行拆分,得到控制器的参数分量和结构分量;(4)对初始的线性PID控制器结构分量加入耦合项以形成候选的控制器,并对耦合变量的指数进行迭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通过将传统PID控制器非线性化,实现了回转支承试验台的精确位置控制,使得回转支承能够跟踪所设定的期望轨迹,从而能够提高试验台的稳定性。

A new driv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lewing bearing test be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ovel rotary bearing test bench drive control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using the method of system identification for slewing control system transfer function model; (2) to set the desired system step response trajectory, by using nonlinear least squares iterative controller initial parameter vector, and remain unchanged (; 3) split the linear controller, parameters component and structure component controller; (4) the structure component of linear PID controller on the initial join coupling to form the candidate controller, and the coupling index of the variable itera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novel rotary bearing test bench drive control method, the traditional nonlinear PID controller, to achieve the precise position of the slewing bearing test rig control, the slewing bearing can expect trajectory tracking set, which can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test be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过程的控制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回转支承控制精度的新型驱动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回转支承是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风力发电机等大型机械结构中需要作相对回转运动的基础部件,在这些设备中扮演着运动关节的作用。回转支承试验台作为主要由电气系统和液压系统组成的伺服系统,具有强耦合、强非线性等特点。试验台控制系统的优劣不仅影响控制性能,而且直接影响回转支承的使用寿命。仅依靠传统的线性PID三个参数的调节难以保证系统的平稳控制,因此研究出提高回转支承控制精度与使用时限的控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传统PID控制器的不足、提高控制精度,有些人改变了控制器的结构,有些人则增加了PID控制器的参数。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建立系统误差与PID控制器增益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出一种变结构的PID控制器,从而提高大型望远镜的控制精度。中科院系统科学与数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采用“跟踪微分”的非线性结构,通过合理提取误差的微分信号,提高PID控制器的控制性能。约旦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尝试改变PID控制器中积分项的积分区间,从而提高控制器的稳定性和跟踪性能。以上主要是对PID控制器的结构形式进行改进的研究。近年来,分数阶微积分理论被广泛应用与系统建模与控制领域,尤其是分数阶的PID控制器。由于增加了积分阶次和微分阶次,控制器的控制范围得到了扩展。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分数阶的PID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基于频域指标设计了分数阶的PID控制器。然而,分数阶微积分算法在数字设备中实现时,必须要对控制器进行近似计算,最终还是转化成了整数阶形式。以上主要是分别对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进行改变来提高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在PID控制器的“非线性”化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特别是如何设计一种简单实用的非线性PID控制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目的是使得回转支承的位置轨迹能够跟踪所设定的期望轨迹,从而提高控制精度,能够减少设备的故障几率,提高回转支承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以上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图1所示系统辨识方法建立回转支承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在伺服运动控制器中给定1s时长、幅值为1rad的单位阶跃位置控制信号r0后,通过回转支承大齿轮处的位置传感器测得位置信号数据y0,并使用MATLAB进行滤波处理;(2)根据二阶系统性能指标设定回转支承期望的阶跃响应轨迹y:式中,s为Laplace算子,ξ为系统的阻尼比,ωn为系统的固有频率,其中根据2%准则可得固有频率为:式中Tset为系统的稳定时间,稳定时间从另一角度决定了系统的响应速度;根据图2所示原理,在设定期望轨迹y后,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迭代出初始的PID控制器参数,即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和微分系数Kd,并保持这3个参数不变;控制器参数迭代过程如图4所示,线性PID控制器的表示形式为:(3)对步骤(2)中所述的线性PID控制器进行拆分,传统的回转支承位置PID控制器为控制器参数与误差e(t)、误差积分∫e(t)dt、误差微分的线性组合,即:式中,θi为控制器参数向量,Mi为控制器结构向量;通过对线性的控制器MΘ进行拆分,得到控制器的参数向量θi和结构分量Mi,即:控制器参数向量:Θ=[θ1,θ2,θ3]T=[Kp,Ki,Kd]T,控制器结构向量:式中,T表示向量/矩阵的转置;(4)对初始的线性PID控制器结构向量的3个变量进行一对一耦合以形成候选的控制器;为了确定出最好的耦合情形,对每一种耦合的变量fi(x,r)加入指数,并以所设定的控制器适应度为目标进行指数的迭代,以修正变量耦合后带来的系统误差,具体技术流程如图4所示;将控制器变量加入初始的控制器结构向量并进行指数的迭代,即所形成的候选控制器形式为:式中,fi(x,r)为耦合项,x为耦合变量,r为系统输入,γi为耦合项加入的指数;(5)所述步骤(4)中指数的迭代只是为了确定最佳的耦合情形,所得控制器的精确性不是很高,因此需要通过继续调整指数γi提高控制器精度,使得回转支承控制系统响应更接近所设定的期望的响应y。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支承试验台控制系统为二阶系统,根据系统辨识方法,得到回转支承大齿轮位置y0与输入控制单位阶跃位置信号r0之间的传递函数为:其中s为Laplace算子。所述步骤(3)中采用控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建立理想的回转支承位置响应;在仿真时间5s的情况下,最终选择回转支承位置响应期望的稳定时间为Tset=0.5s,阻尼比ξ=1,即期望的系统为无超调的临界阻尼状态;根据标准二阶系统公式,计算得到期望的开环位置响应:其中s为Laplace算子,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迭代出初始的线性PID控制器参数:Θ=[Kp,Ki,Kd]T=[0.8727,0.6373,0.1030]T。所述步骤给定系统输入r作用于控制对象,在期望非线性PID控制器作用下产生系统输出y(tk),系统输入信号r与迭代过程系统位置输出之间的误差e作为PID控制器的输入:式中tk为采样时间,为仿真系统输出,v为测量噪声,M*为期望的非线性PID控制器;Θ*是控制器参数向量;因为控制器的结构向量是系统误差e(t)及其积分∫e(t)dt、微分这3个状态变量组成的向量,且控制器是与阶跃输入r相关的函数,因此迭代过程中候选的控制器为:式中,为迭代的候选控制器,Θ为控制器参数标称值,为控制器结构变量,r(tk)为系统输入信号;采用理想输出y与迭代过程系统闭环输出之间的预测误差ε来评价两者的近似程度:其中在候选控制器作用下生成系统闭环响应在期望的控制器Θ*TM*作用下生成期望的响应y。所述步骤(4)中变量的耦合与指数的调整方式根据拆分得到的控制器结构分量的3个状态变量;为了避免状态变量加入指数后产生虚数,将待耦合的变量取绝对值,即|e(t)|、|∫e(t)dt|、形成耦合的控制器个数为33=27个;由于加入的控制器变量指数的变化对系统输出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控制器符号变化可近似为指数的变化,在控制器的自适应阶段,系统目标输出定义为关于控制器参数θi的和控制器指数γi的一阶近似:式中,t为仿真时间,为迭代的候选控制器,为迭代的控制器指数,为固定不变的控制器参数;因为模型的结构变化引起误差通常是远大于参数变化引起的误差,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忽略参数对控制器的影响,定义的预测误差为:式中控制器结构灵敏度为迭代过程系统输出关于控制器变量中指数γi的偏导,即:式中控制器的结构雅克比矩阵定义为:式中,N为采样点数;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非线性PID控制器中的指数进行迭代:指数的迭代更新如下:γi(q+1)=γi(q)+μ(q)Δγi(q)式中,迭代过程的自适应步长μ定义为预测误差ε与预测误差ε的一阶近似的相关系数:式中,q为迭代次数;评价控制系统响应性能、控制器精度的目标函数为:式中相关系数其中表示两输出之间的协方差,σ表示输出的标准差;使用所提方法在搜索耦合变量时迭代20次、并在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图1所示系统辨识方法建立回转支承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在伺服运动控制器中给定1s时长、幅值为1rad的单位阶跃位置控制信号r0后,通过回转支承大齿轮处的位置传感器测得位置信号数据y0,并使用MATLAB进行滤波处理;(2)根据二阶系统性能指标设定回转支承期望的阶跃响应轨迹y: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图1所示系统辨识方法建立回转支承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在伺服运动控制器中给定1s时长、幅值为1rad的单位阶跃位置控制信号r0后,通过回转支承大齿轮处的位置传感器测得位置信号数据y0,并使用MATLAB进行滤波处理;(2)根据二阶系统性能指标设定回转支承期望的阶跃响应轨迹y:式中,s为Laplace算子,ξ为系统的阻尼比,ωn为系统的固有频率,其中根据2%准则可得固有频率为:式中Tset为系统的稳定时间,稳定时间从另一角度决定了系统的响应速度;根据图2所示原理,在设定期望轨迹y后,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迭代出初始的PID控制器参数,即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和微分系数Kd,并保持这3个参数不变;控制器参数迭代过程如图4所示,线性PID控制器的表示形式为:(3)对步骤(2)中所述的线性PID控制器进行拆分,传统的回转支承位置PID控制器为控制器参数与误差e(t)、误差积分∫e(t)dt、误差微分的线性组合,即:式中,θi为控制器参数向量,Mi为控制器结构向量;通过对线性的控制器MΘ进行拆分,得到控制器的参数向量θi和结构分量Mi,即:控制器参数向量:Θ=[θ1,θ2,θ3]T=[Kp,Ki,Kd]T,控制器结构向量:式中,T表示向量/矩阵的转置;(4)对初始的线性PID控制器结构向量的3个变量进行一对一耦合以形成候选的控制器;为了确定出最好的耦合情形,对每一种耦合的变量fi(x,r)加入指数,并以所设定的控制器适应度为目标进行指数的迭代,以修正变量耦合后带来的系统误差,具体技术流程如图4所示;将控制器变量加入初始的控制器结构向量并进行指数的迭代,即所形成的候选控制器形式为:式中,fi(x,r)为耦合项,x为耦合变量,r为系统输入,γi为耦合项加入的指数;(5)所述步骤(4)中指数的迭代只是为了确定最佳的耦合情形,所得控制器的精确性不是很高,因此需要通过继续调整指数γi提高控制器精度,使得回转支承控制系统响应更接近所设定的期望的响应y。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支承试验台控制系统为二阶系统,根据系统辨识方法,得到回转支承大齿轮位置y0与输入控制单位阶跃位置信号r0之间的传递函数为:其中s为Laplace算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采用控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建立理想的回转支承位置响应;在仿真时间5s的情况下,最终选择回转支承位置响应期望的稳定时间为Tset=0.5s,阻尼比ξ=1,即期望的系统为无超调的临界阻尼状态;根据标准二阶系统公式,计算得到期望的开环位置响应:其中s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史乐珍洪荣晶戴永奋鲍治国王景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