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前斜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35487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4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前斜视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方法,该方法首先对SAR原始回波数据做距离向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后进行距离压缩;其次进行走动校正;再进行方位向FFT后进行弯曲校正;然后进行距离向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后进行高次相位补偿;最后再进行方位向IFFT后,进行方位向相位的五阶泰勒展开式中高次项补偿,对方位补偿后的数据进行方位向FFT,得到最终的SAR图像。相比传统的斜视SAR成像方法,本方法可实现较大斜视角的SAR成像,能实现较大方位聚焦深度下的高精度SAR成像。

A large squint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ing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arge squint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ing method, this method first distance to do fast Fourier transform of the SAR raw data (FFT) after range compression; secondly, then walk correction; range curvature correction to FFT; then the distance to the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after the high order phase compensation; finally the azimuth azimuth of IFFT, five order Taylor expansion formula of high-order phase compensation, compensation range of the data after the azimuth FFT, get the final SAR imag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quint SAR imaging method, this method can achieve large squint angle SAR imaging, and can achieve high precision SAR imaging under large azimuth focusing dep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前斜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前斜视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方法,属于信号处理

技术介绍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是一种具备高分辨能力的微波成像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工作以及作用距离远的独特优点。在高速高机动载体平台下,将SAR应用在载体末制导中,因其能在黑夜、烟雾、强光干扰等恶劣环境下发现目标,故SAR更适合在复杂飞行环境下的末制导和复杂的寻地要求。但是,由于末制导阶段导引头通常工作在大前斜视角条件下,常规的SAR成像方法难以适用,甚至无法成像,进而严重影响制导精度,因此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常规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前斜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该方法在常规方法基础上,针对大前斜视回波信号方位平移特性,通过高效精确的补偿处理,实现大斜视角的高精度成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大前斜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雷达以速度v沿YOZ平面直线AB飞行,雷达的波束中心照射地面点目标T,A点位于Z轴上,经过时间t后雷达位于B点,θ0为雷达波束中心照射的斜视角;雷达与地面的高度为H0,标记雷达位于A点时,雷达与点目标T的距离为R0;标记雷达位于B点时,雷达与点目标T的距离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对SAR原始回波数据s0(τ,t)做距离向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回波数据变换至距离频域-方位时域内进行距离压缩,将变换后的数据与距离压缩因子H1(fτ,t)相乘,得到距离压缩后的数据S2(fτ,t),其中,τ代表距离时间,t代表方位时间,fτ表示距离频率;步骤二:将距离压缩后的数据S2(fτ,t)与走动校正因子H2(fτ,t)相乘,得到走动校正后的数据S3(fτ,t);步骤三:对走动校正后的数据S3(fτ,t)进行方位向FFT,将数据变换至距离频域-方位频域内进行弯曲校正,将变换后的数据与弯曲校正因子H3(fτ,fa)相乘,得到弯曲校正后的数据S5(fτ,fa),其中,fa表示方位频率;步骤四:对弯曲校正后的数据S5(fτ,fa)进行距离向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将数据变换至距离时域-方位频域内进行高次相位补偿,将变换后的数据与高次相位补偿因子H4(τ,fa)相乘,得到高次相位补偿后的数据S7(τ,fa);步骤五:对高次相位补偿后的数据S7(τ,fa)进行方位向IFFT,将数据变换至距离时域-方位时域内进行方位补偿,将变换后的数据与方位补偿因子H5(τ,t)相乘,完成方位补偿;最后,对方位补偿后的数据进行方位向FFT,得到最终的SAR图像。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精确校正大斜视角下的距离走动以及有效解决由此带来的多普勒调频率随方位时间变化的问题,可实现较大斜视角的SAR成像;(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成像方法中关键步骤——方位补偿处理,能有效增大方位向的聚焦深度;(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成像方法可实现,飞行平台下末端制导阶段导引头的高精度大前斜视成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像方法所应用场景的空间几何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像方法的整体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大前斜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处理的对象是雷达的全孔径回波数据,得到的结果是一幅高分辨率的SAR图像。本专利技术方法中采用的空间几何关系图如图1所示,雷达以速度v沿YOZ平面直线AB飞行,雷达的波束中心照射地面点目标T,A点位于Z轴上,经过时间t后雷达位于B点,θ0为雷达波束中心照射的斜视角;雷达与地面的高度为H0,标记雷达位于A点时,雷达与点目标T的距离为R0;标记雷达位于B点时,雷达与点目标T的距离为R(t)。由图1的空间几何关系图可知,雷达与点目标的距离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距离压缩;对SAR原始回波数据s0(τ,t)做距离向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回波数据变换至距离频域-方位时域进行距离压缩,将FFT变换后的数据与距离压缩因子H1(fτ,t)相乘,完成距离压缩。仅考虑包络和相位信息的SAR原始回波数据s0(τ,t)表示为:式(2)中,τ代表距离时间,t代表方位时间,ωr(.)为距离包络,c为光速,ωa(t)为方位包络,指数exp表示数据的相位,第一个指数项为方位相位,第二个指数项是距离相位。λ表示雷达波长,R(t)为时刻t雷达与点目标的距离,Kr是发射信号的调频率。利用驻定相位原理(POSP),对原始回波数据s0(τ,t)做距离向FFT,得到变换后的数据S1(fτ,t):其中,fτ表示距离频率,表示发射信号的载频。距离压缩因子H1(fτ,t)为:将式(3)与式(4)相乘,得到距离压缩后的数据S2(fτ,t):步骤二:走动校正;将距离压缩后的数据S2(fτ,t)与走动校正因子H2(fτ,t)相乘,完成走动校正。走动校正因子H2(fτ,t)为:将式(5)与式(6)相乘,得到走动校正后的数据S3(fτ,t):步骤三:弯曲校正;对走动校正后的数据S3(fτ,t)进行方位向FFT,将数据变换至距离频域-方位频域内进行弯曲校正,将FFT变换后的数据与弯曲校正因子H3(fτ,fa)相乘,完成弯曲校正。利用POSP,对式(7)进行方位向FFT,得到变换后的数据为S4(fτ,fa),以下忽略幅度的影响,仅给出相位信息,有S4(fτ,fa)=exp{jΦ4(fτ,fa)}(8)其中,fa表示方位频率,Φ4(fτ,fa)为数据S4(fτ,fa)的相位,有将式(9)中的根式对距离频率fτ进行一阶泰勒展开,有其中,弯曲校正因子H3(fτ,fa)为:将式(10)代入式(8)中,然后与式(11)相乘,并忽略方位频率无关项和方位频率线性项,得到弯曲校正后的数据S5(fτ,fa)为:S5(fτ,fa)=exp{jΦ5(fτ,fa)}(12)其相位Φ5(fτ,fa)为:Φ5(fτ,fa)=-4πR0Qcosθ0(13)将式(13)中的根式Q对方位频率fa进行五阶泰勒展开,有步骤四:高次相位补偿;对弯曲校正后的数据S5(fτ,fa)进行距离向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将数据变换至距离时域-方位频域内进行高次相位补偿,将IFFT变换后的数据与高次相位补偿因子H4(τ,fa)相乘,完成高次相位补偿。高次相位补偿因子H4(τ,fa)为:将式(14)代入式(12)中,再利用POSP,对式(12)进行距离向IFFT,得到变换后的数据S6(τ,fa),再与高次相位补偿因子相乘,得到高次相位补偿后的数据S7(τ,fa):步骤五:方位补偿;对高次相位补偿后的数据S7(τ,fa)进行方位向IFFT,将数据变换至距离时域-方位时域内进行方位补偿,将IFFT变换后的数据与方位补偿因子H5(τ,t)相乘,完成方位补偿。最后,对方位补偿后的数据进行方位向FFT,得到最终的SAR图像。因方位平移空变性只与方位频率高次项有关,忽略式(16)中方位频率无关项和方位频率线性项,再利用POSP对其进行方位向IFFT,得到变换后的数据S8(τ,t),有S8(τ,t)=exp{jΦ8(τ,t)}(17)其相位为:Φ8(τ,t)=-jπK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前斜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前斜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雷达以速度v沿YOZ平面直线AB飞行,雷达的波束中心照射地面点目标T,A点位于Z轴上,经过时间t后雷达位于B点,θ0为雷达波束中心照射的斜视角;雷达与地面的高度为H0,标记雷达位于A点时,雷达与点目标T的距离为R0;标记雷达位于B点时,雷达与点目标T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前斜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雷达以速度v沿YOZ平面直线AB飞行,雷达的波束中心照射地面点目标T,A点位于Z轴上,经过时间t后雷达位于B点,θ0为雷达波束中心照射的斜视角;雷达与地面的高度为H0,标记雷达位于A点时,雷达与点目标T的距离为R0;标记雷达位于B点时,雷达与点目标T的距离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对SAR原始回波数据s0(τ,t)做距离向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回波数据变换至距离频域-方位时域内进行距离压缩,将变换后的数据与距离压缩因子H1(fτ,t)相乘,得到距离压缩后的数据S2(fτ,t),其中,τ代表距离时间,t代表方位时间,fτ表示距离频率;步骤二:将距离压缩后的数据S2(fτ,t)与走动校正因子H2(fτ,t)相乘,得到走动校正后的数据S3(fτ,t);步骤三:对走动校正后的数据S3(fτ,t)进行方位向FFT,将数据变换至距离频域-方位频域内进行弯曲校正,将变换后的数据与弯曲校正因子H3(fτ,fa)相乘,得到弯曲校正后的数据S5(fτ,fa),其中,fa表示方位频率;步骤四:对弯曲校正后的数据S5(fτ,fa)进行距离向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将数据变换至距离时域-方位频域内进行高次相位补偿,将变换后的数据与高次相位补偿因子H4(τ,fa)相乘,得到高次相位补偿后的数据S7(τ,fa);步骤五:对高次相位补偿后的数据S7(τ,fa)进行方位向IFFT,将数据变换至距离时域-方位时域内进行方位补偿,将变换后的数据与方位补偿因子H5(τ,t)相乘,完成方位补偿;最后,对方位补偿后的数据进行方位向FFT,得到最终的SAR图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前斜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距离压缩因子H1(fτ,t)为:其中fτ表示距离频率,Kr表示发射信号的调频率。3.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雄军袁大森谢民李德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