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材料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3005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2 0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材料及制备方法。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以纳米球状氧化锌作为核,聚吡咯为壳包覆在氧化锌颗粒表面。其过程为向锌源中加入沉淀剂如六亚甲基四胺等,通过水热反应制得纳米球状氧化锌颗粒;将纳米氧化锌加入到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形成氧化锌溶胶,加入吡咯单体及氧化剂进行原位氧化聚合,在氧化锌颗粒表面形成聚吡咯包覆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核壳结构聚吡咯包覆的纳米氧化锌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在提高了其活性同时,能很好防止纳米氧化锌颗粒的团聚,聚吡咯包覆层的存在有效缓解了氧化锌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枝晶的形成,显著提高了电极循环寿命。

Polypyrrole coated nano spherical Zinc Oxid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re-shell structure of polypyrrole coated nano spherical Zinc Oxide materia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Polypyrrole coated nano spherical Zinc Oxide with nano spherical Zinc Oxide as core, polypyrrole as shell coating on Zinc Oxide particles surface. The process is added to the zinc source in precipitating agents such as six four methylene amine, by hydrothermal reaction to prepare nano spherical nano particles of Zinc Oxide; Zinc Oxide added to the solution containing surfactant, the formation of Zinc Oxide join sol, pyrrole monomer and oxidant for in situ oxidation polymerization, polypyrrole coated layer is formed on the particles of Zinc Oxide the surface. Polypyrrole core-shell structure of the prepared nano coated Zinc Oxide is larger than the surface area, improve its activity at the same time, can well prevent Zinc Oxide nano particle agglomeration, polypyrrole coated layer has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formation of Zinc Oxide particles in the process of charge and discharge of the dendrite,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ycle life of the electr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吡咯包覆的纳米氧化锌材料及制备方法,应用于镍锌碱性二次电池负极中可有效提高电极的可逆性及库伦效率,提高电极的循环寿命,具体属于碱性二次镍锌电池负极材料

技术介绍
作为水溶液一次电池体系中使用最广泛的负极材料,锌电极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高能量密度,高开路电压,对环境无污染,且储量丰富,成本低廉。所以将锌电极应用在碱性二次电池中的尝试一直受到人们关注。但是在作为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时,由于其放电产物易溶于电解液,致使在充电过程中,溶解了的活性物质又会不均匀地沉积到锌电极上,促使枝晶的生长以及电极的形变,导致放电容量迅速衰减,循环寿命低。为了提高锌电极的循环寿命,在活性材料中加入添加剂是常用方法,如在电极材料中加入钙,铋,锡,铟,银和钛等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能够一定程度够抑制锌电极枝晶以及形变的产生。有机添加剂主要用于电解液,用于改善锌沉积的均匀性。然而,无机添加剂与活性物质的接触不够充分,主要作用是提高了析氢电位,对放电产物的溶解没有明显作用,而有机添加剂增大了电极极化,是充放电效率降低,且容易在充放电过程中分解。聚吡咯(PPy)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导电聚合物,具有π共轭电子的大环结构,掺杂后其具有高导电性,高稳定性,应用范围广泛,如超级电容器,防腐蚀涂层以及化学传感器等,其诸多优秀的性能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注意。由于氧化锌是一种优秀的半导体材料,聚吡咯和氧化锌的复合带来了一系列有趣的光电性能,目前研究人员对氧化锌-聚吡咯复合物的制备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法和电化学法。张成祥等通过电化学方法合成了聚吡咯/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聚吡咯呈典型的菜花状结构,白色的ZnO颗粒夹杂在PPy中,填充在PPy颗粒间的缝隙中。Rastogi等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了PPy包覆棒状氧化锌,表现出较好的电容性能。Li等以气相聚合的方法在氧化锌极基底上制备了PPy,作为气体传感器的材料。从以上分析可知,氧化锌聚吡咯复合物的制备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化学方法在大块基体上的合成。本专利技术通过化学氧化法在纳米球状氧化锌表面包覆聚吡咯,不仅简化了制备方法,摒弃了电化学方法中电压电流和电极类型对最终产物的影响,同时不需要气相法中严苛的制备条件,能够实现在纳米氧化锌颗粒表面进行聚吡咯的修饰,应用结果表明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具有很好的电化学可逆性和充放电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氧化锌表面改性方法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抑制了锌电极充放电过程中锌枝晶的生成,延长了循环寿命。本专利技术一种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材料及制备方法如下:(1)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材料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材料以粒径40-150nm的纳米球状氧化锌为核,表面均匀包覆厚度为5-25nm的聚吡咯壳,其中聚吡咯的质量百分数为5%-20%。(2)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制备方法步骤1:控制沉淀剂与锌盐的摩尔比为1~2∶4,将沉淀剂的去离子水或乙二醇溶液与锌盐混合均匀,其后在150~200℃下水热反应5-10h;产物冷却至室温后进行过滤,并分别用水、乙醇洗涤3次,然后再经干燥得到纳米球状氧化锌。步骤2:表面活性剂与纳米球状氧化锌按1∶4的摩尔比,将上述纳米球状氧化锌加入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超声分散5~30min,形成稳定分散的氧化锌溶胶。步骤3:控制吡咯单体与纳米氧化锌的摩尔比为1~3∶20,将吡咯单体溶于去离子水中,而后加入到氧化锌溶胶中,超声分散10~30min;氧化剂与吡咯单体按1~2∶2的摩尔比,持续搅拌条件下再加入氧化剂进行吡咯聚合反应,在0-8℃温度下搅拌反应5~10h后,分别用去离子水、甲醇反复洗涤5次,得到的灰黑色产物再经50~80℃温度下干燥3~6h,得到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所述的锌盐为乙酸锌、柠檬酸锌、乳酸锌中的一种。所述的沉淀剂为尿素、六亚甲基四胺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月桂酸钠或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所述的氧化剂为过硫酸铵或双氧水。将上述制备的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材料作为锌负极活性物质应用于碱性镍锌二次电池的负极,应用结果表明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能大大缓解枝晶的形成,并能显著提高镍锌二次电池的循环寿命。具体应用方法如下:(a)将65-85重量份的所述的聚吡咯包覆纳米球状氧化锌、5-10重量份的导电剂、5-20重量份的锌化合物进行机械混合得到负极材料混合物;(b)将0.02-5重量份的分散剂溶于25-35重量份的去离子水中;(c)将步骤(b)所得溶液加入到步骤(a)的负极材料混合物中,然后在强烈搅拌下加入粘结剂溶液,粘结剂溶液与步骤(a)得到的负极材料重量比为1-5:100,得到均匀的流动性锌负极浆料;(d)将步骤(c)的锌负极浆料均匀的涂覆于锌电极集流体两面,滚压后烘干,裁切为的锌负极成品极片。步骤(a)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石墨与导电碳黑、乙炔黑、铟粉、铝粉、锡粉或铜粉的混合物;所述的锌化合物为锌粉与氧化锌、锌-铟、锌-铟-铋、锌-锡或锌-锡-铟合金粉的混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步骤(b)中所述的分散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次亚磷酸钠、六次甲基四胺、聚乙二醇﹑四丁基溴化胺﹑硫脲、溴化四乙铵、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c)中所述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含氟聚合物、聚乙烯、橡胶和水玻璃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相较于传统氧化锌电极材料,能够有效抑制氧化锌颗粒的团聚以及在充放电过程中锌枝晶的形成,可显著提高电极的可逆性、库伦效率及电极的循环寿命。本专利技术通过化学氧化法在纳米球状氧化锌表面包覆聚吡咯,制备方法简便,摒弃了电化学方法中电压电流和电极类型对最终产物的影响,同时不需要气相法中严苛的制备条件,能够实现在纳米氧化锌颗粒表面进行聚吡咯的有效修饰,应用结果表明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具有显著的电化学可逆性和充放电循环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的TEM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的循环伏安曲线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的充放电曲线图;图4为传统氧化锌的循环寿命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的循环寿命图;图6为传统氧化锌循环过后的SEM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循环过后的SEM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旨在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取200mg醋酸锌溶于50ml去离子水中,另取70mg六亚甲基四胺溶于50ml去离子水中,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搅拌5分钟,随后转移到200ml水热反应釜中,保持水热反应温度160℃,反应8小时后自然冷却,取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多次后烘干即得到纳米球状氧化锌颗粒。取37mg十二烷基磺酸钠溶于50ml去离子水中,另取100mg纳米氧化锌加入上述溶液中,超声搅拌10分钟使氧化锌形成稳定分散的纳米溶胶,将上述溶胶至于5℃保温箱中,持续搅拌,加入20mg吡咯单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材料及制备方法如下:(1) 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材料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材料以粒径40‑150nm的纳米球状氧化锌为核,表面均匀包覆厚度为5‑25nm的聚吡咯壳,其中聚吡咯的质量百分数为5%‑20%;(2)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制备方法步骤1:控制沉淀剂与锌盐的摩尔比为1~2∶4,将沉淀剂的去离子水或乙二醇溶液与锌盐混合均匀,其后在150~200℃下水热反应5‑10h;产物冷却至室温后进行过滤,并分别用水、乙醇洗涤3次,然后再经干燥得到纳米球状氧化锌;步骤2:表面活性剂与纳米球状氧化锌按1∶4的摩尔比,将上述纳米球状氧化锌加入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超声分散5~30min,形成稳定分散的氧化锌溶胶;步骤3:控制吡咯单体与纳米氧化锌的摩尔比为1~3∶20,将吡咯单体溶于去离子水中,而后加入到氧化锌溶胶中,超声分散10~30min;氧化剂与吡咯单体按1~2∶2的摩尔比,持续搅拌条件下再加入氧化剂进行吡咯聚合反应,在0‑8℃温度下搅拌反应5~10h后,分别用去离子水、甲醇反复洗涤5次,得到的灰黑色产物再经50~80℃温度下干燥3~6h,得到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材料及制备方法如下:(1)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材料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材料以粒径40-150nm的纳米球状氧化锌为核,表面均匀包覆厚度为5-25nm的聚吡咯壳,其中聚吡咯的质量百分数为5%-20%;(2)聚吡咯包覆的纳米球状氧化锌制备方法步骤1:控制沉淀剂与锌盐的摩尔比为1~2∶4,将沉淀剂的去离子水或乙二醇溶液与锌盐混合均匀,其后在150~200℃下水热反应5-10h;产物冷却至室温后进行过滤,并分别用水、乙醇洗涤3次,然后再经干燥得到纳米球状氧化锌;步骤2:表面活性剂与纳米球状氧化锌按1∶4的摩尔比,将上述纳米球状氧化锌加入到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超声分散5~30min,形成稳定分散的氧化锌溶胶;步骤3:控制吡咯单体与纳米氧化锌的摩尔比为1~3∶20,将吡咯单体溶于去离子水中,而后加入到氧化锌溶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航刘光明洪嘉王帅星刘志雷刘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