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洁茹专利>正文

透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4266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透镜系统,包括:左透镜装置,左透镜装置包括:左壳体、左薄膜、左环形支撑架、左活塞气液囊和左气液控制阀;右透镜装置包括:右壳体、右薄膜、右环形支撑架、右活塞气液囊、右气液控制阀;芯片,用于产生电动机控制数据,左气液控制阀控制数据或右气液控制阀控制数据;左气液控制阀在改变左导液管的管径,或者右气液控制阀改变右导液管的管径;电动机控制左活塞推杆的第一步进,从而将左活塞气液囊中第一注入量的第一流体流入左第一内空腔,左薄膜在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增大第一定量形变,左薄膜的第一曲率增大,从而调节左薄膜达到第一缩小控制焦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透镜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设备的增多,人们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以及各种不正确的用眼习惯,对眼睛的伤害越来越大,人们对眼镜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人眼在观看不同距离物体时,需要的焦距不同,但现有的用于眼镜的透镜系统的焦距是固定不可调的,用户观看不同距离物体时所用焦距相同,从而给人眼带来不适,用户体验度极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透镜系统,能够实现焦距的调节,并且当用户双眼度数不同时,可以通过气液控制阀实现左右透镜装置焦距的精确控制,从而大大提高用户的体验度。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镜系统,所述透镜系统包括:左透镜装置,所述左透镜装置包括:左壳体,所述左壳体包括左第一壳体和左第二壳体,所述左第一壳体上具有左第一内通孔,所述左第二壳体上具有左第二内通孔;左薄膜,所述左薄膜封装在所述左第一壳体和左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左第一壳体和左薄膜形成左第一内空腔,所述左第二壳体和左薄膜形成左第二内空腔,所述左第一空腔和左第二空腔之间密闭;左环形支撑架,套接在所述左壳体外圈部,所述左环形支撑架内具有左环形凸部、左第一外通孔和左第二外通孔,所述左环形凸部将所述左壳体抵顶,所述左第一壳体和左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左第一外空腔;所述左第二壳体和左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左第二外空腔,所述左第一外空腔和左第二外空腔之间密闭;所述左第一内空腔通过所述左第一内通孔与所述左第一外空腔导通,所述左第二内空腔通过所述左第二内通孔与所述左第二外空腔导通;所述左第一外通孔与所述左第一外空腔相导通,所述左第二外通孔与所述左第二外空腔相导通;左活塞气液囊,容置有第一流体,并且通过左导液管与所述左第一外通孔相导通,所述左活塞气液囊具有左活塞推杆;左气液控制阀,卡设在所述左导液管的外侧,调节所述左导液管的管径;右透镜装置,所述右透镜装置包括:右壳体,所述右壳体包括右第一壳体和右第二壳体,所述右第一壳体上具有右第一内通孔,所述右第二壳体上具有右第二内通孔;右薄膜,所述右薄膜封装在所述右第一壳体和右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右第一壳体和右薄膜形成右第一内空腔,所述右第二壳体和右薄膜形成右第二内空腔,所述右第一空腔和右第二空腔之间密闭;右环形支撑架,套接在所述右壳体外圈部,所述右环形支撑架内具有右环形凸部、右第一外通孔和右第二外通孔,所述右环形凸部将所述右壳体抵顶,所述右第一壳体和右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右第一外空腔;所述右第二壳体和右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右第二外空腔,所述右第一外空腔和右第二外空腔之间密闭;所述右第一内空腔通过所述右第一内通孔与所述右第一外空腔导通,所述右第二内空腔通过所述右第二内通孔与所述右第二外空腔导通;所述右第一外通孔与所述右第一外空腔相导通,所述右第二外通孔与所述右第二外空腔相导通;右活塞气液囊,容置有第一流体,并且通过右导液管与所述右第一外通孔相导通,所述右活塞气液囊具有右活塞推杆;右气液控制阀,卡设在所述右导液管的外侧,调节所述右导液管的管径;芯片,用于产生电动机控制数据,左气液控制阀控制数据或右气液控制阀控制数据;所述左气液控制阀在所述左气液控制阀控制数据的控制下改变所述左导液管的管径,或者所述右气液控制阀在所述右气液控制阀控制数据的控制下改变所述右导液管的管径;电动机,与所述芯片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芯片的电动机控制数据;所述电动机控制所述左活塞推杆的第一步进,从而将所述左活塞气液囊中第一注入量的第一流体通过所述左导液管经过所述左第一外通孔向所述左第一外空腔注入,所述第一流体通过所述左第一内通孔流入所述左第一内空腔,所述左薄膜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增大第一定量形变,所述左薄膜的第一曲率增大,从而调节所述左薄膜达到第一缩小控制焦距;所述左第二内空腔中的第二流体在所述左薄膜的挤压下从所述左第二内通孔中流出至所述左第二外空腔,再通过所述左第二外通孔流出;所述电动机控制所述右活塞推杆的第二步进,从而将所述右活塞气液囊中第二注入量的第一流体通过所述右导液管经过所述右第一外通孔向所述右第一外空腔注入,所述第一流体通过所述右第一内通孔流入所述右第一内空腔,所述右薄膜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增大第二定量形变,所述右薄膜的第二曲率增大,从而调节所述右薄膜达到第二缩小控制焦距;所述右第二内空腔中的第二流体在所述右薄膜的挤压下从所述右第二内通孔中流出至所述右第二外空腔,再通过所述右第二外通孔流出;或者,所述电动机控制所述左活塞推杆的第一步进,从而使所述第一流出量的第一流体通过所述左第一内通孔流出从所述左第一内空腔流入左第一外空腔,再通过所述左导液管经过所述左第一外通孔向所述左活塞气液囊抽入,所述左薄膜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减小第一定量形变,所述左薄膜的第一曲率减小,从而调节所述左薄膜达到第一扩大控制焦距;所述第二流体通过所述左第二外通孔进入所述左第二外空腔,再由左第二内通孔进入所述左第二内空腔;所述电动机控制所述右活塞推杆的第二步进,从而使所述第二流出量的第一流体通过所述右第一内通孔流出从所述右第一内空腔流入右第一外空腔,再通过所述右导液管经过所述右第一外通孔向所述右活塞气液囊抽入,所述右薄膜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减小第二定量形变,所述右薄膜的第二曲率减小,从而调节所述右薄膜达到第二扩大控制焦距;所述第二流体通过所述右第二外通孔进入所述右第二外空腔,再由右第二内通孔进入所述右第二内空腔。优选的,所述左第一内通孔、左第二内通孔、右第一内通孔、右第二内通孔的数量均为偶数个;多个所述左第一内通孔等间隔设置在所述左第一壳体上;多个所述右第二内通孔等间隔设置在所述右第二壳体上。优选的,所述左活塞气液囊和右活塞气液囊为均螺旋状或细长状。优选的,所述透镜系统还包括蓝牙模块、体征数据检测模块、语义识别模块和/或定位模块,分别与所述芯片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左第一内通孔、左第二内通孔、右第一内通孔和右第二内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或锥形。优选的,所述左透镜装置还包括左盖板和左底板;所述左盖板盖合在所述左壳体一侧,所述左底板盖合在所述左壳体的另一侧,与所述左盖板扣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右透镜装置还包括右盖板和右底板;所述右盖板盖合在所述右壳体一侧,所述右底板盖合在所述右壳体的另一侧,与所述右盖板扣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盖板和所述右盖板为凸透镜。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盖板、左底板、左薄膜、左活塞气液囊、右盖板、右底板、右薄膜和右活塞气液囊均为可更换器件。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盖板、左底板、右盖板和右底板的材质为玻璃或树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镜系统,能够实现焦距的调节,并且当用户双眼度数不同时,可以通过气液控制阀实现左右透镜装置焦距的精确控制,从而大大提高用户的体验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透镜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透镜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透镜装置的左活塞气液囊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右透镜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右透镜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右透镜装置的右活塞气液囊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透镜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系统包括:左透镜装置,所述左透镜装置包括:左壳体,所述左壳体包括左第一壳体和左第二壳体,所述左第一壳体上具有左第一内通孔,所述左第二壳体上具有左第二内通孔;左薄膜,所述左薄膜封装在所述左第一壳体和左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左第一壳体和左薄膜形成左第一内空腔,所述左第二壳体和左薄膜形成左第二内空腔,所述左第一空腔和左第二空腔之间密闭;左环形支撑架,套接在所述左壳体外圈部,所述左环形支撑架内具有左环形凸部、左第一外通孔和左第二外通孔,所述左环形凸部将所述左壳体抵顶,所述左第一壳体和左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左第一外空腔;所述左第二壳体和左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左第二外空腔,所述左第一外空腔和左第二外空腔之间密闭;所述左第一内空腔通过所述左第一内通孔与所述左第一外空腔导通,所述左第二内空腔通过所述左第二内通孔与所述左第二外空腔导通;所述左第一外通孔与所述左第一外空腔相导通,所述左第二外通孔与所述左第二外空腔相导通;左活塞气液囊,容置有第一流体,并且通过左导液管与所述左第一外通孔相导通,所述左活塞气液囊具有左活塞推杆;左气液控制阀,卡设在所述左导液管的外侧,调节所述左导液管的管径;右透镜装置,所述右透镜装置包括:右壳体,所述右壳体包括右第一壳体和右第二壳体,所述右第一壳体上具有右第一内通孔,所述右第二壳体上具有右第二内通孔;右薄膜,所述右薄膜封装在所述右第一壳体和右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右第一壳体和右薄膜形成右第一内空腔,所述右第二壳体和右薄膜形成右第二内空腔,所述右第一空腔和右第二空腔之间密闭;右环形支撑架,套接在所述右壳体外圈部,所述右环形支撑架内具有右环形凸部、右第一外通孔和右第二外通孔,所述右环形凸部将所述右壳体抵顶,所述右第一壳体和右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右第一外空腔;所述右第二壳体和右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右第二外空腔,所述右第一外空腔和右第二外空腔之间密闭;所述右第一内空腔通过所述右第一内通孔与所述右第一外空腔导通,所述右第二内空腔通过所述右第二内通孔与所述右第二外空腔导通;所述右第一外通孔与所述右第一外空腔相导通,所述右第二外通孔与所述右第二外空腔相导通;右活塞气液囊,容置有第一流体,并且通过右导液管与所述右第一外通孔相导通,所述右活塞气液囊具有右活塞推杆;右气液控制阀,卡设在所述右导液管的外侧,调节所述右导液管的管径;芯片,用于产生电动机控制数据,左气液控制阀控制数据或右气液控制阀控制数据;所述左气液控制阀在所述左气液控制阀控制数据的控制下改变所述左导液管的管径,或者所述右气液控制阀在所述右气液控制阀控制数据的控制下改变所述右导液管的管径;电动机,与所述芯片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芯片的电动机控制数据;所述电动机控制所述左活塞推杆的第一步进,从而将所述左活塞气液囊中第一注入量的第一流体通过所述左导液管经过所述左第一外通孔向所述左第一外空腔注入,所述第一流体通过所述左第一内通孔流入所述左第一内空腔,所述左薄膜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增大第一定量形变,所述左薄膜的第一曲率增大,从而调节所述左薄膜达到第一缩小控制焦距;所述左第二内空腔中的第二流体在所述左薄膜的挤压下从所述左第二内通孔中流出至所述左第二外空腔,再通过所述左第二外通孔流出;所述电动机控制所述右活塞推杆的第二步进,从而将所述右活塞气液囊中第二注入量的第一流体通过所述右导液管经过所述右第一外通孔向所述右第一外空腔注入,所述第一流体通过所述右第一内通孔流入所述右第一内空腔,所述右薄膜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增大第二定量形变,所述右薄膜的第二曲率增大,从而调节所述右薄膜达到第二缩小控制焦距;所述右第二内空腔中的第二流体在所述右薄膜的挤压下从所述右第二内通孔中流出至所述右第二外空腔,再通过所述右第二外通孔流出;或者,所述电动机控制所述左活塞推杆的第一步进,从而使所述左第一内空腔中第一流出量的第一流体通过所述左第一内通孔流出至左第一外空腔,再通过所述左第一外通孔经所述左导液管抽入所述左活塞气液囊中,所述左薄膜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减小第一定量形变,所述左薄膜的第一曲率减小,从而调节所述左薄膜达到第一扩大控制焦距;所述第二流体通过所述左第二外通孔进入所述左第二外空腔,再由左第二内通孔进入所述左第二内空腔;所述电动机控制所述右活塞推杆的第二步进,从而使所述右第一内空腔中第二流出量的第一流体通过所述右第一内通孔流出至所述右第一外空腔,再通过所述右第一外通孔经所述右导液抽入所述右活塞气液囊中,所述右薄膜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减小第二定量形变,所述右薄膜的第二曲率减小,从而调节所述右薄膜达到第二扩大控制焦距;所述第二流体通过所述右第二外通孔进入所述右第二外空腔,再由右第二内通孔进入所述右第二内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系统包括:左透镜装置,所述左透镜装置包括:左壳体,所述左壳体包括左第一壳体和左第二壳体,所述左第一壳体上具有左第一内通孔,所述左第二壳体上具有左第二内通孔;左薄膜,所述左薄膜封装在所述左第一壳体和左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左第一壳体和左薄膜形成左第一内空腔,所述左第二壳体和左薄膜形成左第二内空腔,所述左第一空腔和左第二空腔之间密闭;左环形支撑架,套接在所述左壳体外圈部,所述左环形支撑架内具有左环形凸部、左第一外通孔和左第二外通孔,所述左环形凸部将所述左壳体抵顶,所述左第一壳体和左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左第一外空腔;所述左第二壳体和左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左第二外空腔,所述左第一外空腔和左第二外空腔之间密闭;所述左第一内空腔通过所述左第一内通孔与所述左第一外空腔导通,所述左第二内空腔通过所述左第二内通孔与所述左第二外空腔导通;所述左第一外通孔与所述左第一外空腔相导通,所述左第二外通孔与所述左第二外空腔相导通;左活塞气液囊,容置有第一流体,并且通过左导液管与所述左第一外通孔相导通,所述左活塞气液囊具有左活塞推杆;左气液控制阀,卡设在所述左导液管的外侧,调节所述左导液管的管径;右透镜装置,所述右透镜装置包括:右壳体,所述右壳体包括右第一壳体和右第二壳体,所述右第一壳体上具有右第一内通孔,所述右第二壳体上具有右第二内通孔;右薄膜,所述右薄膜封装在所述右第一壳体和右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右第一壳体和右薄膜形成右第一内空腔,所述右第二壳体和右薄膜形成右第二内空腔,所述右第一空腔和右第二空腔之间密闭;右环形支撑架,套接在所述右壳体外圈部,所述右环形支撑架内具有右环形凸部、右第一外通孔和右第二外通孔,所述右环形凸部将所述右壳体抵顶,所述右第一壳体和右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右第一外空腔;所述右第二壳体和右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右第二外空腔,所述右第一外空腔和右第二外空腔之间密闭;所述右第一内空腔通过所述右第一内通孔与所述右第一外空腔导通,所述右第二内空腔通过所述右第二内通孔与所述右第二外空腔导通;所述右第一外通孔与所述右第一外空腔相导通,所述右第二外通孔与所述右第二外空腔相导通;右活塞气液囊,容置有第一流体,并且通过右导液管与所述右第一外通孔相导通,所述右活塞气液囊具有右活塞推杆;右气液控制阀,卡设在所述右导液管的外侧,调节所述右导液管的管径;芯片,用于产生电动机控制数据,左气液控制阀控制数据或右气液控制阀控制数据;所述左气液控制阀在所述左气液控制阀控制数据的控制下改变所述左导液管的管径,或者所述右气液控制阀在所述右气液控制阀控制数据的控制下改变所述右导液管的管径;电动机,与所述芯片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芯片的电动机控制数据;所述电动机控制所述左活塞推杆的第一步进,从而将所述左活塞气液囊中第一注入量的第一流体通过所述左导液管经过所述左第一外通孔向所述左第一外空腔注入,所述第一流体通过所述左第一内通孔流入所述左第一内空腔,所述左薄膜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增大第一定量形变,所述左薄膜的第一曲率增大,从而调节所述左薄膜达到第一缩小控制焦距;所述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秋峰
申请(专利权)人:邵洁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