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洁茹专利>正文

焦距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83846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2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焦距调节系统,包括:可变焦距透镜装置,用于通过改变薄膜曲率,从而改变可变焦距透镜装置的焦距;测距元件,用于检测视觉距离,生成当前距离数据;芯片,根据测距元件发送的当前距离数据与原有距离数据的距离差计算焦距变化量;根据焦距变化量生成控制数据,改变可变焦距透镜装置的薄膜曲率为控制曲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焦距调节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学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焦距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设备的增多,人们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以及各种不正确的用眼习惯,对眼睛的伤害越来越大,人们对眼镜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人眼在观看不同距离物体时,需要的焦距不同,但现有的用于眼镜的透镜系统的焦距是固定不可调的,用户观看不同距离物体时所用焦距相同,从而给人眼带来不适,用户体验度极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焦距调节系统,能够基于距离变化值实现焦距的精确调节,使用户观看不同距离物体时,使用最适合的焦距,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度。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焦距调节系统,包括:可变焦距透镜装置、测距元件和芯片;所述可变焦距透镜装置和所述测距元件分别于所述芯片相连接;所述可变焦距透镜装置通过改变薄膜曲率,从而改变所述可变焦距透镜装置的焦距,并发送给所述芯片;所述测距元件,用于检测视觉距离,生成当前距离数据,并发送给所述芯片;所述芯片根据所述测距元件发送的当前距离数据与原有距离数据的距离差计算焦距变化量;根据所述焦距变化量生成控制数据,改变所述可变焦距透镜装置的薄膜曲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焦距调节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焦距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焦距调节系统包括:可变焦距透镜装置、测距元件和芯片;所述可变焦距透镜装置和所述测距元件分别与所述芯片相连接;所述可变焦距透镜装置通过改变薄膜曲率,从而改变所述可变焦距透镜装置的焦距,并发送给所述芯片;所述测距元件,用于检测视觉距离,生成当前距离数据,并发送给所述芯片;所述芯片根据所述测距元件发送的当前距离数据与原有距离数据的距离差计算焦距变化量;根据所述焦距变化量生成控制数据,改变所述可变焦距透镜装置的薄膜曲率为控制曲率;其中,所述可变焦距透镜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第一内通孔,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二内通孔;所述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距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焦距调节系统包括:可变焦距透镜装置、测距元件和芯片;所述可变焦距透镜装置和所述测距元件分别与所述芯片相连接;所述可变焦距透镜装置通过改变薄膜曲率,从而改变所述可变焦距透镜装置的焦距,并发送给所述芯片;所述测距元件,用于检测视觉距离,生成当前距离数据,并发送给所述芯片;所述芯片根据所述测距元件发送的当前距离数据与原有距离数据的距离差计算焦距变化量;根据所述焦距变化量生成控制数据,改变所述可变焦距透镜装置的薄膜曲率为控制曲率;其中,所述可变焦距透镜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第一内通孔,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二内通孔;所述薄膜,所述薄膜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壳体和薄膜形成第一内空腔,所述第二壳体和薄膜形成第二内空腔,所述第一内空腔和第二内空腔之间密闭;环形支撑架,套接在所述壳体外圈部,所述环形支撑架内具有环形凸部、第一外通孔和第二外通孔,所述环形凸部将所述壳体抵顶,所述第一壳体和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第一外空腔;所述第二壳体和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第二外空腔,所述第一外空腔和第二外空腔之间密闭;所述第一内空腔通过所述第一内通孔与所述第一外空腔导通,所述第二内空腔通过所述第二内通孔与所述第二外空腔导通;所述第一外通孔与所述第一外空腔相导通,所述第二外通孔与所述第二外空腔相导通;活塞气液囊,容置有第一流体,并且通过导液管与所述第一外通孔相导通,所述活塞气液囊具有活塞推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焦距调节装置还包括电动机,与所述芯片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芯片的控制数据;所述电动机控制所述活塞推杆的第一步进,从而将所述活塞气液囊中第一流体定量的通过所述导液管经过所述第一外通孔向所述第一外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秋峰
申请(专利权)人:邵洁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