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华夏专利>正文

一种设置有集中监控系统的集装箱式换热站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42032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置有集中监控系统的集装箱式换热站组,包括集装箱式换热站,集装箱式换热站包括换热站壳体,换热站壳体内设置有换热系统、补水系统和值班室,换热系统通过管道分别与换热站壳体外部的热源和热用户连通,补水系统通过管道与换热站壳体外部的冷水源连通,值班室内设置有换热站控制柜,换热站控制柜内装有第一信息收发模块,换热系统和补水系统均与换热站控制柜电连接,换热系统连通热用户的回水管道与补水系统连通,换热站壳体上开设有管道对接孔。该集装箱式换热站,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节约空间、安装搬迁快捷、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隔音、排风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Container type heat exchanger station group a set of centralized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Container type heat exchange station grou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t of centralized monitoring system, including container type container type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 station, including heat exchanger shell, heat exchang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exchange system,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the duty room, the heat exchange system through pipes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change of external shell heat source station and heat users, communicated with the cold water supply system for the external shell station through the pipeline, the duty room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transfer station control cabinet, heat transfer station control cabinet is equipped with a first information transceiver module, heat exchanger system and water system and heat transfer station control cabinet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return pipe communicated with the heat exchange system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hot water supply system the user of the heat exchange station is arranged on the casing pipe butt hole. The container type heat exchang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saving space, installation and move fast, high intelligent degree, simple operation, sound insulation, ventilation, can be widely u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有集中监控系统的集装箱式换热站组
本技术属于暖通
,具体涉及一种设置有集中监控系统的集装箱式换热站组。
技术介绍
换热站按供热形式分为直供站和间供站,前者是电厂直接供给用户,温度高,控制难,浪费热能,是最初电厂余热福利供热的产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热力公司开始提高供热质量,才有间供站,这属于集中供热。集中供热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换热站在集中供热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换热站需要建造站房,加大了占地面积,建站所需的审批和土建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传统站房内是不同专业人员交叉作业,站房内设备操作繁复,需培训专业人士进行值守。且目前许多换热站都存在事故风险大、设置分散和不利于管理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另外,换热站还存在着管网水利失调、二次供水侧温度没有加以调控、系统用电耗能大灯缺点,对以上各点实施相应技术改造,都将对建造节能型集中换热站产生积极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设置有集中监控系统的集装箱式换热站组。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设置有集中监控系统的集装箱式换热站组,包括集装箱式换热站,集装箱式换热站包括换热站壳体,换热站壳体内设置有换热系统、补水系统和值班室,换热系统通过管道分别与换热站壳体外部的热源和热用户连通,补水系统通过管道与换热站壳体外部的冷水源连通,值班室内设置有换热站控制柜,换热站控制柜内装有第一信息收发模块,换热系统和补水系统均与换热站控制柜电连接,换热系统连通热用户的回水管道与补水系统连通,换热站壳体上开设有管道对接孔;换热系统连通热用户的供水管道上设置有供水温度传感器、供水压力传感器和电动调节阀,换热系统连通热用户的回水管道上设置有回水温度传感器、回水压力传感器和回水泵,供水温度传感器、供水压力传感器、电动调节阀、回水温度传感器、回水压力传感器和回水泵均与换热站控制柜电连接,换热站控制柜通过第一信息收发模块与供热集控中心连接;所述供热集控中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信息收发模块、防火墙、交换机、监控计算机和显示屏,监控计算机还连接有室外温度传感器。所述补水系统的出水口处设置有过滤器。所述换热站壳体的壳体上设置有隔音棉、保温棉、通风孔、排风扇、照明系统、检修门和消防装置。所述换热站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换热站壳体内的照明系统连接。所述监控计算机还分别与GSM模块、监控中心报警器和打印机连接。所述换热站控制柜内设置有换热站报警器。所述换热系统内还设置有流量传感器、电力参数检测器和远程数据监控接口。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节约空间:各个模块合理分布在集装箱内,相比老式换热站房,节约了大量占地面积。2、安装搬迁快捷:机组可以灵活移动到任何需要供热的地方。机组在出厂前进行冷态运行,到现场后只需找合适位置打好地基后,与外网管道碰头,铺设电缆,即可投入运行。省去了建站所需的审批、土建等费用。3、控制系统智能化:自动完成质调和量调,可实现远程网络监控功能,以达到真正的无人值守。4、操作简单:机组采用触摸屏操作方式,操作人员只需简单培训即可熟练操作。5、隔音效果好:换热站内壁设置的隔音棉能够有效的隔音。6、排风顺畅:集装箱的侧壁上开设的通风孔和排风扇能够通风散热,保证换热站的正常运行。7、便于检修:通过设置在集装箱侧壁上的检修门,使得检修更加方便。该集装箱式换热站,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节约空间、安装搬迁快捷、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隔音、排风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集装箱式换热站与热源、冷水源和热用户的管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集装箱式换热站组与供热集控中心的线路连接示意图。其中,1是换热站壳体;2是换热系统;3是热源;4是热用户;5是补水系统;6是值班室;7是冷水源;8是换热站控制柜;9是回水管道;10是供水管道;11是供水温度传感器;12是供水压力传感器;13是电动调节阀;14是回水温度传感器;15是回水压力传感器;16是回水泵;17是供热集控中心;18是第一信息收发模块;19是第二信息收发模块;20是防火墙;21是交换机;22是监控计算机;23是显示屏;24是过滤器;25是GSM模块;26是监控中心报警器;27是打印机;28是换热站报警器;29是管道对接孔;30是室外温度传感器;31是集装箱式换热站。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2所示,一种设置有集中监控系统的集装箱式换热站组,包括集装箱式换热站31,集装箱式换热站31包括换热站壳体1,换热站壳体1内设置有换热系统2、补水系统5和值班室6,换热系统2通过管道分别与换热站壳体1外部的热源3和热用户4连通,补水系统5通过管道与换热站壳体1外部的冷水源7连通,值班室6内设置有换热站控制柜8,换热站控制柜8内装有第一信息收发模块18,换热系统2和补水系统5均与换热站控制柜8电连接,换热系统2连通热用户4的回水管道9与补水系统5连通,换热站壳体1上开设有管道对接孔29;换热系统2连通热用户4的供水管道10上设置有供水温度传感器11、供水压力传感器12和电动调节阀13,换热系统2连通热用户4的回水管道9上设置有回水温度传感器14、回水压力传感器15和回水泵16,供水温度传感器11、供水压力传感器12、电动调节阀13、回水温度传感器14、回水压力传感器15和回水泵16均与换热站控制柜8电连接,换热站控制柜8通过第一信息收发模块18与供热集控中心17连接;供热集控中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信息收发模块19、防火墙20、交换机21、监控计算机22和显示屏23,监控计算机22还连接有室外温度传感器30。补水系统5的出水口处设置有过滤器24,用于过滤掉水中的杂质,防止杂质在管道内沉积堵塞管道。换热站壳体1的壳体上设置有隔音棉、保温棉、通风孔、排风扇、照明系统、检修门和消防装置。换热站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换热站壳体1内的照明系统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给照明系统供电,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同时照明系统还接入市电系统中,当太能电池板中的电能不够用时,照明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市电系统中。监控计算机22还分别与GSM模块25、监控中心报警器26和打印机27连接。换热站控制柜8内设置有换热站报警器28。换热系统2内还设置有流量传感器、电力参数检测器和远程数据监控接口。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热源3向换热系统2提供热介质,用于与热用户4方向来的低温水进行换热,热源3中还设置有监控系统,监控系统与监控计算机22连接,接受监控计算机的调配;热源3方向来的热介质与热用户4方向来的低温水在换热系统2中进行热交换,热介质温度降低,回到热源3处进行加热升温,低温水温度升高,循环到热用户4处提供热量。补水系统5用于对换热系统2连通热用户4的管道补充水,以弥补水在循环过程中的消耗,保证管道中的水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流量传感器、电力参数检测器、供水温度传感器11、供水压力传感器12、回水温度传感器14和回水压力传感器15将采集到的实时信息传输给换热站控制柜8,换热站控制柜8通过第一信息收发模块18将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供热集控中心的第二信息收发模块19,经过防火墙20阻止非法入侵及病毒攻击,再通过交换机21接入监控计算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设置有集中监控系统的集装箱式换热站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置有集中监控系统的集装箱式换热站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式换热站(31),集装箱式换热站(31)包括换热站壳体(1),换热站壳体(1)内设置有换热系统(2)、补水系统(5)和值班室(6),换热系统(2)通过管道分别与换热站壳体(1)外部的热源(3)和热用户(4)连通,补水系统(5)通过管道与换热站壳体(1)外部的冷水源(7)连通,值班室(6)内设置有换热站控制柜(8),换热站控制柜(8)内装有第一信息收发模块(18),换热系统(2)和补水系统(5)均与换热站控制柜(8)电连接,换热系统(2)连通热用户(4)的回水管道(9)与补水系统(5)连通,换热站壳体(1)上开设有管道对接孔(29);换热系统(2)连通热用户(4)的供水管道(10)上设置有供水温度传感器(11)、供水压力传感器(12)和电动调节阀(13),换热系统(2)连通热用户(4)的回水管道(9)上设置有回水温度传感器(14)、回水压力传感器(15)和回水泵(16),供水温度传感器(11)、供水压力传感器(12)、电动调节阀(13)、回水温度传感器(14)、回水压力传感器(15)和回水泵(16)均与换热站控制柜(8)电连接,换热站控制柜(8)通过第一信息收发模块(18)与供热集控中心(17)连接;所述供热集控中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信息收发模块(19)、防火墙(20)、交换机(21)、监控计算机(22)和显示屏(23),监控计算机(22)还连接有室外温度传感器(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有集中监控系统的集装箱式换热站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式换热站(31),集装箱式换热站(31)包括换热站壳体(1),换热站壳体(1)内设置有换热系统(2)、补水系统(5)和值班室(6),换热系统(2)通过管道分别与换热站壳体(1)外部的热源(3)和热用户(4)连通,补水系统(5)通过管道与换热站壳体(1)外部的冷水源(7)连通,值班室(6)内设置有换热站控制柜(8),换热站控制柜(8)内装有第一信息收发模块(18),换热系统(2)和补水系统(5)均与换热站控制柜(8)电连接,换热系统(2)连通热用户(4)的回水管道(9)与补水系统(5)连通,换热站壳体(1)上开设有管道对接孔(29);换热系统(2)连通热用户(4)的供水管道(10)上设置有供水温度传感器(11)、供水压力传感器(12)和电动调节阀(13),换热系统(2)连通热用户(4)的回水管道(9)上设置有回水温度传感器(14)、回水压力传感器(15)和回水泵(16),供水温度传感器(11)、供水压力传感器(12)、电动调节阀(13)、回水温度传感器(14)、回水压力传感器(15)和回水泵(16)均与换热站控制柜(8)电连接,换热站控制柜(8)通过第一信息收发模块(18)与供热集控中心(17)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华夏张万征张晶洁孙燕子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白华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