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2026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支模,包括:立板,其为长方形板,立板两面均匀分布若干第一固定孔;立板内设置沿所述立板纵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水平杆,其垂直立板水平设置在所述立板之间,水平杆两边设置侧翼,侧翼包括上侧翼和平行上侧翼并设置在所述上侧翼下方的下侧翼,下侧翼上设置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与上侧翼之间设置U形支撑件;水平杆两端设置对接管,对接管与第一固定孔适配;套管,其垂直设置在所述水平杆下端,并位于立板之间;套管包括外套管和贴合所述外套管内壁设置的内套管,外套管下端设置支撑块;外套管上设置第一定位孔,内套管上设置多个与第一定位孔适配的第二定位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强,安全性高。

High formwor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ormwork, including its vertical plate, rectangular plate, vertical plate on both sides evenly distribut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fixing hole; vertical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through hole along the vertical plate extending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the horizontal bar, the vertical plate is horizontally arranged on the vertical plate, the horizontal bar on both sides set the flank, including flanking the top side of the wing and parallel and arranged on the top side of the wing under the wing below the top side of the wing, the lower wing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fixing holes between second fixing hole and the upper wing set U shaped supporting piece; the horizontal rod ends are arranged to take over, to take over with the first fixing hole adapter sleeve, lower end; the vertically arranged on the horizontal bar, and between the vertical plate comprises an inner casing; the casing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tube and fit the outer set, the outer tub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block; the first positioning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tube, the inner sleeve A plurality of second locating holes matched with the first positioning hole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stability, strong bearing capacity and high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支模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高支模。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需要采用高支模,而高支模是指支模高度大于或等于4.5m时的支模作业。高支模的高度参差不齐,有几米的,也有十几米的,甚至有高达几十米,因为高支模高度的存在,一旦高支模的支撑系统不够稳固,很容易发生系统支架坍塌,造成在上面作业人员的群死群伤,酿成较大、甚至重大的施工安全事故。因此,高支模的支架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是相当关键的,它是整个高支模的安全支撑性能,整个施工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工程建筑是否中达标的关键性因素,高支模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是施工作业必须要保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支模,其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强,安全性高。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高支模,包括:立板,其为长方形板,所述立板两面均匀分布若干第一固定孔;所述立板内设置沿所述立板纵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设置为至少2个。水平杆,其垂直所述立板水平设置在所述立板之间,所述水平杆两边设置侧翼,所述侧翼包括上侧翼和平行所述上侧翼并设置在所述上侧翼下方的下侧翼,所述下侧翼上设置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上侧翼之间设置U形支撑件;所述水平杆两端设置对接管,所述对接管与所述第一固定孔适配。套管,其垂直设置在所述水平杆下端,并位于所述立板之间;所述套管包括外套管和贴合所述外套管内壁设置的内套管,所述外套管下端设置支撑块;所述外套管上设置第一定位孔,所述内套管上设置多个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适配的第二定位孔。优选的是,所述水平杆的对接管上设置紧固件。优选的是,所述支撑块为上、下端面皆为平面的梯形圆台,所述支撑块下端面的直径较所述上端面的直径大至少4倍。优选的是,所述U形支撑件上设置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适配的第三固定孔。优选的是,相邻所述第三固定孔处设置U形定位销,所述U形定位销连接端处设置弹簧,以使所述U形定位销可延展变形。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定位孔处设置固定销,以使所述套管高度可调。优选的是,所述立板之间所述套管的数量设置为至少2个。优选的是,所述立板两面对称设置加强筋。优选的是,所述高支模由多个所述立杆、水平杆和套管构成的支撑架组合而成。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立板是整个高支模系统的有效支撑体,所述立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使得所述立板的有效承载面积较大,以形成底端的有力支撑;所述立板可采用混凝土压制而成,也可利用工业废料制造而成;同时所述立板内设置的贯穿整个所述立板的通孔,使所述立板的重量减轻不少,以致所述立板在搬运时较为省力;所述通孔内可设置钢管,以增大所述立板的强度及承载能力;所述水平杆连接在所述立板之间,两个苏所述水平杆可通过所述对接管连接,所述对接管可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使所述对接管下方具备支撑,防止对接管处悬空,以致所述水平杆接头处断开;所述内套管可在所述外套管内上下调动,以使所述套管长度可调;所述套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并置于所述U形支撑件内,以形成所述套管与所述水平杆的连接关系;所述套管下端设置的支撑块可使所述套管支撑上端杆件时,更加稳固,承载受压能力更强,使所述高支模具有更加稳定牢固的框架,从而使所述高支模更具备安全性,稳定性,承载强度高等特性。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高支模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水平杆对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支模,包括:立板100,其为长方形板,所述立板100两面均匀分布若干第一固定孔101;所述立板100内设置沿所述立板100纵向延伸的第一通孔102,所述第一通孔102的数量设置为至少2个。水平杆200,其垂直所述立板100水平设置在所述立板100之间,所述水平杆200两边设置侧翼201,所述侧翼201包括上侧翼202和平行所述上侧翼202并设置在所述上侧翼202下方的下侧翼203,所述下侧翼203上设置第二固定孔204,所述第二固定孔204与所述上侧翼202之间设置U形支撑件205;所述水平杆200两端设置对接管206,所述对接管206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01适配。套管300,其垂直设置在所述水平杆200下端,并位于所述立板100之间;所述套管300包括外套管301和贴合所述外套管301内壁设置的内套管302,所述外套管301下端设置支撑块303;所述外套管301上设置第一定位孔304,所述内套管302上设置多个与所述第一定位孔304适配的第二定位孔305。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立板100是整个高支模系统的有效支撑体,所述立板10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使得所述立板100的有效承载面积较大,以形成底端的有力支撑;所述立板100可采用混凝土压制而成,也可利用工业废料制造而成;同时所述立板100内设置的贯穿整个所述立板的第一通孔102,使所述立板100的重量减轻不少,以致所述立板100在搬运时较为省力;所述第一通孔102内可设置钢管,以增大所述立板的强度及承载能力;所述水平杆200连接在所述立板之间,两个苏所述水平杆200可通过所述对接管206连接,所述对接管206可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孔304内,使所述对接管206下方具备支撑,防止对接管206处悬空,以致所述水平杆200接头处断开;所述内套管302可在所述外套管301内上下调动,以使所述套管300长度可调;所述套管300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204,并置于所述U形支撑件205内,以形成所述套管300与所述水平杆200的连接关系;所述套管还可呈左右相错分布,用于支撑所述水平杆;所述套管300下端设置的支撑块303可使所述套管300支撑上端杆件时,更加稳固,承载受压能力更强,使所述高支模具有更加稳定牢固的框架,从而使所述高支模更具备安全性,稳定性,承载强度高等特性。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水平杆200的对接管206上设置紧固件。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对接管206适配所述水平杆200,所述对接管206用于连接所述水平杆200,在所述对接管206上设置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可选择紧固螺栓等可拆卸的紧固件,将两根所述水平杆200连接在一起,以使所述水平杆200的连接稳定牢固,防止其因外拉力或压力的作用再接头处断开。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块303为上、下端面皆为平面的梯形圆台,所述支撑块303下端面的直径较所述上端面的直径大至少4倍。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块303位于所述套管的下方,是所述套管300保证稳定性的基础,同时也防止所述套管300承载过大导致下沉,防止所述套管300支撑失衡;所述下端面直径的设置决定了整个支撑块303的稳定性,及所含套管300的承载能力,所述下端面直接设置的相对较大,使所述支撑块303稳定性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支模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支模,其中,包括:立板,其为长方形板,所述立板两面均匀分布若干第一固定孔;所述立板内设置沿所述立板纵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设置为至少2个;水平杆,其垂直所述立板水平设置在所述立板之间,所述水平杆两边设置侧翼,所述侧翼包括上侧翼和平行所述上侧翼并设置在所述上侧翼下方的下侧翼,所述下侧翼上设置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上侧翼之间设置U形支撑件;所述水平杆两端设置对接管,所述对接管与所述第一固定孔适配;套管,其垂直设置在所述水平杆下端,并位于所述立板之间;所述套管包括外套管和贴合所述外套管内壁设置的内套管,所述外套管下端设置支撑块;所述外套管上设置第一定位孔,所述内套管上设置多个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适配的第二定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支模,其中,包括:立板,其为长方形板,所述立板两面均匀分布若干第一固定孔;所述立板内设置沿所述立板纵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设置为至少2个;水平杆,其垂直所述立板水平设置在所述立板之间,所述水平杆两边设置侧翼,所述侧翼包括上侧翼和平行所述上侧翼并设置在所述上侧翼下方的下侧翼,所述下侧翼上设置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上侧翼之间设置U形支撑件;所述水平杆两端设置对接管,所述对接管与所述第一固定孔适配;套管,其垂直设置在所述水平杆下端,并位于所述立板之间;所述套管包括外套管和贴合所述外套管内壁设置的内套管,所述外套管下端设置支撑块;所述外套管上设置第一定位孔,所述内套管上设置多个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适配的第二定位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支模,其中,所述水平杆的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先跃肖逸邹大军郭英政曹强刘传庆梁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