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互通立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41898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互通立交系统,包括立交结构和慢行结构,慢行结构布设在立交结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互通式立交结合下沉式道路,解决立交设计建筑高、层次多、左转绕行距离长等问题,包括立交结构和慢行结构,该立交系统层次少、左转无需绕行,能降低建筑高度,减少工程投资。

A New Interchange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ew interchange system, including overpass structure and slow structure, slow structural layout in the overpass structure above, the interchange with the sunken Road, solve the overpass design level, high building, turn left problem of long distance round, including overpass structure and slow the structure. Interchange system a few levels, left without bypass, can reduce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reduce the project inves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互通立交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互通立交系统,属于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道路设计方案。
技术介绍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许多城市快速路的建设愈发迅速,完善城市道路交叉口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城市立交设计都能较好的解决直行和右转问题,而左转往往成为难题,国内城市道路交叉口立交方式很多,但都存在一些问题:菱形立交存在较多的冲突点;苜蓿叶型立交用地较大;涡轮型立交和全直连式立交层数多,跨线桥梁长,造价高。总体而言,传统的立交层次多,左转车道需要绕行较长距离,占地大,导致工程造价大,且对环境的破坏较大,不利于城市的景观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互通立交系统,以互通式立交结合下沉式道路,解决立交设计建筑高、层次多、左转绕行距离长等问题,包括立交结构和慢行系统,该立交系统层次少、左转无需绕行,能降低建筑高度,减少工程投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互通立交系统,包括立交结构和慢行结构,立交结构包括第一干道、第二干道、第三干道和第四干道,四条干道的入口分别布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其中,四条干道的第一个分流点处均设有单向的第一左转道路和第一右转道路,第一右转道路的出口与此干道逆时针方向相邻的干道入口相邻,第一左转道路的第一个分流点处均设有单向的第二左转道路和直行道路,第二左转道路与此干道逆时针方向相邻的干道的直行道路在合流点处汇合形成支路,支路的出口与此干道入口正对方向的干道的第一右转道路的出口汇合,直行道路与此干道顺时针方向相邻的干道的第二左转道路在合流点处汇合形成支路,支路的出口与此干道逆时针方向相邻的干道的第一右转道路出口汇合;其中,第一干道的第一左转道路和第三干道的第一左转道路均布设在地下一层,第二干道和第四干道的直行道路中间部分、第一干道和第三干道的支路均为地下一层至地面的过渡段,第二干道和第四干道的支路布设在地面,第二干道的第一左转道路的入口、第二干道的直行道路、第四干道的第一左转道路的入口和第四干道的直行道路均布设在地面;慢行结构布设在立交结构上方,包括分别第一慢行右转道、第二慢行右转道、第三慢行右转道和第四慢行右转道,第一慢行右转道布设在第二干道的第一右转道外侧,第二慢行右转道布设在第一干道的第一右转道外侧,第三慢行右转道布设在第四干道的第一右转道外侧,第四慢行右转道布设在第三干道的第一右转道外侧;慢行结构还包括方形结构道路,其布设在慢行结构的中心位置,第一慢行右转道、第二慢行右转道、第三慢行右转道和第四慢行右转道分别通过四条天桥与方形结构道路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一干道包括东北向右转道、东南方向左转道和东西方向直行道,第二干道包括南东向右转道、南西方向左转道和南北方向直行道,第三干道包括西南方向右转道、西北方向左转道和西东方向直行道,第四干道包括北西方向右转道、北东方向左转道和北南方向直行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东南方向左转道和东西方向直行道在第一分流点处与东北方向右转道分流,东南方向左转道在第二分流点处与东西方向直行道分流;南西方向左转道和南北方向直行道在第三分流点处与南东方向右转道分流,南西方向左转道在第四分流点处与南北方向直行道分流;西北方向左转道和西东方向直行道在第五分流点处与西南方向右转道分流,西北方向左转道在第六分流点处与西东方向直行道分流;北东方向左转道和北南方向直行道在第七分流点处与北西方向右转道分流,北东方向左转道在第八分流点处与北南方向直行道分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西东方向直流道在第一合流点处与南东方向右转道合流,北东方向左转道在第二合流点处与西东方向直流道合流;南北方向直流道在第三合流点处与东北方向右转道合流,西北方向左转道在第四合流点处与南北方向直流道合流;东西方向直流道在第五合流点处与北西方向右转道合流,南西方向左转道在第六合流点处与东西方向直流道合流;北南方向直流道在第七合流点处与西南方向右转道合流,东南方向左转道在第八合流点处与北南方向直流道合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南北方向直行道先上跨后下穿北南方向直行道,西东方向直行道先下穿后上跨东西方向直行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第一慢行右转道为南东方向右转慢行道,第二慢行右转道为东北方向右转慢行道,第三慢行右转道为北西方向右转慢行道,第四慢行右转道为西南方向右转慢行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南北方向直行道中间部分向第三干道入口方向膨大,北南方向直行道中间部分向第一干道入口方向膨大,东西方向直行道中间部分向第二干道入口方向膨大,西东方向直行道中间部分向第四干道入口方向膨大。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立交结构占地面积小,快速路系统全定向、绕行少,立交建筑高度低,降噪效果好,布局紧凑、用地省,避免了互通式立交层数多、造价高等缺点,保证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运行效率的同时减少工程投资。慢行系统完善,非机动车及行人可以有序安全通行,绕行较少。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慢行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分流点,2为第二分流点,3为第三分流点,4为第四分流点,5为第五分流点,6为第六分流点,7为第七分流点,8为第八分流点,9为第一合流点,10为第二合流点,11为第三合流点,12为第四合流点,13为第五合流点,14为第六合流点,15为第七合流点,16为第八合流点,17为第一干道,18为第二干道,19为第三干道,20为第四干道,21为第一慢行右转道,22为第二慢行右转道,23为第三慢行右转道,24为第四慢行右转道。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技术特征:第一分流点1,第二分流点2,第三分流点3,第四分流点4,第五分流点5,第六分流点6,第七分流点7,第八分流点8,第一合流点9,第二合流点10,第三合流点11,第四合流点12,第五合流点13,第六合流点14,第七合流点15,第八合流点16,第一干道17,第二干道18,第三干道19,第四干道20,第一慢行右转道21,第二慢行右转道22,第三慢行右转道23,第四慢行右转道2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互通立交系统,包括立交结构和慢行结构,立交结构包括第一干道、第二干道、第三干道和第四干道,四条干道的入口分别布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其中,四条干道的第一个分流点处均设有单向的第一左转道路和第一右转道路,第一右转道路的出口与此干道逆时针方向相邻的干道入口相邻,第一左转道路的第一个分流点处均设有单向的第二左转道路和直行道路,第二左转道路与此干道逆时针方向相邻的干道的直行道路在合流点处汇合形成支路,支路的出口与此干道入口正对方向的干道的第一右转道路的出口汇合,直行道路与此干道顺时针方向相邻的干道的第二左转道路在合流点处汇合形成支路,支路的出口与此干道逆时针方向相邻的干道的第一右转道路出口汇合;其中,第一干道的第一左转道路和第三干道的第一左转道路均布设在地下一层,第二干道和第四干道的直行道路中间部分、第一干道和第三干道的支路均为地下一层至地面的过渡段,第二干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互通立交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互通立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交结构和慢行结构,立交结构包括第一干道、第二干道、第三干道和第四干道,四条干道的入口分别布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其中,四条干道的第一个分流点处均设有单向的第一左转道路和第一右转道路,第一右转道路的出口与此干道逆时针方向相邻的干道入口相邻,第一左转道路的第一个分流点处均设有单向的第二左转道路和直行道路,第二左转道路与此干道逆时针方向相邻的干道的直行道路在合流点处汇合形成支路,支路的出口与此干道入口正对方向的干道的第一右转道路的出口汇合,直行道路与此干道顺时针方向相邻的干道的第二左转道路在合流点处汇合形成支路,支路的出口与此干道逆时针方向相邻的干道的第一右转道路出口汇合;其中,第一干道的第一左转道路和第三干道的第一左转道路均布设在地下一层,第二干道和第四干道的直行道路中间部分、第一干道和第三干道的支路均为地下一层至地面的过渡段,第二干道和第四干道的支路布设在地面,第二干道的第一左转道路的入口、第二干道的直行道路、第四干道的第一左转道路的入口和第四干道的直行道路均布设在地面;慢行结构布设在立交结构上方,包括分别第一慢行右转道、第二慢行右转道、第三慢行右转道和第四慢行右转道,第一慢行右转道布设在第二干道的第一右转道外侧,第二慢行右转道布设在第一干道的第一右转道外侧,第三慢行右转道布设在第四干道的第一右转道外侧,第四慢行右转道布设在第三干道的第一右转道外侧;慢行结构还包括方形结构道路,其布设在慢行结构的中心位置,第一慢行右转道、第二慢行右转道、第三慢行右转道和第四慢行右转道分别通过四条天桥与方形结构道路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互通立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交结构和慢行结构,立交结构包括第一干道、第二干道、第三干道和第四干道,四条干道的入口分别布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其中,四条干道的第一个分流点处均设有单向的第一左转道路和第一右转道路,第一右转道路的出口与此干道逆时针方向相邻的干道入口相邻,第一左转道路的第一个分流点处均设有单向的第二左转道路和直行道路,第二左转道路与此干道逆时针方向相邻的干道的直行道路在合流点处汇合形成支路,支路的出口与此干道入口正对方向的干道的第一右转道路的出口汇合,直行道路与此干道顺时针方向相邻的干道的第二左转道路在合流点处汇合形成支路,支路的出口与此干道逆时针方向相邻的干道的第一右转道路出口汇合;其中,第一干道的第一左转道路和第三干道的第一左转道路均布设在地下一层,第二干道和第四干道的直行道路中间部分、第一干道和第三干道的支路均为地下一层至地面的过渡段,第二干道和第四干道的支路布设在地面,第二干道的第一左转道路的入口、第二干道的直行道路、第四干道的第一左转道路的入口和第四干道的直行道路均布设在地面;慢行结构布设在立交结构上方,包括分别第一慢行右转道、第二慢行右转道、第三慢行右转道和第四慢行右转道,第一慢行右转道布设在第二干道的第一右转道外侧,第二慢行右转道布设在第一干道的第一右转道外侧,第三慢行右转道布设在第四干道的第一右转道外侧,第四慢行右转道布设在第三干道的第一右转道外侧;慢行结构还包括方形结构道路,其布设在慢行结构的中心位置,第一慢行右转道、第二慢行右转道、第三慢行右转道和第四慢行右转道分别通过四条天桥与方形结构道路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互通立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干道包括东北向右转道、东南方向左转道和东西方向直行道,第二干道包括南东向右转道、南西方向左转道和南北方向直行道,第三干道包括西南方向右转道、西北方向左转道和西东方向直行道,第四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明陈帅杨建超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