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1857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1:16
一种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其当防止编织纱线余端部脱线时编织纱线难以断开,能牢固地防止编织纱线余端部脱线。在各针床(FB、BB)的编织宽度方向之中,当将编织针的配置了叶片的一侧规定为叶片侧(D1),将不配置叶片的一侧规定为逆叶片侧(D2)时,具备:在被卡定在第一针床(FB)或者第二针床(BB)上的已存编织物部的线圈之中,编织在处于编织纱线的切换位置的特定线圈(11)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第一线圈(1)的工序A;在第一线圈上进行贴补,编织从第一线圈拉出的第二线圈(2)的工序B;通过将第二线圈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第一线圈上,防止编织纱线余端部(5)脱线的工序C,工序B的贴补,是使供纱口(9)从逆叶片侧向叶片侧移动地进行的。

Method of preventing yarn from being broken off

A method of preventing yarn from being broken off, which prevents yarn from being broken off at the end of the knitting yarn when it prevents the end of the braided yarn from being disconnected. In the bar (FB, BB) of the knitting width direction, when the knitting needle configuration provides side blade is the blade side (D1), the provisions will not be configured for one side leaf blade inverse side (D2), has being fixed to the first needle (FB) or second BB (bed on the existing fabric) of coil, coil in the switch position in specific weaving yarn (11) of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first continuous coil coil (1) of the A family in the process; the first coil, second coil weave from the first coil (2) pulled out of the process by B; the second coil directly or indirectly fixed on the first coil, to prevent the yarn end more than C (5) process off-line process, B supplement, is to make the yarn supply port (9) moving from lateral side of the leaf blade inver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其在使用横编机编织编织物时,使得在编织物的编织途中通过切换编织纱线产生的编织纱线余端部不脱线。
技术介绍
在具有条纹花纹、嵌花花纹等的编织物中,在编织物的编织途中进行编织纱线的切换。在此编织纱线切换的部分中,具有向由切换前的编织纱线编织的编织物部导入切换后的编织纱线的入线部和从由切换前的编织纱线编织的编织物部的终端拉出其编织纱线的出线部,需要在这些入线部及出线部中使得编织纱线不脱线露出。本申请人提出了在横编机中进行此防止脱线的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当使用具备编织针的横编机编织编织物时防止在切换编织纱线时产生的编织纱线余端部脱线的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该编织针在具有钩的针主体的一方的侧面上具有移圈用的叶片。更具体地讲,在各针床的编织宽度方向之中,将配置编织针的叶片的一侧规定为叶片侧,将不配置叶片的一侧规定为逆叶片侧,进行了下述[1]~[3]。[1]使供纱口从叶片侧向逆叶片侧移动,并对作为被卡定在针床上的已存编织物部的线圈之一的特定线圈进行贴补,编织从特定线圈拉出的第一新线圈。[2]使用与上述[1]相同的供纱口,编织在特定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第二新线圈。[3]使第一新线圈和第二新线圈相互重叠。在此,所谓贴补,是指如下的公知的编织技术:使被卡定在针床X的编织针XX上的线圈P向与针床X相向的针床Y的编织针YY移动,同时将从线圈P拉出的线圈Q编织在编织针XX上。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566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根据专利文献1的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虽然能使编织纱线余端部牢固地防止脱线,但是,如果进行防止脱线的编织纱线的强度低,则存在着在防止脱线的编织的途中编织纱线断开了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做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其当防止编织纱线余端部脱线时编织纱线难以断开,能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牢固地防止编织纱线余端部脱线。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者们,研究了在专利文献1的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中编织纱线断开的各种原因。其结果,得到了如下的认识:当在特定线圈上进行贴补而形成第一新线圈时,使供纱口从叶片侧向逆叶片侧移动地进行贴补是其原因。如果使供纱口从叶片侧向逆叶片侧移动地进行贴补,则以第一新线圈的沉降弧(连接线圈和线圈之间的部分)束缚特定线圈的两个沉降弧的方式缠上(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的S1)。通过此沉降弧彼此的缠绕来牢固地防止编织纱线脱线,相反,因为编织纱线变得难以动,所以在贴补后的编织中当形成新的线圈时在编织纱线上作用了大的张力。基于上述认识本专利技术者们完成了以下所示的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其使用横编机,防止在编织物的编织的途中通过切换编织纱线产生的编织纱线余端部脱线,该横编机具备在前后相向的第一针床及第二针床和供给编织纱线的供纱口,被设置在上述第一针床及上述第二针床上的编织针是在具有钩的针主体的一方的侧面上具有移圈用的叶片的编织针,该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各针床的编织宽度方向之中,当将上述编织针的配置了上述叶片的一侧规定为叶片侧,将不配置上述叶片的一侧规定为逆叶片侧时,具备:在被卡定在上述第一针床或者上述第二针床上的已存编织物部的线圈之中,编织在处于编织纱线的切换位置的特定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第一线圈的工序A;在上述第一线圈上进行贴补,编织从上述第一线圈拉出的第二线圈的工序B;通过将上述第二线圈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上述第一线圈上,防止上述编织纱线余端部脱线的工序C,上述工序B的贴补,是使上述供纱口从上述逆叶片侧向上述叶片侧移动地进行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以举出以下的方式,即,在工序C中,通过将上述第二线圈重叠在上述第一线圈上并编织在该重叠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线圈,将上述第二线圈直接固定在上述第一线圈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的一个方式,可以举出以下的方式,即,在工序C中,通过编织在上述第二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第三线圈并将上述第三线圈重叠在上述第一线圈上,编织在该重叠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线圈,将上述第一线圈间接地固定在上述第二线圈上。[专利技术的效果]在具备具有移圈用的叶片的编织针的横编机中,第一针床的编织针的钩和第二针床的编织针的钩并不是真正正面地相向,例如与第一针床的编织针相向的第二针床的编织针,相对于第一针床的编织针,被配置在向第一针床的编织针的具有叶片的一侧偏移了的位置。因此,当在第一线圈上进行贴补编织第二线圈时,通过使供纱口向叶片侧移动或者向逆叶片侧移动,第二线圈的沉降弧的相对于第一线圈的沉降弧的缠绕方法不同。在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中,与专利文献1的技术相反,使供纱口从逆叶片侧朝向叶片侧移动地在第一线圈上进行贴补,第二线圈的沉降弧以束缚第一线圈的两个沉降弧的方式不缠绕。因此,由于即使在贴补后形成新的线圈,也难以对编织纱线局部地作用大的张力,所以能抑制在防止脱线的途中编织纱线断开。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能牢固地防止编织纱线余端部脱线。这是因为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如后述的实施方式所示,在编织纱线余端部形成结子。将第二线圈直接固定在第一线圈上的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特别适合于进行入线时,能漂亮地做成入线部。将第二线圈间接地固定在第一线圈上的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特别适合于进行出线时,能漂亮地做成出线部。附图说明图1是有关实施方式1的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的编织工序图。图2是根据图1的编织工序图来防止脱线的编织纱线余端部的附近的线圈图。图3是有关实施方式2的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的编织工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实施方式1>在实施方式1中,基于图1的编织工序图,说明将从第二供纱口9供给的第二编织纱线Y2相对于由从第一供纱口8供给的第一编织纱线Y1编织的已存编织物部10进行入线的例子。第一编织纱线Y1和第二编织纱线Y2,能利用颜色、种类不同的编织纱线。图1中的“S+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FB表示前针床,BB表示后针床。图1的编织针,是由针舌的摆动来开闭被设置在针主体的前端的钩的舌针,在针主体的一方的侧面上设置了移圈用的叶片。在FB、BB的编织宽度方向之中,将配置了舌针的叶片的一侧规定为叶片侧D1,将不配置叶片的一侧规定为逆叶片侧D2。在本例的横编机的情况下,FB中的纸面右侧是叶片侧D1,纸面左侧是逆叶片侧D2,在BB中,纸面左侧是叶片侧D1,纸面右侧是逆叶片侧D2。在S0中,表示了由从第一供纱口8供给的第一编织纱线Y1在FB上编织了已存编织物部10的状态。从此状态使用供给第二编织纱线Y2的第二供纱口9进行入线。在S1中,在已存编织物部10的线圈之中,选择编织纱线的切换位置即第二编织纱线Y2中的开始编织的位置的线圈(从左数第4号的线圈)作为特定线圈11,与此特定线圈11连续地开始在已存编织物部10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新的编织物部的编织。首先,将第二供纱口9向纸面右侧(FB中的叶片侧D1)移动,编织在特定线圈11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第一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其使用横编机,防止在编织物的编织的途中通过切换编织纱线产生的编织纱线余端部脱线,该横编机具备在前后相向的第一针床及第二针床和供给编织纱线的供纱口,被设置在上述第一针床及上述第二针床上的编织针是在具有钩的针主体的一方的侧面上具有移圈用的叶片的编织针,该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各针床的编织宽度方向之中,当将上述编织针的配置了上述叶片的一侧规定为叶片侧,将不配置上述叶片的一侧规定为逆叶片侧时,具备:在被卡定在上述第一针床或者上述第二针床上的已存编织物部的线圈之中,编织在处于编织纱线的切换位置的特定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第一线圈的工序A;在上述第一线圈上进行贴补,编织从上述第一线圈拉出的第二线圈的工序B;通过将上述第二线圈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上述第一线圈上,防止上述编织纱线余端部脱线的工序C,上述工序B的贴补,是使上述供纱口从上述逆叶片侧向上述叶片侧移动地进行的。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04 JP 2016-0753931.一种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其使用横编机,防止在编织物的编织的途中通过切换编织纱线产生的编织纱线余端部脱线,该横编机具备在前后相向的第一针床及第二针床和供给编织纱线的供纱口,被设置在上述第一针床及上述第二针床上的编织针是在具有钩的针主体的一方的侧面上具有移圈用的叶片的编织针,该编织纱线的防止脱线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各针床的编织宽度方向之中,当将上述编织针的配置了上述叶片的一侧规定为叶片侧,将不配置上述叶片的一侧规定为逆叶片侧时,具备:在被卡定在上述第一针床或者上述第二针床上的已存编织物部的线圈之中,编织在处于编织纱线的切换位置的特定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第一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秀树小野田丰广岛崎宜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