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驱动机构及交错组合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1227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动驱动机构及交错组合驱动装置,该联动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可沿第一导轨移动,所述安装座设有第一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固部;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第一驱动座,所述第一驱动座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可沿第二导轨移动;及第二驱动座,所述第二驱动座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可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该联动驱动机构及交错组合驱动装置能满足具有较高的静态受力、耐冲击强度,大大减少了驱座横向各受力部的冲击断裂风。

Linkage driving mechanism and staggered combination driv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nkage driving mechanism and staggered combination driving device, the driv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mounting seat linkage, the mounting seat can move along the first track, the moun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first connection part arranged opposite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the first the connect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two connecting rod, one end of one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is rotatably connected; the first driving seat, the first driving seat and the other e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can move along the guide rail second; and two driving seat. The second driving sea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rotatably connected, and can move along the guide rail second. The linkage driving mechanism and the staggered combination driving device can meet the higher static force and impact strength, and greatly reduce the impact fracture wind of the lateral force part of the driving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动驱动机构及交错组合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驱动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联动驱动机构及交错组合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双向拉伸是高端塑料薄膜加工领域的一种先进的加工工艺,在工艺温度环境下,通过机械设备把塑料薄膜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连续拉伸,从而获得所需的产品厚度及在两方向分别形成合适的物理强度及热收缩特性得到改良的薄膜产品。基于目前普遍的技术应用,塑料薄膜行业绝大部分的加工手段均采用顺序两步拉伸方式,即先对薄膜厚片进行纵向拉伸,然后再进行横向拉伸。每一拉伸工序都经历了一次加热-拉伸-冷却的循环过程;而同步拉伸就是实现薄膜在烘箱里,在合适的工艺环境下进行纵向与横向同时拉伸,可以提高产品性能。传统的联动驱动机构无法满足具有较高的静态受力、耐冲击强度的驱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联动驱动机构及交错组合驱动装置,能满足具有较高的静态受力、耐冲击强度,大大减少了驱动座横向各受力部的冲击断裂风险。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联动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可沿第一导轨移动,所述安装座设有第一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固部;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第一驱动座,所述第一驱动座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可沿第二导轨移动;及第二驱动座,所述第二驱动座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可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上述联动驱动机构使用时,安装座可沿第一导轨移动,第一驱动座、第二驱动座可沿第二导轨移动,安装座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驱动座可转动连接、并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驱动座可转动连接,进而根据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之间间距的变化,自动调整安装座与第一驱动座之间的间隔距离、安装座与第二驱动座之间的间隔距离及第一驱动座与第二驱动座之间的间隔距离可调,而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之间的间隔距离可根据不同的产品及工艺需求进行调整,进而可以满足多种薄膜产品的拉伸生产需求;同时第一驱动座与第二驱动座之间驱动效应还是运动轨迹保持协调联动的状态,进而带动薄膜进行拉伸时运行更加平稳,大大减少了驱座横向各受力部的冲击断裂风险。该联动驱动机构能满足具有较高的静态受力、耐冲击强度,大大减少了驱动座横向各受力部的冲击断裂风险。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连杆组件及第三驱动座,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座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座及所述第二驱动座之间,所述第三驱动座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可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由于通过第二连杆组件在第一驱动座与第二驱动座之间加装可联动的第三驱动座,构成的等腰三角形连杆机构,使第三驱动座无论是驱动效应还是运动轨迹完全与第一后驱座及第二驱动座保持协调联动的状态,使第三驱动座与第一驱动座之间的间距或/和第三驱动座与第二驱动之间的间距可随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之间的间距变化而调整。这样在薄膜拉伸/松弛工艺在实施上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而在原位置没有了轴承组的第三驱动座为相邻第一驱动座及第二驱动座的导向轴承提供了空间,其轴承外径可实现倍增,使机构运行更加平稳,同时在宽度等参数相同情况下,可以能减少薄膜弓形现象,减小薄膜两侧的废边料,提高薄膜拉伸质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相互配合使所述第一驱动座、所述第二驱动座及第三驱动座沿同一导轨轨迹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滚轮组件,所述第三驱动座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导轨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座的端部;且所述第一滚轮靠近所述第一驱动座设置,所述第二滚轮靠近所述第二驱动座设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座设有安装所述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的安装体,所述安装体向远离所述安装座的方向凸出形成凹口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滚轮组件及第三滚轮组件,所述第一驱动座通过所述第二滚轮组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导轨移动,所述第二驱动座通过所述第三滚轮组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导轨移动;所述第二滚轮组件包括第四滚轮、第五滚轮及第六滚轮,所述第四滚轮靠近所述第一连杆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座的一端,所述第五滚轮与所述第六滚轮远离所述第一连杆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五滚轮与所述第六滚轮相互错开、且与所述第四滚轮配合形成第二卡槽;所述第三滚轮组件包括第七滚轮、第八滚轮及第九滚轮,所述第七滚轮靠近所述第二连杆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座的一端,所述第八滚轮与所述第九滚轮远离所述第二连杆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座的另一端,所述第八滚轮与所述第九滚轮相互错开、且与所述第七滚轮配合形成第三卡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滚轮与所述第六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座的两侧、且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八滚轮与所述第九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座的两侧、且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五滚轮与所述第八滚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第六滚轮与所述第九滚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六滚轮与所述第一滚轮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第八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可转动安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的第一夹爪及与所述第一夹爪可弹性复位配合的第一弹性机构,所述第一夹爪的一端设有第一施力部、另一端设有第一夹体,所述第一驱动座设有与所述第一夹体相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夹固部的第一夹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座、所述第二驱动座及所述第三驱动座均设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安装座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的外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交错组合驱动装置,包括上述联动驱动机构,还包括至少两个驱动机构,每两个相邻所述驱动机构之间设有一个所述联动驱动机构。该交错组合驱动装置利用联动驱动机构与驱动机构形成后驱动座+联动驱动座的交错组合方式,能进一步减少薄膜弓形现象,减小薄膜两侧的废边料,提高薄膜拉伸质量。具体的,如驱动机构+联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联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如此根据实际需要依次交错组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联动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安装座,110、第一连接部,200、第一连杆组件,210、第一连杆,220、第二连杆,300、第二连杆组件,310、第三连杆,320、第四连杆,400、第一驱动座,500、第二驱动座,600、第三驱动座,610、安装体,612、凹口结构,700、第一夹爪,710、第一施力部,10、第一导轨,20、第二导轨,31、第一滚轮,32、第二滚轮,41、第四滚轮、42、第五滚轮,43、第六滚轮,51、第七滚轮,52、第八滚轮,53、第九滚轮,60、驱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联动驱动机构及交错组合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可沿第一导轨移动,所述安装座设有第一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固部;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第一驱动座,所述第一驱动座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可沿第二导轨移动;及第二驱动座,所述第二驱动座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可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可沿第一导轨移动,所述安装座设有第一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固部;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第一驱动座,所述第一驱动座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可沿第二导轨移动;及第二驱动座,所述第二驱动座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可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杆组件及第三驱动座,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座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座及所述第二驱动座之间,所述第三驱动座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及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可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相互配合使所述第一驱动座、所述第二驱动座及第三驱动座沿同一导轨轨迹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滚轮组件,所述第三驱动座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导轨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座的端部;且所述第一滚轮靠近所述第一驱动座设置,所述第二滚轮靠近所述第二驱动座设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在同一水平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座设有安装所述第一滚轮及第二滚轮的安装体,所述安装体向远离所述安装座的方向凸出形成凹口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达辉汤智勇何汉昭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盟思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