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不锈钢的自动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099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不锈钢的自动加工设备,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基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送料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注油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整形部件,所述底座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底座为长方体形状,底座侧面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为长方体形状,底板一端通过焊接与底座上表面相连接,且底座与底板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侧面通过焊接分别与底座和底板相连接,所述支撑块为锥形体形状,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若干支架,所述支架上表面通过焊接与底座相连接,所述底座内部还设置润滑油回收槽。

Automatic processing equipment for stainless ste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tainless steel automatic processing equipment, which comprises a bas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the bas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support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the feed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oil component,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of the plastic part of the base is made of stainless steel materials, the base cuboid shape, the side of the bas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plate, the bottom plate is a rectangular shape, the bottom end of the base surface by welding and connected, and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base board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supporting block, wherein the side support block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by welding with the base and the bottom plate, the support block is a cone shape, the lower end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bracket, the bracket surface by welding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the base Lubricating oil recovery tank is also set 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不锈钢的自动加工设备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不锈钢的自动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不锈钢(StainlessSteel)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介质腐蚀(酸、碱、盐等化学浸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由于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而使他们的耐蚀性不同,普通不锈钢一般不耐化学介质腐蚀,而耐酸钢则一般均具有不锈性。在不锈钢原件或不锈钢成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加料、注油、整形等生产工艺,传统的不锈钢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更换,从完成一个步骤到另一个步骤,这样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将这个工序结合在一起,自动化完成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不锈钢的自动加工设备,将加料、注油与整形放入一台自动加工设备当中,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不锈钢的自动加工设备,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基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送料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注油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整形部件:所述底座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底座为长方体形状,底座侧面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为长方体形状,底板一端通过焊接与底座上表面相连接,且底座与底板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侧面通过焊接分别与底座和底板相连接,所述支撑块为锥形体形状,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若干支架,所述支架上表面通过焊接与底座相连接,所述底座内部还设置润滑油回收槽;所述基座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上端所述基座为长方体形状,基座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减震垫块,所述减震垫块由弹性材质或海绵材质制成,所述基座上表面设置有工件台,所述工件台为圆盘状,工件台上表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工件夹具,所述基座侧面还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为伺服电机,旋转电机通过穿设于基座内部的长轴与工件台底部相连接,所述基座侧面还设置有润滑油回收装置;所述送料部件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端的立柱、设置于所述立柱中端的转动套、设置于所述立柱上端的送料电机、设置于所述转动套两端的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端部的送料座、设置于所述加料座上端的送料气缸,所述基板为长方体形状,基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底板上表面,所述立柱为圆柱状,立柱通过螺栓固定于基板上表面,且立柱与基板保持垂直,所述转动套套设于立柱外部,转动套通过关节轴承与立柱相连接,所述送料电机为伺服电机,送料电机通过穿设于立柱内部的传动轴与转动套相连接,所述连接杆数量为两根,连接杆为圆柱状,两根连接杆分别设置于转动套两侧,且连接杆通过焊接与转动套相连接,所述送料气缸数量为两个,送料气缸侧面通过螺栓与连接杆端部相连接,所述送料座设置于送料气缸下端,且送料座通过连杆与送料气缸相连接;所述注油部件设置于送料部件侧面,所述注油部件包括油箱、设置于所述油箱下端的承重座、设置于所述承重座下端的出油管、设置于所述出油管下端的出油口,所述油箱通过螺栓固定于承重座上表面,油箱上端设置有盖体,所述承重座为长方体形状,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承重座侧面连接有上承重杆与下承重杆,所述上承重杆一端套设于支撑架侧面,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承重座上表面相连接,所述下承重杆一端套设于支撑架侧面,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承重座下表面相连接,所述承重座下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通过螺栓与承重座相连接,所述连接板下端连接有所述出油管,所述出油管通过穿设于承重座和连接板内部的管道与油箱保持相通,所述出油管上端与连接板的连接处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出油管下端与所述出油口通过接头相连接,所述出油管与出油口之间还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整形部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架上端的整形气缸与设置于所述整形气缸下端的整形架,所述整形气缸套设于支撑架上端表面,且整形气缸与支撑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整形气缸与整形架之间通过传动杆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为框架结构,所述支撑架有不锈钢材质制成,支撑架下端嵌设于底座内部,且支撑架下端通过内螺栓与底座上表面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润滑油回收装置包括进料管、设置于所述进料管下端的过滤筒、设置于所述过滤筒下端的出料管,所述进料管、过滤筒与出料管通过法兰盘两两相接,所述进料管与工件夹具底部保持相通,所述过滤筒内部设置有滤网,且过滤筒侧壁设置有门体,所述出料管下端与底座内部的润滑油回收槽保持相通;进一步的,所述整形架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下端的伸缩杆、设置于所述机架下端的弹簧杆、设置于所述机架下端的整形板,所述机架上端通过螺栓与整形气缸的传动杆相连接,所述伸缩杆上端穿设于机架内部,伸缩杆上端与机架的连接处具有可伸缩空间,且该可伸缩空间内部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伸缩杆下端通过螺栓与整形板相连接,所述弹簧杆数量为两根,分别设置于伸缩杆两侧位置,所述弹簧杆上端与机架底部通过螺栓相连接,弹簧杆下端通过螺栓与整形板上端相连接,所述整形板为长方体形状,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整形板下表面还设置有用于穿设于工件内部的固定头;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种用于不锈钢的自动加工设备采用送料部件、注油部件与整形部件的设计,通过基座完成不锈钢原料工件的供应,通过送料部件的运转完成加料,在送料部件完成加工之后,注油部件完成加工,通过基座的运转将工件转移到整形部件下端,然后整形部件加工,自动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用于不锈钢的自动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出的送料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出的注油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出的整形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提出的整形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座;11-底板;12-支撑块;13-支架;14-润滑油回收槽;2-基座;21-减震垫块;22-工件台;23-工件夹具;24-旋转电机;25-润滑油回收装置;251-进料管;252-过滤筒;253-出料管;3-支撑架;4-送料部件;41-基板;42-立柱;43-转动套;44-送料电机;45-连接杆;46-送料座;47-送料气缸;5-注油部件;51-油箱;52-承重座;53-出油管;54-出油口;55-上承重杆;56-下承重杆;57-连接板;6-整形部件;61-整形气缸;62-整形架;621-机架;622-伸缩杆;623-弹簧杆;624-整形板;625-固定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出的用于不锈钢的自动加工设备包括底座1、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基座2、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支撑架3、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送料部件4、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注油部件5、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整形部件6:所述底座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底座为长方体形状,底座侧面连接有底板11,所述底板为长方体形状,底板一端通过焊接与底座上表面相连接,且底座与底板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块12,所述支撑块的侧面通过焊接分别与底座和底板相连接,所述支撑块为锥形体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不锈钢的自动加工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不锈钢的自动加工设备,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基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送料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注油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整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底座为长方体形状,底座侧面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为长方体形状,底板一端通过焊接与底座上表面相连接,且底座与底板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侧面通过焊接分别与底座和底板相连接,所述支撑块为锥形体形状,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若干支架,所述支架上表面通过焊接与底座相连接,所述底座内部还设置润滑油回收槽;所述基座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上端所述基座为长方体形状,基座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减震垫块,所述减震垫块由弹性材质或海绵材质制成,所述基座上表面设置有工件台,所述工件台为圆盘状,工件台上表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工件夹具,所述基座侧面还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为伺服电机,旋转电机通过穿设于基座内部的长轴与工件台底部相连接,所述基座侧面还设置有润滑油回收装置;所述送料部件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端的立柱、设置于所述立柱中端的转动套、设置于所述立柱上端的送料电机、设置于所述转动套两端的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端部的送料座、设置于所述送料座上端的送料气缸,所述基板为长方体形状,基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底板上表面,所述立柱为圆柱状,立柱通过螺栓固定于基板上表面,且立柱与基板保持垂直,所述转动套套设于立柱外部,转动套通过关节轴承与立柱相连接,所述送料电机为伺服电机,送料电机通过穿设于立柱内部的传动轴与转动套相连接,所述连接杆数量为两根,连接杆为圆柱状,两根连接杆分别设置于转动套两侧,且连接杆通过焊接与转动套相连接,所述送料气缸数量为两个,送料气缸侧面通过螺栓与连接杆端部相连接,所述送料座设置于送料气缸下端,且送料座通过连杆与送料气缸相连接;所述注油部件设置于送料部件侧面,所述注油部件包括油箱、设置于所述油箱下端的承重座、设置于所述承重座下端的出油管、设置于所述出油管下端的出油口,所述油箱通过螺栓固定于承重座上表面,油箱上端设置有盖体,所述承重座为长方体形状,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承重座侧面连接有上承重杆与下承重杆,所述上承重杆一端套设于支撑架侧面,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承重座上表面相连接,所述下承重杆一端套设于支撑架侧面,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承重座下表面相连接,所述承重座下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通过螺栓与承重座相连接,所述连接板下端连接有所述出油管,所述出油管通过穿设于承重座和连接板内部的管道与油箱保持相通,所述出油管上端与连接板的连接处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出油管下端与所述出油口通过接头相连接,所述出油管与出油口之间还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整形部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架上端的整形气缸与设置于所述整形气缸下端的整形架,所述整形气缸套设于支撑架上端表面,且整形气缸与支撑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整形气缸与整形架之间通过传动杆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不锈钢的自动加工设备,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基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送料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注油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的整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底座为长方体形状,底座侧面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为长方体形状,底板一端通过焊接与底座上表面相连接,且底座与底板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侧面通过焊接分别与底座和底板相连接,所述支撑块为锥形体形状,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若干支架,所述支架上表面通过焊接与底座相连接,所述底座内部还设置润滑油回收槽;所述基座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上端所述基座为长方体形状,基座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减震垫块,所述减震垫块由弹性材质或海绵材质制成,所述基座上表面设置有工件台,所述工件台为圆盘状,工件台上表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工件夹具,所述基座侧面还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为伺服电机,旋转电机通过穿设于基座内部的长轴与工件台底部相连接,所述基座侧面还设置有润滑油回收装置;所述送料部件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端的立柱、设置于所述立柱中端的转动套、设置于所述立柱上端的送料电机、设置于所述转动套两端的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端部的送料座、设置于所述送料座上端的送料气缸,所述基板为长方体形状,基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底板上表面,所述立柱为圆柱状,立柱通过螺栓固定于基板上表面,且立柱与基板保持垂直,所述转动套套设于立柱外部,转动套通过关节轴承与立柱相连接,所述送料电机为伺服电机,送料电机通过穿设于立柱内部的传动轴与转动套相连接,所述连接杆数量为两根,连接杆为圆柱状,两根连接杆分别设置于转动套两侧,且连接杆通过焊接与转动套相连接,所述送料气缸数量为两个,送料气缸侧面通过螺栓与连接杆端部相连接,所述送料座设置于送料气缸下端,且送料座通过连杆与送料气缸相连接;所述注油部件设置于送料部件侧面,所述注油部件包括油箱、设置于所述油箱下端的承重座、设置于所述承重座下端的出油管、设置于所述出油管下端的出油口,所述油箱通过螺栓固定于承重座上表面,油箱上端设置有盖体,所述承重座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鸣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顾翔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