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0240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红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通过对茶叶进行摊青萎凋前,去除了枯叶残叶,有效避免茶青因机械损伤而导致提前发酵;采用薄摊通风摊凉使茶青快速均匀走水,缩短摊凉的时间;采用低温和摇靑的方法增加了茶青内含物质的转化,缩短了揉捻的时间和发酵时间,避免了茶青在揉捻过程中就开始发酵或者在发酵过程中,发酵不均匀导致红茶口感、香气较差、叶底杂乱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茶加工
,尤其是一种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红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可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另外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目前,红茶加工方法,一般是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提香的工艺,其存在揉捻时间长,发酵时间长;而且在长时间的揉捻过程中,因为细胞受损导致茶青出现发酵问题,在后期的发酵环节中出现发酵过度,极大影响了茶叶的品相和口感,不利于保持红茶的质量,并且不能保持叶底的完整性;我国有很大面积的茶园处于高海拔地区,高海拔很容易有“倒春寒”的现象,导致茶农减产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无病虫害、无污染、健壮的茶青作为原料,除去枯叶残叶;(2)将茶青平铺于摊青槽,厚度为3‑8cm,摊青直至茶青水分含量为50‑70%;(3)将茶青置于温度为‑30℃~3℃下,平铺1‑12cm厚处理3‑48h,完成萎凋;在萎凋过程中,进行3‑5次摇青处理,每次摇青时间为5‑15min,间隔20‑30min摇青一次;(4)将萎凋后的茶青经过揉捻或者不揉捻后,送入自动发酵机发酵,将发酵好的茶叶在温度为90‑140℃烘干处理20‑30min,再将其烘焙提香处理2‑3h,烘焙温度为80‑110℃,烘焙提香后的茶叶含水量控制在6‑1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无病虫害、无污染、健壮的茶青作为原料,除去枯叶残叶;(2)将茶青平铺于摊青槽,厚度为3-8cm,摊青直至茶青水分含量为50-70%;(3)将茶青置于温度为-30℃~3℃下,平铺1-12cm厚处理3-48h,完成萎凋;在萎凋过程中,进行3-5次摇青处理,每次摇青时间为5-15min,间隔20-30min摇青一次;(4)将萎凋后的茶青经过揉捻或者不揉捻后,送入自动发酵机发酵,将发酵好的茶叶在温度为90-140℃烘干处理20-30min,再将其烘焙提香处理2-3h,烘焙温度为80-110℃,烘焙提香后的茶叶含水量控制在6-10%;(5)采用密封袋包装,遮光常温保存,即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在除去枯叶、残叶后,其保持茶叶置于透气性好的篮或篓中,处于蓬松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厚度为4cm,处理至含水量为6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萎凋厚度为8cm,温度为-15℃,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娟陈晏飞雷志伟郭燕吕军杨文潘科陈正武乔大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茗香茶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