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蜡蚧轮枝菌的农用杀虫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0226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蜡蚧轮枝菌的农用杀虫组合物,该杀虫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协同有效量的蜡蚧轮枝菌和茚虫威和氟苯虫酰胺中的一种。所述蜡蚧轮枝菌和茚虫威的重量比为(1‑89):(89‑1);所述蜡蚧轮枝菌和氟苯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49):(89‑1)。所述组合物可加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微胶囊剂,活性成分也可在空间上分离设置存在,用于降低由害虫引起植物危害及采后损失。优点在于:与单一成分相比,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和持效作用,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蜡蚧轮枝菌的农用杀虫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包含协同有效量的生物防治剂和化学防治剂的组合物。所述生物防治剂为蜡蚧轮枝菌菌株和/或具有菌株的全部识别特征的菌株的变体,和/或至少一种由菌株产生的表现出抗线虫、昆虫和/或植物病原体活性的代谢物,所述化学防治剂为茚虫威和氟苯虫酰胺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到组合物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食物产品中的化学品残留物有关的潜在环境和健康问题已逐步被消费者所认识,这导致消费者要求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的压力日益增加。因此,管理食品链需求同时还需要实现有效的病害虫防治。随着化学农药的重复大量使用所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靶标的抗性和交互抗性,所述的活性化合物和其他相同作用方式的活性化合物可能不再有效防治靶标。然而,研发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活性成分很困难且成本很高,不能适时满足有效防治和食品安全的需要。针对上述问题,生物防治剂成为化学防治剂的替代选择。但是,大部分生物防治剂的有效性与传统的化学防治剂不在同一水平,特别是在严重病虫害压力的情况下。因此,已知的生物防治剂、其突变体和由其产生的代谢物,特别是在低施用量时,不十分令人满意,不断需要研发在一些领域至少有助于满足上述需求的新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蜡蚧轮枝菌属半知菌亚纲、丝孢菌类、轮枝菌属,是分布广泛的世界性虫生真菌,可引起昆虫种群蜡蚧轮枝菌病流行,属生物防治剂。寄主范围广,除寄生粉虱类、蚜虫类及蚧虫类等同翅目害虫外,还可以寄生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及螨类等节肢动物,同时还可寄生根结线虫、白粉病和寄生锈菌等病原物。然而,该菌对化学防治剂敏感,因此,要求组合物中的化学防治剂与该菌的相容性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表现出农用杀虫活性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物,当对农作物施用时,其导致农作物中残留物的量降低,从而降低抗性形成的抗性险,并提供有效的虫害防治。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至少部分解决了这些目的。本专利技术物优先满足上述需要。已惊喜地发现一方面与施用蜡蚧轮枝菌菌株、其突变体和/或由菌株产生的代谢物以及另一方面与单独施用单种化学防治剂(合成混合物)相比,优选地按同时或顺序的方式对植物、植物组织和/或植物生长基质施用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更好地防治昆虫。通过施用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优选以增效的方式提高抗昆虫的活性。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物,包含协同有效量的生物防治剂和化学防治剂。所述生物防治剂为蜡蚧轮枝菌,所述化学防治剂为茚虫威和氟苯虫酰胺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蜡蚧轮枝菌和茚虫威的重量比为(1-89):(89-1);所述蜡蚧轮枝菌和氟苯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49):(89-1)。优选地,所述蜡蚧轮枝菌选自蜡蚧轮枝菌K1207(保藏编号:CGMCCNo.2326)和/或具有菌株的全部识别特征的菌株的变体,和/或至少一种由菌株产生的表现出抗线虫、昆虫和/或植物病原体活性的代谢物。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微胶囊悬浮剂。在实际应用时,根据环境由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助剂如溶剂、湿润剂、分散剂、增稠剂、增效剂、保护剂、自发促进剂、乳化剂、载体、防冻剂、稳定剂、崩解剂、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制备加工成可接受剂型。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其中较优选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微胶囊剂,还可以制成颗粒剂、种衣剂、悬浮种衣剂、超低容量液。优选地,所述蜡蚧轮枝菌和茚虫威或蜡蚧轮枝菌和氟苯虫酰胺在空间上分离设置存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组合物作为杀虫剂的用途,并提供用于降低由害虫引起植物危害及采后损失的方法。可将之前所述的蜡蚧轮枝菌和茚虫威或蜡蚧轮枝菌和氟苯虫酰胺两者配制为具有农业可接受的保质期的单一稳定的组合物,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或在使用之前或使用时进行组合。还包括例如在同时或相继地对植物、其环境、栖息地或者储藏区域施用所述蜡蚧轮枝菌和茚虫威或蜡蚧轮枝菌和氟苯虫酰胺后,在待处理植物或其环境、栖息地或者储藏区域之上或之内存在所述蜡蚧轮枝菌和茚虫威、氟苯虫酰胺中的一种。本文的“代谢物”是指具有杀虫和/或抑菌活性的任何化合物、物质或所述微生物的发酵副产物。本文的“变体”是指具有如本文中所示的蜡蚧轮枝菌K1207(保藏编号:CGMCCNo.2326)的所有鉴定特征的菌株,并可以鉴定为具有在高度严格条件下与NRRL或ATCC保藏号的基因组杂交的基因组。还可以定义为基因组序列与所示蜡蚧轮枝菌的基因组的序列同一性大于85%,更优选大于90%或更优选大于95%的菌株。多核苷酸或多核苷酸区(或多肽或多肽区)与另一序列具有一定百分比(例如,80%、85%、90%或95%)的“序列同一性”,其意思是当比对时,在比较的两条序列中,该百分比的碱基(或氨基酸)相同。该比对和同源性百分比或序列同一性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软件程序确定,例如其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指南(CurrentProtocolsinMolecularBiology)(F.M.Ausubeletal.,eds.,1987)附录30第7.7.18节的表7.7.1中有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与单一成分相比,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和持效作用,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指重量百分比,所述茚虫威均指有效量,实际配制时根据所用原药含量进行折算,所述蜡蚧轮枝菌的量均为有效量,实际配制时所用药含量按照100%进行折算,偏差的量通过填料加入量进行调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所用的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为了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茶小绿叶蝉和小菜蛾,专利技术人以蜡蚧轮枝菌与茚虫威或氟虫苯酰胺进行了互相复配的增效研究,实验者采用茶小绿叶蝉和小菜蛾为测定对象。具体方法为:测定不同药剂对茶小绿叶蝉和小菜蛾的LC50值,并采用共毒系数计算方法,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确定混剂的增效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进行计算:实测(混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LC50值/供试药剂(混剂)LC50值×100理论毒力指数=标准药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供试药剂毒力指数×供试药剂在混合组配中所占百分比共毒系数=实测混剂毒力指数/理论混剂毒力指数×100共毒系数分级:CTC大于120时混剂具有协同增效性,CTC小于80时为拮抗作用,CTC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实施例1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一:蜡蚧轮枝菌与茚虫威对茶小绿叶蝉的室内活性测定试验对象:茶小绿叶蝉试验药剂:蜡蚧轮枝菌(5×109活孢子/克)、茚虫威(95%)试验方法(浸叶法):将落虫的茶树嫩叶放入冷藏冰箱中5~10min,待其不活动时拿出,选取落虫较多的茶树嫩叶,去掉低龄若虫及成虫。将落虫茶树嫩叶浸在药液里10s,晾干后基部用棉球保湿,放入直筒形玻璃养虫罩中,上部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为协同有效量的生物防治剂和化学防治剂。所述生物防治剂为蜡蚧轮枝菌,所述化学防治剂为茚虫威和氟苯虫酰胺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为协同有效量的生物防治剂和化学防治剂。所述生物防治剂为蜡蚧轮枝菌,所述化学防治剂为茚虫威和氟苯虫酰胺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蜡蚧轮枝菌和茚虫威的重量比为(1-89):(89-1);所述蜡蚧轮枝菌和氟苯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49):(89-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蜡蚧轮枝菌选自蜡蚧轮枝菌K1207菌株保藏编号:CGMCCNo.2326)和/或具有菌株的全部识别特征的菌株的变体,和/或至少一种由菌株产生的表现出抗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振芳王泽清王韵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禾立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