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田中套养青虾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0185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田中套养青虾的方法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青虾养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水稻田和预处理;(2)、养殖沟建设;(3)、插秧;(4)、虾苗投放;(5)、日常管理;(6)、适时捕捞和收获。本发明专利技术青虾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提高了品质和产量,配合稻田养殖实现生态循环利用共生的套养,增加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田中套养青虾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青虾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田中套养青虾的方法。
技术介绍
青虾又名河虾,青虾的养殖技术属于较为成熟的人工水产养殖技术,尤其以青虾的池塘养殖为最多;青虾养殖技术不仅仅只是指纯青虾养殖,还包括与其它物种的混养,如与其它鱼种或鳖种进行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养;但纯养或混养的技术因不同物种的养殖习性不同,因而养殖户为提高养殖效率,尤其是追求较小的养殖成本、获得最多量的成品青虾,所采取的具体养殖方法也存在着不同。目前青虾的池塘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选择、池塘清整、合理放养、科学投饵以及日常管理等。但由于现有的青虾养殖技术普遍存在着产量低、养殖效率不够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田中套养青虾的方法及其制备方法,青虾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提高了品质和产量,配合稻田养殖实现生态循环利用共生的套养,增加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稻田中套养青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水稻田和预处理选择排水灌溉方便、保墒性和光照条件好的田地作为水稻田,对稻田的田埂进行加高加固,使田埂的高度高出水稻田平面0.45m以上,田埂宽度为1.1~1.3m;然后深耕25~30cm,并用犁耙将土块破碎耙平,撒上生石灰,曝晒3~5天进行消毒处理;(2)、养殖沟建设沿水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养殖沟,沟宽为1.2~1.4m,深度为0.5~1.2m,环形养殖沟内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然后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处分别设置防逃设施;在水稻田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带有多个出气口的软管,软管端部设有增氧设备;在养殖沟中种植水草,种植的覆盖面积为养殖沟的15~18%;(3)、插秧在稻田插入茎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的水稻品种的秧苗,控制株距为8~15cm,行距为20~25cm;(4)、虾苗投放秧苗返青后,选择力强、不带致病菌的健康青虾虾苗进行投放,投放量为每亩10~12万尾,虾苗的长度为1~1.2cm;(5)、日常管理水质调控;从5月中旬开始,每10~15天换水20~25cm,6月中旬后,保持最高水位;6~9月期间,每20~30天向水稻田泼洒兑水后的微生物制剂一次,每隔5~7天换水15~20cm;水草养护:及时梳理,保持水草丛独立成簇,保持水草的覆盖面积;饲料投喂:青虾苗放养后,每天上午和下午各用青虾饲料喂料一次,日喂料量为步骤(4)中投放的虾苗总重量的3~5%;稻田施肥:秧苗返青后,稻田中每隔15~20天追施一次有机肥,有机肥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草木灰20~30份、麻渣17~19份、麦麸14~16份、尿素11~12份、氨基酸8~9份、海鸟粪5~7份和钙镁肥2~4份;病害防治:青虾苗放养后40~50天,向养殖沟内施加一次免疫增强剂,施加量为虾苗总重量的0.1~0.3%;(6)、适时捕捞和收获当虾苗长至身长为5~6cm时,捕捞上市。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生石灰的用量为每亩50~80kg。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养殖沟底部还铺设有厚度为15~20cm的砾石层,所述砾石层上铺设有厚度为2~3cm的肥料层。优选地,所述肥料层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高岭土25~28份、膨胀珍珠岩15~20份、硼砂11~13份、米糠8~10份和菜粕5~8份。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增氧设备为0.5千瓦以上的动力增氧机,在阴雨天气,全天开启增氧机,在晴朗天气,下午6~10点连续开启增氧机。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的水稻品种为芦苇稻,所述步骤(2)中的水草为伊乐藻或者轮叶黑藻,所述步骤(5)中的微生物制剂为酵母菌、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在温度高于35℃时,使用氨基酸护草肽泼洒养殖沟。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的青虾饲料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小米糠25~30份、麦麸20~22份、骨粉16~18份、豆饼14~15份、玉米粉10~12份、蛋壳粉8~9份、菜籽油5~7份和食盐5~7份。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的免疫增强剂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银耳多糖5~8份、酵母细胞壁多糖5~8份、枸杞多3~4份、黄芪多糖2~3份、左旋咪1~2份、维生素C0.2~1.2份和水0.2~0.8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青虾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提高了品质和产量,配合稻田养殖实现生态循环利用共生的套养,增加经济效益,具体如下:(1)、本专利技术在水稻田中建设环形养殖沟,实现青虾和稻田共养,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产,一田两用,青虾和水稻双丰收;环形养殖沟设置进水口与出水口,便于及时换水,使稻田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水体保持通畅,在高温季节可以用于降低水体的温度,减小高温对青虾的影响,提高成活率;青虾的排泄物可以转化为易于水稻吸收的肥料,使水稻和青虾在共生的环境中,得以相互依存和促进,形成供给、代谢、转化再利用的良性生态链条;(2)、本专利技术在高温时,使用氨基酸护草肽泼洒养殖沟,促进水草根部生长、叶片粗壮,防止茎叶腐烂,破坏水质;每20~30天向水稻田泼洒兑水后的微生物制剂一次,微生物制剂中含有的益生菌在水体中扩散,从而可以分布在水稻的植株、水体以及土壤中,分泌出可以促进水稻生长的活性物质,另外,还能够活化土壤、促进氮素代谢以及加速土壤中氮、磷、钾的释放,提高了水稻吸收有机肥的效率,促进水稻生长发育;(3)、本专利技术中使用青虾饲料,能够增强青虾食欲,促进青虾对钙、磷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青虾的抗病能力及成活率,加强青虾的应激能力;另外,还具有杀虫除菌的作用;(4)、本专利技术在养殖沟内种植水草,优选为伊乐藻或者轮叶黑藻,可消耗沟底淤泥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起到净化淤泥的作用,水草不仅为青虾生长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还提供适口青饲料,伊乐藻或者轮叶黑藻内的活性素还可促进青虾个体长大,提高青虾的肉质;另外,进行合理的水草养护,使水草的覆盖面积得以控制,既有利于青虾生长,又保持合适的水草量,净化水质。(5)、本专利技术中使用免疫增强剂,有利于从整体性上提高青虾的非特性免疫,增强对有害菌、病毒的抵抗力,提高青虾的产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水稻田中套养青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水稻田和预处理选择排水灌溉方便、保墒性和光照条件好的田地作为水稻田,对稻田的田埂进行加高加固,使田埂的高度高出水稻田平面0.5m,田埂宽度为1.1m;然后深耕25cm,并用犁耙将土块破碎耙平,撒上生石灰,曝晒3天进行消毒处理;(2)、养殖沟建设沿水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养殖沟,沟宽为1.2m,深度为0.5m,环形养殖沟内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然后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处分别设置防逃设施;在水稻田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带有多个出气口的软管,软管端部设有增氧设备;在养殖沟中种植水草,种植的覆盖面积为养殖沟的15%;(3)、插秧在稻田插入茎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的水稻品种的秧苗,控制株距为8cm,行距为20cm;(4)、虾苗投放秧苗返青后,选择力强、不带致病菌的健康青虾虾苗进行投放,投放量为每亩10万尾,虾苗的长度为1cm;(5)、日常管理水质调控;从5月中旬开始,每10天换水20cm,6月中旬后,保持最高水位;6~9月期间,每20天向水稻田泼洒兑水后的微生物制剂一次,每隔5天换水15cm;水草养护: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田中套养青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水稻田和预处理选择排水灌溉方便、保墒性和光照条件好的田地作为水稻田,对稻田的田埂进行加高加固,使田埂的高度高出水稻田平面0.45m以上,田埂宽度为1.1~1.3m;然后深耕25~30cm,并用犁耙将土块破碎耙平,撒上生石灰,曝晒3~ 5天进行消毒处理;(2)、养殖沟建设沿水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养殖沟,沟宽为1.2~1.4m,深度为0.5~1.2m,环形养殖沟内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然后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处分别设置防逃设施;在水稻田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带有多个出气口的软管,软管端部设有增氧设备;在养殖沟中种植水草,种植的覆盖面积为养殖沟的15~18%;(3)、插秧在稻田插入茎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的水稻品种的秧苗,控制株距为8~15cm,行距为20~25cm;(4)、虾苗投放秧苗返青后,选择力强、不带致病菌的健康青虾虾苗进行投放,投放量为每亩10~12万尾,虾苗的长度为1~1.2cm;(5)、日常管理水质调控;从5月中旬开始,每10~15天换水20~25cm,6月中旬后,保持最高水位;6~9月期间,每20~30天向水稻田泼洒兑水后的微生物制剂一次,每隔5~7天换水15~20cm;水草养护:及时梳理,保持水草丛独立成簇,保持水草的覆盖面积;饲料投喂:青虾苗放养后,每天上午和下午各用青虾饲料喂料一次,日喂料量为步骤(4)中投放的虾苗总重量的3~5%;稻田施肥:秧苗返青后,稻田中每隔15~20天追施一次有机肥,有机肥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草木灰20~30份、麻渣17~19份、麦麸14~16份、尿素11~12份、氨基酸8~9份、海鸟粪5~7份和钙镁肥2~4份;病害防治:青虾苗放养后40~50天,向养殖沟内施加一次免疫增强剂,施加量为虾苗总重量的0.1~0.3%;(6)、适时捕捞和收获当虾苗长至身长为5~6cm时,捕捞上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田中套养青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水稻田和预处理选择排水灌溉方便、保墒性和光照条件好的田地作为水稻田,对稻田的田埂进行加高加固,使田埂的高度高出水稻田平面0.45m以上,田埂宽度为1.1~1.3m;然后深耕25~30cm,并用犁耙将土块破碎耙平,撒上生石灰,曝晒3~5天进行消毒处理;(2)、养殖沟建设沿水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养殖沟,沟宽为1.2~1.4m,深度为0.5~1.2m,环形养殖沟内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然后在进水口和排水口处分别设置防逃设施;在水稻田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带有多个出气口的软管,软管端部设有增氧设备;在养殖沟中种植水草,种植的覆盖面积为养殖沟的15~18%;(3)、插秧在稻田插入茎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的水稻品种的秧苗,控制株距为8~15cm,行距为20~25cm;(4)、虾苗投放秧苗返青后,选择力强、不带致病菌的健康青虾虾苗进行投放,投放量为每亩10~12万尾,虾苗的长度为1~1.2cm;(5)、日常管理水质调控;从5月中旬开始,每10~15天换水20~25cm,6月中旬后,保持最高水位;6~9月期间,每20~30天向水稻田泼洒兑水后的微生物制剂一次,每隔5~7天换水15~20cm;水草养护:及时梳理,保持水草丛独立成簇,保持水草的覆盖面积;饲料投喂:青虾苗放养后,每天上午和下午各用青虾饲料喂料一次,日喂料量为步骤(4)中投放的虾苗总重量的3~5%;稻田施肥:秧苗返青后,稻田中每隔15~20天追施一次有机肥,有机肥包括以下份计的原料:草木灰20~30份、麻渣17~19份、麦麸14~16份、尿素11~12份、氨基酸8~9份、海鸟粪5~7份和钙镁肥2~4份;病害防治:青虾苗放养后40~50天,向养殖沟内施加一次免疫增强剂,施加量为虾苗总重量的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正来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卓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