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9454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7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解决了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中的中空立管和连杆之间的固定强度不够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包括坐垫本体、设置在坐垫本体下端的连杆和供连杆插接的中空立管,所述中空立管的上端外侧壁设有与中空立管上边沿连通的条形槽孔,所述中空立管上端还设有能将中空立管压紧的座管夹,所述中空立管的上端内侧壁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连杆的下端外侧壁设有与第一内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所述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中中空立管和连杆之间连接强度较高,不易发生相对轴向位移。

Adjusting mechanism for bicycle cush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icycle cushion adjusting mechanism,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fix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hollow vertical pipe and the connecting rod is not enough in the adjusting mechanism of the bicycle cushion.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a bicycle seat adjustment mechanism includes a cushion body, the connecting rod arranged in the cushion body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for inserting hollow risers, the hollow tube is provided with upper lateral wall of hollow risers on the edge of strip slot connected, the upper end of the vertical tube is hollow is provided with a hollow press the seat riser pipe clamp, the upper end of the medial wall of the hollow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ternal thread and external threa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lateral wall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ner screw matched, the bicycle seat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the high connection strength between the riser and the hollow connecting rod, easy occurrence of relative axial displa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配件,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除了普通自行车(也称通勤自行车)以外,还有山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越野公路车等竞技类自行车。普通自行车的坐垫设置较矮,舒适度高,速度较慢;竞技类自行车,为了保证骑行的速度很快,车的坐垫会调节的比较高,但是因坐垫较高,停车时骑行者的脚只能靠脚尖点地来保持车子平衡,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容易拉伤骑行者的腿部肌肉,尤其在十字路口、菜场等车辆、行人密集区域。如图1所示,现有的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包括坐垫本体、设置在坐垫本体下端的连杆和供连杆插接的中空立管,所述中空立管的上端外侧壁设有与中空立管上边沿连通的条形槽孔,所述中空立管上端还设有能将中空立管压紧的座管夹,当座管夹将中空立管压紧时,中空立管的内侧壁与连杆的外侧壁贴合压紧,通过两者之间贴合后的静摩擦力防止中空立管和连杆间发生相互轴向位移。但仅通过中空立管和连杆间的相互挤压产生的静摩擦力无法为中空立管和连杆提供良好的固定,当连杆承受较大的压力时,这个压力的值大于两者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则连杆和中空立管会发生相对的轴向位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所述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中中空立管和连杆之间连接强度较高,不易发生相对轴向位移。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包括坐垫本体、设置在坐垫本体下端的连杆和供连杆插接的中空立管,所述中空立管的上端外侧壁设有与中空立管上边沿连通的条形槽孔,所述中空立管上端还设有能将中空立管压紧的座管夹,所述中空立管的上端内侧壁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连杆的下端外侧壁设有与第一内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杆插入中空立管时,连杆外壁上的第一外螺纹与中空立管内壁上的第一内螺纹相互配合,但此时,连杆和中空立管还能发生相对轴向位移,再通过座管夹将中空立管与连杆压紧,此时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完全啮合且相互压紧,当连杆受到向下的压力时,中空立管的内侧壁与连杆的外侧壁相贴并为连杆提供静摩擦力,同时,第一内螺纹为第一外螺纹提供支撑力,防止连杆和立柱间发生相对轴向位移。所述中空立管的上端内侧壁轴向设有将第一内螺纹切断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条形槽孔之间的周向角度为18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中空立管被压紧时,此时中空立管的侧壁会发生形变,此时第一内螺纹也发生形变,凹槽的设置能够削弱形变对第一内螺纹带来的影响,防止第一内螺纹因为形变产生的应力集中而导致第一内螺纹损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上设有若干轴向布置的定位通孔,所述连杆侧壁设有能插入定位通孔中定位的定位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把连杆插入中空立管中时,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的配合可能会出现很难对齐的状况,定位凸块和定位通孔的配合能够方便将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进行对齐,方便使用座管夹将中空立管压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上还设有能够插入条形槽孔中的条形凸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形凸棱的设置能够方便将连杆插入中空立管中,条型凸棱和条形槽孔的配合对连杆的周向进行了定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条形槽下方设有与条形槽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条形槽的宽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座管夹将中空立管压紧时,条形槽孔两侧的侧壁会产生变形,从而在条形槽孔的底部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而第一通孔的设置能够削弱应力集中带来的影响,增加了条形槽孔两侧侧壁的结构强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为中空管材,所述连杆的下端侧壁设有结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座管夹将立柱压紧后,间接对连杆也进行了压紧,此时连杆承受一个向内的压力,而结构通孔的设置能够分散一部分的压力,增加了连杆下端的结构强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空立管上端面设有限制座管夹发生上下偏移的两个环形凸棱,两个所述环形凸棱分别与座管夹的上下端面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凸棱的设置能够限制座管夹在立柱上的轴向位置,防止了座管夹可能与立柱间发生轴向位移。综上所述,一种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通过在连杆和中空立管上设置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当连杆和中空立管被座管夹压紧后,增加了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了连杆和中空立管发生相对轴向位移。附图说明图1为装有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的自行车结构示意图;图2为连杆与中空立管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连杆与中空立管的左视图;图4为连杆与中空立管的右视图;图5为中空立管的俯视图。图中:1、坐垫本体;2、连杆;21、第一外螺纹;22、定位凸块;23、条形凸棱;24、结构通孔;3、中空立管;31、条形槽孔;32、第一通孔;33、环形凸棱;34、第一内螺纹;35、凹槽;36、定位通孔;4、座管夹;5、自行车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位于自行车支架5上,主要包括坐垫本体1、设置在坐垫本体1下端的连杆2、供连杆2插接的中空立管3以及用来将中空立管3压紧的座管夹4。座管夹4套设在中空立管3的上端。如图1和图2所示,中空立管3的上端外侧设有与中空立管3上边沿连通的条形槽孔31,在条形槽孔31的下端设有与条形槽孔31相通的第一通孔32,其中第一通孔32的直径大于条形槽孔31的宽度。同时,在中空立管3上端设有限制座管夹4发生上下偏移的两个环形凸棱33,当座管夹4安装在中空立管3上时,两个环形凸棱33与座管夹4的上下端面卡接。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中空立管3的上端内侧壁设有第一内螺纹34,同时,在中空立管3内侧壁轴向设有将第一内螺纹34切断的凹槽35,其中凹槽35与条形槽孔31之间的周向角度为180°。同时,在凹槽35上设有至少两个轴向布置的定位通孔36。如图2所示,连杆2为中空的管材,在连杆2的下端外侧壁设有与第一内螺纹34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21,同时在连杆2的下端还设有能够插入定位通孔36中的定位凸块22。连杆2上还设有能够插入条形槽孔31中的条形凸棱23。为了增加连杆2的结构强度,在连杆2的下端侧壁设有结构通孔24。当需要将连杆2插入中空立管3中时,操作步骤如下所示:首先,将连杆2上的条形凸棱23与条形槽孔31对齐后,将连杆2推入中空立管3中;之后,将连杆2上的定位凸块22与中空立管3侧壁的定位通孔36对齐,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自己想要的高度;最后,用座管夹4将中空立管3压紧。当座管夹4将中空立管3压紧后,连杆2上的第一外螺纹21和中空立管3上的第一内螺纹34完全啮合,第一内螺纹34可以为第一外螺纹21提供支持力,用来限制连杆2在中空立管3中的移动。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包括坐垫本体(1)、设置在坐垫本体(1)下端的连杆(2)和供连杆(2)插接的中空立管(3),所述中空立管(3)的上端外侧壁设有与中空立管(3)上边沿连通的条形槽孔(31),所述中空立管(3)上端还设有能将中空立管(3)压紧的座管夹(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立管(3)的上端内侧壁设有第一内螺纹(34),所述连杆(3)的下端外侧壁设有与第一内螺纹(34)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包括坐垫本体(1)、设置在坐垫本体(1)下端的连杆(2)和供连杆(2)插接的中空立管(3),所述中空立管(3)的上端外侧壁设有与中空立管(3)上边沿连通的条形槽孔(31),所述中空立管(3)上端还设有能将中空立管(3)压紧的座管夹(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立管(3)的上端内侧壁设有第一内螺纹(34),所述连杆(3)的下端外侧壁设有与第一内螺纹(34)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立管(3)的上端内侧壁轴向设有将第一内螺纹(34)切断的凹槽(35),所述凹槽(35)与条形槽孔(31)之间的周向角度为1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坐垫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5)上设有至少两个轴向布置的定位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孟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宏骐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